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皇后的语录

你的姓氏独特,尽显王者气派。果真,在你一生充满传奇中,“孤”与独始终伴着你。

杨坚代周称帝,建立了隋朝。你也成了隋朝开国皇后。经过多少年艰辛浴血拼搏,天下终于姓杨,你是统领三宫六院的皇后,可你的独就在这里,在你未嫁时,与郎君对天发誓,他一生只有你一个女人,绝不与其它女子生子。那个时候帝是有求于你,你的家世显赫,父兄是手握重权大臣。你本人天资国色,绝代风华,才华横溢,文韬武略,是女中姣姣子。帝与你盟誓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个。你的夫君终于登上权力的高峰,你也不允许帝有其它女人,为了仪式,内宫配置几个妃子,君王喜欢一个妃子怜爱一番,你也不容,趁帝上朝时候,你把妃子杀死,逼得帝出走。你就是这样一个强权女人,与夫君共打天下,现在就要共享江山,你与帝一同上朝,并称“二圣”,比武则天的“二圣”早了一个朝代。历史上皇帝只与一个女人生孩子的,你是占“独”,从此天下再没有第二个独孤氏;你也开创了皇后同上朝先河。作为女人,你是胜利,也是幸福的。

可是你作为母亲,作为国母,干预朝政,特别是干预改嫡事件,以致隋朝断送在你改换的隋炀帝手里,留给历史很多思考。

嫡长子杨勇,史称他”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初当太子时,很受皇帝杨坚信任。“初,上使太子杨勇决军国政事,时有损益,上皆纳之。”本来,太子是杨坚与独孤所生,已为太子,顺利接班应该没有悬念。可自古皇家争夺帝位,父子兄弟相互残杀事

屡见不鲜。杨勇的弟弟,晋王杨广开始阴谋夺位,支持他的竟是同个母亲独孤皇后。独孤不喜欢太子杨勇是从太子妃引起。皇后给太子取了一个妃子元氏,可太子不喜欢她,他这个人本来就率意任情,内心喜欢谁就喜欢谁,他有自己所爱,这可就惹恼了独孤后。我选的妃子你不喜欢,你就是目中无人,不尊重本皇后,说白了,就是藐视皇后的权威,你胆子也太大了,你父皇妃子我也敢杀,他也无可奈何。如果以后让你当上皇帝,你还把我放在眼里吗?我这个“二圣”之一位置要如何摆?因为权欲,母子之情也顾不得了,此时阴谋家杨广选择恰当时候做了恰当的事,他拜见皇后,痛哭流涕,说太子要加害他。你听一面之词,不加调查,勃然大怒说:“杨勇无法无天,我在世,他竟敢如此,我死后,他就更加宰割你们了。”于是,国家废立大事,在皇后一腔怒火中确立了,必须废嫡,改立太子立杨广

于是一场阴谋开始了,杨广找了权臣杨素,杨素去找皇后,皇后支持杨素,动用了大量钱财给杨素。权臣,宠后,阴谋家三位一体,联手对付太子,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那些词无根无据,也证明不了太子谋反罪。但在独孤干预下,太子终竟被废,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太子蒙冤时,曾上表给皇帝,申诉冤情,隋文帝也曾有恻隐之心,唯独作为母亲的独孤皇后一直欲置于他死地,其实,太子只是不喜欢她选妃子,生活比较奢侈一点,也没有什么大错,她喜欢杨广另一个原因,是她派了一个婢女,杨广不敢轻视,与她妃子萧妃一同睡觉。独孤听了很喜欢。我觉得奇怪就在这里,皇后作为一个开国皇后,见识深,才学丰富,选接班人,就凭这点宠爱那个妃子,重视她的婢女来做条件,独孤后不会这么浅薄

,真实的原因,应该是她的老谋深算,她认为杨勇是法定接班人,末登基就不维她命而尊,等座上皇位,那就控制不了,扶持杨广,他必定知恩图报,没有她独孤氏,就没有他杨广当太子。她宣传杨广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孝道。

历史是按规律发展的,而不是按某些人臆想,独孤没看到杨广登基那天就先去世了,倒是对独孤言听计从的隋文帝,临死才知道杨广的阴谋,怎样勾结大臣,怎样侮辱他的妃子,他喊“宣太子杨勇。”可是太子听不到,在独孤与他选定接班人手中死去,死前,他怨恨地说:独孤误我。

历史悠悠,岁月无语,那个高高在上的独孤后,如果活着,看着他的儿子,他的接班人弑君夺位,最终把她和夫君打下江山毁于一旦,不知作何物语?

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真的是一生只爱一人吗

十七岁那年,杨坚迎娶了小他三岁的独孤氏,那时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并不知道,将来自己会君临天下,而妻子独孤氏也将成为史上最独特的一位皇后。

新婚燕尔,小夫妻如胶似漆,十分甜蜜。独孤氏既知书达理,长相也出众。她的父亲当年就清雅不凡,曾经有一次骑马回城,因路途颠簸,帽子略微有些倾斜不整,竟引得第二日城中小吏争相斜着带帽模仿他的风范。

几个月后,一场政治风波给新婚罩上了阴影,独孤氏的父亲被诛杀,家族也被流放。而杨家也陷入漩涡仅能自保。时运的残酷在另一面却成了感情的稳定剂,小夫妻俩越是遭难,越是同心坚守,恩爱更甚。两人相约对对方忠诚专一,誓无异生之子,因此杨坚一生有十个孩子,全部都是独孤氏所生。

直到二十一年之后,隐忍多年的杨坚终于抓住机会,顺势而为,接受北周皇帝的禅位,建立了隋朝。三天之后,他就册封已经三十五岁的独孤氏为皇后。

既为天子,隋文帝杨坚有更多的理由和权力去宠幸别的女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忘怀和独孤皇后多年来的相濡以沫,所以仍然和她一同起卧进退,形影不离。

隋文帝对皇后既信任又依赖,不仅上下朝由皇后亲自接送,每有政事,也习惯两个人一起商议。他甚至任由独孤皇后亲自去参与女官的设置,所以皇后也就放心地「不置妃嫔,六宫虚设」。两个人的空间不允许任何人来插足。直到皇后去世后,这种制度才被改变。文帝五十多岁时,曾不无得意地向大家炫耀,说自己身边没有嫔妾,五个儿子都出自皇后。显然他把对独孤的专宠当成了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两人融洽的关系也常常在不经意间自然流露,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有一次去看望孙子时,因为腰痛,不自觉地就用手揽着皇后靠在她身上,这样的动作在公共场合显得过于亲昵不合礼仪,因此孙子不得不屡次避开以免尴尬。

唯有一次文帝犯了忌,他临幸了一名貌美的宫女。独孤皇后趁他上朝时将宫女赐死。文帝因此大怒,但他再怒也不敢或不忍责罚皇后,而是委屈地独自骑了一匹马,跑进山谷里长吁短叹:我贵为天子,仍不得自由。直到群臣将他劝回,而独孤皇后也意识到自己略显过分,两人又和好如初。

但这一场变故始终还是留下了阴影,自此独孤皇后精神大减,或许是相守几十年的誓言被背叛,令她多少有些心灰意冷。本来就是文帝违背诺言,最后却是她主动认错来求得成全。史书记载回到宫中后:「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

独孤皇后于五十九岁那年死去。尽管大臣认为不吉,文帝还是坚持要亲自为她送葬。在皇后死后,情感极度空虚的隋文帝放纵地生活了一年多,然而花甲之年的身体如何经得起折腾,很快也一病不起了,这时他才颇为懊悔的道:若皇后在,我必不会如此。或许此刻他才明白,他争取的所谓“天子的自由”,还是不如那个和他相伴四十多年的枕边人来得重要。

临终前,文帝嘱咐主管修建陵墓的大臣:当初是你负责皇后的安葬,如今我也要死了,请务必好好安排。之所以这样嘱咐你,实在是因为难以忘怀啊。若使灵魂有知,当和皇后相见于地下。

皇后死后两年,隋文帝也与世长辞,和她合葬。当年那对十来岁的小夫妻,又这样没有旁人的走到了一起。

独孤皇后和扶摇皇后你要看哪个

这还用选吗?当然首选哪啊,哦不,只选幂幂的新剧《扶摇皇后》啦!看剧照

虽然元昭诩/无极是阮经天,有些台湾腔。。。但是我相信有幂幂在,应该还是不错的剧喔,毕竟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开始很多人也不看好同样来自台湾的赵又廷不是吗?但是后来都被他整容般的演技所征服了。。。还有卫视的给力播放也同样为剧版三生添彩,希望这次也同样能有给力的卫视台播放。要是某水果台播的话。。。虽然有些失望,不对,是超级失望,还可能会产生不良情绪,但是幂幂的剧,《扶摇皇后》这样的经典小说,还有幂幂以及幂幂的高颜值艺人们,来一波剧照

这样的画风,很美啦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句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独孤皇后的语录》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