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祖孙三代句子

1. 形容祖孙的诗句有哪些

1. 窦巩 【奉使蓟门】 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

2. 杨凝 【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3. 张籍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4. 白居易 【暮立】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5.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6. 鲍溶 【汉宫词二首】 月映东窗似玉轮,未央前殿绝声尘。宫槐花落西风起,鹦鹉惊寒夜唤人。

7. 姚合 【闻新蝉寄李馀】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8. 朱庆馀 【都门晚望】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9. 许浑 【夏日寄江上亲友】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10. 赵嘏 【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11. 李频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12. 韦庄 【惊秋】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13. 黄滔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14. 李中 【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15.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16. 子兰 【长安早秋】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17. 齐己 【答长沙丁秀才书】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祖父、祖母和孙子、孙女或者,外祖父、外祖母和外孙、外孙女的关系。

祖孙指一种亲属关系。

祖,意思有:

1.父亲的上一辈:祖父。祖考。祖母。祖妣。

2.称与祖父同辈的人:外祖父。外祖母。

3.先代:祖宗。祖业。祖制。祖祭。祖国。

4.初,开始:鼻祖。

5.某种事业或派别的创始人:祖师。

6.出行时祭路神,引申为送行:"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祖饯。

这里我们取第一和二种解释。

史料记载,其来源于:

吾祖死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与吾祖居者。

吾祖太常公。――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孙,为"会意字"。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史料有证:

孙,子之子曰孙。――《说文》

孙谓祖后者。――《礼记·杂记》注

子子孙孙引无极也。――《尔雅》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唐·杜甫《石壕吏》

因此,祖孙是一个词组,表示了一种亲属关系,描述了父亲的上一辈和父亲的下一辈的关系的一种称谓。

2. 形容祖孙的诗句

就能找到这么多了,李频 【送友人下第归感怀】 帝里春无意,归山对物华。即应来日去,九陌踏槐花。

窦巩 【奉使蓟门】 自从身属富人侯,蝉噪槐花已四秋。今日一茎新白发,懒骑官马到幽州。

杨凝 【送客入蜀】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张籍 【送萧远弟】 街北槐花傍马垂,病身相送出门迟。与君别后秋风夜,作得新诗说向谁。

白居易 【暮立】 黄昏独立佛堂前,满地槐花满树蝉。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肠断是秋天。

白居易 【秘省后厅】 槐花雨润新秋地,桐叶风翻欲夜天。尽日后厅无一事,白头老监枕书眠。

鲍溶 【汉宫词二首】 月映东窗似玉轮,未央前殿绝声尘。宫槐花落西风起,鹦鹉惊寒夜唤人。

姚合 【闻新蝉寄李馀】 往年六月蝉应到,每到闻时骨欲惊。今日槐花还似发,却愁听尽更无声。

朱庆馀 【都门晚望】 绿槐花堕御沟边,步出都门雨后天。日暮野人耕种罢,烽楼原上一条烟。

许浑 【夏日寄江上亲友】 雨过前山日未斜,清蝉嘒嘒落槐花。车轮南北已无限,江上故人才到家。

赵嘏 【宣州送判官】 来时健笔佐嫖姚,去折槐花度野桥。谁见尊前此惆怅,一声歌尽路迢迢。

李频 【述怀】 望月疑无得桂缘,春天又待到秋天。杏花开与槐花落,愁去愁来过几年。

韦庄 【惊秋】 不向烟波狎钓舟,强亲文墨事儒丘。长安十二槐花陌,曾负秋风多少秋。

黄滔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李中 【夕阳】 影未沈山水面红,遥天雨过促征鸿。魂销举子不回首,闲照槐花驿路中。

子兰 【太平坊寻裴郎中故宅】 不语凄凉无限情,荒阶行尽又重行。昔年住此何人在,满地槐花秋草生。

子兰 【长安早秋】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门门走马征兵急,公子笙歌醉玉楼。

齐己 【答长沙丁秀才书】 月月便车奔帝阙,年年贡士过荆台。如何三度槐花落,未见故人携卷来。

刘威 【旅中早秋】 金威生止水,爽气遍遥空。草色萧条路,槐花零落风。夜来万里月,觉后一声鸿。莫问前程事,飒然沙上蓬。

白居易 【秋日】 池残寥落水,窗下悠扬日。袅袅秋风多,槐花半成实。下有独立人,年来四十一。

陈元初 【忆长安•七月】 忆长安,七月时,槐花点散罘罳。七夕针楼竞出,中元香供初移。绣毂金鞍无限,游人处处归迟。

白居易 【禁中晓卧,因怀王起居】 迟迟禁漏尽,悄悄暝鸦喧。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曙灯残未灭,风帘闲自翻。每一得静境,思与故人言。

白居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凉风木槿篱,暮雨槐花枝。并起新秋思,为得故人诗。避地鸟择木,升朝鱼在池。城中与山下,喧静暗相思。

白居易 【夏夜宿直】 人少庭宇旷,夜凉风露清。槐花满院气,松子落阶声。寂寞挑灯坐,沉吟蹋月行。年衰自无趣,不是厌承明。

白居易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白居易 【答梦得闻蝉见寄(一作新蝉酬刘梦得见寄)】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白居易 【秋凉闲卧】 残暑昼犹长,早凉秋尚嫩。

3. 描写“祖孙”的诗句有哪些

1、《永遇乐(重明节)》年代: 宋代 作者:赵师侠

金昊行秋,季商回律,天气佳处。瑞应皇家,祥开圣旦,宝历绵基祚。瑶池人祝,钧天乐奏,湛露宴均寰宇,万花覆、千官尽醉,盛事顿超今古。 中兴天统,四三传序,揖逊自归明主。黄屋非心,萝图有永,还付当今主。希夷高蹈,寿康长保,五世祖孙欢聚。尊之至,千秋令节,万年圣父。

2、《水调歌头(代寿昌州守叔祖)》年代: 宋代 作者:李曾伯

三蜀最佳处,昌是海棠州。清香燕寝闲暇,人与地风流。十万人家寿域,六七十翁儿状,眉寿祝公侯。谁为语廊庙,且许寇恂留。 过书云,才几日,纪千秋。祖孙卮酒相贺,庆事袭箕裘。自有诗书万卷,安用田园千顷,松菊足优游。持以寿公者,梅萼半清修。

3、《赠许从道之子祖孙》年代: 宋 作者: 刘过

祖孙今年几年齿,两髻紞紞垂到耳。读书要以六经先,次第汉唐十七史。老夫见之窃不然,别有一说为举似。方今孽胡日衰甚,河朔早暮风尘起。腐儒酸寒作何用,国家所欠奇伟士。丈夫立身两字尽,臣子忠孝而已矣。吾观汝相头面阔,颜色粗厚黑而紫。汝翁七十鬓发转,汝父科第迟如此。与生生死蠹文字。土田官人村夫子。不如左弯右挟弓,肉食封侯差快耳。

4、《曾文昭肇时寒帖赞》年代: 宋 作者: 岳珂

祖孙百年,兄弟一世。归乎其全,抑有公议。遗墨散轶,得自名裔。人其监兹,岂必名位。

5、《德寿宫庆寿口号十篇》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尧舜同时已甚都,祖孙四世古今无。谁将写日摹天手,画作皇王盛事图。

4. 《散步》写出祖孙三代互敬互爱的句子—现在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

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

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5. “祖孙三代”是什么成语

三代同堂

释义:家里有三辈人同时在世,孙子辈,爸妈辈,爷爷奶奶辈三代人。

造句:

1. 她说,越来越少的人居住在父母和祖父母都工作的三代同堂的家庭。

2. 去年,家里刚花10多万修了新房,三代同堂,其乐融融。

3. 他的家庭是三代同堂住在同一屋檐下。

4. 作者里根的插图清新明亮,生动再现了三代同堂的美国黑人大家庭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场面。

5. 她说越来越少人住在三代同堂,也就是父母和祖父母工作的家庭里。

6. 散步这篇文章表现了祖孙三代人的什么的情谊,赞美了什么

《散步》是莫怀戚写的一篇表现家庭成员间的真挚感情的散文。作者选取“散步”这一生活小事,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围绕“我” 处理散步过程中“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个意见分歧,展现了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 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母亲的敬爱、对妻儿的关爱;母亲对“我”的慈爱、对孙儿的疼爱、对儿媳的尊重、“妻子 ”对儿子的母爱……一家四口、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交织在一起,着实感人。

首先是以“我”为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而体现出的“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如第三自然段“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太迟了”、“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酷冬”。“太迟了、太迟了”表达了“我”对春天久盼不至致使一些老人经不住严冬酷寒而在清明将到时死去的怅恨之 情,其间交织着自己对母亲身体的担忧和焦虑之情。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中的“总算”表露了“我”盼春春至的欣喜之情,“熬”字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身体和精神方面所经受的磨难的理解、担心、忧虑。这些词语充满了“我”对慈母的诚挚孝敬之情,所以在第四自然段,当我看到“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上的嫩芽 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时,“我”便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我”缘景生情,想到了生命,是因为“我”衷心希望母亲也像这春天里的万物 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我”爱母亲,也爱“我的妻子和儿子”。文章第一自然段,一家人散步出现先后排列有序:“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连用两个“我的 ”强调“我”与“母亲”、“妻子和儿子”之间的情谊。当散步途中遇到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意见分歧时,“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顺从母亲,进一步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尊重和孝顺。

正因为“我”爱母亲,所以母亲因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不愿出来时,“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信服”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信任、依赖。“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一个“像”字架起了母子亲情关系今昔比较的桥梁:儿子小 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是个乖孩子;母亲现在老了,又十分尊重、顺从正当中年的儿子的话;母慈儿从,儿孝母顺。母子间几十余年来互相尊重、和谐的关系,骨肉之 间的浓重深情,跃然纸上。

“我”爱母亲,当“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时,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摸摸”、“还是” 等词语表明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是在这特定的情景下,她更爱孙子,一个“吧”字则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由此展现了一家人相互 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慢慢地”极言速度之慢,“稳稳地” 说明脚步沉重而有分寸,“很仔细”形容走路很留神,三个形容词,形象细致而深切地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家庭幸福温馨的散步图”……

本文所写“散步”是人们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文章不长,作者却写得情趣盎然,很有波澜。其中蕴含的深深的母子情、祖孙情、夫妻情、婆媳情,令人回味无穷。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如: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

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

母亲现在老了,

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

母子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到“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

非常贤惠,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

“我”经过思考决定:

“走大路。”

——走大路方便老人。

“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了对 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摸摸”

“还是”等词语表明母亲固然听从儿子,但在特定情景下,更爱孙子,

一个“吧”字则流露出商量的语气,表明母亲心目中也有儿子和儿媳,由此展现了一家人相互体谅,生活和睦的情景。

文章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家庭————在田野散步,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生活,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励志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比喻祖孙三代句子》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