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书写人生情怀 ,张安邦蜡染书法赏析四
•浏览 477
翰墨书写人生情怀
——书法家张利宝先生印象人们总说:书法之境,源于文化韵味。书法之品,来自品格修养。对此,我认可,我推崇。书写汉字,自古是记录、传承、创造、发展的过程。造字法让书写有了定律,有了规矩,有了个性。字形的变更,即字体的变化,将书写升华为书法,成了一门艺术。能把握汉字的书写艺术,需要一段漫长的文化旅程。这幽幽浓淡的墨香,书写着人生情怀;笔墨沾湿的春秋,此生便香润人间。铺垫几句话,就是想说书法的道路上,一生都在修行的张利宝先生,是我与他相结识,与他谈书法,与他议文化,与他处世事的一些印象。所以,在汉阴文峰笔阵中,有很多是我发自内心尊敬的书法家,张先生更是在书法界中,有众多书法粉丝、书法艺迷尊敬他,拜他为师。用书法人生来界定张先生,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认定。当然我没有征求张先生本人意见,也没考虑其他人的想法。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张利宝先生,还每天坚持至少两小时的书法练习,他常对我说“三天不练手生”的古训,还说这是他书法锤炼的警言。书法界认可他的书法艺术,是根植于传统,汲古而融今,字字端庄大方,章章厚重深沉。我不那么懂得书法,我也只是看热闹,在好看的基础上去理解与琢磨;我见其书法,在笔墨勾画之间,是那么刚柔相济,稳健有力;似乎有着对生命的敬畏,对文化的憧憬,对书法的钟情,对人生的书写。认识张利宝先生,印象最深刻的是“三沈纪念馆”第一期布展。此时,已是电影公司改制完毕,张先生身份也由国营职工转换成股份企业职员,在鼓励个人创办公司中,他首创“利宝艺术装裱店”。当时布展资金极度困难,八间屋子近六百多平方米的展板,与张先生一联系,他不仅满口答应,而且以最好的质量要求制作,几千块钱完成布展,连人工工资都不够。他虔诚地说:文化大师面前我们只能崇敬叩拜,能做这件事,就很荣幸……一席话,让在场所有人都倍感敬佩不已。相处张利宝先生,待人平易谦和,处事虚怀若谷。张先生年龄比我大,论书法我在他面前汗颜。而他与我交谈很惬意:说文章书法,先有文后有书,撰文写诗的是“雕龙”,练笔写字的是“雕虫”,写文章是文人,练书法是写字匠。有次县文联让我给文学爱好者谈谈写作,我很惊讶张先生也来参加,讲座完毕后他拉着我的手说:你的文学创作格言“笔下滴心血,纸上开鲜花”,正是书法艺术创作的真谛,不虚此学。张先生就是这样,总是那样高看别人,而低调自己;总讲他人书法如何好,自己书法还有不足。然而张先生的书法,在书法界名望确实很高。来汉阴参加”中外名家既陕南书法交流论坛“的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评价他的书法说:“有明清遗韵”,其他书法家讲,张先生的书法骨力丰盈,书法造诣匪浅。了解张利宝先生,书法在汉阴独树一帜,独道见解。首先,他的书法从单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用笔挥洒自如,格调高雅,笔画之间轻重自然,在起笔和收笔上相互呼应,达到了气韵生动,这是一般书家不能比拟的。其次,作为七届汉阴政协委员的他,早于教育部两年提出了书法进课堂的提案,得到政府认可,主管部门采纳运用;第三,亲力亲为让书法走进课堂,在县教体局组织下,深入全县中小学对语文老师作书法辅导,手把手教导中小学学生学习汉字书法,同时义务为老年大学书法班执教七年。第四,主动为汉阴三沈纪念馆兴建,三沈文化研究、传承、宣传,“三沈”品牌打造等,做了很多义务工作。第五,许多省内外爱好书法的雅逸人士,皆循着墨迹前来请教。他还常说:活到老学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师”。总以谦逊之心,与我们谈论诗词文学天地,也爱与同仁们探讨书法乾坤。年轮刻序岁,季节见徙转,张先生如今仍有着一份朴实心愿,他希望有更多的书法家们,能够将书法艺术授与更多的后辈,让更多人发扬与传承中国书法艺术,让每一个地方都成为书法之乡、书法之家。领悟张利宝先生,笔墨伴人生,书法舞天地。张先生虽没上过大学,却爱读书而积淀学识,且将一生之修养都凝聚于笔端,字里乾坤,挥洒春秋。他几十年如一日,沉浸在书法的世界里,成为他生活的一种乐趣,一种精神追求。他就这样卓尔不群,风雅飘逸;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不仅广泛涉及古典文化,更为竭力追求书法艺术心迹。张先生在汉阴中学引导学生说:“同学朋友们,汉字是文化之本,发扬国学精神,就不能小看书法,它是你们的第二张面孔”。所谓字如其人,文品如人品,书法对一个人也是很重要的。张先生乐意选择在中小学校举办书法展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书法,探索一些书法中所蕴含的魅力,感触中华文化的底蕴。在展览过程中,张先生也与学生们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书法心得、看法,希望师生们可以抽挤时间,写写书法,磨炼心性。与一位温雅的张老师交流,成为师生们的一大乐事。 名人张利宝先生,各级书法协会组织认定,书法墨迹飘香国内外。张利宝先生不仅是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而且是陕西省慈善书法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安康市老年书协艺术顾问,安康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安康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安康市慈善书画研究院顾问。几十年来,张先生的百幅书法作品参入全国及省内外书法大展,并多次获得县市省级以上的多次奖励,入编县内外多部书法册集。获得县、市表彰的“德艺双馨”先进个人。同时,张先生有多幅书法作品被台湾、泰国、香港等地民间悬挂与收藏,还有十几幅书法作品被浙江湖州博物馆、辽宁博物馆选择收藏。2007年“道德经”国际论坛组委员会,将其《道德经》小楷十米长卷定为特赠礼品馈赠国际友人。连续几次接受邀请,为梅州叶剑英纪念馆、美国唐人街东来寺、梅州大佛寺、梅州客天下景区、福建灵崖寺撰写楹联。我拙笔写张利宝先生,一个思考总在大脑回旋: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能够将书法作为生命中的一个部分,并始终坚持下来的人,那一定是从心里深爱书法,行为坚持与坚韧的人。我敬佩张先生,不正是如此!我的眼前总是浮现他,择偶室一处,铺开宣纸,静下心来,提起毛笔,思索片刻,沉着稳定地练习一两个小时书法。我感慨张先生,或许是书法的熏陶,抑或是内心的修行,他给人的感觉就是翰墨书写人生情怀。 在写张利宝先生的同时,我也在叩问自己,时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难道就不能抽出一些时间,临帖学学书法,或参加一个书法培训班,专心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或者就像方英文作家那样,用毛笔书写文学作品;也就象张先生认可的,让书法作品像文学创作那样“笔下滴心血,纸上开鲜花”,从而书写出草根们的光彩人生。写文学称作家,写诗歌称诗人,写作画称画家,所以艺术写字称书法家。书法家张利宝先生,把一方墨砚、一页宣纸、一支毛笔,视为一片醉人心扉的广阔天地,作为人生追求的精神支柱。总而言之,学习张利宝先生,借汉字诉情感,让我们运用文房四宝,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写起。崇敬张利宝先生,借书法写人生,让我们在笔墨之间,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做起,书写出一个有趣而高雅的新时光、新时代、新人生。
张安邦蜡染书法赏析四
《天道酬勤》
言出论语孔圣人,天亦有道乐酬勤。
书山有路无捷径,学海无涯有法门。
一分耕耘难脱俗,百分努力或超群。
中华翰墨奇无比,蜡染书法妙绝伦。
精雕细刻凝善美,妙笔丹青韵传神。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翰墨书写人生情怀 ,张安邦蜡染书法赏析四 》评论列表(2)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