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泪 ,《登蓬莱阁》峻青
•浏览 256
红烛泪
夜色,沉沉的。黝黑的天幕上,星星眨巴着小眼,点点的,忽闪忽闪的。倚窗望去,悠悠的澜沧江水哟,流淌着一江两岸五彩的灯火,赤橙黄绿的……钟摆左摇右晃的,一分一秒的,悠悠然的。当、当、当的报时声,似乎在告诉我,在今天与明天的交汇点上,那个被烛光映红的时刻,总是给人些许的期待。期待什么呢?鲜花、蛋糕,抑或是那杯葡萄醺红的祝福声吧……嚓地一声,划根火柴,再燃上一支红烛。在氤氲的烛光里,双手合十,默念着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为了千山万水那一方的母亲,也为了自己……书桌上,笔筒里,再插上一枝玫瑰,红红的。为自己,也为了远方的母亲……夜,静悄悄的。窗外,溜进了一丝丝湿漉漉的冷风,一对烛火摇来晃去的,恍然间,又似乎摇晃着一个悠远的故事。是呵,尺有所长,也有所短。这,不也是父辈们时常挂在嘴边的很经验的话题呢。然而,就在这一尺的短长中,不也常常决定了人的一生。当年,15岁的母亲坐着马车,颠了一个多月的路,从老家鹤庆辗转丽江、大理、楚雄,到了省城昆明就读省邮电学校。就因为路途遥遥,耽误了入学时间,母亲和那些来自全省各地边远地区迟来的女孩们全都转换为跟班集训的学员啦……一年后,手里握把尺子的母亲,在地图上搜寻着……量了又量,量来量去的,量的是离开校园后将要去的那个叫远方的地方。是新疆,还是西双版纳?待她回望时,家的方向,最近的,却依然是那么的遥远……最终,母亲选择了离家最近的,那个叫作“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是的,那个时代,人生的选择不也是那么样的简单。不久,母亲和小姐妹们有的踏上了北上西去的路,有的则由省城南行啦。颠簸数日后,到澜沧江边,登上了竹筏,踏上了这片热土。那群女孩哟,全都哭成了泪人啰,“头顶香蕉、脚踩菠萝”的美丽传说,恰如梦一样的被幻化啦……数年后,就在这片梦一般的土地上,母亲认领了从省城跟随马帮运输队徒步走来的民族工作队员的父亲。父亲呢,在老家乡下靠打零工、砍柴挣钱维持生计,供养自己读书,用两年时间修完了初中三年的学业。而且受到了地下党身份的老师影响,捧着刻印版的《卓娅与苏拉的故事》加入了民主青年团,专责听风,传信。后来,老师被国民党残害了,父亲作为被保存的新生力量,接上级通知异地转移了,并以教书先生的身份作掩护,继续从事地下组织的文书工作……解放后,党组织征询意见:“当兵还是继续读书”,父亲毅然选择了后者。于是被选送到了省城一所大学继续求学。两年后的一天,父亲被校园里报名支边的海报所吸引,成了300多个报名者中少有的七位幸运者之一,被安排到了省边疆工作委员会工作。随后,历经数月的傣语和民族政策强化培训,父亲又报名参加了民族工作队下派到了西双版纳边疆工作委员会。不久,父亲又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布朗族乡“直过区”建设。后来,下山进城公干的父亲,受人之托带封信给母亲。可那封信哟,最终在操着一口家乡味道的“普通话”的父亲衣兜里丢失了……云中锦书几年后,我们兄弟几个,一个接着一个咿呀咿呀落地啦……六岁那年,“文革”来了,父亲像片云样的被一阵风卷走了,卷到了“五.七干校”接受思想改造,卷到了乡镇“靠边站”,随后又卷到了山区生产队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明天上午8时,到县里小会堂接受批判。”晚上10时,接到通知后的父亲,骑上自行车便连夜赶往县城。途中,胃出血,昏到在路边,被县里运输队赶马车的师傅顺道连人带车捡到了县医院……次日清晨,上学路上,我被告知父亲病危,便转道赶往医院父亲病床前。县革命委员会也派来了几个戴“红袖套”的人。见到“红袖套”,父亲那一口血哟,喷得哟,恰逢其时……“看样子,不像是假装的!”丢下几句话,“红袖套”们走了……一直以来,都是一样的自以为,自以为基因、细胞、躯壳里都是血色样的满满当当的红,可那一刻、那一瞬,就连阳光下最无私职业的老师也都没有了公正……一天,放学刚进家门。读小学一年级的二弟哭诉他被老师斥责“小反革命”……也许二弟太顽皮、太淘气吧,可那一刻,我的眼前飘浮着街道墙上的“大字报”以及父亲人头蛇身的漫画……“哪个老师?走,带我去跟她理论理论。”第二天,母亲因为我的行为写了检查,还被军代表、工宣队师傅带到学校,修补被我用砖石砸坏的教师办公室的门窗玻璃……我呢,放学后,也被叫去学校会议室。一进门,便被指定坐到一把独椅上,对面伏案坐着军代表、工宣队师傅和几个戴“红袖套”的人。“说,谁指使你干的?”夕阳,早已落到了黑黝黝的山脊后,肚子也太不争气啦,咕噜噜地直叫唤。“不说,不给饭吃。”我呢,使劲揉捏着鼻子,也没挡住对面一个个碗里飘来的香味哟……桌、椅之间,距离很短却又很长,且有那么多的不同……“以后放学,回家,不许乱跑。”此后,母亲出门,总是把我们兄弟俩反锁家里。门,锁上了,爬窗出户。木窗,也被几锤钉死,撬开……窗外的天呐,那么蓝,白云悠悠的。田野里捡田螺、小河中捉鱼虾、上山背柴捕小鸟,银桦树上的花蜜哟,咋就那么样的甜香……是呵,白天,母亲是奈何不了顽皮的男童的。一到晚上,却又不同啦。被子一掀,赤条条的,谁知那编织用的竹制毛线针还有“量”皮的功能呢。母亲啊,总有她的调教方法……毛线针一起一落间,爱恨交织着母亲的担心啊,担心我们出去惹事,担心我们看到不该看的,听到不该听的……第二天,放学回家,一眼便看到圆桌上篾箩里的毛线针。咔嚓、咔嚓,就那么几下,也都掰断了。母亲下班回家,见状也没吱声,只是低着头,忙里忙外,做饭呢……晚上,熄灯睡觉。忽然想起花瓶里还插着的几根铝制的毛线针呢……屋的灯光,静静的,静静的将母亲的身影映到了布帘上……悄悄下床,轻轻掀开布帘一角,只见母亲抽掉一根一根掰断的竹制毛线针,用铝制的一点一点的整理着、编织着那乱作一团的毛衣毛线,那一针一线的穿梭中,针针织在了我的心里……小学四年级,我们兄弟转学了,准备寄养在老家舅姥爷那里。可探亲假期一到,父母又不放心了,又都回来了……数年后的一天,一纸“解放”通知把父亲调回了县城。一家人,终究又团到了一起。那天的晚餐呀,真香!煎鸡蛋、韭菜炒西红柿、虎皮青椒,还有一瓶红酒……这,可是唯一的一次见到了父亲喝酒,一家人都被允许破例沾唇似的全都沾了一点点……一天,家里来了两位着中山装的。介绍信上说是父亲老家统战部门的,“我们接到一封海外寻亲来信,经调查核实,从地址、姓名、族谱断定,你大哥在寻找你们一家人。信中罗老先生称,自己身患顽疾,恐不久于人世,子女不便,自己借澳州广播电台寻亲3个多月啦……”“解放前,我父亲躲债出走,生死不明;大哥初中毕业后为躲避抓壮丁,离家后便杳无音信。失踪了,死亡了,不也是你们调查定论的?如今,你们又说还活着。因为他,文革期间我们被折腾了不少……”一向谨小慎为的父亲,没有回应大海那边海浪涛涛地呼唤……从旁听着那一番对话,我很纳闷,也很不解。还是母亲理解父亲的苦衷,从她口中得知,父亲担心的是下一代的未来呢……是呵,“四清”时,父亲带着工作组走遍大半个中国,为许多老同志正了名。可他回来后发现,自己也戏剧性地成了被清查对象,而且有那么多的说不清。那个年代,因为“说不清”,意味着什么,真不可想像……拨乱反正后,父亲负责县里恢复重建工作,人大恢复了、政协恢复了,父亲仍在“靠边站”……恢复全国高考的第三年秋。我,登上了渡轮,跨过了澜沧江,踏上了北上求学的路。江水滔滔,待回首的那一刻,江岸上、椰树下,母亲那站立着的翘望,永远镌刻在了我17岁的记忆里……数年后,我步入了立业、成家的人生路径。“好好工作,带好孩子,理好家……”母亲还是不停地叨叨着,在她的叨叨声里又晃过二十多年,女儿研究生毕业啦,工作啦。带着女儿去看母亲时,年近八旬的母亲,那一脸的褶皱里溢出的都是满满的笑……临别时,总还忘不了叨上一句:“好好工作嘎!”女儿和我笑了,在四目相望里,母亲似乎还有种隔代跨越的期望……数年后,父亲走了,却没走完离休后的第23个秋冬。这一次,不是什么风云卷走的……清理父亲遗物时,终于看到母亲多次提起的父亲的三件“宝”:一本云南民族学院补发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专科毕业证书;一件乳黄色T恤衫,赫然印着几排醒目的红字:“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落款处则是“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春节慰问1953年”;还有就是,一封50年代人民日报主编给父亲的亲笔信,信中告知父亲关于边疆布朗族“直过区”的调查报告已刊用,并且肯定了父亲阐述的两个经验性观点:“发展生产,解决贫困;教育引导,转变观念”……是呵,也就是这篇调查报告,“文革”中,父亲被“站队划线”了,划进了“资反路线”唯生产力论的“黑笔杆”堆里,成了被改造的对象……萧瑟秋风中,母亲拄着根拐杖,很庄重的样儿,胸前佩戴着原邮电部颁发的“支边”40年的纪念章,金灿灿的,似乎在与父亲作最后的道别……一把火,一缕青烟,父亲的遗物,原原本本的随父亲而去……“我,不能走。随你们走啦,你们的父亲若回来,找不到我,会焦急的!”母亲,一个纯粹的无神论者。可当她望着那一缕缕青烟,缭绕着、飘散着的天空时,却又呜咽起来,嘟嘟囔囔的……或许,在母亲的心眼里,那是父亲去往的方向……就这样,母亲留在了山那边的那间老宅里……晚风习习。一对红烛,隔空相望,相望烛花含泪里,一滴,又一滴,滴落的烛泪凝固了悠远晶透的岁月。的确,那烛光确实很微弱,却也映红了小小的书屋,映红了一段段悠远的记忆。同样,也映红了眼前夜幕下那一江五彩的水哟,静静地流,静静的,消失在了远方夜色深处…… 2018年10月于景洪
《登蓬莱阁》峻青
登蓬莱阁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峻青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壬戌之年,仲秋八月,我来到了渤海之滨的蓬莱县,登临蓬莱阁。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说来惭愧,身为胶东人,我的家乡海阳县,与蓬莱近在咫尺我却竟然没有到过这大名鼎鼎的蓬莱阁。难怪今儿个这里的主人对此有些惊讶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确是名不虚传,蓬莱阁不止是以山海之势,建筑之雄而名闻遐迩,更以那绮丽雄伟的的带有一种虚幻缥缈的神秘色彩,而给人以仿佛是身临仙境之感。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是的,蓬莱这座风光优美的登州古城,千余年来,就一直有仙境的美名。蓬莱二字,自古就和神话联系在一起,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就是方丈、瀛洲、和蓬莱。据说,秦始皇东巡,就曾到这儿来寻求过长生不老之药。以后,汉武帝又接踵而来,寻仙觅宝。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他们当然是空手而回,但是,这仙境的美名,却一直久传不衰。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记得童年在学校读《幼学琼林》时,就读到过这样的句子: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蓬莱弱水三千里,非飞仙不可渡。……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教师在讲解时,还加以发挥说: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那三千里弱水,连鸡毛都要沉底,船舶就更是浮载不起,所以只有神仙才能飞渡。”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也曾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两句: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海上有仙山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山在虚无缥缈间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富于幻想的童心,每每随着这些优美的神话传说,去神游那蓬莱仙境,飞渡那弱水三千。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如今,当亲眼看这山、这海、这阁的时候,那虚幻神秘的色彩,仍不稍衰。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我站在这蓬莱阁上,向北眺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这一天,天气半晴半阴,当云开日出时,可以看到长山列岛中的一群岛屿,象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之中;而当海上飘浮着一片白的云雾时,那些岛屿就在这云雾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时候,蓬莱阁也裹在那白的云雾之中,时隐时现迷离缥缈。一阵风过处,这阁显出了它雄伟的姿态,□飞高翘,朱栋流云,象要凌空飞去的样了;一阵烟涌来,这阁就隐没在烟雾之中,影影卓卓的,现出一片朦朦胧胧的影子,这就更增加了虚幻缥缈的感觉,神秘荡摇的色彩。在这种时刻,这岛,这阁,这山,这海,每每使人想起了海市蜃楼。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海市蜃楼,在蓬莱,被称为“神仙现市”,是蓬莱有名的八大景之一。而蓬莱之被称为仙境,和这儿的海市蜃楼有很大关系。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这儿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常有海市出现。这出现的方向,是在蓬莱阁北面的大海之中。当海市出现时,只见北面海天相连之处,原先浮在海上的岛屿消失不见了,海面上突然出现一片从未见过的景致,有时是奇峰突兀,山峦相绵;有时是古木参天,荒村野寺。有时是劈面出现一座城市,城市中楼房林立,街道纵横,车马行人,熙熙攘攘……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种虚幻的奇景,风靡了多少游人。多少人慕名而来,希望能有幸一睹为快。今天,我也是不住地眺望北面的大海,希望能看到这一奇景。可是,它却始终没有出现。这种机缘,实在是太难得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人们告诉我:有一个电影厂的摄影师,为了拍摄海市,每天拿着摄影机,到蓬莱阁上去等待,他等了好几个月,海市一直没有出现。后来,他等得不耐烦了,准备回厂了,还在他忙于整理行装时,海市突然出现了。当他闻知后,拿着摄影机跑去时,海市已经消失了。他连连地跺着脚,悔恨不迭。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据说,直到现在,还没有那个电影厂拍摄下海市的奇景。原因就是它出现得得太突然,而又消失得太快。但也有例外,文化局张局长告诉我: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下午出现的一次海市,竟延续了四十分钟之久,为历史上所少见。那一天,天气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两点四十分,对面庙岛南侧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两个小岛,十分钟后,这小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岛上的山峰、树木道路,还有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楼阁以及行人、车辆,都清晰可辨。这一天,在蓬莱阁上游览的五百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奇观。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一天的游客们有福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最有趣的还是我们的那位苏东坡老先生。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他在宋神宗元年(公元1805年),从黄州调至蓬莱,只干了五天登州知府,就又奉调进京。他听说这儿常有海市,就渴望一睹为快。可这时已是冬天,早过了出现海市的季节,于是,这老先生心血来潮,竟然仿效韩愈游南岳遇雨而祈神开云的故事,裨求海神,赐他海市一观。这当然是白费心机,可他居然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写出一首《登州海市》的诗。诗云: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寒岁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首诗,前面还有个小序: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予闰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天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褥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说得活灵活现,煞有介事。其实,苏东坡并未真地看到过海市,他对海市的描绘,只不过是人们的传说和自己的想象罢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许多传说和神话不就是这种浪漫主义的产物吗?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还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是:这海市,是从大蛤蜊精嘴里喷出的气化成的。所以苏东坡的诗中,就有着“岂有贝阙藏珠宫”之句。但这种传说,也和蓬莱这个得天独厚的海域中盛产种种珍贵的贝类海味有关。在庙岛以北的海面上,有一个地方叫珍珠门。由于海流及地形的关系。珍珠门以内,产生许多别处罕见的珍贵海味,比如海参,这儿的海参是海参中最好的品种——刺参。鲍鱼,这儿的鲍鱼也是别处所没有的紫鲍。还有一种制造干贝的美味——扇贝。这儿的扇贝特别多,特别大,特别美丽,那扇子形贝壳上,布了红玛瑙似的条形花纹,贝壳张开,露出了白玉般的肉柱。所以人们说它能吐气成云,幻为海市。这些罕见的珍品,只须在珍珠门以内生长,而珍珠门外,却很难看到。这样,珍珠门也就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八仙过海的神话,也产生在这里。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在蓬莱阁上,一位名叫柳妍的年青姑娘——蓬莱文管所的讲解员,把这个神话传说,讲得有声有色。她说:
tIy爱句子美文屋
峻青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壬戌之年,仲秋八月,我来到了渤海之滨的蓬莱县,登临蓬莱阁。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说来惭愧,身为胶东人,我的家乡海阳县,与蓬莱近在咫尺我却竟然没有到过这大名鼎鼎的蓬莱阁。难怪今儿个这里的主人对此有些惊讶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确是名不虚传,蓬莱阁不止是以山海之势,建筑之雄而名闻遐迩,更以那绮丽雄伟的的带有一种虚幻缥缈的神秘色彩,而给人以仿佛是身临仙境之感。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是的,蓬莱这座风光优美的登州古城,千余年来,就一直有仙境的美名。蓬莱二字,自古就和神话联系在一起,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就是方丈、瀛洲、和蓬莱。据说,秦始皇东巡,就曾到这儿来寻求过长生不老之药。以后,汉武帝又接踵而来,寻仙觅宝。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他们当然是空手而回,但是,这仙境的美名,却一直久传不衰。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记得童年在学校读《幼学琼林》时,就读到过这样的句子: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蓬莱弱水三千里,非飞仙不可渡。……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教师在讲解时,还加以发挥说: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那三千里弱水,连鸡毛都要沉底,船舶就更是浮载不起,所以只有神仙才能飞渡。”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也曾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中有两句: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海上有仙山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山在虚无缥缈间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富于幻想的童心,每每随着这些优美的神话传说,去神游那蓬莱仙境,飞渡那弱水三千。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如今,当亲眼看这山、这海、这阁的时候,那虚幻神秘的色彩,仍不稍衰。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我站在这蓬莱阁上,向北眺望,北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这一天,天气半晴半阴,当云开日出时,可以看到长山列岛中的一群岛屿,象一颗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碧蓝的大海之中;而当海上飘浮着一片白的云雾时,那些岛屿就在这云雾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这时候,蓬莱阁也裹在那白的云雾之中,时隐时现迷离缥缈。一阵风过处,这阁显出了它雄伟的姿态,□飞高翘,朱栋流云,象要凌空飞去的样了;一阵烟涌来,这阁就隐没在烟雾之中,影影卓卓的,现出一片朦朦胧胧的影子,这就更增加了虚幻缥缈的感觉,神秘荡摇的色彩。在这种时刻,这岛,这阁,这山,这海,每每使人想起了海市蜃楼。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海市蜃楼,在蓬莱,被称为“神仙现市”,是蓬莱有名的八大景之一。而蓬莱之被称为仙境,和这儿的海市蜃楼有很大关系。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这儿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常有海市出现。这出现的方向,是在蓬莱阁北面的大海之中。当海市出现时,只见北面海天相连之处,原先浮在海上的岛屿消失不见了,海面上突然出现一片从未见过的景致,有时是奇峰突兀,山峦相绵;有时是古木参天,荒村野寺。有时是劈面出现一座城市,城市中楼房林立,街道纵横,车马行人,熙熙攘攘……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种虚幻的奇景,风靡了多少游人。多少人慕名而来,希望能有幸一睹为快。今天,我也是不住地眺望北面的大海,希望能看到这一奇景。可是,它却始终没有出现。这种机缘,实在是太难得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人们告诉我:有一个电影厂的摄影师,为了拍摄海市,每天拿着摄影机,到蓬莱阁上去等待,他等了好几个月,海市一直没有出现。后来,他等得不耐烦了,准备回厂了,还在他忙于整理行装时,海市突然出现了。当他闻知后,拿着摄影机跑去时,海市已经消失了。他连连地跺着脚,悔恨不迭。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据说,直到现在,还没有那个电影厂拍摄下海市的奇景。原因就是它出现得得太突然,而又消失得太快。但也有例外,文化局张局长告诉我:一九八一年七月十日下午出现的一次海市,竟延续了四十分钟之久,为历史上所少见。那一天,天气晴朗,远处的海面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薄雾。两点四十分,对面庙岛南侧的海面上,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两个小岛,十分钟后,这小岛的轮廓越来越清楚。岛上的山峰、树木道路,还有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楼阁以及行人、车辆,都清晰可辨。这一天,在蓬莱阁上游览的五百多人,都看到了这个奇观。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一天的游客们有福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最有趣的还是我们的那位苏东坡老先生。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他在宋神宗元年(公元1805年),从黄州调至蓬莱,只干了五天登州知府,就又奉调进京。他听说这儿常有海市,就渴望一睹为快。可这时已是冬天,早过了出现海市的季节,于是,这老先生心血来潮,竟然仿效韩愈游南岳遇雨而祈神开云的故事,裨求海神,赐他海市一观。这当然是白费心机,可他居然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写出一首《登州海市》的诗。诗云: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寒岁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这首诗,前面还有个小序: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予闰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尝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天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褥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说得活灵活现,煞有介事。其实,苏东坡并未真地看到过海市,他对海市的描绘,只不过是人们的传说和自己的想象罢了。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许多传说和神话不就是这种浪漫主义的产物吗?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还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是:这海市,是从大蛤蜊精嘴里喷出的气化成的。所以苏东坡的诗中,就有着“岂有贝阙藏珠宫”之句。但这种传说,也和蓬莱这个得天独厚的海域中盛产种种珍贵的贝类海味有关。在庙岛以北的海面上,有一个地方叫珍珠门。由于海流及地形的关系。珍珠门以内,产生许多别处罕见的珍贵海味,比如海参,这儿的海参是海参中最好的品种——刺参。鲍鱼,这儿的鲍鱼也是别处所没有的紫鲍。还有一种制造干贝的美味——扇贝。这儿的扇贝特别多,特别大,特别美丽,那扇子形贝壳上,布了红玛瑙似的条形花纹,贝壳张开,露出了白玉般的肉柱。所以人们说它能吐气成云,幻为海市。这些罕见的珍品,只须在珍珠门以内生长,而珍珠门外,却很难看到。这样,珍珠门也就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了。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八仙过海的神话,也产生在这里。tIy爱句子美文屋
tIy爱句子美文屋
在蓬莱阁上,一位名叫柳妍的年青姑娘——蓬莱文管所的讲解员,把这个神话传说,讲得有声有色。她说: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红烛泪 ,《登蓬莱阁》峻青》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