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圆 ,风雨中的枯杨

月到中秋分外圆

离中秋节还有好长时间,父母却早早地打来电话,叫我在中秋节带妻儿回农村老家,全家吃顿团圆饭。静下心来想想,上次陪父母过中秋节,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还是当兵探家时,那年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也是我最难忘的一个中秋节……在我的农村老家,每逢中秋时分,村民们的喜气便打心眼里显现出来。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尽管物质条件较差,但要讲究排场,上街打肉买鱼,还宰杀自家养得鸡鸭等家禽,从菜园中摘来韭菜、大菽、茄子等蔬菜,做一顿美味佳肴。端上桌,拿出酒,是顿不折不扣的乡村大餐。平时的饭菜,绝对没有这么丰盛,只有中秋节才能享用。全家坐下,边吃边聊,团团圆圆,其乐融融。此时,走在村里,全是美食美酒的味道。在中国人的眼里,月亮是团圆、幸福、美满的象征,不少地方有“敬月亮”的习俗,我的农村老家也不例外。月亮出来了,是一轮明月。吃罢晚饭,村民们开始“敬月亮”,家家户户从家中搬出方桌,放在屋前空地上,设上香案,摆上菱角、石榴、小藕等祭品,月饼是必不可少的。点上红烛和斗香,全家依次拜着月亮,祈求月亮保佑全家永远快乐、幸福安康、吉祥如意!拜过月亮后,用刀切开月饼,每人一份,一个都不能少。一边吃东西,一边听父母说过不知多少遍的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明月下,来了群玩耍的小伙伴,乘大人不注意,我和小伙们一道偷偷地潜到丝瓜架下。曾听大人讲过,八月十五的晚上,人在丝瓜架下,侧耳倾听,能听到嫦娥和玉兔说悄悄话。在孩子的世界里,对美好的传说无限向往。挤在丝瓜架下,我和小伙伴们屏住呼吸,可什么都没听到,静些、再静些,还是没听到什么。抬头看看天空,月亮似乎更圆了,仔细看看,月亮里影影绰绰,像是吴刚砍桂花树。这时,失望写在每个孩子稚嫩的脸宠上。有个捣乱的孩子,拉了一下丝瓜藤,还发出“噢噢、噢噢、噢噢、”的声音。话音未落,大家嘻笑着说“扫兴、扫兴、真扫兴”,然后一哄而散,留下了许多遗憾……当兵以后,一直在外打拼,我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远离农村老家,在外漂泊。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我都独自站在窗前,望着天上又明又圆的月亮,总是泪流满面,心中有些许迷茫与无奈。古代诗人都曾对月兴叹,还留下了许多名句。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对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描写在外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阅读大量中秋月圆的诗章,才始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意蕴,也更多地体味到多愁善感的文人骚客对中秋月圆的情愫。我十分清楚,不能团聚,才有思念,其实思念是杯美酒,慢慢品尝,才能知道其中的滋味。如今,我已长大成人并娶妻生子,也明白了父母对在外生活工作的儿女的牵挂以及那份苦心。谁的父母愿意在具有传统意义的中秋节孤单地度过呢?儿孙满堂却不能相聚呢?今年中秋节,不管什么理由,一定带妻儿回老家陪父母开心的度过。此时此刻,我仿佛看到了中秋之夜的明月,高高的挂在天空,是那么的圆,那么的亮……

风雨中的枯杨




风雨中的枯杨
风雨中的枯杨
它,以钢铁般浑厚的雄姿
在挺立、在舞蹈、在叫喊
生命对水的渴望
死亡
对于它来说
不是绝望
风雨中
我看到了
它在酥软
它在膨胀
它在舒展着自己的思想
是的
它是在用自己浑身
早已积聚好的焦墨
挥毫书写
书写出一曲
风雨中
直指苍穹高亢浑厚的乐章
2019.6.27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心情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月到中秋分外圆 ,风雨中的枯杨 》评论列表(2)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