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长淮》常俊记 ,一生都在认识自己
《鼓舞长淮》常俊记
? 两根半粗不粗的鼓条子上下翻飞,闹腾得银盘似地花鼓皮子扯开嗓门大呼小叫,引领锣鼓家伙风风火火大合唱。火急火燎的鼓点子,闹得小伙子脚底板发痒,闹得大姑娘烧锅馍馍贴上了墙。
缠金辍银的花鼓,红红火火,闹醒了亘古酣睡的淮河大地。火辣辣的鼓点子,神手灵法,纵火煽情,闹得灯场花红柳绿,闹得淮域鸟语花香。
小小花鼓肚里粗,重几斤,飘飘轻,何德何能,竟被淮河人娇惯得贵如“活宝”?
淮河花鼓何以为宝?大禹治水恩惠天下,黎民百姓打鼓敲锣涂山拜禹王,不是么?花鼓妙音动洛阳,惹得汤显祖妙笔生花诗篇扬,不是么?自从出了个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淮人身背花鼓走四方,讨饭活命,不是么?建国初,花鼓灯玩进了怀仁堂,乐得中央首长开颜笑,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芭蕾”,不是么?《花鼓灯锣鼓》进京参加全国比赛获大奖,不是么?安徽花鼓灯暖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不是么?花鼓灯数出国门为国争光,今天《大河湾的孩子们》,又跨大洋彼岸夺金奖,不是么?
咚的个隆咚一隆咚……听,起鼓了,千变万化的鼓点子,奏出了淮河两岸天籁妙音—蛙鸣声,鸟叫声,马嘶声,大河奔流的波涛声,老牛负重的喘息声,闹荆州的金戈战车斗阵声……惟妙惟肖的鼓点子,神使鬼差,如痴如醉,闹得一代代淮河儿女意气风发。
淮河鼓,妙音天成,鬼斧神工。淮河鼓,骨气钢铁铮铮。骨气的鼓与鼓手同甘苦,共命运:饥寒交迫,天灾人祸,鼓,舍生忘死紧随主人。日本鬼子侵我河山那耻辱岁月,淮河鼓从未响过一声;抗战胜利,庆祝解放,淮河鼓高兴得惊天动地,千般锣鼓万般灯,莺歌燕舞闹榴城、闹珠城、闹省城、闹红了大淮河庄庄村村。
妙不可言的鼓点子,宛若滚滚长淮的浪花。鼓之灵性,乃大河之灵性。桐柏胎簪山开步的涓涓细流,几个弯子一绕,聚沙成塔,穿越“三峡”,奔入东海,激浪铿锵奏欢歌。奇妙无穷的淮河鼓韵,恰似一泻千里的碧波,鼓声鼎沸花灯舞—旱船俏,跑驴跳,河歪翘,媒婆叫,大头娃娃咧嘴笑,四老爷坐上了独杆轿……淮河两岸灯窝子,庆佳节,庆丰收,庆盛世,老少爷们乐开了花、闹欢了“窝”。年年岁岁欢喜劲,比当年哪吒闹东海还闹腾哩!
咋闹的?鼓惹的“祸”呗。灯场上的灯,热腾腾,鼓架子跟头撂半空,小兰花舞裙飞彩云;前场的舞,后场的戏,鼓点子堪作无形的手,指挥千军万马摆“乐阵”。鼓点子紧,鼓架子、兰花抵的腿脚急蹦蹦,歌手抵的气哽哏;鼓点子松,鼓架子蹭上了小兰花的臀,“小叫驴,我拧断你的筋!”兰花艺高人胆大,彩扇子摆,花手巾盖,尖溜溜的指甲“马尾巴夹枪”伸过来,电闪雷鸣的快,“呱唧”一把揪住“驴”耳朵,鼓架子痛的“哎哟哟”。
一台锣鼓半台戏,淮河鼓为啥这神奇?可不是,答案多得如牛毛,仔仔细细地觅,你看许是那一个?
“小硪架起来喽!—嗨哟!”“小硪举过头喽!—嗨哟!”“砸个光溜溜喽!—嗨哟!”……震天动地的号子声里,淮河汉子们,治淮战场作灯场,攒足劲头抬大土、夯大硪……号子声里,灯歌声里,锣鼓声里,淮河上下,一道道大堤平地而起,一座座水库巍然屹立。于是,专为治淮拍摄的《新媳妇挑塘》电影里,洋溢着玩灯人虎跃龙腾的治水豪情。
小车推呀,大车拉呀,家家户户卖余粮呀!鱼满塘呀,粮满仓呀,家家户户盖楼房呀!新社会新时代,衣食无忧饱思乐,岁岁年年,花鼓灯节,乡镇庙会,《老十番》、《小十番》、《十八番》、《灯场锣鼓》……热辣辣的鼓点子,乐翻了玩灯场;急吼吼的鼓点子,窜上了大广播;俏嘎嘎的鼓点子,钻进了电影、电视、花鼓灯专著。
一个个鼓手吃饱了,喝足了,抹一把油拉拉的嘴皮子,挎鼓上场。庙会灯节大比武,鼓手们各率锣鼓班子齐参战。活像两头抵红了眼的牛,咣咣咣!头撞头,角咬角,玩命的拼。直战至,一方筋疲力尽轰然倒了地。红了眼的鼓手输了也不服,爬起来,喘喘气,捶捶腰,抱酒壶“咕咚咕咚”干几口,一把抄起大花鼓,“噗”一团酒雾喷上鼓皮子,拍拍花鼓怒喝道:“有种,老伙计,干!杀他一个回马枪!”。二次比拼重开场。
两军相遇勇者胜,响鼓也得重锤敲。鼓就是鼓,你不敲它不响。它的脾气、门道、法力,凭借鼓手牢牢掌控那两根光油油的鼓条子,耀武且扬威。鼓手显身手,他和他的锣鼓班子,抄起家伙逞威风。姊妹弟兄,团结成功。古往今来,万千鼓手,组团打拼显其能。强中更有强中手,知名的当数安徽省怀远县鼓手艺名“老蛤蟆”常春利。他,炼鼓如痴,鼓艺炉火纯青;他,练家乡物心有灵犀一点通,灵眼发现,灵手捉住,花鼓打的会讲话。蛤蟆吞虫、跳跃欢叫,他的“压锤子”闷出“呱呱”蛙鸣声;老牛喝水,他的鼓条子挖、搓、拧、揉,牛饮河水的喘息声,活灵活现的神。夏秋夜玩灯,打谷场父老乡亲乐观灯,满灯场齐刷刷的蒲扇儿,紧跟他的鼓点子节奏齐挥动,恍若荷塘莲叶拂爽风。怪不得,当初中国舞协主席吴晓邦这么青睐他,邀他进京献鼓艺。淮河老农,竟然登上了国家音乐殿堂的大讲台。
举不胜举的花鼓“经”,神奇的秘诀到底在那儿?!
有人说,鼓,“豆”与“支”完美结合,德佩良缘,佳偶神韵。豆—食物之佼佼者,人生之根本;支—支撑,立而行,行且动,人活之根本。二者结缘,人之精气神。鼓励乎,鼓舞乎,鼓气乎,鼓荡乎,鼓劲乎,鼓出人生奋斗的正能量。
有人说,万物土中生,鼓生于土,灵性源于土,大地赋鼓神。可不是么,鼓腔子、鼓条子木制成,木生于土;鼓皮子源于牛,牛食草料土中生。哎咦喂,泱泱大地的正能量,试问天下谁能敌!
还有人说,鼓乃祖传“宝贝”,华夏老祖宗发现风吹枯树洞,声音悦耳,遂仿造成鼓。我们的淮河花鼓与庙鼓、堂鼓、战鼓、戏鼓、铜鼓、渔鼓、手鼓、拨浪鼓、太平鼓、安塞腰鼓、京韵大鼓……组成了“中华鼓”的大家庭。是呵是呵,远古那时候,君子好逑,欲撩窈窕淑女动芳心,也得仰仗钟鼓乐之呵!《诗经》里的那二十五个“鼓”字,岂不是极致的佐证。
奇奇妙妙的说法,真的琢磨不透。神奇的淮河鼓呵,你的神奇秘诀,勘比哥达巴赫猜想的难题还难猜哩!好吧,这道题,让我们今后再去继续探索吧。
说来道去,绕了这么多弯子,你瞧,淮河鼓正洗耳恭听呢。它早就感怀敬意了:过去,孤孤单单蹲在“山墙打门独家村”内的“乡巴佬”,如今,一举成名。党和政府待之恩重如山哟!赶庙会,办灯节,扬美名,安徽蚌埠还专门张罗了花鼓灯博物馆,就连大名鼎鼎的“嘉年华”游乐场,也冠上了花鼓灯的名讳,那雄风八面的“天下第一鼓”,多么扬眉吐气!更开心的是,如今的淮河花鼓灯,堂而皇之列入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名录中。你说,咱的鼓该乐不该乐?
我们可爱的淮河鼓,决不会沾沾自喜。眼下的中华大地万物争春,艺坛百花竞放;时不我待,坐吃山空,淮河花鼓当然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你瞧,中国(蚌埠)花鼓灯歌舞节火样红,帅字旗飘半空,斗大的“鼓”字耀眼明。生性不甘人后的淮河儿女,像爱惜生命那样爱着鼓、学着鼓、传着鼓。他们深知:鼓争先,心必争先;鼓争先,行必争先;敢为天下先,才能赢得天下先。
淮河鼓坚随淮河人,犹如争先恐后的长淮波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文化强国,龙腾虎跃争先进,我们美丽的中国梦呵,必圆!
一生都在认识自己
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你要搞清楚自己的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
在这个匆忙与现实的世界里,张望着,重复着,习惯着而又疲惫着,同一辆车,不同的风景。
你最终相信什么就能成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认真,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
那些在当下发生时你以为毫无意义的时刻,往往到头来成为你人生一段时期的印记。
顺风可以飞得更快,逆风可以飞的更高,一个方向不通时,尝试另一个方向,或许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成长的路上,有风霜雨雪,也有醉人的百花齐放。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人的方向,由自己决定。
世上最可珍重着,莫过精神:世上最可爱惜着莫过光阴。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鼓舞长淮》常俊记 ,一生都在认识自己》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