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
1. 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随风也萧萧例题: 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后作业第2题。
课文中有不少句子表达了强烈的思想感情,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如: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萧萧释疑 说实话,对于这类题目,如果不掌握一定的方法,我们小朋友还真不好做。据我所知,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大多情况都是泛泛地说说,或者随意地写写,以完成老师的任务为目的。
就算答完了,自己也没一个底。 对于这个问题,萧萧老师稍微动了一下脑筋,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容易的问题。
以前,萧萧老师专门写过怎样做阅读题的博文,告诉大家用“引”“议”“联”“结”的方法写好读后感。然后,把写读后感的方法运用于做各类阅读题。
对于怎样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萧萧老师还是运用写读后感的方法来解决。 萧萧老师认为,把“引”和“感”结合起来。
“引”,就是引用原文的内容,它是感的基础。我们常常说,有感而发,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而引发的感慨呢?这样以来,我们才不是空发感想,我们的感想才能立得住脚。
“感”,它是“引”的结果,它是目的。我们要感得实在,感得真切。
做到了这两点,我们回答起这类题目来就得心应手了。 实战演习: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1)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萧萧老师作答: (引)这个句子讲的是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情况下,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把打糕送到阵地上给战士们吃。
这时送来的打糕,比雪中送来的木炭还要珍贵啊。(感)朝鲜大娘和全村妇女,冒带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感人事迹,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的热爱和支持,以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无限感激。
体会句子的思想感情。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萧萧老师作答: (引)这个句子中的“您”指的是文中的大嫂。
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战士解决饥饿问题,冒着危险去前沿阵地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掉了双腿。(感)这样的壮举,充分地体现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浓厚感情。
而且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反问句,使句子的感情更强烈了。一方面,表达了大嫂对志愿军战士的深情厚意;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大嫂的无限感激,以及分别时的依依不舍。
话外余音: 这类题目,同属于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珍视独特的阅读感受”一类题目。只要我们认真地读懂了原文,把自己的真实感受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行了。
当然,我们要掌握做主观题的方法,按照要求,按照格式来回答这类题。做多了,总结多了,你就很会做这类题目了。
熟能生巧嘛。
2. 如何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1、抓住联系点,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1)抓课题 (如:《徐悲鸿立志学画》《虎门硝烟》《普罗米修斯盗火》《公仪休拒收礼物》等)(2)抓关键词、句 ①抓中心句(如《九寨沟》《田园诗情》等) ②抓中心词 (如《开天辟地》《第一次抱母亲》等)(3)抓课后问题(如《维生素C的故事》《奇妙的国际互联网》《珍珠鸟》等)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整体略读归纳法:直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重点归纳法:抓文章中关键词语或重点句、重点段的段意,略加补充 ③审题归纳法:从题目入手,将题目的意思具体化 ④提问归纳法:根据文章后的提示问题 ⑤要素归纳法:按照记叙文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来归纳 ⑥摘句归纳法:从文章中提取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来归纳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抓住生发点,放飞学生的个性,让学生生发自己独特体验与感受。体会思想感情,常用的方法如下: ①分析题目: ②分析中心句、中心句, ③分析主要情节 ④分析主要人物 ⑤分析文章中的议论与抒情 此外,体会思想感情,还可根据文章的体裁,抓规律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以从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等方面体会;叙事的文章可以从事情的意义,事情中蕴涵的道理方面体会;写景的文章可以从抒发的感情,从景致中悟出哲理等方面体会;说明性文章可以从说明的道理,揭示规律,给人以启示等方面来体会。
3. 怎样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智骅分析题目:标题中往往包含一些表明感情立场的词语,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最可爱”,找到了它们,就大致可以判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重点段落:由主要内容引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特别注意开头或结尾,许多文章会在开头或结尾当中直接抒发感情。
分析主要人物:由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引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其中主要人物的某些议论,往往包含着作者的心声。
了解时代背景:人们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程度不同,读同一篇文章所产生的思想感情也不同。由于我们的经历与作者相距较远,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也能促进我们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分析修辞手法:用美的还是丑的事物来类比描写对象,往往就体现着作者的感情。另外,注意文中的排比句:这里往往包含着感情信息。
作文教育百科添加评论0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句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如何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