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表达爱情的句子
1. 求小窗幽记的名句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与《围炉夜话》和《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三大智慧必读书。
《小窗幽记》,字字珠玑,句句入胜。尽管这部成书于农耕时代的小册子,关于对道德修养的严格要求,有些观点已经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规则,但是,篇中还是有不少佳句。试摘录几句如下:
真廉无名,立名者,所以为贪。大巧无术,用术者,所以为拙。
澹泊之士,必为浓艳者所疑;检饰之人,必为放肆者所忌。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
谭山林之乐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谭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有真才者,不必矜才;有实学者,不必夸学。
夜者日之余,雨者月之余,冬者岁之余。当此三余,人事稍疏,正可一意学问。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2. 小窗幽记的好段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凡入此斋,均为知己。随分款留,忘形笑语,不言是非,不侈荣利,闲谈古今,静玩山水,清茶好酒,以适幽趣,臭味之交,如斯而已。
窗宜竹雨声,亭宜松风声,几宜洗砚声,榻宜翻书声,月宜琴声,雪宜茶声,春宜筝声,秋宜笛声,夜宜碪声。 翻经如壁观僧,饮酒如醉道士,横琴如黄葛野人,肃客如碧桃渔父。
竹径款扉,柳阴班席。每当雄才之处,明月停辉,浮云驻影。
退而与诸俊髦西湖靓媚,赖此英雄,一洗粉泽。 云林性嗜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和白糖,成小块,如石子,置茶中,出以啖客,名曰清泉白石。
有花皆刺眼,无月便攒眉,当场得无妒我;花归三寸管,月代五更灯,此事何可语人? 求校书于女史,论慷慨于青搂。 填不满贪海,攻不破疑城。
机息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远,自无车尘马迹,何须痼疾丘山? 郊中野坐,固可班荆;径里闲谈,最宜拂石。
侵云烟而独冷,移开清笑胡床,借竹木以成幽,撤去庄严莲坐。 幽心人似梅花,韵心士同杨柳。
情因年少,酒因境多。 看书筑得村楼,空山曲抱,趺坐扫来花径,乱水斜穿。
倦时呼鹤舞,醉后倩僧扶。 鸟衔幽梦远,只在数尺窗纱,蛩递秋声悄,无言一龛灯火。
借草班荆,安稳林泉之窔;披裘拾穗,逍遥草泽之臞。 万绿阴中,小亭避暑,八闼洞开,几簟皆绿。
雨过蝉声来,花气令人醉。 剸犀截雁之舌锋,逐日追风之脚力。
瘦影疏而漏月,香阴气而堕风。 修竹到门云里寺,流泉入袖水中人。
诗题半作逃禅偈,酒价都为买药钱。 扫石月盈帚,滤泉花满筛。
流水有方能出世,名山如药可轻身。 与梅同瘦,与竹同清,与柳同眠,与桃李同笑,居然花里神仙;与莺同声,与燕同语,与鹤同唳,与鹦鹉同言,如此话中知己。
栽花种竹,全凭诗格取裁;听鸟观鱼,要在酒情打点。 登山遇厉瘴,放艇遇腥风,抹竹遇缪丝,修花遇酲雾,欢场遇害马,吟席遇伧夫,若斯不遇,甚于泥涂。
偶集逢好花,踏歌逢明月,席地逢软草,攀磴逢疏藤,展卷逢静云,战茗逢新雨,如此相逢,逾于知己。 草色遍溪桥,醉得蜻蜓春翅软;花风通驿路,迷来蝴蝶晓魂香。
田舍儿强作馨语,博得俗因;风月场插入伧父,便成恶趣。 诗瘦到门邻,病鹤清影颇嘉;书贫经座并,寒蝉雄风顿挫。
梅花入夜影萧疏,顿令月瘦,柳絮当空晴恍忽,偏惹风狂。 花阴流影,散为半院舞衣;水响飞音,听来一溪歌板。
萍花香里风清,几度渔歌;杨柳影中月冷,数声牛笛。 谢将缥缈无归处,断浦沉云;行到纷纭不系时,空山挂雨。
浑如花醉,潦倒何妨,绝胜柳狂,风流自赏。 春光浓似酒,花故醉人,夜色澄如水,月来洗俗。
雨打梨花深闭门,怎生消遣;分忖梅花自主张,着甚牢骚? 对酒当歌,四座好风随月到;脱巾露顶,一楼新雨带云来。 浣花溪内,洗十年游子衣尘;修木林中,定四海良朋交籍。
人语亦语,诋其昧于钳口;人默亦默,訾其短于雌黄。 艳阳天气,是花皆堪酿酒,绿阴深处,凡叶尽可题诗。
香侵月,未许鱼窥;幽关松冷巢云,不劳鹤伴。 篇诗斗酒,何殊太白之丹丘,扣舷吹箫,好继东坡之赤壁。
获佳文易,获文友难;获文友易,获文姬难。 茶中着料,碗中着果,譬如玉貌加脂,蛾眉着黛,翻累本色。
煎茶非漫浪,要须人品与茶相得,故其法往往传于高流隐逸,有烟霞泉石磊落胸次者。 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
天然文锦,浪吹花港之鱼;自在笙簧,风戛园林之竹。 高士流连,花木添清疏之致:幽人剥啄,莓苔生淡冶之光。
松涧边携杖独往,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浸寒毡。 散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客到茶烟起竹下,何嫌展破苍苔;诗成笔影弄花间,且喜歌飞《白雪》。 月有意而入窗,云无心而出岫。
屏绝外慕,偃息长林,置理乱于不闻,托清闲而自佚。松轩竹坞,酒瓮茶铛,山月溪云,农蓑渔罟。
怪石为实友,名琴为和友,好书为益友,奇画为观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宝镜为明友,净几为方友,古磁为虚友,旧炉为熏友,纸帐为素友,拂麈为静友。 扫径迎清风,登台邀明月。
琴觞之余,间以歌咏,止许鸟语花香,来吾几榻耳。 风波尘俗,不到意中,云水淡情,常来想外。
纸帐梅花,休惊他三春清梦,笔床茶灶,可了我半日浮生。 酒浇清苦月,诗慰寂寥花。
好梦乍回,沉心未烬,风雨如晦,竹响入床,此时兴复不浅。 山非高峻不佳,不远城市不佳,不近林木不佳,无流泉不佳,无寺观不佳,无云雾不佳,无樵牧不佳。
一室十圭,寒蛩声暗,折脚铛边,敲石无火,水月在轩,灯魂未灭,揽衣独坐,如游皇古意思。 遇月夜,露坐中庭,心爇香一住,可号伴月香。
襟韵洒落如晴雪,秋月尘埃不可犯。 峰峦窈窕,一拳便是名山,花竹扶疏,半亩如同金谷。
观山水亦如读书,随其见趣高下。 深山高居,炉香不可缺,取老松柏之根枝实叶,共捣治之,研风昉。
3. 解释一下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中的一句话
二四、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译文]
佛只是个善于了却执情的神仙,也是个善于了却烦恼的圣人。人们虽然耳聪目明,却不知该了却一切烦恼,不知凡事放下便已无事,若心中还有放下的念头,便是还未完全放下。
[评语]
人自以为很聪明,却不知整日活在烦恼欲望的束缚中而不能自己。很多事情未来时起渴望妄执,已来时生非分追逐,去后复在心中念念不忘,全不知放下的快乐,而不断地以欲望自我烦恼束缚。
也有人明了到这一点,便躲到山中将心放去,认为这才是放下一切的方法。殊不知这种以为自知的了了,其实是不了,因为心中还有对放的执着,这个“放”字成了无形的枷锁,使他动弹不得,不敢接触任何事物。这在佛家看来是小承不究竟的做法,是为佛所呵责的。莲花居水而不沾水,若为了怕水而种在旱地,它就会枯萎而死。如果在心中能将烦恼根本放下,连放下的念头也除去,生于世间而不着于世,那就是真的“了了”,也是个人间的了仙。
读音:都读liao
4. 请解释《小窗幽记》里的两句序言
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发生在宫廷御沟的红叶题诗,以及因梧叶夫妻再见的故事,都使后世的有情人欢喜羡慕。这种羡慕的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记载下来,或者表现在歌曲咏叹之中。然而,既无飞檐走壁的昆仑之奴,又无身着黄衫的豪侠之客,没有如古衙役一般的知己,又无像虞候一般的同志,那么,即使海棠作为誓约,终免不了分离的命运。
昆仑奴
唐代传奇,裴铏所撰《传奇》中的一篇,“昆仑”是唐代对今中印半岛及南洋群岛的一种泛称。“昆仑奴”是对那一地区人民侨居中国者的通称。本篇写崔生与某一品勋臣的歌妓红绡相恋,但一品家门垣深密,锁禁甚严,无由相会;幸得崔生家中老仆昆仑奴磨勒帮助,救红绡出牢笼,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黄衫客
《紫钗记》是我国明朝汤显祖所著,亦是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粤剧改为《紫钗记》。
唐代,陇西才子李益,流寓长安新明里,趁良宵观灯,持桃柬寻访霍小玉,途中恰遇卢太尉父女,五小姐卢燕贞见李益俊美,暗生爱慕之情,便暗示父亲招李为东床快婿。
李等游至胜业坊,途中拾获紫钗一支,知为霍小玉失物,还钗之后,李霍结为百年之好。卢太尉得悉其事,乃借故将秋闱榜首状元李益贬为参军赴塞外,并唆摆是非,小玉深受其害,思夫成病,几经弄到山穷水尽。卢太尉乘机使出奸计,不惜高价收买小玉珍藏之紫钗,召回李益,以玉钗证明小玉变节改嫁,并加利诱威迫,使李与女儿燕贞成婚。小玉闻讯悲痛欲绝,在佛寺尽诉冤情,黄衫客得知其隐忧,深表同情授意相助。小玉闯太尉府索夫,被太尉阻挠,诬李益有反唐诗句,要诛九族作威胁,并欲施棒打之刑时,黄衫客赶到,怒斥太尉作恶作端,革去其职。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5. 请解释《小窗幽记》里的两句序言
韩君平的章之柳,崔护的人面桃花,发生在宫廷御沟的红叶题诗,以及因梧叶夫妻再见的故事,都使后世的有情人欢喜羡慕。
这种羡慕的情景,或者写成文字记载下来,或者表现在歌曲咏叹之中。然而,既无飞檐走壁的昆仑之奴,又无身着黄衫的豪侠之客,没有如古衙役一般的知己,又无像虞候一般的同志,那么,即使海棠作为誓约,终免不了分离的命运。
昆仑奴唐代传奇,裴铏所撰《传奇》中的一篇,“昆仑”是唐代对今中印半岛及南洋群岛的一种泛称。“昆仑奴”是对那一地区人民侨居中国者的通称。
本篇写崔生与某一品勋臣的歌妓红绡相恋,但一品家门垣深密,锁禁甚严,无由相会;幸得崔生家中老仆昆仑奴磨勒帮助,救红绡出牢笼,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黄衫客《紫钗记》是我国明朝汤显祖所著,亦是传奇小说《霍小玉传》,粤剧改为《紫钗记》。
唐代,陇西才子李益,流寓长安新明里,趁良宵观灯,持桃柬寻访霍小玉,途中恰遇卢太尉父女,五小姐卢燕贞见李益俊美,暗生爱慕之情,便暗示父亲招李为东床快婿。李等游至胜业坊,途中拾获紫钗一支,知为霍小玉失物,还钗之后,李霍结为百年之好。
卢太尉得悉其事,乃借故将秋闱榜首状元李益贬为参军赴塞外,并唆摆是非,小玉深受其害,思夫成病,几经弄到山穷水尽。卢太尉乘机使出奸计,不惜高价收买小玉珍藏之紫钗,召回李益,以玉钗证明小玉变节改嫁,并加利诱威迫,使李与女儿燕贞成婚。
小玉闻讯悲痛欲绝,在佛寺尽诉冤情,黄衫客得知其隐忧,深表同情授意相助。小玉闯太尉府索夫,被太尉阻挠,诬李益有反唐诗句,要诛九族作威胁,并欲施棒打之刑时,黄衫客赶到,怒斥太尉作恶作端,革去其职。
最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6. 小窗幽记第一篇内容
《小窗幽记》
第一卷:修身篇
第一篇:浓艳中试淡泊,纷纭里勘镇定
【原文】:澹泊治守,须从浓艳场中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解说】:有淡泊宁静的志向,要通过富贵奢华的生活才能看出,是否有始终如一的节操,还必须经过纷扰的环境验证。
【点评】:环境对塑造一个人心性的影响是巨大的,“白沙在涅,与之惧黑”,意即人很容易被环境同化,在贫穷的时候保持艰苦朴素很容易,困难的是富贵的时候仍能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所以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才能证明一个人是真正地坚持自己的原则。优秀的品质必须通过艰苦的考验,就像孟子所言:“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真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格操守。此一时不是原则,彼一时亦不是原则,只有一以贯之的才是原则。
7. 《小窗幽记》
《小窗幽记》,十二卷,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六合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
全书始于“醒”,终于“倩”,虽混迹尘中,却高视物外;在对浇漓世风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隽,其格言玲珑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一再为读者所关注,其蕴藏的文化魅力,正越来越为广大读者所认识。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小窗幽记表达爱情的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