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寻诗仙 ,老骥奋蹄在征程

270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诗城寻诗仙

诗城寻诗仙谭国伦三十年前就知道马鞍山这个城市,知道的原因是因为有个很好的朋友在那里工作,但始终也没有去过。虽未见过这个城市,却一直给我以温暖的感觉,不知城市真颜,就以温暖而向往。也许这也是爱屋及乌罢。今年的夏天,突然想去看看这个二十年未谋面的朋友,他是否还好?没有联系电话,114还是很灵通的,三绕两绕,电话居然通了。电话一通,彼此思念的感觉尤为强烈。到达的时候已经是晚间7点钟了,彼此见面仔细端详对方,这位老弟依然那么精瘦,没有想象中的富态,身居高位,和当年见面一样随和。喝酒!我们两个人以酒拉家常,以家常促酒兴。真个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再饮豪情三百杯。长江有源酒不尽,沧海日月再轮回。第二日,我还在醉梦中,朋友来敲门:走吧,带你去转一转。在路上,我在想,长江边的城市风景也见过不少,城市建设也大同小异,还能有什么让我能够记忆深刻的呢?一路上,友人也不说去什么地方,也不给我介绍马鞍山有什么特点,只是说马鞍山是个钢城,生产钢铁,其余就没有二话。还是我看见路边有关于“诗城”诗歌节的字样,问起他时,他才说,李白晚年在这里生活,在这里终老。所以,马鞍山以李白自居,称为“诗城”。本来,一说马鞍山是钢城,兴趣就不是很大,在记忆中的旅游城市里,马鞍山也没有能够进入我的法眼。如今说到“诗城”,便兴趣盎然。车行不久便来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采石矶。采石矶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何为“矶”?友人说,江边突出的岩石称之为“矶”。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陈运和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起采石矶,友人再熟悉不过了。他把历史讲完,我就把采石矶的历史以诗歌形式总结完。秦皇东巡通此渡,孙策横江攻牛渚。孙皓伐晋作江坞,西晋伐吴占江渚。永嘉陈敏据建业,刘机讨伐陈宏拒。苏峻横江望钟山,石虎诏戍至芜湖。永和谢尚镇于此,隆安司马破牛渚。京口采石俱要地,贞观年改镇为戍。魏主拓跋军瓜埠,宋军采石列军鼓。采石至阳七百里,刘义作乱民疾苦。永元军败建康怒,杀敌济江满城呼。宋金采石战天下,神弩射敌满江屿。以少胜多反侵略,稳定南宋百年余从此兴衰如江水,涛涛不尽史为书。我们穿过锁溪桥,即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翠螺峰顶的亭阁俯视着我们,向我们召唤。山西北临大江,三面为牛渚河环抱,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山因此而得名。山间林木葱绿,蔚然深秀,西麓突兀于江中的悬崖峭壁就是著名的采石矶;西北临江低凹之处,人称西大洼,北边山脊梁叫蜗牛尾,山势险峻;南麓林木葱郁,亭阁隐隐。进到园中不久,我们就看见了太白楼。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正门上方几个鎏金大字:“李白纪念馆”让我肃然起敬。一直以来,崇尚李白气势磅礴的词章,豪迈浪漫的诗语。散漫自由的性格,无拘无束狂傲,忧国忧民的真情。自以为很受诗仙的影响,今日慕名寻访,希望得到更多的诗仙气。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太白楼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进入大厅,慢慢欣赏过太白漫游采石图,我在一立一半卧太白雕像前久久驻足,凝视这位诗人,用目光和他交流:您的崇拜者今日追随您的足迹而来,您的诗仙气息在这里仍然浓厚,迎风扑面。一些游人匆匆而过,我却慢慢地品读历代名人赠与他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感受他那傲骨的风范。 友人也不催促我,我尽兴地把自己融入这诗仙气息里。出得馆来,又拾阶而上,走过天然石洞,走上山腰的捉月台停留。相传诗人在这里下江捉月,在捉月台赏景,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遗迹。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当年诗仙李白曾于此流连忘返,写下了很多不朽诗篇,今日江边还有他驻足远眺时留下的大脚印!停留在“捉月台”,我也如同诗仙当年把酒邀月的浪漫情怀!随口吟出:登临捉月台,眼望大江流。身著诗仙气,思念天尽头。品味诗中酒,遗风醉悠悠。青莲此中卒,浩然存千秋。我在心里盘算着第二日,友人上班以后,我自己去当涂李白墓前祭拜。结果,友人看出了我的心思:是不是想去李白墓看看,我们现在就去吧,也不是太远,开车40分钟就到了。不愧是知心友人,在他引领下,我们又奔当涂县李白墓而来。一路上,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浓郁的徽州古文化气息,让我们如同醉在风中。当涂有2200多年历史,秦代设为丹阳,隋开皇九年定名当涂。县城历史上曾为宋代太平州、明清太平府、清代长江水师、安徽学政署所在地。当涂是历代文人墨客揽胜抒怀的绝佳之地。自秦代以来,当涂曾吸引中国文学史上600多位诗人,在这里留下了1000多首脍炙人口的诗文。南朝大诗人谢朓称之“山水都”;北宋著名词人李之仪,写下了“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首传唱千年的经典诗词。南朝周兴嗣世居当涂,并著蒙学经典《千字文》。当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景也许就是吸引大诗人李白的魅力所在。李白生前曾经七次来到当涂,并最后在这里终老,这是诗人一生中去处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李白写下了《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等千古名篇。“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描绘了安史之乱诗人忧国忧民的心情。我们的车绕行了大青山一周,友人让我充分欣赏和体会当涂县的人文山水,其实我的心早已飞到了大诗人的墓前。我们来到李白文化园,没有直奔墓地。而是先是在碑廊里,一件件地品读书法家们书写李白诗篇,好像又回到学生时代,老师们给我们教读的李白诗。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行踪遍至半个中国,每至一处,他都要尽情歌咏,数十年里不知留下多少讴歌祖国山川河流的名篇佳作。他的诗,飘逸豪放,充满激情,又充满震天动地的气概,《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一例:“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多么磅礴的气势!它跌宕起伏,排山倒海一般。读这诗,我如蹑手蹑足地随诗人行走在天姥山中,我的耳边如有泉声的轰鸣,眼前又似有群山起伏的峦壑,我的脑中恍惚映出一个飘逸狂放的诗翁。园里的一草一木犹如都有了诗意和诗情。一棵树龄100年的香樟树形似李白双手托起苍穹奋起智能,辅弼帝王,济苍生、安社稷。怎么不是诗人生前自喻的大鹏呢?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那些小草在风中起舞,为诗人长醉时伴眠。把文化园里的景观看过,我们最后来到李白墓园。唐宝应元年,在当涂养老的诗人自感人生即将结束,临终前为自己赋诗《临路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推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不久李白去世。时为当涂(今安徽省当涂县)县令的李阳冰将他葬于城南龙山东麓。唐元和十二年,李白生前的好友范作之子范传正与时任当涂县令诸葛纵合力迁葬于与龙山相对的大青山下,即现在的位置所在。李白墓经历千余年的风风雨雨,一方面受到历代诗人的祭拜,如白居易、贾岛、杜荀鹤……直到清代的刘大櫆、姚鼐,当代的陈运和,都在此留下踪迹。特别是唐诗人64岁的贾岛千里迢迢来此,不幸客死当涂,葬于当涂李白墓不远处,巧应了范传正“异代诗流同此路”的谶语。另一方面,李白墓也历经沧桑。自墓建成到清光绪四年(1878年),共修葺了12次。1938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炮火轰炸,太白祠焚塌,祠后李白墓基被毁,范传正所撰刻的墓志铭石碑也难幸免,墓地杂草丛生,成为一片废墟。文革期间,红卫兵曾要挖墓掘尸,经当地农民奋力保护,才留下了这座名冢。1979年以来,安徽省文物局和马鞍山市、当涂县政府先后拨款100多万元,将李白墓、太白祠及其它遗迹重新修葺一新。祠堂中央有李白晚年塑像,四壁镶嵌了十余通碑刻。其中有按范传正撰文的墓志铭拓片新刻的石碑,有李白的《临终歌》全文,还有历代文士所作墓志诗文画像的石刻。李白墓前所立石碑“唐名贤李太白之墓”据说为杜甫手书,石碑为清代所立。现在墓为梯形状:后面是向外大圆弧,两侧为直线。前面是向内的小圆弧,前有石台。石台上酒香四溢,自然是前来的崇拜者为诗人带来的白酒。看见祭品,我才想来来得太匆忙,没有为诗人带来最爱之物。我在心中默默地问:诗人,您的灵魂在否?您的气息还在否?我热爱您的诗文、崇拜您的风骨。最后,我深情地伫立于墓前,绕墓三周,然后向这位大诗人深深三鞠躬。我们来拜祭的时候,还下起来小雨,让我心凝重又膜拜。在墓前,我写了一首自嘲的诗:后生不成材,千里慕名来。诗文无颜色,酒量可成海。敬仰一炷香,雨落自天台。求得诗仙气,此生做尘埃。我们长时间在李白墓园里逗留,恋恋不舍。友人也不催促,他似乎很了解我的心,似乎看到了我在心底里与诗人在对话。直到天快黑的时候,友人才拉起我的手,指了指天,我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诗人。

老骥奋蹄在征程

我是共和国同龄人,1971年7月在江西农村插队落户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我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决心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这就是我入党的初衷,也是我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初心。 这一辈子,我当过农民、工人、教师、干部,工作生活在江西、沈阳、盐城、上海等地方,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衡量对照自己,立足本职,作出贡献,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多次出席过县、地区、省先进分子代表大会。 现在,我已经步入古稀之年,虽然从身体力行上已经不能和年轻人一样齐头并进,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还能用好传统、好作风、好言行来展示党员的风采,弘扬正能量,献上光和热。 我看到,不少老人、老党员,年纪大了,思想上也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了。他们不学习,不参加组织生活,个别人甚至连党费也不愿缴纳了,把自己完全混同于普通老百姓、甚至还不如普通群众。 他们之中有的人,不经思考认证,就对社会事物妄加评论、牢骚满腹,信谣传谣,大局意识缺乏,是非概念模糊;有的人在公共场合为老不尊、自私自利,在公交地铁上抢占座位,在外国游轮上争抢食品,做出了有辱人格国格的丑事;有的人宠溺后辈、“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交恶邻里,不让邻居三分情面;有的人在超市私自品尝食品、把好好的青菜剥得只剩下菜心,在公园里折枝摘花、给自己做拍照的道具,在广场上为自己抢占地盘、大打出手……凡此种种,不一而举 。 这种丑陋的行为,污染了人类的传统道德,毒害了青少年的心灵,亵渎了我们党的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 习总书记说出了我们心里的话! 一个党员的一言一行,在周围的人民群众眼中,很可能就折射出一个组织的或明或暗的光辉,正所谓“月若亮来星也明,月若暗来星也昏”,老百姓往往是通过对身边党员的作为,直观地作出对党组织的评价。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个让世人为之动容的真实故事:八十多岁的马旭、颜学庸夫妇拿出毕生积蓄一千万元,无偿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而他们自己的脚上,穿的是花了15元从地摊上买的鞋子,身上是穿了多年、已经褪色发白的迷彩服。俩位老人用他们行为弘扬了中华美德!诠释了初心不改!那些为老不尊的嘴脸,在他们高山般情怀面前,就是一抔卑微的黄土! 马旭、颜学庸夫妇的高尚情操,也是我为人处事的镜子,鉴照我党旗下永不懈怠! 2017年5月,我搬家到锦秋花园,组织关系也转到一居委党支部,丁虹书记登门看望老党员时,知道了我有写作特长,就请我参加了一居委的报道组,我欣然答应。这两年来,为社区通写了50多篇文章,向《宝山报》也投稿20多篇文章。与其同时,这两年来,我在《中国诗歌网》上发表221首诗歌,在《中国散文网》上发表了70多篇散文。这两年来,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诗歌40首、散文8篇。这两年中,诗歌获得全国诗歌比赛三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市级诗歌比赛一个三等奖、一个优秀奖,散文获得市级比赛三等奖。我的诗歌、散文都是以歌颂党和祖国、弘扬正能量为主题,我用手中的笔,为实现中华复兴强国梦尽上一点微薄之力。 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呵!” 人间崇尚晚霞情,最美青山夕照明。老骥自知临夜色,奋蹄担当在征程。 我要活到老,学到老,为党的事业尽力到老,做一个名符其实的共产党员。 2019.9.30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爱情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诗城寻诗仙 ,老骥奋蹄在征程 》评论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