漫漫西口路 ,记忆中的童年(一)

366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漫漫西口路

晋中榆次篇迎朝阳向东北,在溶金般的光芒中去晋中。祁县和太谷平遥在第一次行访和第二次返回之间已经发生了很多且重要的改变,而这种感觉和我们更加熟悉,进一步理解的那种经历切切相关,即被我们接触过的人和事所改变,被那些诞生晋商文化,产生和开创中国金融商贸的地域风景所改变,被他们走西口与西口文化的源缘所改变。这段路程,就是李晨光先生探察晋商茶路的重要段落。是连接福建武夷崇安与内外蒙古、新疆、俄罗斯、西亚欧的关节,是“草原茶道”的主干。韩文通过电话联系,李老欣然答应我们直接去他家拜访。拜访专家进榆次城,直奔“书林世家”。李老已在单元门口迎侯。他中等个头略胖,头发花白,宽脸高额红光焕发,发声洪亮,语音标准。进屋刚落座,比他年轻很多的夫人便沏茶端杯。李老说:“这是我探访茶路时从武夷带回的名茶”。茶香话语在客厅回荡。我赶忙拿出笔和记事本,飞快笔录。退休前李晨光是林业部门的高级工程师。“我是被常家拉进晋商茶路的”,他笑着说。因为从小就和常家后 人交厚,推不开。也想对晋商茶道茶文化做一些探讨研究,茶叶究竟怎样从福建起运,路经何地,中途情况,去往何方等等。探访晋商茶路退休后头一年,他便开始了“茶叶之路”行程。李老谈兴高昂,往事历历在目,如读书般叙述回忆。从太原到武夷山往返40多天。到张家口20多天。江边掉八水中,误乘“黑车”被人敲诈,历险多艰、遍尝苦头。头一次只带了“ 傻瓜”照相机,受到很大限制。但可以探寻路径,查阅资料,采访有关人士。回来后写了《茶叶之路》、《儒商常家》,《皇商范家》等书稿。六年之后,又一次踏上当年晋商 贩运茶叶的道路,第二次换成数码相机,准备了有关南方县市材料地图等,复印了朋友送他的《平、祁、太经济社会史料与研究》一书中“祁县至安化水陆路程图”。他的主要关注点是茶路、茶山、茶场、茶农、制茶作坊和人物,直达起始处福建武夷山。武夷山地处闽北,素以“风景奇秀”著称,是我国著名茶乡。置身其中,浑身清爽,精神信增。看不完的青山绿水,赏不尽的风光流韵。但他不能忘情山水,放荡江湖,只把目光投向《崇安县新志》,看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袁枚等人赞美的诗文故事。清乾隆初年,“天下儒商第一家”的榆次常家就手持“双龙红贴”来此采办茶叶。还有渠家、乔家、曹家、“大盛魁”等晋商先后来到,租买茶山茶场,建制茶叶加工作坊。李晨光说,晋商开辟古茶道的起点,就在崇安县的下梅村。那里店铺密集,茶商如云。他们在附近的星村、赤石镇等地收购加工茶叶、运往崇安,再经山路运到江西铅山河口镇,而后从湖口、九江到达湖北武汉。再由汉水西进北上,经天门、到襄樊,溯唐白河北到河南賖店。至此,结束1500多公里水路。运到賖店的茶叶,要换用骡马或大车䭾运,走豫西再向北,经方城、鲁山、宝丰、汝州、登丰、偃师到黄河岸孟津渡口。有一部分茶帮转洛阳,经西安、兰州,再向西北到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大队渡过黄河后,从沁阳走山道进太行山峡谷,北上泽州,长治,经上党山区,过子洪口进入晋中家乡。在祁县、太谷、平遥、榆次、歇口气整休几日,再把包装好的茶叶装上骡马大车,北上徐沟、太原、阳曲、忻州、原平、直上代县雁门关,然后,一部分“走西口”经岱岳(山阴)、左云、右玉到杀虎口,过关到包头或归化;另一部分则由应县、大同到“东口”张家口。李晨光为搞清茶路中的难题和核对史实,曾三下武汉又去湖南,与华中师大付海晏博士和湖南农大蔡正安教授探讨。他头一次探访走了南方水道和中原山区,第二次重复前路又走了北面太原到二连浩特的路程。这其中,他还从江西上饶、湖口到武汉,两湖,领略考察了“四方之孔道,九州之腹心”的“四大名镇”之首汉口,到汉正街观看了全国最大的山陕会馆,仅榆次常家就有12个商号为此捐资。找到了湖南学政与一品大学士英和为常家写的《寿序》、《哀文》碑和匾额,证实了常家与朝庭官方的交往。还亲临蒲圻、临湘两县交界的羊楼洞、羊楼司,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晋商在此传授种茶制茶的现场。他深入茶路主干支线,走访村村寨寨,看到晋商在其中种茶,开加工厂等遗迹,听取晋商开发茶源的故事。他专程到写出《茶经》被称为“茶圣”的陆羽的故乡天门,又北上到晋商运茶码头及山陕第二大会馆,也是三国时诸葛孔明故地。我们只是听和记,竟忘了时间已午后一点多,多亏李夫人提醒,才恍然觉知,急忙邀请老两口到楼下就近饭店用午餐。李老喜欢喝“竹叶青”,一是名称有茶之韵,二是度数小味甘醇可口。上两瓶四人分饮,边吃边谈,酒助兴致,不觉瓶空。李老微醺高兴,一定要带领我们去常家大院。他毫无倦意,在车上继续话题。人们常说“无商不奸”,这绝不能用在晋商身上。正是晋商,通过茶叶贩运交易,开通了“万里茶路”,促进了中外的商业贸易和西部开发,激励了产茶区的种植加工生产,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大大促进了多边经济贸易。问及“恰克图”,他说:“恰”指茶叶,“克图”是蒙古语地方,合起来就是茶叶交易之地。晋商经营是以“义”制利,诚信为本,再加上智慧谋略和超人意志吃苦耐劳坚忍不拔,锻造出“广赢开拓汇通天下”的“晋商精神”。如今提的“草原丝路,实际上就是晋商开拓的“茶叶之路”的扩充和延伸,单讲贸易不够,必须强调那种精神,继承发扬光大!历史上,有的朝代“抑商重农”,有片面性,只有“扬商”方可“促农”。当然,必须是坚持“晋商精神”,“多边贸易”。“我会见了邓九刚先生,看了他的《大盛魁》,形象细节帮助了我的书写。”“好像又回到祁县了”,听到祁师傅这话,李老方才打住话头观看路况,笑着说:“只顾交谈,超行十多公里。”于是转头返回,沿108国道至东清路(榆次东阳—清徐)中段榆、太、清三县交汇处,看到了常家庄园。常家庄园明弘治年间,由太谷惠安迁到榆次车辋的常氏家族,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以“财取天下”之雄才大略,敢为天下之先的豪迈气概,驰骋万里、坚强奋斗,开创了慢慢茶路,成为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从常万达开始,子孙相承,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至晚清150余年,以“学而优则贾”为家训,教育子孙,苦读育才,儒商兼融、源流家学,炼就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建造的生活精神家园,不经意中作成中国民居建筑史上的大手笔,宏伟铺设60万平方米。构思巧妙,意境空灵,文化厚重,雕饰精美,规模宏大,气势壮观。停车后,李老兴致勃勃带头,充当我们的导游。首先进“敦艮吉门”,南北堡墙上就是“宋代二亭双绝贴。”南侧是《丰乐亭记》,北侧是《醉翁亭记》,均为宋代 欧阳修撰文,苏轼书写,文与字都是我极喜欢的。手迹每字30公分见方,“肉丰而骨劲,熊浓而意淡,笔力雄健,英气逸韵,巧藏于拙,特为秀伟”,丰膄跌宕的神姿和天真烂漫的意趣,在宋代就被尊称为“二亭双绝”。如此世所无双的绝贴,令我大开眼界,一进门便底气十足,兴致盎然”。正要记录,发现笔记本与笔落在车上,返回取上顺后街到了北常祠堂“常氏宗祠”。李老恐我找不到,就与韩文他们径直赶来会齐。但见街门高大宽绰、气宇轩昂,出厦带耳房主楼。外院浑厚质朴的雕柱头围栏。衬托起祠堂的伟严雄姿。分踞的石狮、高耸的旗杆、威武的石雕和气势不凡的七间高台歇山式大门楼,浑然一体。上台阶进祠堂大门,李老停步让我们回头看,原来与前面所见大不同,成了一座面对庭院的大戏台。上面悬挂着山西巡抚曾国荃赠给“世和堂”的“义关风雅”匾额。院内栽植松槐,象征“万代常青”。进二门是正院,前沿隔扇挡门,从侧门进入,可见放在耳房前的软轿、龙杠和器物。进三门走献厅,是常家祭祀祖宗摆放供品处。大厅两面是游廊,悬挂各种匾额。向北就是祠堂的主要区域常氏宗祠正厅和配厅,正厅报本堂供着常家历代先祖的牌位,正中是手持羊鞭、肩抗羊铲的常仲林雕像。据李老讲,每年春节常氏全族来此团拜,缅怀创业历史。清明、七月十五等时节,也来祭祀。出游廊六角门向西到了常家后花园静园,正檐挑角式卷棚,以北方古建筑为体又揉合南方园林风格,华丽不失质朴。转了几处,走甬道,过小亭敞轩,进长廊,听说此乃“北国民居第一园”,杏林、狮园、湖区、山区、遐园、槐园、可园连为一体,令人心旷神怡、清爽有神。从游廊小门出来进杏林,走两边长廊,赏名家对联,观“看楼”四亭,望“景星”、“庆云”题匾。到八卦“影壁”前,体悟“仰察气象,俯看地理”及人与自然关系。转而赏“花墙”,四个壁挂均呈插屏形,砖雕画心分别为水仙、青莲、菊花、梅花,依次象征春夏秋冬四季花事。花墙做工精美,并附有阳雕诗词,有蝶样,鹤形图案。绕道东边过 小洞门是百狮园,但见槐、松、柳、枣、丁香、核桃等树木交相生长。过林中小径,见木雕影壁,破旧不全,但仍能看出刻画的牡丹、凤凰、麒麟图案。往前就看到大大小小狮子层次分立,形态各异,既护庄园,又点缀园林。过曲溪是“昭馀”湖,就是晋中盆地“昭馀祁泽”留存下来的一处,绿水云影,天光树围,尚有睡莲枯叶漂浮。叠岸石壁与点缀石头,据说皆来自太行山大峡谷,细看石上分布黄、白、青、兰、黑、淡红纹理,酷似虎纹豹斑。点缀于静园山水间,犹如自然天成,磅礴气势,刚柔相济。湖畔突兀有观稼阁,是常家寄情山水,登高察望庄园之处。隔湖对岸有听雨轩,前面抱厦,三面游廊,拥起歇山式三开厅堂。在可园北端叠石之上,有知味轩,形状如亭似轩,悬山顶、环围大石。过去是多间直角形沿墙走廊,上面镶嵌唐诗人物山水画碑刻,展现了柳宗元、孟浩然、韦应物等名家作品。上去到枕霞亭,也是可园的门户,与遐园通,似隐还现,进亭可观两园。遐园虽小,厅、堂、台、阁俱全,足可供主人读书聚友吟诗作文。李晨光老师特别向我们推荐石芸轩。它是常家书院,规模气势与众不同,由传世精品《石芸轩法贴》得名。位置在后街中端,分三院。东小院是常氏私塾,西小院是养和堂主人、进士常麟书书院,其56部作品全在这里完成。两院之间为常立方亲书“石芸轩”匾额的大书院。过前院四亭三廊便见正面廊中镶嵌的书法石刻瑰宝——《石芸轩法贴》。东廊又有书法石刻珍品《听雨楼法贴》,有上自唐代、下迄清中叶五十余名大家书法作品,包括颜真卿、李邑、贺知章、怀素、欧阳询、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王守仁、王谦、文徽明、刘基、傅山、刘墉等名家珍品。西廊是常家自己遗墨发帖。《石芸轩法贴》背面,是从夏禹到清宣统包括武则天的44后贴,其中有曹操仅传字墨“衮雪”,宋徽宗瘦金体和南唐后主李煜的“精”字并列,末后为溥仪笔墨。最后来到贵和堂,二柱抱厦飞檐挑角大门,势如飞燕。挑角额枋上高悬“都阃府”金字牌匾。过高门槛,迎面而立大型方篆影壁,上有几百个蒙金彩绘篆字和夹杂其间图饰。向西南向东向各有一门,分别为木质、砖雕垂花门,里面有院厨房,砖雕人物影壁,刻着《首阳山二贤图》,即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徽而食,神态安详,重义守节,真是“承先一脉真传惟忠惟礼,启后两条正路日读曰耕”。贵和堂正院是五开间南楼、正厅,入深十间格局,由正中间的三门式夹牌楼分割上下两进院,连同后院。贵和堂全院呈三进式,颇有韵致。这里最著名的建筑是高大美丽的正楼——藏书楼,集常家巨资购置的经史子集,百家杂著。它除形制超常造形高大外,还有一特别之处,就是被称为华夏民居之最的汉纹绵彩绘。常家庄园建筑集森严等级和方正风格为一体,其中石拱桥、堡门到街心石牌坊、庄园西门都端正不移,两边配宅弟、顺这条中轴线铺展开来,各堂院均为四合院,每院都由夹牌楼式花墙隔断、形成“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等格局,中间点缀树木花草与后园景致呼应,而且结构都有上下偏正之分。常万达一直保持着勤俭朴素美德,满而不溢,视有若无,办事讲实效而力戒浪费,但凡济贫公益,却慷慨相助。常家庄园与祁太平三处古城又有不同,有分教,其特点如下:门式:走了数十个大小不同院门,方形与圆形的临街砖劵大门,变化多样,各有千秋。如充满儒雅之气的书院大门,以彩绘门神署名的养和堂大门,硬山式谦和堂街门,出厦游廊式的节和堂,人和堂大门。内院门式更丰富多彩,有二柱歇山式,二柱卷棚式,挑角门、仪门、石柱门、砖石卷平行门、圆顶门、梳背门、月亮门、瓶形门、六角门等。很多式样相同的,构件装饰都有差异区分。如很多垂花门,砖劵门。还有连通院落间的暗门,或在楼梯下,或在耳房内,或在居室中,或在回廊里,曲径通幽、情趣层出。窗式:几百个窗户不仅荟萃了寿字形、囍字形、万字形、灯笼锦、步步锦、冰裂纹、云纹、回纹等各种形式的几何纹样和动、植、人物组成的窗格纹,而且各细微处均有雕刻,各院窗户独具风格。一窗一图画一景点。有的用整块木板雕镂而成。由于初建时还无玻璃,窗芯就需以木分格糊纸挡风,既采光又装饰。彩绘:多以传统山水、人、动、植物为题材,以旋子彩画、苏轼彩画绘在“藻头”为主。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汉纹锦”彩绘。晋中地区多用之。分为大金青、上金青、小金青、上中下五彩和素式刷绿起金等。在乔家大院、三多堂、渠家大院也应用很多。影壁:山西都讲究“保风水不外露挡刹气”的影壁,建造时就须精雕细刻,注意艺术效果,还体现在门厅、半亭、夹牌楼两侧的壁挂、花墙上。常家庄园这类砖石雕艺术全有,砖雕的、石雕的,上有文字、人物、吉祥图案,山水花树鸟鱼等。百寿图:在宗祠对面的照壁上,篆字雕刻240个,以小篆变形为主,掺杂区蝌篆,柳叶篆,字字不同,细看妙不可言。八卦图:在静园东门对面,为砖雕影壁图。是传统后天八卦。反映了常氏家族传统易学的影响,适时顺变,生生不息。学海壁:位于石芸轩书院两侧,左“学”右“海”,为书圣王羲之真迹。喻“学海无崖苦作舟,”激励“学而优则商”家训绵延。其余还有“方篆家训壁”,以蒙金法绘制。“三星在户图”高浮石雕,刻福、禄、寿三仙,即北海之洲的紫薇大帝,为人间降福赐运,发祥于西蜀梓潼的文昌帝君,管功名利禄,南极仙洲的丹陵上真人,司人寿数。“太狮少狮图”为威武、喜庆、智慧象征,又与“事”、“师”、“ 嗣 ”三字谐音,含三层意义,即官运亨通,事事如意,子嗣昌盛,人丁兴旺。“麒麟图”为“四灵”之首,居龙、凤、龟之前,狮身、鹿角、马足、牛尾、身披甲麟,出现则太平盛世,还可送子使圣贤诞生。“鹿鹤同春”等。出大门,有售书摊,我们围观,李老说有他已赠送完而不存的《晋商茶路》、《晋商十大家族》,我们忙翻阅,见著者“程光”,是李老笔名,便毫不迟疑买了三套,赠送作者一套,李老高兴接收。返程路上,我们才通过问讯程光先生,知道晋中、榆次老城情况。晋中市府就在榆次,祁、太、平三县也属晋中管辖,东有太行山、西有太岳山,西北为太原盆地。黄河与海河水系之潇、昌源河经西部流入汾河,浊漳清漳经东南进河北。程光先生又提到继常家之后,有河口镇侯,郝家较大的商号。还有具200多年历史的麻铁专营瑞隆裕店,主要经营农家工具家具麻货,晋、蒙包头、陕、冀等省都有他家的产品。

记忆中的童年(一)

童年是悬在身后的一道风景,是一幅充满底色的画卷,渲染着我漫漫的人生。虽然有岁月刮磨的凄苦,虽然有稚嫩的忧伤,但是在隐隐作痛的思念中,让我又一次看见自己沉陷的灵魂。童年的天空是高远的,童年的田野是辽阔的。童年就是老人心中期盼的春天,就是母亲视野里形状各异的风筝,就是那一棵棵穿越泥土、闪动着惊奇目光的苗苗。房子的阴坡上站起来许多复活的绿草,它们的心里依旧装满了夏虫的长鸣,在风中彰显其不屈的野性。我们不怕夕阳落下山去。在空旷的夜色中,在高高的麦草垛上,我们已经多次膜拜了那轮金色的月亮。井口上的辘轳还在旋动着沉缓的节奏,一副扁担就是一个不畏重荷的身躯。然而石碾子里推出来的,总是那些疲惫不堪的日子。让我常常想起被冬天的舌头舔去皮肉的痛苦,常常想起那泥火盆儿给与我的温暖。在那灯火如豆的年代里,我们体会着父辈的艰辛,母亲的劳苦。所以,贰分钱的硬币就能买来三个糖球儿的热望,一直燃烧着我的童年。往事一件件在脑海飘过,象碎落的雪花慢慢地化去。我想时光腐烂了苦难,却逐渐地鲜活了我们的幸福。所以我高兴,一朵朵花开过,在我的浪漫的童心里;所以我快乐,一声声的鸟鸣曾种子般地洒落过,在我的幼小的掌心里;所以我幸福,一个个故事血液般地映红了我的生命,在我的深深的记忆里。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漫漫西口路 ,记忆中的童年(一) 》评论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