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灯火》董树平 ,真正的大智慧,是摆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远方的灯火》董树平

?  放眼望去,很远的地方亮起了一盏灯,忽闪忽闪的。我不怀疑那是一支鬼火,如果是鬼火,它应该向我走来,至少是给我发出一个约会的信号。可我观察了好久,那盏灯除了具备光的全部伦理道德之外,其它手段好像不属于它操控的领域,就那么不失礼节的放着光,直到月落星移,看它的我站姿踉跄。

  夜幕下万家灯火,为何独钟远方那一盏?说白了是因为它在我眼 瞠所能顾及的最远射程内的猎物。虽说是猎物,但注定我只能观望和守候,时至今日我还没有获取到光源主人的任何蛛丝马迹。当然我想像中的主人是一位美人,美妇足矣;只有美妇才能够轻而易举地充分接纳我发射的眼缐导弹。假如是美女的话,我恐怕耗不起,需要办太多繁杂的手续,诸如财产公证、离婚换证、儿女赡养等等之类的有价证券。所以说待办完了这一切,黄花菜都凉了,也许远方的那盏灯早已熄灭,或者改变了透光窗子的方向。到头来还是算了一笔糊涂账。

  接下来的很多天里都在下雨,夜晚也不停歇,雨路挡住了我的观望和守候,那盏远方的灯火躲得无影无踪。我猜想那盏灯肯定一如既往的亮着,光源主人只是拉上了窗帘,窗帘上绣着的蝴蝶在飞舞,因为有风,可别伤了美妇的身子。等雨过天晴,不能因为光源主人的情绪而剥夺那盏灯火的自由权。思来想去,我屋檐下的那盏路灯真该给它配一副高倍眼镜,希望它看得远些。

  雨是停了,大雾却厚着脸皮不走,我观望远方灯火的视野愈加变得扑朔迷离,甚至丧失了最基本的精神操守。远方的那盏灯啊!哪怕只是昙花一现的眨个眼,我失眠的状态将会得到全方位纠正,能够挽回我在老婆面前失态的低级错误,偏偏连措辞的裂缝都没有留足。

  也许那位想像中的美妇并不存在。光源主人更像是一位躺在病榻上的老人,他的呼吸和留存世间的时光只能靠那盏灯火陪伴。就像我的爷爷在辞世前非常惧怕黑暗的情景,灯必须要亮着。也只有透过灯的光亮,我才更加理解和明白爷爷是有尊严、有目标的人。若真的是一位老人在主宰那盏灯的命运,我遂愿祈福;那盏属于老人自己的灯是幸福的!老人在垂危之年有一盏灯相伴,他拒绝了孤独,捎着幸福的灯火离开人间同样是一种境界。悄悄地,那盏远方的灯火受我崇敬!我相信它能一直点亮下去。由此也甩掉了我惦念和瞎想的包袱。

  流年中多少岁月过去了,远方的灯火已被封存和遗忘。生命中的缘来缘往终究是说不清道不明的,不久前的一天晚上,我居住的村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陡然停电,整个村庄漆黑一团。为何会停电呢?好奇心促使我朝周边的村庄寻找答案,附近的村庄同样笼罩黑暗,看来是一次统一行动。就在我不经意的一瞬间,远方那盏曾经让我纠结的灯火又闯入眼帘,看上去比以前更明亮,更有挑战性和穿透力。

  那一夜,那盏远方的灯火同样陪着我,停电的烦扰没有唤起我暴骂的狗脾气,而是在温柔乡里邂逅了那位美妇,殷勤地在老人的坟茔上献了鲜花。

  时光是可以咀嚼的五味果。多么希望远方的那盏灯是鬼火流萤,离我近些,再近些。它不知道我的窗前边抛散着灯的亮色,这亮色里有我的一份期许和寄托。孤傲的夜空,蜜意柔情的灯火,不晓得谁是谁的疗伤激束。只有我,极力瞄准远方的那盏灯火,始终没有出现抠 动扳机的默契和勇气。

  心中浮念杂陈,自我点一盏心灯颇为贴切!于是我闭上双眼,关掉了所有的灯盏。

董树平,男,笔名:默耕;1973年生,云南省双柏县人。1988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全国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双柏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公开出版文学作品集《心泉畅流》《心灵的假期》《订购春天的约会》《尖峰笔意》四部。

真正的大智慧,是摆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

  行走中的人,既要能够看到远处的山水,也要能够近看自己脚下的路。“不计较一时得失,基于全景考虑而决定的变通”,往往是抵达目的地的一条捷径。

  穷则变,变则通。

  坚持未必正确,懂得变通才是智慧。

  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傅:“一个人跟别人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师傅和他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学生想了想: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师傅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

  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师傅大笑:“你很不错了。”便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

  学生说皱着眉: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师傅说:“你的悟性很好。”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自己。”

  学生呆坐半晌:这句话太深了,我还要好好去悟。

  看似文字游戏,蕴含着很深的禅意。这些“自己”和“他人”的变换价值,就在于:

  你每一次都换了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

  一个矿泉水的瓶子,有人说它是长的,这是对的,因为你从纵向看;有人说它是圆的,也是对的,因为你从瓶底看。

  有时候,转换思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从前有一个穷人,他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

  穷人家境拮据,妻子又体弱多病,不得已向富人借了很多钱。年关将至,穷人实在还不上欠富人的钱,便来到富人家中请求他拖延一段时间。

  富人不相信穷人家中困窘到了他所描述的地步,便要求到穷人家中看一看。 来到穷人家后,富人看到了穷人美丽的女儿,坏主意立刻就冒了出来。

  他对穷人说:“我看你家中实在很困难,我也并非有意难为你。这样吧,我把两个石子放进一个黑罐子里,一黑一白,如果你摸到白色的,就不用还钱了,但是如果你摸到黑色的,就把女儿嫁给我抵债!”

  穷人迫不得已只能答应。

  富人把石子放进罐子里时,穷人的女儿恰好从他身边经过,只见富人把两个黑色石子放进了罐子里,穷人的女儿刹那间便明白了富人的险恶用心,但又苦于不能立刻当面拆穿他的把戏。她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悄悄地告诉了自己的父亲。

  于是,当穷人摸到石子并从罐子里拿出时,他的手“不小心”抖了一下,富人还没来得及看清颜色,石子便已经掉在了地上,与地上的一堆石子混杂在一起,难以确认。

  富人说:“我重新把两颗石子放进去,你再来摸一次吧!”

  穷人的女儿在一旁说到:“不用再来一次了吧!只要看看罐子里剩下的那颗石子的颜色,不就知道我父亲刚刚摸到的石子是黑色还是白色的了吗?”

  说着,她把手伸进罐子里,摸出了剩下的那颗黑色石子,感叹道:“看来我的父亲摸到的是白色的石子啊!”富人顿时哑口无言。

  当客观环境无法改变时,改变自己的观念,学会变通,才能在绝境中走出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生活中许多事情往往都要转弯:路要转弯,事要转弯,命运有时也要转弯。

  生命就像一条河流,不断回转蜿蜓,才能克服崇山峻岭,汇集百川,成为巨流。

  生命的真谛是实现,而不是追求;是面对现实坏境,懂得转弯迂回和成长,而不是横冲直撞或逃避。

  在生命的春天中,我们尽可能充分享受和煦的春风、温暖的阳光,而遭遇寒冬之时,要及时调整步速,不急不躁地把握住生命的脉搏。人的一生,总要经历风雨,横冲直撞,一味拼杀的是莽土,运筹帷幄、懂得变通的才是智者。

  高山不语,只有巍峨;流水不止,自成灵动。

  沉稳大气、卓然挺拔,是山的特性;遇石则分,遇瀑则合,是水的个性。水可穿石,山能阻水,山有山的精彩,水有水的美丽,而山环水水绕山,更是人间曼妙风景。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远方的灯火》董树平 ,真正的大智慧,是摆正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评论列表(3)

  • 匿名用户 2020-12-01 20:17
    爱情美文
  • 匿名用户 2020-12-02 18:09
    好词好句
  • 匿名用户 2020-12-02 21:47
    夏天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