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选择,《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马芳兰
我的选择
我的选择
我选择厚道,不是我笨拙,
厚德能载物,助人能快乐。
我选择善良,不是我软弱,
善良是本性,人不能作恶。
我选择忍让,不是我退缩,
忍一忍天高,让一让海阔。
我选择宽容,不是我怯懦,
宽容是美德,美德没有错。
我选择真诚,有话就直说,
奉承是应付,忠言是负责。
我选择糊涂,不是我脆弱,
小事不计较,大事好把握。
我选择饶恕,不是没原则,
饶恕了他人,成全了自我。
我选择重义,不是太执着,
缘分和情谊,最美的花朵。
这就是我的选择,
不知道对还是错,
平安度过这一生,
是一首最美的歌。kMc爱句子美文屋
《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马芳兰
? 我的家乡牛头镇,位于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市西北部美丽富饶的洰淀湖畔,是一块难得的风水宝地,一方神奇的沃野热土,是齐鲁大地闻名遐尔的革命老根据地,有着“寿光延安”的美称。
少小离生我养我的家乡,已整整半个世纪。现虽已年逾古稀,须发斑白,身居圣城,过着幸福地晚年退休生活,但思念故土、眷爱家乡的情结却始终萦绕着我。
今年家中经常来人讲,自2011年12月份咱牛头镇划归双王城生态经济区以来,变化可大了,你快回家看看吧!听罢总是不由自主地勾起我思念家乡、热爱家乡的浓浓深情。
我爱家乡,爱家乡的田园风光,爱家乡的河沟湾塘,爱家乡的父老乡亲,爱家乡的一草一木,更深爱着家乡洰淀湖里的那片万亩芦苇荡。
在红色十月、金秋送爽、芦花飘香的季节,我专程驱车回家一趟,见过亲人们之后,便直奔洰淀湖,巴不得一步迈到芦苇荡。当芦苇荡还是一望无垠、随风起伏、绿浪浩荡映入我眼帘的瞬间,第一感觉,让我特别欣慰的是洰淀湖景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第一原则,所有景点不但对芦苇荡没有造成破坏,而恰 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原本多余的担心化为乌有。此时此刻,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记忆的大门迅即被起伏的心潮所开启,从儿时以来对芦苇荡的所见所闻,统统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桩桩、一件件就像昨天发生的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老家归来,我一直想撰写一篇散文,借以抒发对家乡万亩芦苇荡的真情实感。如今又到芦苇收获时,家乡不断传来的芦苇丰收喜讯变成催化剂,让我激情燃烧,心中积淀多年的芦苇荡情缘,如同火山爆发,再也压抑不住。走进书房,坐在写字台前,急不可待地取出纸,拿起笔,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的肺腑之言,便流露笔端,跃然纸上。
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因为她历经沦桑,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和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
据传自从有了洰淀湖,随之便有了这水生植物芦苇。洰淀湖形成于哪朝哪代,哪年哪月,我无从考究。但据史书记载,征和四年,汉武帝曾在洰淀湖畔御驾躬耕,以劝农桑。这足以证明家乡芦苇荡,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那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革命战争年代,八年抗日,家乡出了个抗日英雄马保三。他一马当先,揭竿而起,组织领导牛头镇武装起义,创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八支队”,在洰淀湖芦苇荡中安营扎寨,打响寿光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枪,成为芦荡火种。他们在芦苇荡中大摆“八卦阵”、“迷魂阵”,神出鬼没,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浴血奋战,铁骨铮铮,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这芦荡火种,越烧越旺,很快发展成为齐鲁大地上扑不灭的抗日峰火。三年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的正规部队以及土顽,曾多次向牛头镇发起大举进攻,芦苇荡成了军民的掩避所和保护神。为大力支援前线,党组织也曾在芦苇荡中建起兵工厂、被服厂、野战医院。为革命事业家乡的芦苇荡默默奉献,功不可没,留下无数闪光的红色印记,照耀着千秋万代。当人们瞻仰在芦苇荡衬托中高耸入云的“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肃然起敬和参观一侧的纪念馆深受感动的那一刻,无不饱含着芦苇情缘。这里作为红色旅游基地当之无愧。
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因为她有着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社会效益,造福家乡,惠及整个寿光。
芦苇天造地设,自然生成,靠天生长。只要不缺水,就能长成好芦苇。可随着气侯的变化,十年九旱,昔日往湖中流水的淄河、跃龙河、王钦河、织女河、张僧河、阳河相继干涸断流,严重影响着芦苇的生长。多年来村两委总是想方设法协调引弥灌溉,把村民们期盼芦苇年年丰收的梦想变成现实。令家乡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今后再也用不着为芦苇荡缺水而犯愁,南水北调长江水的到来将彻底解决芦苇荡的水源问题,无不拍手叫好。
芦苇最有用、最值钱的部分是茎杆。它可以用来编席、编筐、编笆,做锅盖、茅囤、茅箱,打箔、打苫子等,与农家生活息息相关,用途广泛。但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这些芦苇产品大部分已陆续淡出农村市场,成为历史,传为佳话。为寻找新的商机,家乡人瞄准城市建设需要大量苇板,利用洰淀湖芦苇重量轻韧性强能生产加工高质量苇板的优势,沿湖建起了一个个苇板加工厂,大批量生产加工苇板,供不应求,“钱”景广阔。
芦苇浑身是宝。除茎杆外,根茎可入药,在那个物质异常匮乏的年代,刚抽芽时刨出来的白白芦根,在我和小伙伴们的眼中曾成为糖果一般的珍品。叶子是粽子的最佳包装物,烂在芦苇地里是自养自的上好肥料,芦苇收获后,把不烂 的收集起来,可用来烧火做饭。芦花是冬季很好的御寒物,可用它覆盖越冬蔬菜韭黄,芦花鞋、芦花帽、芦花手套,现虽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在那尚未解决温饱、不能讲时尚的一穷二白年代,是它们伴随我们处在这一代的人,渡过了严寒的冬天,至今记忆犹新。
历年来家乡的芦苇生产、加工久负盛名。现每年产量1000多万斤,加上深加工产品增值,可为村民带来一千多万元的收入,被家乡人民誉为“摇钱树”、“聚宝盆”和“天然银行”。
家乡万亩芦苇荡作为寿光市最大的天然湿地,担负着本市调节气侯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重任,被称为“寿光之肾”和“寿光之肺”。这里是鸟类的乐园,能目睹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鸡、野鸭、白鹭、大雁、天鹅等二十多种鸟类的风彩。这里是昆虫的天堂,到处都可听到昆虫的歌声,此起彼伏,汇成一曲曲优美动听的交响乐。昆虫中的佼佼者蝈蝈演奏的歌儿最动听,被公认为昆虫世界的轻音乐演奏家。寻着蝈蝈的叫声蹑手蹑脚地走过去,逮一只母蝈蝈回家放在用高梁楷编制的宠子里,再摘些南瓜花作为蝈蝈的主食,亦为童年的一大乐趣。
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因为她有着最原始、纯天然、四季诗情画意的大自然生态景观,不似江南胜江南。
家乡的芦苇荡随季节而变,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各具特色。她的独特魅力,就在于不论什么时侯,总能显出胸襟的宽阔博大,气韵的高深离奇,把唯美水润的湿地旅游、生态旅游演绎地淋漓尽致,给游客带来一种好心情、好意境。
春天,沉睡了一冬的芦苇,沐浴着春风春雨,悄无声息地从湖底钻出来,嫩嫩的黄芽,像齐刷刷的锥子,争先恐后地拔节展叶,犹如一个个可爱的绿色小精灵。几日不见,就窜成尺把高,联成一片,如同一床硕大无朋的绿色地毯,清香、水灵、鲜活,晶莹剔透,青翠欲滴,生机盎然。
夏天的芦苇荡丰盈旺盛 ,蓬勃着浓浓的绿色,彰显着生命的强大活力,并充满神奇,置身其中,心旷神怡。远眺,连着天,接着水,宛若一个绿色海洋,劲风吹拂,波澜壮阔,气势磅礴,顿有心胸开阔、心怀坦荡之感。近观,鱼儿在湖边水中摇头摆尾,游来游去,水鸟在芦苇丛中叽喳啁啾,窜上窜下,生态美景,如诗如画,无与伦比,令人陶醉。远眺近观后,再钻进齐身的芦苇荡,蹲卧芦苇丛中,可谛听到芦苇拔节的响声,把摸到湖中湿地的温情,闻到芦苇的清香,当沁入五脏六腑时,全身每个毛孔都散发畅意和慰贴。忽然一阵风刮来,叶儿哗啦哗啦响个不停,这是在给人们讲述那沉寂已久的历史和岁月的沦桑,还有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现我每每想起芦苇荡这原汁原味的生态和谐之美,快乐幸福就在心中荡漾。
秋天,芦苇的茎叶日趋变黄,抽穗扬花。芦花初为紫红色,在苇杆的顶端披散开来,很像鹤发童颜的老人静穆于广袤的原野。当浓霜敲打着万物,秋风扫落苇叶时,在晚秋阳光的照耀下,苇杆黄澄澄、金灿灿,芦花也由紫红变为雪白,白皑皑、银闪闪,犹如一根根金条上挑着一个个银穗,满湖“金银”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丰收的无比喜悦。
冬天,雪落冰封,北风呼啸,芦苇荡波伏浪湧,似千军万马,奔赴疆场。在风中芦花飞舞,犹如下鹅毛大雪,银装素裹,飘飘洒洒,把人们带进了“塞北的雪”的美好意境之中。
冬季是芦苇收获的季节。“雪中”处处是忙碌的割苇人。虽然是冬天,因劳动强度非同一般,他们仍不穿棉衣,而汗水照样在古铜色的脸上流淌。累了的人伸开树皮一样的手掌按住腰,把结实的腰板往后使劲儿的仰上几仰,再用脖子上的毛巾擦几把汗,从额头直到脖颈,而后从篮子里取出水瓶咕咚咕咚灌上几口,清洌的水顺着嘴角往下淌,用手背摸罢又继续干起来。不管多累,一起身看到一捆捆芦苇,堆成一个个山丘,向天边蜿蜒而去,他们就抿着嘴笑,笑得格外灿烂,缘自心里再喜悦到脸上。不管多累,只要一天的活干不完,他们决不罢休。每每看到这些动人的场面,我就联想起家乡父老乡亲们那些惯有的秉性和品格:勤劳、吃苦、勇敢、智慧、质朴、豪爽、倔强。真是质朴得像水晶人,没有花花肠子,一眼可以看到心里;豪爽得出奇,只要对撇子,要脑袋连脖子一起给;倔强得更是出名,认准的理,一条道跑到黑,九头牛也拉不回。这就是老区人民的本色,让我引以自豪和骄傲。啊,湖美、苇美 、人更美!
家乡万亩芦苇荡,家乡人民的生命摇蓝,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家乡人民与芦苇荡情深深,意浓浓,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过去,喜看现在,展望未来,相信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在家乡人民的精心管护下,家乡的芦苇荡必将根深叶茂,长盛不衰,长青永存,与家乡人民永远为伴,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哲理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我的选择,《我爱家乡万亩芦苇荡》马芳兰 》评论列表(2)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