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喜欢古画的句子
1. 形容古画的词语
关于绘画的成语及解释如下:【笔底春风】: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
【笔精墨妙】:笔触精到,着墨巧妙。形容书法、绘画、诗文等的技法巧妙,笔意精微。
【笔下春风】:形容绘画、作文栩栩如生,如同春风来到笔底下。也比喻能使人受惠的文字。
【惨澹经营】:①原指作画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以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
②引申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亦作“惨淡经营”【粗枝大叶】: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丹青不渝】:丹、青: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
始终不渝,光明显著。【丹青过实】:丹青: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
绘画景物的美超过了实际景物。形容绘画技艺高超。
【点屏成蝇】:屏:屏风。把屏风上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雕冰画脂】:在冰上雕刻,在凝固的油脂上绘画。
比喻白费工夫,劳而无功。【东抹西涂】: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后用作自己写作或绘画的谦词。同“东涂西抹”。
【画角描头】:刻意描绘,使轮廓或形象分明。多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
【画脂镂冰】:镂:雕刻。在油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
比喻劳而无功。【浑然一体】: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混然一体】:混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家鸡野雉】:雉:野鸡。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江山之助】:江山:山水风景;助:帮助。自然景色的帮助。
形容清雅、拔俗的诗文、绘画都借助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感染。【开佛光明】:指雕塑或绘画佛像,最后点眼睛。
【历历如画】:形容描述清楚、生动,犹如绘画一般。【历历如绘】:形容描述清楚、生动,犹如绘画一般。
【落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
【妙手丹青】:妙手:技能高超的人;丹青: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指优秀的画家。
【拈毫弄管】: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神工意匠】:形容建筑、绘画等构思精妙,非人力所能为。【舐毫吮墨】: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
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疏密有致】:疏:稀疏;密:茂密;致:情趣。
指园林的布置或绘画的布局有稀疏浅淡处,也有茂密浓重处,很有情趣。【吮墨舐毫】: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
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唐临晋帖】: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
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兔起鹘落】:鹘: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兔走鹘落】: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见“兔起鹘落”。【误笔成蝇】: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下笔风雷】:形容书法或绘画运笔迅速,气势浩大。
【胸次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
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胸有丘壑】:丘:山丘;壑:山沟。
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
【胸中丘壑】:丘:山丘;壑:山沟。指绘画、作文时,心中已把握到了深远的意境。
也比喻对事物的判断处置自有高下。【绣闼雕甍】:闼:门楼上的小屋;甍:屋脊。
五彩绘画的门楼,经过雕刻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精巧、雄伟。
【意到笔随】:指写诗绘画时一旦思绪或构思清晰成熟,即刻可将意境现诸笔端。形容运笔时文思敏捷。
【溢于楮墨之表】:楮墨:纸墨。诗文、绘画作品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超出纸墨之外。
2. 形容“古画”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古画”的词语有:笔底春风,笔精墨妙,粗枝大叶,丹青不渝,画角描头,巧夺天工,精雕细刻,独具匠心,独出心裁,独辟蹊径 。
笔底春风 [ bǐ dǐ chūn fēng ]:形容绘画、诗文生动,如春风来到笔下。笔精墨妙 [ bǐ jīng mò miào ]:笔触精到,着墨巧妙。
粗枝大叶 [ cū zhī dà yè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丹青不渝 [ dān qīng bù yú ]: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画角描头 [ miáo tóu huà jiǎo ]:指绘画或写作刻意模仿,毫无新意。巧夺天工 [ qiǎo duó tiān gōng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精雕细刻 [ jīng diāo xì kè ]:精心细致地雕刻。
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独具匠心 [ dú jù jiàng xīn ]: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独出心裁 [ dú chū xīn cái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独辟蹊径 [ dú pì xī jìng ]: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风格或新的方法。
3. 求关于欣赏古画的作文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5月18日,《剩山图》点交仪式在京举办,于6月1日在台北故宫与《无用师卷》合展 据记载,黄公望三十一岁开始作画,由于际遇的坎坷,到五十岁左右,也就是出狱后才专心从事山水画创作。由于他热爱自然,有较全面的文化修养,早期又在临摹众多的古代名家作品中练就了深厚的功力,胸中积累博大精深,使之一起步便显示了艺术上的高格调。
他以北宋大画家董源的画法为基础,吸取其他名家的长处,融合在师法造化中获取的营养,逐渐创造了自己的艺术面貌。他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作浅绛色,山头多岩石,笔势雄伟;一作水墨,皴纹较少,笔意简远逸迈,充分体现出“寄兴于画”的思想和“浑厚华滋”的笔墨效果。
黄公望与同时代的王蒙、倪瓒、吴镇交往密切,诗画互赠,切磋探讨,常以合作山水画为乐。他们不但都创造了自己的独特绘画风格,并致力于意境章法及诗文与绘画的有机结合,共同把中国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天地,因此获得 “元季四大家”的殊荣。
而黄公望尤以卓越的成就兀立顶峰,对后世画坛产生巨大影响,被推为“元四家之首”。 黄公望与富阳有着不解之缘。
他遍游名山大川,却独钟情于富春山水,晚年结庐定居富春江畔的筲箕泉(今富阳市东郊黄公望森林公园内),在这里度过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期,留下了一大批杰作。从此,黄公望的名字与美丽的富春江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富春江是造就他成为一代大师的摇篮,而他也为美丽的富春江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七十九岁高龄时开始创作的。这幅纵33厘米,横636.9厘米的长卷,是他生活在富阳,又以富春江为题材推出的力作。
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千丘万卷,壑,越出越奇,重峦迭嶂,越深越妙,既形象地再现了富春山水的秀丽外貌,又把其本质美的特征挥洒得淋漓尽致。这件宏幅巨制直到他谢世前不久才告完成,前后倾注了大约七年的心血,这是画家与富春山水情景交融的结晶。
展开画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富春江一带秋初景色:丘陵起伏,峰回路转,江流沃土,沙町平畴。云烟掩映村舍,水波出没鱼舟。
近树苍苍,疏密有致,溪山深远,飞泉倒挂。亭台小桥,各得其所,人物飞禽,生动适度。
正是“景随人迁,人随景移”,达到步步可观的艺术效果。这幅山水画长卷的布局由平面向纵深展宽,空间显得极其自然,使人感到真实和亲切,笔墨技法包容前贤各家之长,又自有创造,并以淡淡的赭色作赋彩,这就是黄公望首创的“浅绛法”。
整幅画简洁明快,虚实相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妙,集中显示出黄公望的艺术特色和心灵境界,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时至今日,当人们从杭州逆钱塘江而入富阳,满目青山秀水,景色如画,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富春山居图》与两岸景致在形质气度上的神合,从心底里赞叹作者认识生活,把握对象的神髓,进而提炼、概括为艺术形象的巨大本领。
元代以来,历代书画家、收藏家、鉴赏家,乃至封建帝皇权贵都对《富春山居图》推崇备至,并以能亲眼目睹这件真迹为荣幸,使得这卷宝图既备受赞颂,也历尽沧桑。在辗转流传过程中,曾引发出乾隆年间有趣的“富春疑案”,弄得弘历皇帝神魂颠倒,误判真伪;也曾因收藏家的酷爱而遭焚烧毁容之灾。
如今,它的前段珍藏于浙江博物馆,后段藏于台湾。海内外炎黄子孙无不翘首企盼着祖国的统一,盼望宝图早日珠联璧合。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心情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表达喜欢古画的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