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1. 中考阅读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怎么答题

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首先,要仔细读题,明确句子的类型以及本题的考点。

常见的考点有:1.分析修辞及其艺术效果,常考的六种修辞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拟人、夸张,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

2.分析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如倒装句;

3.描写类的句子,首先判定是属于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再根据不同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的特征、个性、品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等。

2. 语文中的表达效果

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3:“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4:“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5:“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6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6:“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7: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8: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顶”写出了小雪后小树特有的意蕴,轻巧灵动,一如后面的比喻,“像日本看护妇”。 句子在语言方面常见的有以下特点:有的准确生动(或平实),有的形象、生动、具体,也有的准确严密,还有的通俗易懂、幽默诙谐等。

一个句子本身具有怎样的语言特点,要根据文体和语境的不同而定。要抓住句子的整体特点和句中的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二)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 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9.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 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

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0.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三)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 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3. 句子在文中常见的几种作用

一、“理解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的解题对策 笔者认为,“在表达上的作用”主要可以从结构和语言两个角度来理解。

而结构上,主要是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来考虑;语言上,主要从修辞、句式特点和标点等三个方面来考虑。(一) 从位置来看,有以下三种情况:1.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大致有以下几种作用: ①.点题 ②.(环境描写)烘托气氛,奠定情感基调 ③.(倒叙、讲故事、设问)有设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的作用 ④.总领全文2.句子在文章的中间,大致有两种作用: ①.承上启下 ②.过渡作用 *****笔者认为,“过渡”与“承上启下”应该是有区别的:“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或一种状态逐渐发展变化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另一种状态:而“承上启下”是指总结上文,开启下文的意思。

3.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处,大致有以下几种作用: ①. 深化主旨,强化情感 ②. 点题 ③. 与前文照应,结构完整严谨 ④. 卒章显志,总结全文(二)从语言的角度看,要注意以下三点:1.从修辞来看,要注意以下几种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借代、排比、对偶、夸张、对比、反问、设问、反语、双关2. 从句式特点看,要注意以下四种句式的表达效果: ①. 短句:节奏紧凑,表意简洁、明快有力 ②. 长句:节奏舒缓,表意严密、逻辑性强 ③. 整句:形式整齐,气势贯通,音节和谐 ④. 散句:灵活自然,抑扬顿挫,有音韵美3. 从标点看,要注意以下三个点号的有关用法: ①. 省略号:言无尽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②. 感叹号:强化作者的情感 ③. 问号:发人深思,深化主旨。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唯美诗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中考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