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句子及出处
1. 【求五句比喻手法的诗句,分别写上作者、朝代、出处、诗意、本体、
岑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 --《龟虽寿》曹操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 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2. 有多点带比喻的诗句吗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出自李白的《清平乐》(
3. 有比喻的诗句
写雨的诗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时节,也是十分需要雨水滋润的时节。
但春雨贵如油,春天下雨,岂不是“好雨”?!一个“好”字,把作者的见春飘然而下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颇为充分。三、四句言春雨伴随着微风夜来,悄无声息地滋润万物,写春雨的作用,笔墨细腻。
末两句写清晨看锦城成都的花在春雨的滋润下,红润一片,花因饱含雨水而重、而浓,写的情深意切。全诗通篇无一“喜”字,但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
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诗人以饱满的激情盛赞小雨,于小中见大,于景中寓理寓情。的“小雨“比喻为酥酒之初熟,味甘滑、润泽,连小草也沾上了雨露,细雨中草色微绿,近看不觉而远视泛青。
最后归结为”一年春好处“,连帝王宫苑的景色也比不过了。初春的景色被描绘的细腻真切。
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全诗生动地写出了暴风骤雨来临前后的景象:雷声轰鸣,乌云密布,黑风从天外刮来,大海为之竖立,足见其凶猛;大雨随风飞腾,由浙东横过大江,足见其急骤。
湖海水涨,雷声铿锵,诗人的才思也在暴风雨的催促下迸发出来。 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写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
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
虽主要写雨后的景致,却透露出对春雨滋润之功的称颂。 除了专门写雨的诗文以外,古人的其它诗作中多有描写雨及雨中景物的句子: “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
(晋•张协《杂诗十首》)形容雨如散落的丝线一般密集。 “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
(《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写夏日骤雨初停,断虹出现在天边,上涨的湖水从缺口流出,形成一股新的水流。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唐•僧志南《绝句》)杏花绽开时节的细雨,亲切地将要打湿衣服;扬着柳枝的微风拂面,令人感到暖和香甜,诗人即景寓情,给人以禅的意境。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微雨飘洒,笼罩在雨中的池塘意境横生;好风吹来,襟袖都生温馨之意。
“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描写了诗人在灵岩寺(坐落于济南市郊长清县方山之阳泰山西北麓)山道上所见的雨中山间景色。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细雨湿衣,不显其形;闲花落地,不闻其声,可谓描写入微。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唯“细雨”,鱼方上浮,若大雨则伏而不出;唯“微风”,燕子方斜,若大风亦伏而不翔。
对微风细雨中的景物体察入微,描绘的情趣盎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以飒飒的雨声比喻高松摇晃之声,使得景物饶有意趣。 “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
(唐•张谓《郡南亭子宴》)柳枝带雨,枝叶增重,烟雨之中,松色深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怒涨,暮雨急骤,行人断踪,野渡舟横,动静相映,更显出野渡的清幽。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
(宋•赵师秀《有约》)描绘了江南黄梅天多雨、处处蛙鸣的乡村景致。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宋•欧阳修《田家》)远处鸠声悦耳,近处杏花映日,动静相宜,声色互衬,展现出江南农家雨后新晴的明媚春光。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春风春雨,滋润大地,草木萌发,百花开放,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写乌云翻滚如墨,夏日的阵雨云尚未来得及把山遮住,但如跳动的珍珠般的雨点也扑天盖地地打向了船舱。
“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写出了风狂雨猛的态势。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雷声轰鸣,如千座高峰倒塌;暴雨倾注,烟云滚滚,似万座山峰迎面扑来,写出了大雷雨的气势。
“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另外,借雨起兴抒情的诗也不少。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诗•郑风•风雨。
4. 诗经中的名句 要意思,比喻和出处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大雅 荡》)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释义:
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小雅 鹤鸣》)
有云:“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错"是磨刀石的意思.表面意思是,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拿手来当磨石,可以来雕琢我们的玉石。〖现在比喻〗:别人的建议和意见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强调善于利用别人的长处。
5. 带比喻句的诗句
【古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贺铸
(5)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马诗》李贺
(6)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出处:贺知章《咏柳》)
(7)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忆江南》 白居易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9)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0)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2)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3)落月挂柳看悬蛛----《舟中夜起》
(14)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注:本体有“人”与“事”,喻体为“秋鸿”与“春梦”,比喻词是“似”与“如”.诗中运用比喻,产生了明朗的美感.
(15)茨棘尚未容,蒙翳争交构 --《种茶》
注:前者以安然居高堂的“白衣仙人”借喻在大雨成灾、民不聊生之时不体察民情而一味过着纸醉金迷生活的朝廷命官们,讽刺入木三分.后者以茶困于茨棘、丛翳来借喻诗人自己为奸佞小人所不容,含意深远.两者皆具含蓄美.إ
(16)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百步洪二首》(其一)
注:连用兔走、鹰落、骏马下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与露珠翻荷七个比喻来形容轻舟在急流中飞驶之快.
(17)万人鼓噪慑吴侬,犹是浮江老阿童.--《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
注:以万人鼓噪与浮江而来的晋王浚的水师,比喻钱塘江潮的雄壮气势;
(1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19)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0)西湖虽小亦西子 --《再次韵德麟新开西湖》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短篇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比喻的句子及出处》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