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少年游戏 ,自由是智慧之源

消失的少年游戏

今年我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受益于国家二胎政策,我家里多了一口人,珍宝二娃呱呱坠地,粉雕玉琢的婴儿成了我们生活的中心。步入中年的我们夫妻如同梅开二度,枯木逢春,生活的风帆重新鼓的满满。 前日到玩具店为宝贝远玩具, 五颜六色能转能跑会说话唱歌的各色玩意令人眼花缭乱。店主老头发了感慨:“现在的小孩玩意真好,俺小时候除了尿水和泥,哪有什么玩具?我真恨出生的太早啊!”“这么多玩具都是你的,你现在还不都玩遍了?”我玩笑着打趣他,老头摇摇头笑了。 当时对老头的观点非常赞同,毕竟现在高科技的玩具太好玩了,还有寓教于乐的机器人学习机,甚至小孩都能操作功能齐全的小挖掘机。可是观察敏锐的人会发现,能让多个孩子协同配合的玩具几乎没有。都是孩子自娱自乐或者由家长监督玩。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孩子玩得不热闹,想想我们小时候,反倒玩得很嗨的。 春节立春过后,春风料峭,但是杨柳开始泛青,树叶嫩芽萌动而出,正是小孩树皮喇叭集体奏响的时候。大家折断杨柳的平滑树枝,把树皮小心拧动几圈,就能把中间白木材抽出,外面树皮筒再咬去吹口的一点粗皮,嘟嘟哩哩啦啦声音的春喇叭就做好了,树枝的粗细长短不同音调也各异。 我们老家靠河,所以家乡的小孩不必撒尿和泥,在河边我们选择细腻纯净的红土,捏出了小狗,小老虎,小猪,掏出孔洞,弄好吹孔,再放到炉膛红灰里深埋了烧。待到灰灭了扒出来,一个个声音嘹亮的土陶哨子就让我们爱不释手,一点不比集市上卖的差。那时我们中的大孩子都会吹很响的口哨,把一根手指或树叶含嘴里,就吹出声播云霄的响动。我们还爱双手拢出个球,嘴对着两大拇指夹缝吹气,就会出来布谷鸟咕咕的声音。 那时候的晚上没有电灯,孩子们最喜欢有月光的傍晚,一条街的大小玩伴们聚到大槐树下藏猫猫。找人者数数等其他玩伴藏好,数到五十或一百后,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地方把玩伴一个个找出来。有躲在人家大缸里的;有藏进玉米秸秆堆里的;有躲进人家羊圈里的(几乎家家都不关大门,不用担心被当成小偷);最难找到的是爬到树叉上坐看下边笑话的,找人者正发呆嚷嚷:“到哪儿了?都找遍了呀!”忽然一根树枝挠他的后脑勺,把他吓得半死。玩兴未尽,街上往往是此起彼伏的娘喊孩子回家的叫声:“羊蛋快回家睡觉啦,再不来关你屋外啦。”“春妮快回家喝咸汤!” 直到上初中,我们还执迷的游戏是打老栽,是原始版的保龄球。游戏者每人在一条平行线地面栽立一块石砖,向同一方向远扔另外一块石块,扔的最远的人先找到扔的石块,站在该位置用石块打自己立的砖石,打不中就输,如果远的都打中了,最近的人也不必扔了认输。那时候的惩罚各式各样,但我们最喜欢的是踢屁股,两人扯起输者的胳膊,连续踢的他呲牙咧嘴屁股前倾身体象弯弓,旁人看得拍手哄笑。 至于跳绳、跳皮筋、扔沙包、半空连抓石子、踢毽子,女孩玩的比男孩好,男孩爱滚铁环,抽打不改陀螺。但我印象深刻的是一种在地面画阵法跳格子的沙包游戏,要求单脚双脚夹沙包必须按规矩。我曾经跳的挺好,但是格子怎么画忘记了,现在也难找到记得的人,估计会成为遗失的非物质遗产, 我最怀念的一项游戏,是八十年代末匡庄小学风行好几年的挑冰棍签对决。那时候孩子们把吃冰棍剩下的竹签存起来,课间休息时,两人一把,一方故意把竹签撒的层层叠叠,另一方只能使用一根竹签,不能用除此之外的东西接触到任何竹签,把撒落在地的竹签一根一根挑飞起来,拖拉出来,推挪出来,而不能让其它竹签有丝毫晃动。处置必须果断准确,手法技巧和方向力度也必须把握好,极为锻炼耐心和观察力,判断力。我玩这个非常在行,能把十多层搭叠的横七竖八的竹签慢慢拆解光,就和高精准手术一样,到了出神入化,庖丁解牛的程度,可惜现在没人玩了。 那时候每个孩子口袋里都装有几颗玻璃球,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结尾的都知道,刘墉晚年爱玩皇上太监的六坑滚球游戏,实际就是玩到我们时代的玻璃球游戏。弹玻璃球连进四角一中的五坑后才够资格进最远的第六坑,先进第六坑的太监防卫把靠近皇上坑的弹球弹远离。 另外比较有趣的打拉子,是用木板砍起两头尖的小木梭拉子顺势拨打出去,另一人扔梭子打木板进格子,是街头巷尾男孩常玩的游戏。 由于无聊,孩子们有时爱玩冒险,比如两条街的孩子们为了争夺游戏地盘,会打坷垃仗,小坷垃扔的满天飞就和电影战壕打仗一样,我头上至今留着当年坷垃头造成的伤疤。我和堂哥爱踩铁锨头,我们快步跑到平放在地的朝上翘的铁面板跟前,猛的把铁面板踩起,铁锨的木棍就猛的弹起,跑慢了就会被打后背一闷棍。 那时候驾辕的骡马板车师傅非常让小孩羡慕,“驾、窝、捎、御”的喝令就能让骡马驴服服帖帖走停转弯,非常神气,简直比现在的F4赛车手还要圈粉。趁大人不注意,我和堂哥爱拉出板车,到下坡路上,一人靠板车最后压车坐,另一人脚离地在前面撅起的车把上挂着玩大撒把。 那时候不少男孩都珍藏一把火柴枪,就是用自行车链节和铁条,皮筋构造的,一扣扳机,击锤把火柴头或响纸打响打着。我的大侄子钢蛋费尽心机,把火柴枪的链子节换成了一根小钢管,剥开很多鞭炮,把鞭炮火药填进了钢管里,竟然砰的打出来很远一股烈火,做成了小猎枪。 春节期间鞭炮、气火、摔炮,是男孩春季的宝贝。爱做恶作剧的家伙会把鞭炮藏进香烟里,递给想愚弄的人,只见短暂的吞云吐雾舒缓之后,一声脆响,几声哎呀,再就是追打怪叫。太无聊的孩子竟然把鞭炮插粪便里,炸得臭风飞扬,污秽遍地。我无聊的时候把鞭炮放破桶里,或小盆下,听沉闷的响声,看连环响动的飞碟飞起。 如果在哪儿发现了马蜂窝,小伙伴们就有了打仗的紧张感觉,朝思暮想着为民除害消灭掉。早早准备好长杆子,厚衣服,由胆肥者挑落马蜂窝,其余人早蒙上厚衣服看准路线逃跑或者趴地上装死,但难免会有失误者被蛰的鼻青脸肿。 小时候山里野兔多,大人地里干活,会在翻地瓜秧时发现刚出生的小野兔,抓来给小孩玩,玩死了就吃肉。我家连续养的三只花狗都会追野兔,吃过好多只被狗追来的野兔,至今想来还是流口水。 夏秋之际,孩子们抓来许多金龟子,秸秆䌩子两端各插进它们的头甲,好多对搭起来放到杆子顶上用针插住,金龟子振翅飞翔,却被牵住不能向前只能左右转,就在杆子上形成了旋转风车。 由于家乡的小河沙子细腻,夏天大小孩子们爱围堰捉鱼,沙子围起水面慢慢缩小包围圈,圈里的水被用脸盆连续泼出加慢慢渗出,里面小圈里就和干锅里的菜一样,把小鱼泥鳅暴露出来,无奈的蹦跳被手抓进盆里,没有盆的就用狗尾巴花茎插进鱼鳃顺鱼嘴出来,一条条小鱼就象辣椒一样串在草茎上。 收秋时节,在田野里看到老鼠洞,大家就兴奋异常,顺着洞往里挖,即使逮不住老鼠,也会有很大收获,老鼠洞的最里面藏着小堆的花生,豆子,缴获赃物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上初中的时候,学生们受课外书的教导,学会了两人站位对推手掌的攻守游戏,比较有技巧性,锻炼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 有个形容膨胀发展的常用比喻叫滚雪球,我更胜一筹会滚雪毯,把扁雪球在地面一个方向滚几圈,就会滚出卷毯子一样的感觉,把地面的雪卷铺盖滚推出去,横扫千军如卷席。这个方法打扫积雪是非常省力气的。 小学生课间休息十分钟,最多二十分钟,所以没有下象棋的时间,故而民间的推风车,驴吊喝三壶,憋死牛,老虎吃小孩的小棋局偶尔盛行。其中推风车是横竖四线格先下子,连双了就吃同行格的对方先子,下满格了选择拿下两子后再走子,还是连两子吃对方子。较为复杂,我曾经痴迷玩的天昏地暗。但是玩长了就会发现弊端,都是熟悉的高手就会按先后手固定输赢了,因为都参透输赢走棋规律了。娃娃们还会玩虎鸡棒虫牌赌大小,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棒,棒打虎。但是棒能打虎不能打鸡,鸡会飞,虎吃鸡不会吃虫因为牙缝宽,虫也咬不死虎,让人辩证循环看待大小强弱。 那时候风行连环画小人书,集市上有人专门摆摊有偿提供连环画阅读。那时候的集市上还有说书的,但是我瞧着说书的不如卖狗皮膏药的会表演。曾经见过一个江湖贩子拿块红布包着箱子似的东西,巧舌如簧声称里面有神仙送的小凤凰,可以包治百病,有求必应,但是必须得等聚齐人才能打开,吸引人围观越来越多。然后他又忽悠说他家里有一条暗道可以通到东海龙宫,他可以偷拿龙宫的宝贝。接着他就热卖膏药中药材宝贝,直到散集也不再提他的小凤凰有求必应了。 村里偶尔会来玩猴的,杂技表演耍把戏的,记得当时就有口喷烈火,肚上砸石,卸膀子重接等硬气功表演,看得妇女儿童心惊肉跳。 八十年代是文学的黄金时代,小说杂志盛行,《小小说》、《大千世界》、《今古传奇》、《辽宁青年》、《读者文摘》等发行量很大。学校门口租书的生意也很好,金庸古龙的武侠,琼瑶的言情大受欢迎,但是经常有冒牌的全庸,今古龙蹭热度。曾经看过很多情节拖沓,文笔粗劣的小说,当时却如饥似渴都看的津津有味。据邻村同学说,他们看过手抄本小说《少女之心》《王二捣蛋》,属黄色淫秽。前者据说全国流传很广,但是后者则只听说是个捣蛋鬼假扮女人到女澡堂洗澡偷窥一类的猥琐事,踪迹早已化为腐土了。 当年武打片电视剧万人空巷,比如《霍元甲》,《陈真》,《霍东阁》,《再上虎山行》。当年十里八村就几家有电视,满村甚至外村的人都不请自来,挤满他们家小院看电视。后来黑白电视越来越多,就慢慢把儿童们的藏猫猫,弹球,打拉子,打老栽等游戏弄丢了。也许流传了千年的小游戏就此成为失传古董,连偏远山区也绝迹。 后来我发现一个至今蹊跷的事情:有小学和初中同学说,因为这些丑化日本人的电视剧激怒了日本人,日本武术界向中国武术家发起了挑战。某天晚上他们看过电视直播中日武术比赛,李连杰刚上擂台就被日本人打折了胳膊,海灯法师也未占上风,梁小龙武功爆发打的日本人满地找牙。我很关心,追问再播放的时间,同学们未置可否。后来到了城里向高中同学问起,竟然也有外地同学知晓此事,但是也是道听途说。这到底是谣言还是某个应境的电影搞的鬼呢? 过去的满沾泥土的脏游戏现在的孩子永远不会玩了,手机和电脑里的动漫游戏变幻无穷,绚丽多彩,连成年人也玩的通宵达旦,乐不思蜀,形成日益暴增的低头族,于是有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你在我跟前却只顾玩手机。甚至有人累死在连续数日不停的游戏后,还有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因为沉迷游戏不能毕业。许多人在虚拟世界里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现实生活中则郁郁寡欢,沉闷窝囊。到底是泥土游戏有害健康,还是网络游戏荒废了一些人的青春呢? 2018年12月17日陈福存于孟子故里

自由是智慧之源

  那些中国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说,那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因为心情全被美国教授的那个案例搅乱了……
  2005年8月,中国一批国有企业的高层主管来到哈佛商学院,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上《管理与企业未来》这门课时,根据哈佛最著名的案例教学法,他们拿到的是一份具有测试性质的案例:
  请根据下面三家公司的管理现状,判断它们的前途。
  公司A:8点钟上班,实行打卡制,迟到或早退一分钟扣50元;统一着装,必须佩带胸卡;每年有组织地搞一次旅游、两次聚会、三次联欢、四次体育比赛,每个员工每年要提4项合理化建议。
  公司B:9点钟上班,但不考勤。每人一个办公室,每个办公室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进行布置;走廊的白墙上,信手涂鸦不会有人制止;饮料和水果免费敞开供应,上班时间可以去理发、游泳。
  公司C: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没有专门的制服,爱穿什么就穿什么,把自家的狗和孩子带到办公室也可以,上班时间去度假也不扣工资。
  教授发完答题卡后说,请根据各自的管理经验作出判断。最后,96%的人认为第一家公司会有更好的前景。
  测试完毕,教授宣布了三家公司的真实身份。
  公司A:广东金正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是一家集科研、制造为一体的多元化高科技企业。2005年7月,因管理不善,申请破产,生存期9年。
  公司B:微软公司。1975年创立,现为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和美国最有价值的企业,股票市值2883亿美元。
  公司C:Coogle公司。1998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两名学生创立,目前每股股价402美元,上市一年翻了3倍,超越全球媒体巨人时代华纳,直逼百年老牌可口可乐,也是唯一一家能从微软帝国挖走人才的公司。
  教授宣布完结果之后,开始讲课。据回国后的主管们回忆说,那堂课什么也没听进去,因为心情被那个案例搅乱了。后来翻了讲义才知道,教授在讲《管理与企业未来》的第一章:自由是智慧之源。
  在这一章里,其中有这么一段: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富不过是在自由价值观普及的社会里,无数个人自由活动的副产品。在个人自由得到最大保障的社会,民众的智慧空前活跃,创新的东西也会被不断推出,财富作为副产品就会像火山爆发般喷涌出来。管理则没有这种功能。管理可以聚拢现有的智慧和力量,可以创造一时的强盛,但会使智慧之源枯竭,为强盛土崩瓦解埋下伏笔,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导向衰亡。只瞩目科技与财富的繁华,却忽略了它们赖以生长的自由土壤,甚至鄙视仇视自由,这是其他文化模仿西方文化时屡败屡犯的通病。
  前不久,我到一著名的广告公司参观。在总裁的办公桌上,看到了他的座右铭:“管理的根本是给员工创造自由的氛围,从而让他们呈现出智慧。”难怪该公司的业务占了全城的70%。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励志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消失的少年游戏 ,自由是智慧之源》评论列表(2)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