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月亮 ,碗中的金币

李白的月亮

  农历六月十五,晚上。天空晴朗。  一轮玉盘一样的明月刚刚升起,我独自一人徜徉在洒满银晖的校园里。  因为是假期,学校里没有学生,没有琅琅的读书声,耳边传来的只是蝉和蟋蟀那得意而放肆的鸣叫。  走在这银色的月光下,遥望挂在空中的这轮圆圆的月亮,不知为何,脑海中忽然闪现出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想着想着,不禁对这寻常的月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便急匆匆地回到办公室,从书架上拿出唐诗翻  了起来。  吟咏明月是大诗人李白的最爱,在他创作的上千首诗中,咏月之诗竟有三百多首,而且写来出神入化,千姿百态,各具情趣。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题为《子夜吴歌》的这首诗,将皎洁的月色与秋风中传来的捣衣声融为一体,描绘出了一幅月夜捣衣的画图。月白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思妇怀念边关良人的深情,读来让人陡生  酸楚之情。  李白善于把明月人格化,赋予明月以浓厚的感情色彩。“明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是描写闺情名句。一个“窥”字,把明月写得那么调皮,那么可爱:落月入户,窥探那孤守残灯、只和自己的影子为伴而愁思难眠的少妇。是同情,还是慰藉?叫人遐思不断  ,韵味无穷。至于妇孺皆知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更是把明月当作了倾诉心声的对象。天上朗月高悬、地上愁思绵绵,萦绕心头的是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李白生性孤傲,官运坎坷,一生穷愁。因此,他常常借酒浇愁,对月抒情。在《月下独酌》这首诗中,他这样写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因为无亲,便邀月为友,正是诗人内心孤独的鸣唱。尽管如此  ,在李白的心目中,“与人万里长相随”的明月,是圣洁崇高的象征,是高尚灵魂的化身。“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诗人在“问月”;“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这是诗人在“夸月”;“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是诗人在“赊月  ”;“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这是诗人在“劝月”;“暂伴月将影,行乐需及春”,这是诗人在“伴月”;“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这是诗人在“留月”;“我心亦怀归,屡梦松上月”,这是诗人在“梦月”……诗中呈现的是一幅幅优美旖旎的境界,诗人  面对那一轮可人的明月,像是在同挚爱亲朋促膝谈心,海阔天空,娓娓道来。  李白写月之诗如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禅床今暂歇,枕月卧青松”,诗人以月为“枕”;“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诗人以月为“弓”;“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诗人与月同“归”;“时来引山月,纵酒酣清晖”,诗人引月“纵酒”。更为奇妙的是,诗人  明知挂在空中的月亮是“可望不可攀”的,却“欲上青天览明月”,折桂为薪送给贫寒之人——“欲折月中桂,持为寒者薪”,令人读来赞叹不已;而“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更是奇特,诗中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诙谐风趣,引人思绪翩翩……  传说李白在一次醉酒的晚上,乘船赏月,看见水里的月亮,以为月亮就在身旁,便伸出了双手去“弄月”——李白实在是太喜欢“弄月”了。有诗为证:“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醉罢弄归月,遥欣  稚子迎”,“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最后与月同眠——“乘舟弄月宿泾溪”,于是,他化作了水中那轮圣洁的明月。这是人们最为惋惜的结局,却是李白最为“体面”的结局:既符合他的性格特征,也符合“诗仙”的身份。  合上书,夹在腋下,我信步走出办公室,仰望着空中这轮圆圆的明月。她扭动着腰肢姗姗走来,笑眯眯地凝视着这宁静的校园。看着她那微笑的样子,是否清楚校园里“挟书望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我正在大发思古之幽情啊!

碗中的金币

  乔治是一个喜欢开玩笑的庄园主,圣诞节前夕,他觉得应该给予兢兢业业的管家以嘉奖。于是他拍着管家杰克的肩膀说:“这里有四大碗粥,我在其中一碗的碗底放了两枚金币,亲爱的杰克,看看你的运气怎么样了。”

  杰克非常渴望得到金币,但是他不确定究竟哪个碗里放有金币。他犹豫着把第一碗里的粥喝了一部分,忽然觉得金币应该在第二个碗里,于是他又去喝了一半第二碗的粥,但是心里还是不甘心,便把第三碗的粥又喝掉了一部分,最后又改变了主意,第四碗粥又被他艰难地喝了一半———这时候,杰克感到自己的胃里再也装不下任何东西了

  结果,他一枚金币也没有得到

  其实,乔治在每碗粥的碗底都放了两枚金币,他只要随便喝掉一碗美味的粥,都会得到梦寐以求的金币

  浅尝辄止常常会致使我们失去唾手可得的成功。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经典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李白的月亮 ,碗中的金币》评论列表(2)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