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遐想 ,网络发文还是实名好——“我身边的维权故事”征文
•浏览 268
寒山寺遐想
小时候就对苏州心有所往,这倒不是缘于那人们常称颂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理由,而是因为那里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寒山寺。其实小的时候也没到过苏州也没有到过寒山寺,而之所以知道寒山寺,是因为读了张继诗作《枫桥夜泊》的原故。“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朗朗上口的诗句透出诱人境界,实在让人如临其境,难以忘怀。也许是寺以诗名,尽管没有到过苏州没有到过寒山寺,但是读着如画的诗篇,却从小对寒山寺有了良好的印象,并产生要到寒山寺去朝圣的愿望。然而这一愿望,直到过了而立之年才能实现,其后又多次造访寒山寺,每次造访,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慨。到了寒山寺,才知道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约五公里铁岭关下的枫桥镇,它创建于南朝梁朝的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至今己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始建时名为“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50年)寒山子曾住持于此,遂改名寒山寺。宋太平兴国(公元976-983年)初,节度使孙承佑曾在寺内建七级宝塔,到元朝末年,社会处于兵荒马乱的战火环境,寒山寺寺塔均毁于战火。明朝建立后,寒山寺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重建,至清咸丰10年(公元1860年)再度毁于战火,宣统2年(公元1910年)又修复,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寒山寺已是几度重建,而非当年的原建筑。作为古代的寺庙,寒山寺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旅游的胜地,当然也不乏进香朝圣者。而大凡进寺庙者,不管是进香的,还是参观的,大都先到大雄宝殿,参观寺庙者,是要观赏寺庙的主建筑大雄宝殿及其内部精美的佛像造型,而进香者更是要先到大雄宝殿适当虔诚地献上他们的诚心。但到寒山寺的人们却先要去看那钟楼,这也许是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影响吧!现在寒山寺钟楼里悬挂的那口大钟,乃光绪32年(公元1906年)所铸,原来明代所铸的大钟,或说流落海外,或说已销融为炮,反正已经丢失。月落乌啼,千年风霜,故地已非旧原貌,现在钟楼里悬挂的大钟虽然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却非原物,山寺与它的大钟经历史的更叠,已面目全非,而张继连同他的《枫桥夜泊》却仍然被人们传颂不衰,寒山寺和它的钟楼钟声也因此更加闻名于世。也许,诗人流芳,山寺闻名,山寺也需文人捧吧?你看,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以闻名,岳阳楼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蜚声,中国大地上的名楼名寺,哪一座不是如此!寒山寺之所以寺名远播,也应该说离不开张继的《枫桥夜泊》。据说《枫桥夜泊》是当年张继进京赶考落第后,在状元郎打马游京街而他却落魄回乡之际,经大运河过姑苏城,时遇傍晚,进姑苏城必经的水上门户封桥已经关闭,张继只能在寒山寺旁的江村桥和封桥之间泊船夜宿,夜闻寒山寺钟声,于是感慨,便作出了《枫桥夜泊》一诗。此诗一出,当时就震动了诗界,人们争相传抄,从而使张继声名大噪。而当年的封桥,因为张继初过此地,不知封桥用的是“封”,写诗时以文人的雅兴写成了“枫”,于是“江枫渔火对愁眠”震撼人心,封桥也因张继的《枫桥夜泊》而被人们改称为枫桥。张继诗出,寒山寺和枫桥均闻名于世,后来,也曾有许多诗人以寒山寺为题作诗,尽管都不及张继的《枫桥夜泊》,但也确实让寒山寺一代一代地闻名下来。张继在仕途上一生没有怎么风光过,他直到老死也只不过做到盐铁判官和校检郎中一类的小吏,而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却由于有了《枫桥夜泊》,便使他的名字在中国文坛历史上传颂不衰,尽管他作古已经一千多年,他的名字和他的名作却依然不朽,而当年那个打马游京街在京城出尽风头的状元郎,今天的人们已不知道他姓甚名谁!古人如此,今人何尝不是这样?可见,一时之得失,并不能决定文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只有力作,才能流芳于世。寒山寺和它的大钟经过历史涛声的冲刷,已名是物非,想它那一千多年的香火曾因战火而断断续续,它那悠扬的钟声也因战乱曾幻化成枪炮杀声,而张继的《枫桥夜泊》却诗意依旧,只字未损地流传至今,并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从诗的意境中领略到寒山寺的存在和钟声的悠扬,这难道不是张继带给寒山寺的名气么?从寒山寺内出来,立于寺前,望着涛涛而过的京杭大运河,应该会产生无尽的遐想。
网络发文还是实名好——“我身边的维权故事”征文
从2004年起,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和文章我总喜欢写上自己的真名实姓和联系方式,一方面暴露了隐私,会遭到一些小骚扰,但更多是得到了信任和收获,尤其是在文字维权方面,实名发文就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2005年国庆节,我在武汉教育信息网上发现了《请别忘了给皮球打气》,没有作者,来源是中国家庭教育网,随后我用题目搜索的方式发现有30多家网站转载了这篇文章,有的还说是自己网站的原创,甚至成了他人的作品。当时我喜忧交集,心里阿Q似地自我安慰:“人家转发我的文章,说明偶的东东好,有利用价值。” 同时又心有不甘,我要理直气壮地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做人的尊严。后来细想,打官司,是打不起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稿费远小于维权所要付出的费用,何况很多网站上发表的文章是不付稿费的,再说网络上有的东西被删除了也成不了证据,因此通常情况下很多作者选择了沉默,最终结果多半是不了了之。10月5日晚上,心有不甘的我给中国家庭教育网编辑部发了友情提醒:“作为具有全国影响的中国家庭教育网理应为大家带个好头,我想一两千字都转载了,应该署名,这是对作者的尊重,也是对读者的负责,要不然肯定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啰,在你们网站上我已经发现了13篇我的文章,谢谢你们的信任和厚爱。刚才我看到你们网站获得了中央文明办创新奖,这里我给你们贺喜了,同时我也真心诚意地提出我的建议。不当之处,尽请指正。沈汉彬”同时我还附上了13篇文章的题目,发表栏目和时间。想不到对方反应还真快,6日中午我打开邮箱,一眼就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网的回复:“沈老师:你好,感谢你的支持,我们很快改正过来,再次感谢你对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贡献。”过了两天,当我再次浏览中国家庭教育网时,每篇文章都署上了我的名字。这种荣誉感和自豪感绝对不是几百元稿费所能比拟的。2008年4月20日晚上,我在新浪网发现我在2007年春节写的《30万,后悔?不后悔!》,参加网易财经主办的“2006基民故事”有奖征文,获得了一等奖,后来竟然被《中国新基民实战操作大全》收录发表。这本书于2007年6月1日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当时我还在特意从网上搜看了这本书的封面照片。第二天中午一吃完饭,我就匆忙赶到张家港市新华书店。可惜扑了个空,不过热心的办公室主任樊新妹,帮我查找了中国城市出版社的相关资料。下午我就给出版社总编办反映情况,接电话的女士,主动承认工作失误,语气十分诚恳声音亲切和蔼,并不断地表示再版时一定会署上我的名字。接着她又给了我另外一个号码,让我联系营销部主任阮中强。一个星期以后,我就收到了北京寄来的样书。现在大家普遍感到文字维权是件十分费心困难的事情。因此从维权的角度看,我建议大家网络发文还是使用实名好。(1091)字数 2011-2-27修改本文获张家港市“我身边的维权故事”征文二等奖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寒山寺遐想 ,网络发文还是实名好——“我身边的维权故事”征文 》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