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闹鼠的悲哀(外一首) ,散文:江北有个水市口

一群闹鼠的悲哀(外一首)




一群闹鼠的悲哀(外一首)

终于
终于一场气势磅礴的雨
来了!
至此
洞穴没了
堤岸没了
落于泥水之中

好哇
原有在摇椅上精心编制的美梦
被彻底地摧毁
至此
再也没了所谓的
宁静、安逸、逍遥的生活
什么香水、酒席、尊贵、威仪、扬眉、尊奉、笑意
也只能成为他们今后的梦呓

还有什么值得铭记的吗?
还有什么可以撑起的吗?
匍匐于泥水中
不在吱吱咯咯地嚼噬
贪腐、掠食
好哇
与民同乐
那是一种怎样的
泥土滋味!



散文:江北有个水市口

散文江北有个水市口文/ 华熙江北嘴数百栋高楼拔地而起,成为重庆的新地标,老江北城早已经荡然无存。目睹了江北城巨大变化的土生土长的江北人,却忘不了那里的一切。江北城有许多逸闻趣事,时时勾起人们的回忆。江北有个水市口。水市口,传说自清道光年间便是一个卖水的地块,更是一个以水兴市并由此得名的街口。水市口是一个十字街口,位于江北城东,地处下河挑水的必经之地。上至洗布塘,鲤鱼石,中山林,下至沙井街、潮音寺,问津门,一袭的石板路,从河边城门坎,一直通到山脊上的老戏院。它还是青草坝、三洞桥、野猫洞进城(江北城)到衙门口的必经通道,因而人气很足。街面虽不宽,石板路铺就,街面上却有茶馆、肉铺、酒馆、面馆、油蜡铺,加上紧连着精学街的菜市,场面很是了得。有卖烧腊的,烙“糖关刀”的,卖“冲冲糕”的,卖“水八块”的,还有算命测字的,打铁的,磨刀的等等,当然,还有卖水的。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过去的重庆人吃水有多么的难。记得小时候,重庆城里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吃水都要到河里去挑。机关单位更是雇得有专门的挑夫,每天以此为业,靠此养家糊口。守着长江、嘉陵江两条大河的重庆人,水虽然算不得稀罕之物,倒也成了官商百姓每天都不能缺少的东西。尤其是重庆城山高坡陡,爬坡上坎,挑水进城倒也显得十分入流。于是,水市口真的就卖起水来了。一些光着膀子的挑夫,常常是把一担水,挑到水市口街面上,然后抽出扁担横放在两只水桶的“耳朵”上,自个坐在扁担中间,等着有人来“喊水”,然后跟在别人后头把水挑进屋,倒进水缸里,这单生意就算做成了。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下河挑水。寻常人家,每家都有一两副水桶,有为娃儿准备的小号水桶,也有大人挑水用的大号水桶。竹木店铺里有卖水桶的,卖扁担的。水桶要上箍,为了防漏,还要用桐油涂刷,走街串巷的就有箍桶的,如今这门手艺失传了。重庆娃儿从小挑水,习惯了用肩头使力,轻快又方便。北方小伙会扛不会挑,用背部使力,既难看又不得劲。下河挑水,既是解决家里的用水,也是孩儿们难得玩耍的时候。在河边宽阔的沙滩上,孩儿们随意分组,或者打沙仗,或者滴石山,或者扎水凼凼,或者下河游泳,一直耍到太阳落山,大家才吆喝着把最后一担水挑回家。然而,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人下河挑水的,有钱人家便托人到水市口去“喊水”。邻居陶世清,老公在共和布厂当会计,算是白领了,他家从来就是“喊水”。还有周二妹家,父亲在长航轮船上做轮机,一年难得在家里呆个十天半月,家里娃儿又小,只好每天“喊水”了。对门的徐二哥,长得身强力壮,天生是个挑水卖的好把式,不管是清晨还是夜晚,也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天晴落雨,只要有人喊,徐二哥二话没说,挑起水桶就下河了,不一会儿,满满的一担水就进屋了。为了防止桶里的水浪泼出来,徐二哥还专门加装了竹篾编成的水圈,因而挑进屋的水就是满满的,深得街坊邻居信赖。水挑进屋以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长江里的水,只有小半年的时间是清的,多数月份的水都是浑的。每家都备有一口大缸,水倒进去以后,还必须澄清,也就是重庆人说的“镇水”。每家必备的有一竹筒,约两尺长,直径两寸,中间竹节打通,保留底部竹节。旁边钻小洞若干,桶内放入块状明矾,手握竹筒,在水缸里划圈,约十分钟左右,至泥沙沉淀,清水析出,方可使用。更麻烦的是,几天过去,缸里沉淀的泥污越来越多,必须“洗缸”,也就是将缸底的泥污全部清除,把水缸内壁彻底冲洗,将泥水舀出来,这样的过程至少两到三次,再用清水抹干净,算是洗缸结束了,又可以挑水、镇水了。五八年开始,有了卫生防疫的说法。带着红色袖箍的街道卫生防疫部门的人,在问津门城门洞一边站一个,往人们挑水的桶里舀入一小勺漂白粉溶液,说的是为了消毒。由于剂量掌握不准,有时放多了,一大股漂白粉味,直冲鼻腔。挑水,镇水,这样的过程每天都要做,洗缸每一周至少要进行一次。若有遗忘,水缸里便生出许多细小的沙虫来。水来的不容易,因此人们自然而然就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寻常人家里,全家一只铜盆,用来洗脸,一盆水先老后小,一家几个人先后洗脸。一个脚盆,用来洗脚,弟兄姊妹几双脚在里头搓洗,打脚仗,都是常有的事。遇到下雨天,家里的大桶、小桶、脚盆都会用来接水,用来洗衣抹屋。那时候,家里有四五口人的,在河水变清的时候,衣服都是背到河边去洗。厚一点的衣服,还备有槌衣的木棒,脏衣服泡过以后再用木棒槌打,或用脚踩,才能洗的干净。洗完了,满满的一背篼湿衣服,遇到洗铺盖等,重则四五十斤,从河边往家里背,又全都是上坡,到家也是累的遭不住。这还没完,接着还要晾晒,每家备有长达丈余的竹竿几根,把背回的衣服、裤子依次笼进竹竿,整理顺贴,先把竹竿斜搁到对门那家屋檐口上,再用叉棍把竹竿这一头撑到自家的屋檐口上。如果是礼拜天,遇到几家人都要晾衣服,晒铺盖包单,一条街横斜里几十根竹竿,裤子衣服,花的红的,也是一番好看。五八年以后,开始安装“机器水”了,水市口安装了一个木制的长方形水箱,有专门的人看管,分大桶小桶卖水牌子。几条街的人挑着大桶小桶排成了长队,看着那白花花的水从水箱里的管子里冲出来,不停地灌满大大小小的水桶,人们乐开了花。听说,这些水是用机器把河里的水抽上来的,进了工厂,澄清消毒,因而都把它叫做“机器水”。谢天谢地,喝上“机器水”了!人们奔走相告,再也不到河边去挑水了!又过了三、四年,自来水管才开始铺进水市口周围的街道,安装到每一户人家,人们终于用上了真真正正的自来水。各家各户的水桶、扁担、水缸、镇水的明矾竹筒也就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1963年,公路通到了衙门口,随后江北城的循环道也通车了。路已经修到了桂花街,可就是到不了水市口,原来是因为水市口傍着野猫洞,陡坎下就是三洞桥,只好让公路在桂花街改道通往问津门河边了。弹指一挥间,旧城改新颜。因为水的变故,水市口再也没有卖水的了。因为交通的变故,水市口变得萧条了。随着江北城的沧桑巨变,水市口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变得模糊了。 2016-4-6初稿 2018-09-14修改作者:周继华 (笔名:华熙)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一群闹鼠的悲哀(外一首) ,散文:江北有个水市口 》评论列表(3)

  • 匿名用户 2020-11-23 08:17
    心情随笔
  • 匿名用户 2020-11-24 02:30
    友情的句子
  • 匿名用户 2020-11-24 20:43
    节日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