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的艺术殿堂——阴山名寺五当召 ,一条水灵灵的小鱼
•浏览 784
藏传佛教的艺术殿堂——阴山名寺五当召
阴山古寺一一五当召,是仅次于西藏布达拉宫、青海塔尔寺的全国第三大藏传佛教寺庙。它位于阴山北麓大青山腹地的吉忽伦图峰峦中,像一颗璀灿夺目的艺术明珠,著称于世。慕名前来观光旅游的中外人士络绎不绝,无不为其独特瑰丽的艺术成果称奇叫绝。随着宗教职能的逐渐消失,珍贵的艺术品就成为人们研究藏传佛教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舞蹈、医学、天文、历算乃至藏蒙民族日常生活、生产、活动等方面的具体真实的形象资料。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作用,已融入中华民族博大文化艺术之中,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日益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欣赏。从中发现一种精神寄托。 一五当召庙址,是头世活佛走遍阴山、土默川,探测三年、五易其地,最后选定在吉忽伦图山的。此地“群山环绕,曲间交萦,麋鹿穿林,松杉蔽日”;“层峦耸翠,佳木葱笼,流水潺潺,溪涧传声,背阴向阳,川达西东,左右两水,拱合前行。地常湿润、草木茵蕴。入其中者。恍若世外桃源”(《重修绥西五当召募缘恭启》)。以这样的灵秀风水之地为庙址,本身就将人文景观自然风水有机地结合为一个与人们日常生活不同的,充满象征、超自然力量的特殊氛围;将虚幻与特定时代、阶级的信仰崇拜有机结合的独特的美感背景。五当召寺庙从动工到建成,历半个多世纪。全部殿宇均按藏式建筑。它不仅以班禅居住的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为蓝本,而且也溶入达赖居住的拉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以及号称“拉萨三大寺”的哲蚌、色拉、甘丹寺、山南的桑耶、后藏的萨迦寺等成分,以气势磅礴的规模和独特的结构,集藏族传统碉楼式总体布局,汉式梁架、印度尼泊尔式内外部装饰结构为一体。每座殿宇又独立建造、不规则地分布于吉忽伦图巴达格勒之阳及两侧山麓。主殿宇随山势而雄伟磅礴,东西沟谷配建僧舍伽兰白塔。它的主体布局没有中轴线的格局,也无山门、正殿、厢房的典型佛教殿堂配置及围墙。整个寺庙在水平线上倚山建筑。虽不是一次建成,但由于处理得当,既错落有致,又和谐统一,形成一个巍峨宏丽,博大协调的整体。由于高超的设计艺术,丝毫没有支离破碎、重复雷同之感。这就是五当召寺庙不同与其它佛殿的独特风格。全召三百多个殿堂,排列紧凑布满全山。六个大殿(原有八个)为主,形成相互连接、阁楼搭配的六个建筑群。共设有五百多间经堂,九十四栋计二千五百多间经房。还有三座活佛府,一座安放历代活佛骨灰的灵堂。共占地三百六十多亩。举目望去,金殿重重,参差错落,辉煌耀眼,景色奇峻。庙顶金铜宝幢闪闪发光,风磨铜角端对卧法轮,还有章渗、庙徽,相应生辉。身临其中,如入仙境。靠山最底层的是苏古沁独宫,也称“大雄宝殿”,是本召最大的建筑;三层、高二十二米。底层内矗八十根顶柱,八十一间。往西是却依拉独宫、二层。拾阶而上一百多层是三层的洞阔儿独宫,其后半部是黄色,俗称“黄庙”。位于建筑群中心,底层前堂立顶柱二十四根、后堂十二根。靠西紧接着是当圪希德独宫,也称“驯服殿”,二层。日木伦独宫巍然屹立山顶。洞阔尔殿后面是阿会独宫,为本庙唯一的一座面西朝东的佛殿。旁边,一座小巧的二层楼叫苏卜盖陵,是五当召一世活佛寝宫。活佛府位于阿会殿南面。正厅坐西面东,南北相对楼房,与门楼组成一个四合院。正厅底层设活佛卧室、会客厅、两耳房为服侍人员住所;上层为供佛堂。南北楼是赏斯德和尼日巴住房。正厅外左右两座活佛府,为“大国师”章嘉呼图克图和高贵宾客住处。三重活佛府紧相连接,形成一处豪华院落。活佛府东对松柏葱郁的青山、下临溪泉流淌的沟谷,曲径通幽,高洁清雅。所有殿宇深基厚墙,用石头垒筑,平顶土木结构,外墙涂以白灰。庙宇的雪白古雅,金碧辉煌映衬于苍松翠柏的峰峦之中,真有“羽化而登仙”之感。 二五当召殿堂内的雕塑,是组成其艺术的重要部分。每一殿堂都有大小不同的雕塑佛像:有铜铸的,有泥塑的,还有石雕的。铜铸佛像:洞阔尔独宫内的宗喀巴及众佛铜像,还有时轮金刚,也称秘密大持金刚或胜初佛、原始佛;苏古沁殿内的弥勒佛和文殊、观音菩萨铜像;高十米,额镶一颗珍珠,其右供本召五世活佛、左供玛哈喀勒佛铸像,还有铜铸千手千眼佛。日木伦殿内的宗喀巴坐像,高九米,是内蒙古地区宗喀巴铜像最大的一尊,左右两侧塑其大弟子海拉布吉和扎拉色布吉(达赖、班禅前身)。泥塑佛像有:洞阔尔殿内的头世活佛塑像和欢喜佛;苏古沁殿内的十八罗汉;当圪希德殿内的威德金刚、可畏金刚、乐胜金刚等十尊塑像和吉忽伦图山神(鄂博乃金);阿会殿的十八罗汉、四大天王、山洞,密宗学部胜乐金刚、药王佛等;日本伦殿内的一千尊一模制成的宗喀巴塑像。石雕佛像有:小黄庙内的宗喀巴和两个弟子雕像。上述造像采用木、瓦、泥、铜、银、金等,包括浮雕、半浮雕和圆雕等多种形式。内容兼容显密二宗。有高大、也有较小的,浑厚、庄重,高鼻长目,肩宽阔胸。整体概括,轮廓明晰。动态上:或合掌、或跌坐、或口讲手指、或侧耳细听;有的微笑端坐,呈现出一种慈祥、启迪式笑容。神情上,有勇猛、有老成、有苦思冥想、有据理力争;有庄重洒脱、面部姿态上生动而内向。气质上,清姿秀骨、宽额大耳,细项削肩、眉清目秀、寒沧潦倒、雍容华贵。塑像一般都衣冠裙带半袒右肩或肩架裟。技法上有阴刻、压线,显示出蒙藏式形貌特征;古朴中有细腻;粗旷奔放中有委婉;既柔和流畅,又自如而富于质感,宗教气氛十分浓厚。 三壁画,是五当召艺术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史料记载,五当召修建中,曾调入西藏、青海、内地和集中了内蒙地区的一大批优秀画师,完成数以千计的壁画作品。大小殿堂、门厅回廊,无不绘有壁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使其成为作品纷繁的艺术之宫。在苏古沁、却依拉、洞阔尔独宫大门外内两侧,都绘有四大天王像:身白色着甲胄把刀执鞘的为东方持国天王,身青色持宝剑的为南方增长天王,身红色执鞘把索者为西方广目天王,身金色带长刀宝塔者为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塑之于山门。司职“风、调、雨、顺”。洞阔尔殿内,画本召头世活佛之师甘珠尔大禅师像,左右皆为继承过洞阔尔经的众佛画像,东西墙壁画善巴拉(未来世界)的二十五位可汗(最高统治者),还有二世活佛像。苏古沁和却依拉殿内,画释迦牟尼经历及佛教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故事。其它殿宇内,有画历史人物的,有画宗教神话的,还有画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狩猎等富于生活气息的。所有壁画采用平涂设色,用朱红、朱砂、明黄、间黑、石绿等,对照协调、艳丽和谐。并取材多样、内容丰富,技法工细、色泽明快。综观宏富众多的壁画、按其题材和内容可分为:1、佛像画。即佛陀、菩萨、王公喇嘛供奉神灵形象,主要有阿弥陀佛,宗喀巴、布袋和尚、十八罗汉、伏虎罗汉,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应身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燃灯佛、迦叶、阿难、白度母、绿度母、八大金刚等。2、故事画。分为佛教故事、本生故事和姻缘故事。佛教故事主要描述佛祖生平、苦难、得道、成佛事迹。根据佛教故事主要情节分为四相、八相十二相。即兜率天降、乘象入胎、住胎说法、右胁降生、逾城出家、树下成道,初转法论、双林入灭。本生故事为佛祖前生善行连续画,有《六度集经》、《菩萨本缘经》、《报恩经》、《九色鹿》等。因缘故事是描写佛陀普渡众生,内容离奇,情节曲折;有《自杀因缘》、《难陀为佛出家因缘》等。3、神怪画。多为蒙藏民族和宗教传说神话题材,有《鹿母子》、《象护》等。4、经变画。根据一部经典作一副或多幅连续画,主要有“观音经变”、“佛祖经变”、“弥勒经变”等。5、佛教史迹画。包括喇嘛教圣经、感应故事、高僧活佛故事、戒律画等。6、供养人画像,即出资建庙的施主像,有准噶尔台吉、章嘉呼图克图,达尔罕王爷等。7、装饰图案。有藻井、龛楣、园光、金座、地毯、桌椅、冠服、器物等;有莲花、石榴等植物纹花,有青龙、白虎、飞马、大雁等动物飞鸟纹画,有环连株、锦纹、棋格纹等规矩纹画,有日月星云等天象画,还有佛、力士、飞天等人物纹画。8、音乐舞蹈。分仙乐与俗乐,有吹排箫的,有弹古琴的,有击鼓打钹的,还有群乐合奏的。9、风俗、风情、生产画。此类涉及方面很广,有春游、出家、挤奶、大辟(死刑)、伐木、射猎、车船、建筑等,样样俱全。五当召寺庙壁画,经长期演变,既吸收了西藏青海的风格,又形成了内蒙的独特情趣。它采用了我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的表现手法,用笔有力、线条匀称,布局疏密得当,画面繁而不乱。在构图设色线描方面,尽管受汉族绘画影响,但古代画工,蒙藏艺术家们能运用本民族固有的文化艺术并融合外来影响,创造出具有鲜明、强烈的民族风貌壁画;充分体现了藏蒙绘画艺术的精华。 四除了雕塑、壁画外,五当召寺庙还配以其它多种艺术精品。各殿堂顶柱都雕有秀丽的图案,外裹彩色蛟龙毛毯,并缀以五光十色刺绣飘带。在苏古沁殿内两侧设有六米多高的经卷架,三楼还陈放两座镀金铜铸精美的曼陀罗。舍利塔内有铜铸黄金宝塔,精雕细琢、玲珑剔透。阿会殿的泥塑山洞,险峻逼真,它是仿佛殿的“崖阁”塑建而成的,在直立的石壁上雕制出额楣,斗拱,里面、塑龛仿佛于青云之半。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室,虽自人力,疑是神工。在活佛府内,还有保存完好的巨幅唐喀(卷轴画)。其次,还有寺塔、版刻、藏经、佛曲、金石文物、变文、宝卷等。单就佛的造像而言,就有金碟像、铸像、雕像、塑像、夹纻像、瓷像、织成像、泥陶像等门类。五当召寺庙艺术成果,是集建筑、雕塑壁画和其它彩绘装饰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触汇为一个独特的,有浓厚宗教气氛和民族风格的艺术整体。能使信徒在艺术享受中接受藏传佛教感情和体验,于潜移默化中将其基本思想灌注于人们的头脑中。它的创作匠师们不仅有各自师承的传统艺术技巧、深谙艺术规律,而且他们本身就是群众中一员,懂得广大信仰者的愿望和要求,熟悉他们 的情感和审美趣味,在优美的环境中巧妙布局建筑,在神的形象上寄托人的愿望。把宗教艺术纳入膜拜体系并在其中履行一定的职能,以譬喻方式形象宣传教义。五当召的藏传佛教艺术,还巧妙融入蒙古族诸多生活内容,形象反映了佛教与藏蒙民族在历时代阶级、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的发生、发展变化的曲折经历。宗教与艺术都是精神现象,二者虽不同,可是从人类社会产生文化活动之后,宗教与艺术就难分难解地纠结在一起,宗教是人类社会的自我异化,宗教艺术则又把人们的幻想异化为自身形象的异在,折光反映,其神秘色彩就被可以直观原本出自现实的形象所冲淡,神还原为人。“净土世界”还原为“秽土世界”。宗教艺术是一面镜子,它保存着具有高度价值的历史形象。在佛教艺术中,无论古代还是今天,各具有社会属性的具体的人,永远是宗教艺术的主体。
一条水灵灵的小鱼
一条水灵灵的小鱼啊,多么柔静的水面一条水灵灵的小鱼向我游来它开合着樱桃似的小嘴像是在向我倾吐着它内心存有的诗句我也似乎与它有了某种血缘关系看着它金丝金鳞神态自若神灵般的神情我想到了“蕴藉”这个词恰似一缕晨曦从我的草木葱茏中勃然升起好啦,毋庸置疑它的来历它的眼在动,嘴在动,水在动着眼于水,于是,我的心也在动2019.9.24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藏传佛教的艺术殿堂——阴山名寺五当召 ,一条水灵灵的小鱼 》评论列表(2)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