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讴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293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海讴

  海,惊涛骇浪,苍茫幽眇;山,起伏峻峭,天地氤氲。海中有“山”,山中有“海”。  江河归大海,日月海中升。  海日、海月、海潮、寥廓的海天、海角的孤帆,还有那时而薄天,时而俯冲的自由盘翔的海鸟,他们犹如飞飘的花瓣……多么绚丽的海景,诗意盎然。  海风、海浪、海礁、海鲨……却潜藏着危险。但,海不能没有它们,它们给人以海胆,它们是有关海洋科学所要攻克的课题,征服海洋的捷报,将会不期地频传。  不是吗?  我们的轮船,比比皆是。  我们的航空母舰已宣告问世。  我们的核潜艇已访龙宫。  君不见,我们的潜水巨舰常以深海鱼群相伴。  至于益于民生的海底世界、海底通道——我们有!且已蔚然成风!  我难忘,我曾经的一次海上旅游,我是从沿海某城市搭乘豪华大巴,不知经过几个时辰,蓦然瞩望前路弯处,竟然在广袤的大海里出现一条带腿的公路,公路上奔驰着豪华大巴,我连忙断定我行驶在大海之上,我的感触油然而发,壮哉!天堑海路,前无古人,叹为观止  ,令人惊愕!  更令世人刮目称赞的伟大工程——港珠澳大桥,俨然巨龙呈现在遥遥的海疆!  只有见过大海的人,才能从必然到自由地理解“曾经沧海难为水”,才能更加玩味有关爱情的山盟海誓“海枯石烂不变心”  海,涵澹澎湃,是它的本色。  海有感化的魅力。它,让你心旷神怡,它,可使“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海是人的生活益友,自古就有以海为业的劳民,享受着海的乳汁,远离大海的人,也与大海息息相关,不是吗?“一夜海潮河水满,鲈鱼清晚入池塘”  海给人以神秘,龙王之说就是很好的证明。有趣的是,海底最深的海沟,问君可有多深?据证,把喜马拉雅山放进去还不露顶。  海矿、海宝知多少?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相穿,其丰富的资源惹得帝国列强们贪婪涎馋,梦攘魂劳,已非一日。  我们古老的领海,当然,泽恵过我们的祖先。  把海望穿的琅琊台,似若亘古的老人,昭然依旧。当年,千古一帝秦嬴就将它登临,不过,他不是为民造福去把大海规划,而是为一己长寿寻找藏于海中能延年的草丹。  大凡旅游胜地,尤其是海洋,都能引起人们不衰的回忆。  难忘逛鼓浪屿,真让人扬眉吐气,还国人足迹,扬中华锐气。当年西洋阔佬踞岛寻欢作乐泛滥靡靡之音的时代一去不返。而今,华夏中兴,紫气东升。鼓浪屿获得了新的生命,远远望她柳暗花明郁郁葱葱,好像晶莹剔透的绿宝石镶嵌在金门的前畴。络绎不绝的海内外游  客,使得鼓浪屿生机盎然,分外妖娆。  举目岛上房舍,类如儿童积木,高低起伏犹似版画油彩。游人一置岛巅,无不心系台湾,望眼欲穿。早晚有一天,大陆宝岛,宝岛大陆,往返随便。不但如此,信步一跨,置身钓鱼岛上去开心游玩。  回忆,幸福的回忆,忆起像海鸥那样展翅随欲。浪漫蒂克的游人,乘大巴驰骋海上通衢,极目汪洋无垠,尽享海风送爽,心旷神怡。  奔啊,飞啊,漫长的海疆,璀璨夺目的旖旎风光,频出不穷。  江山美,引如织羁旅“孔雀东南飞”。  舟山群岛向我招过手,呵,博大的胸怀,养育着千岛群岛。岛岛可爱,岛岛令人向往,充满着神秘。  难忘岱山一游。它是一座岛城,一县独岛,不愧海之家,水之乡,其景其情酷似海上世外桃源。处处富含诗意,其玲珑乖秀尽收眼底。它踞舟山之中,直瞄杭州湾,远瞩钱塘巨浪卷天;且扼要隘,吸货轮贾旅。帆来楫往,其林立的桅杆上插天际下入水域,巍巍壮观。别  岱山,乘舳舻,搭海轮,直奔普陀,向您——普陀山问好!  好、好、好!祖国的万里海疆妙、妙、妙!  普陀山海中宝。享誉着佛教文化宝库。更绝者:一有金沙、奇石、潮音、瀚海、古洞、名树等壮丽独特的自然风光,二有寺庙庵院、亭碑牌坊、摩崖石刻、雕塑匾联等宗教氛围浓郁的人文景观。两者融为一体,交相辉映。普陀山,不愧佛光普照,“晨钟暮鼓惊醒世上迷  路人,经声佛号唤回人间名利客”普陀山,您得天独厚,处处迷人,旮旮旯旯无不给人以神奥之气;普陀山您是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册,岁月的脚步把您踩踏的处处是嶙峋古迹,明媚的阳光将您照耀的面目一新;历代先人,仁者智杰,浪人游侠……跋山涉水,漂洋过海,  为访您拜您,纷至沓来。您不寂寞,高耸的南海观音是您的骄傲,那里不衰的香火,如织的虔诚的游客,惊愕流云,迷驻鸟禽。留恋不舍是游客的同感,久居普陀是常顾者的共梦。  普陀山,您是大海的轿子。  普陀山,您是天下游客不衰的向往。  一本有关描写海游记的经典何时问册,吴承恩当然拒写,将由何人著作,估计快、快、快!  《海游记》或将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伴而生,海花园,海上游乐场——这人间奇迹定会诞生在不久的将来。古有隋炀帝沿大运河修了不少离宫,相信,在我们万里海疆也一定会镶上华丽的离宫,使其星罗棋布,造福于人民百姓。  啊!  中国的海疆,南到曾母暗沙,太平竞帆,行使着中国的主权!至今仍然活着的倭寇或者他们的后裔们、侵略惯犯们,心怀叵测,觊觎垂涎,妄想在神圣的中国领海及其诸岛重燃“长城狼烟”和“卢沟桥”事件。玩火者自焚,历史焉能忘昨,侵我土者必被土葬,掠我海者  必喂鱼肠!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

  我们说“标准”,有两个意思。一是不自觉的,一是自觉的。不自觉的是我们接受的传统的种种标准。我们应用这些标准衡量种种事物种种人,但是对这些标准本身并不怀疑,并不衡量,只照样接受下来,作为生活的方便。O9D爱句子美文屋

  自觉的是我们修正了的传统的种种标准,以及采用的外来的种种标准。这种种自觉的标准,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大概多少经过我们的衡量;而这种衡量是配合着生活的需要的。本文只称不自觉的种种标准为“标准”,改称种种自觉的标准为“尺度”,来显示这两者的分别。“标准”原也离不了尺度,但尺度似乎不像标准那样固定;近来常说“放宽尺度”,既然可以“放宽”,就不是固定的了。这种“标准”和“尺度”的分别,在一个变得快的时代最容易觉得出:在道德方面在学术方面如此,在文学方面也如此。O9D爱句子美文屋

  中国传统的文学以诗文为正宗,大多数出于士大夫之手。士大夫配合君主掌握着政权。做了官是大夫,没有做官是士;士是候补的大夫。君主士大夫合为一个封建集团,他们的利害是共同的。这个集团的传统的文学标准,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语来代表。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风流”为标准。O9D爱句子美文屋

  有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表现这种情志的是载道或言志。这个得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抱负,得有“怨而不怒”“温柔敦厚”的涵养,得用“熔经铸史”“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儒雅”的标准。有的人纵情于醇酒妇人,或寄情于田园山水,表现这种种情志的是缘情或隐逸之风。这个得有“妙赏”“深情”和“玄心”,也得用“含英咀华”的语言。这就是“风流”的标准。(关于“风流”的解释,用冯友兰先生语,见《论风流》一文中。)在现阶段看整个的传统的文学,我们可以说“儒雅风流”是标准。但是看历代文学的发展,中间还有许多变化。即如诗本是“言志”的,陆机却说“诗缘情而绮靡”“言志”其实就是“载道”,与“缘情”大不相同。陆机实在是用了新的尺度。“诗言志”这一个语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原也是一种尺度;后来得到公认而流传,就成为一种标准。说陆机用了新的尺度,是对“诗言志”那个旧尺度而言。这个新尺度后来也得到公认而流传,成为又一种标准。又如南朝文学的求新,后来文学的复古,其实都是在变化;在变化的时候也都是用着新的尺度。固然这种新尺度大致只伸缩于“儒雅”和“风流”两种标准之间,但是每回伸缩的长短不同,疏密不同,各有各的特色。文学史的扩展从这种种尺度里见出。O9D爱句子美文屋

  这种尺度表现在文论和选集里,也就是表现在文学批评里。中国的文学批评以各种形式出现。魏文帝的“论文”是在一般学术的批评的《典论》里,陆机《文赋》也许可以说是独立的文学批评的创始,他将文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讨论。此后有了选集,这里面分别体类,叙述源流,指点得失,都是批评的工作。又有了《文心雕龙》和《诗品》两部批评专著。还有史书的文学传论,别集的序跋和别集中的书信。这些都是比较有系统的文学批评,各有各的尺度。这些尺度有的依据着“儒雅”那个标准,结果就是复古的文学,有的依据着“风流”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标新的文学。但是所谓复古,其实也还是求变化求新异;韩愈提倡古文,却主张务去陈言,戛戛独造,是最显著的例子。古文运动从独造新语上最见出成绩来。胡适之先生说文学革命都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最容易见出改变了的尺度。现代语体文学是标新的,不是复古的,却也可以说是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就从这语体上,分明的看出我们的新尺度。O9D爱句子美文屋

  这种语体文学的尺度,如一般人所公认,大部分是受了外国的影响,就是依据着种种外国的标准。但是我们的文学史中原也有这样一股支流,和那正宗的或主流的文学由分而合的相配而行。明代的公安派和竟陵派自然是这支流的一段,但这支流的渊源很古久,截取这一段来说是不正确的。汉以前我们的言和文比较接近,即使不能说是一致。从孔子“有教无类”起,教育渐渐开放给平民,受教育的渐渐多起来。这种受了教育的人也称为“士”,可是跟从前贵族的士不同,这些只是些“读书人”士的增多影响了语言和文体,话要说得明白,说得详细,当时的著述是说话的纪录,自然也是这样。这里面该有平民语调的参入,虽然我们不能确切的指出。汉代辞赋发达,主要的作为宫廷文学;后来变为远于说话的骈俪的体制,士大夫就通用这种体制。可是另一方面,游历了通都大邑名山大川的司马迁,却还用那近乎说话的文体作《史记》,古里古怪的扬雄跟《问孔》、《刺孟》的王充,也还用这种文体作《法言》和《论衡》;而乐府诗来自民间,不用问更近于说话。可见这种文体是废不掉的。就是骈俪文盛行的时代,也还有《世说新语》,记录那时代的说话。到了唐代的韩愈,提倡“气盛言宜”的古文,“气盛言宜”就是说话的调子,至少是近于说话的调子,还有语录和笔记,起于唐而盛于宋,还有来自民间的词,这些也都用着说话或近于说话的调子。东汉以来逐渐建立起来的门阀,到了唐代中叶垮了台,“寻常百姓”的士又增多起来,加上宋代印刷和教育的发达,所以那种详明如话的文体就大大的发达了。到了元明两代,又有了戏曲和小说,更是以说话体就是语体为主。公安派竟陵派接受了这股支派,努力想将它变成主流,但是这一个尝试失败了。直到现代,一个新的尝试才完成了语体文学,新文学,也就是现代文学。O9D爱句子美文屋

  从以上一段语体文学发展的简史里可以看出种种伸缩的尺度。这些尺度大体上固然不出乎“儒雅”和“风流”那两个标准,可是像语录和笔记,有些恐怕只够“儒”而不够“雅”,有些恐怕既不够“儒”也不够“雅”,不够“雅”因为用俗语或近乎俗语,不够“儒”因为只是一些细事,无关德教,也与风流不相干。汉乐府跟《世说新语》也用俗语,虽然现在已将那些俗语看作了古典。戏曲和小说有的别忠奸,寓劝惩,叙风流,固然够得上标准,有的却不够儒雅,不算风流。在过去的文学传统里,这两种本没有地位,所谓不在话下。不过我们现在得给这些不够格的分别来个交代。我们说戏曲和小说可以见人情物理,这可以叫做“观风”的尺度,《礼记》里说诗可以“观民风”;可以观风,也就拐了弯儿达到了“儒雅”那个标准。戏曲和小说不但可以观民风,还可以观士风,而观风就是写实,就是反映社会,反映时代。这是社会的描写,时代的纪录。在我们看来,用不着再绕到“儒雅”那个标准之下,就足够存在的理由了。那些无关政教也不算风流的笔记,也可以这么看。这个“人情物理”或“观风”的尺度原是依据了“儒雅”那个标准定出来的,可是唐代中叶以后,这个尺度似乎已经暗地里独立运用,这已经不是上德化下的尺度而是下情上达的尺度了。人民参加着定了这个尺度,而俗语的参入文学,正与这个尺度配合着。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海讴 ,文学的标准与尺度》评论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