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三国的句子

1. 形容三国的句子

1.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见机不早,悔之晚矣。2.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 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3.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4.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5.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6.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7.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8.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

9.犬豕何堪共虎斗,鱼虾空自与龙争。10.北海酬恩日,神亭酣战时。

临终言壮志,千古共嗟咨!11.赤壁遗雄烈,青年有俊声。弦歌知雅意,杯酒谢良朋,曾谒三千斛,常驱十万兵。

巴丘终命处,凭吊欲伤情。12.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13.一凤并一龙,相将到蜀中。

才到半路里,凤死落坡东。风送雨,雨随风,隆汉兴时蜀道通,蜀道通时只有龙。

14.四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月,浩气卷长江。

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15.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16.昔日战长坂,威风犹未减。

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

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17.闻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18.龙游沟壑遭虾戏,凤入牢笼被鸟欺。

19.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线。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20.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彰。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2. 形容三国的诗句

《历代诗·三国》

年代: 宋 作者: 杨简

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

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

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

《观三国吟》

年代: 宋 作者: 邵雍

桓桓鼎峙震雷音,绝唱高踪没处寻。

箫鼓一方情未畅,弓刀万里力难任。

论兵狠石宁无意,饮马黄河徒有心。

虽曰天时亦人事,谁知虑外失良金。

《读三国志》

年代: 宋 作者: 项安世

曹刘有志混华戎,无奈吴儿两炬红。

赤壁焰烧云梦泽,夷陵光照永安宫。

人间自此鼎三足,天上无由日再中。

惟有葛公心未死,夜深寒月照孤忠。

《读三国志》

年代: 唐 作者: 李九龄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奉和御制读三国志诗》

年代: 宋 作者: 夏竦

白马当涂兆,黄家得岁兴。

金符威既重,玉版事堪凭。

汉火承前运,谁龙合旧徵。

青云开后叶,下武倍兢兢。

3. 关于描写三国人物的好句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

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

--人在心不在 ·关胜战李遣--大刀阔斧

·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

诸葛亮(比喻请的就是你)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比喻来之不易)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4. 描写三国的诗句

1. 《咏怀古迹》杜甫(唐)

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2. 《蜀先主庙》刘禹锡(唐)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3. 《八阵图》杜甫(唐)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4. 《南乡子》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 描写三国演义霸气的句子

霸气的句子: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2.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田丰

3. 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人头,如探囊取物耳——刘备

4.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后世对子龙的评价

5. 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

1.出处:

罗贯中《三国演义》

2.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3.赏析: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短篇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比喻三国的句子》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