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二题》张耘梅 ,走进他的世界

《村长二题》张耘梅

一,筑路

幸福村原名叫苦楝村。从外讲,因为村口长着两棵高大的苦楝树,两树相对,彼此的树荫相接,形成了天然的村台门;从内讲,这个村在整个凤凰山区域里是最穷的,全村280多户人家,其中13户世代在外讨饭。+八年前,该村的村长小烂糊是个爽快人,谁说要出外讨饭去,他都爽快地给打证明,印上个“苦拣村” 大红印。

凤凰山区域不大,自然资源可不一般。崇山峻岭都是岩石,老早有人提议搞个开釆石板的工程,可就是没人听得进,“穷就让它穷吧!”

+届三中全会以后,有-天,突然有个人人操着普通话的小分队带着仪器进了村,说是飞机勘探的结论:苦楝村的山岙东边藏有丰富的金矿,现在要作最后验证。村民一听都呆了,“有金矿的地方,倒有世代讨饭的人”, 全村哗然。

村民们纷纷提出要改选村长。

陈又勤在村上算是个文化人,因为他读过几年小学,识得几个字,经常在外跑“单邦”, 做点小生意,手头不拮据,在外看得多,与人接触多,思想也就活络了。他往往从外地回来,就跟村上人说起哪里哪里的山村近年来搞得很富裕,他们在搞什么什么的副业……说得村民们想“致富” 的思想萌动了。

这天晚上,苦楝村召开村民大会:改选村长。老村长小烂糊在会上爽快开口:“本村有金矿,倒有世代讨饭人,我这个村长如果再当下去,我就是一个历史的罪人了……”没等他把话讲完,村民们象“山呼” -样齐声把陈又勤推上了村长的位置。

一天晚上,陈又勤躺在床上琢磨来琢磨去,考虑再三拿定了主意,一骨碌从床上跳将起来,吓得老伴以为他当上了村长高兴得发疯了,“你干么这般不安分?”老陈连回话也没有,-手拉开大门,去把三个村委会委员一个个都叫到了办公室。

老陈开会话不多。他说全村人穷一世,现在政策好了,人人都想致富。根据本村的自然条件,想致富,首先要把路打通。“把路打通” 的话,叫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人问:“怎么打?怎么通?”老陈笑笑,随之作了解释。他说,从祖宗以来,我们都是被封锁在山岙里的“井底之蛙”, 下山买东西不方便——世代如此,也就麻木了,定格了,更重要的是与外地隔绝了,外地火热搞建设,搞致富“我们能听到吗?听不到,脑子里-片空白,还能产生向外地学习的思路吗?”

第一次的村委会只开了半个钟头挂五分。会虽短小,却作出了一个“金色决定”: -,要筑路。从村口直通山下,先通手扶拖拉机,后通汽车;二,筑路费用先由陈又勤无息贷款。

笫二天傍晚召开了村民大会,老陈当众宣布了这个决定。宣布之后,老陈说:“大家选我当村长,我和几个委员一定要当好这个家的家长,把这个家撑起来!我有一句话,请你们牢记心头:大家共努力,改变苦楝村!”台下欢呼,掌声雷鸣。

筑路的第一天,老陈带头炸岩,结果一块乱石滾下来,砸伤了老陈的右腿,周围村民连忙从山上拔了什么止血的草药,捣烂后给老陈敷上。老陈幽默地说:“要想富不付代价怎么行?——这点小伤算什么!”他就地坐歇了一会后又扛起了铁锹。

每天早上五点半,老陈吹响三声“嘟嘟嘟” 的哨声,就唤醒了村民,也振动了树上的宿鸟,村民门扛着筑路工具纷纷来到工地,劈岩的劈岩,抬石块的抬石块,各自主动地把昨天未完成的工作继续干下去。经过三个月多+三天,凤凰公路筑成了。这次筑路代价沉重:村民陈跃从危岩上跌下来,一命呜呼;村长陈又勤的“小伤” 铸成了拐腿。陈村长在陈跃的追悼会上,流着眼泪说:陈跃为改变本村的面貌不惜生命,我们都要向他学习!

二,创业

上次进村要最后验证金矿的诸多“普通话” 们说:这里的岩石都是化岗岩,如果开采石板,是个了不起的财富。当时在旁的村民听到后,纷纷告诉了老陈。老陈为此动了脑筋,去把他过去跑单邦时认识的独龙山村的石师傅请进了村,成立了“凤凰山石板开采” 工程,并招收了几十个村民进入这个工程,轰轰烈烈地开采起“凤凰石板” 。

每天机声隆隆,苦楝村从此热闹了。

随着凤凰公路的畅通,开采的石板输出真方便。半年后,由外地反馈回来的消息说:苦楝村的凤凰石板,质地硬,树着的整块大石板倒地,连个裂缝都没有!于是石板的生意-日更比-日兴旺。连本村的村民有了钱后,也都把旧屋换新房,一律采用凤凰石板。

八九个月的石板开采下来,留下了几个积水的岩坑,老陈这几天有空无空都要去看看岩坑,他琢磨着岩坑的生财之路:能不能养鱼?为此,他特地给陈跃的女儿陈倩倩——她在浙大农学院读生物专业——写了信,请教开采石板后的岩坑能否养鱼?倩倩收信后当夜复信说:“绝对能养鱼。为了生财,建议深的岩坑多养鲫鱼,鲤鱼和鲢鱼,浅的只能养鳗鱼和泥鳅。”信末空白处“又及” 两句话:父亲生前讲过,大学毕业后必须回来支持陈伯伯, 至今铭记心头。陈伯伯一心为改变苦楝村面貌的精神令人敬佩!

老陈收信后的第二天就指派两个村民下山买魚苗,除了鳗鱼的鱼苗,其余几样都买上了。后来打听到,鳗魚苗只有乐清有,老陈本想自己去,因为那儿有他的亲戚,后来虑及自己拐了腿又没让亲戚知道的,去了怕说话麻烦,就叫一个村民去了乐清。

“那边鳗鱼苗是多,又不贵。”出差回来的村民说。

所有的岩坑都养上了该养的鱼,老陈的一桩心事落定后,睡觉也安稳了。

一年以后,光岩坑之鱼的收入,每户平均就多了八千多。这年除夕每户还分到各种杂鱼。年夜饭桌上家家都有鱼,大家吃得笑逐颜开。至于参加开采石板的八十多人的收入据说都在三万上下,听听都让人羨慕!

再说开采金矿的事。自从上次小分队的最后验证后,确认飞机的勘探结论无误。可是小分队回去后,将近-年无信息。一年又三个月后,国家队才突然进了村,他们带来两架大机器,人马倒不多,只有十余人。据说这些人都是技术员。具体从事开采金矿的人,要从本地招收,招收后还要接受“技术培训” 。

国家队进村的当天晚上,陈村长和三个委员在办公室慎重商定参加金矿开釆的人员的名单。大家-致要把陈跃的儿子陈山山摆上去,因为他是烈士家属。这次会议比平时都开得长,大家本着“一碗水端平” 的思想,尽量让比较困难的人家-户一人进入“采金” 队。

不足两年金矿的开采,苦楝村作为“东道主” 提成收入三百万左右,全村每户又分红-万多。分红的村民大会上老陈高兴地说—— “大家几年的共同努力,我们这个穷村终于变成了富村!当时凤凰公路通汽车后,有个村民说‘ 就是火车开不进’—— 他的意思,我听得懂,就是说:久而久之,要让苦楝村通火车!”

“还叫苦楝村吗?苦了一辈子,现在幸福了,应该改名: 幸福村!”-个村民这样大声地说,老陈在台上笑得象朵花,台下村民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对!对!再也不叫苦楝村了!”拐腿老陈站久了,右腿的伤处剧痛难忍,他只好后退三步笑着坐了下来。

走进他的世界

我与国成是在参加一个全国性文学颁奖典礼时相识的。他的诗得了一等奖,而我的散文得了一等奖。会议报到那天,我拿着房卡打开房间门的那一刻,看见房间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正诧异怎么会开错了房门,而小伙却很有礼貌的起身向我问好。他告诉我没走错房间,会议上安排每间房住两人,咱两住一起。我一时缓不过神来。住酒店,两位陌生人拼居一室,那已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我颇感意外,仿佛时光倒流,突然间穿越到了七八十年代,心情极为不爽。正郁闷时,小伙子热情地将我迎了进去,并将他从新疆带来的瓜子、点心、还有刚切开的西瓜不停地往我手里塞。小伙子的热情,瞬间淡化了我的不快。放下行李后,我打量了一番面前这位年轻人。他三十出头,个子高高瘦瘦,肤如麦色,着白色短袖衬衣,西裤革履,谈吐谦和,颇显涵养,一看便知是着西装革履的职业。从闲聊中得知,他叫李国成,回族人,老家天水,现在新疆阜康市委党校工作。几十年来,我从不食清真食品,也未曾与回族朋友有过任何交集,可眼下居然要同居一室,不由感叹人生叵测。三天的相处,我们如老友一般熟络,常在一起聊天。正是如此,使得我对这位年轻人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多了几分敬佩。国成说,他此生与新疆有着不解之缘。早在甘肃上大学时,在学校组织的一次支教活动中,他居然选择了去新疆塔城。大学毕业后,又毅然决然去新疆工作。到新疆后,起先在阜康市第一中学任教,后调至阜康市委党校教学。我说当老师好啊,我从小就羡慕当老师,觉得老师特有本事,可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国成笑了笑说,我总算实现了当老师的梦想。不过,今年二月,我暂离三尺讲台,被抽调参加“访惠聚”工作队了。见我疑惑的眼神,他便解释说,“访惠聚”是“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的简称,是政府针对当前形势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的一项举措,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一种创新。工作队有八项任务,其中主要包括帮助居民“办好实事好事,拓宽致富门路,推进脱贫攻坚,维护社会稳定”,实质是脱贫攻坚,社会维稳。他说他是从工作队请假来参会的。我对扶贫脱贫充满了未知,便同他聊起了这方面情况。谈及脱贫攻坚,他似乎有些兴奋。他说,人一生若能参与一项“国家工程”将是莫大的荣幸。扶贫脱贫,是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国家工程,我有幸成为了脱贫攻坚大军中的一员。他略顿了顿接着说,中国是一个贫困人口大国,占世界绝对贫困人口的比例还很大,从这点上讲,我国的扶贫脱贫工作,影响着世界。现在,国家下如此大决心,要打赢这场扶贫脱贫攻坚战,非常及时。很多贫困人口长期深陷囹圄,不知如何脱贫,也无能力脱贫。是政府的帮助给他们指明了方向,提振了信心,脱离了苦海。好比一个人陷入深水坑里,四处没有抓手,单凭自己难以脱困。正绝望时,有人拉了他一把,他便获得了新生。说到这里,他给我讲了一个他与一位维族小伙艾麦提·马木提的故事。艾麦提本是喀什疏勒县一位二十出头的农村小伙,虽年轻,却打得一手好馕。六年前,他和父母一道来阜康定居,租了一间门面房,以打油馕勉强维持生计。几个月前,艾麦提打馕的租赁房要拆迁,打馕店被迫停业。没有一点积蓄的艾麦提一家生活顿时陷入困境。艾麦提满城寻找门面房,要么位置不合适,要么租赁费太贵,他一筹莫展。“访惠聚”工作队队员李国成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找到了艾麦提。李国成平时很喜欢吃馕,之前曾经常到艾麦提的小店买馕,时间一长,彼此认识了。现在,艾麦提一家成了他的帮扶对象。看到艾麦提一家人生活无着,李国成急在心上。他和艾麦提商议,决定分头继续寻租房。李国成动用自己各方面关系,终于在一人口密集区租下一间店面。艾麦提感动地说,将来的小店就叫“一家亲营养油馕店”。接下来,李国成包揽了协调小区物业、联系工商税务部门、帮忙办理营业执照、制作店牌等事务。就这样,“一家亲营养油馕店”便很快开张了。小店开张后不多日,生意便火红起来。艾麦提的油馕似乎比别家店的更香,且经济实惠,每天供不应求。李国成有空便跑到小店帮忙打馕、卖馕。看到他们亲如一家的样子,常有顾客好奇地问:“你们是两兄弟吧?”艾麦提说:“是的,他是我大哥。”李国成却说:“我们各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油馕店迁入新址后,艾麦提一家的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买卖很清淡,常常一天打不了一袋面,一家三口度日都很困难,属于贫困对象。如今,一天打馕用面,少则五六袋多则七八袋,每天净利润在千元以上,提前步入了小康,一家人每天笑脸如花。艾麦提是一位善良的小伙,他说,他们家的今天,是政府帮扶的结果,现在条件好了,我应该去回馈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于是,他出资帮扶了两名贫困学生,不定期去看望同社区的几位孤寡老人,每次都给他们送去米面油菜等生活用品,甚至对上门的乞讨者也毫不吝啬。为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今年十月一日那天,艾麦提特意把写有“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9周年”字样的“国庆馕”送到“访惠聚”工作队,以表达他一家对祖国的感激之情。他说:“是政府和李大哥帮助了我的一家,我也要学着他们的样去帮助别人。”李国成与艾麦提因油馕相识,因帮扶结亲,成为很好的朋友。眼看艾麦提的油馕生意做得如火如荼,李国成又开始帮助艾麦提规划另一件事。艾麦提原家在农村,因家境困难,小学没毕业就辍学回家种地了。李国成想,艾麦提很年轻,可未受太多的文化教育,这是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年轻人没文化怎行?况且他是从事个体经营。于是,他决定利用晚上闲暇时间,帮助艾麦提学文化、学汉语。艾麦提听了非常高兴。一个用心教,一个用心学,几个月来,艾麦提的文化知识和汉语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白天,李国成一旦有空就会到店里帮忙,艾麦提就手把手教他打馕。现在,李国成打馕也有模有样。李国成与艾麦提因帮扶而结亲的故事迅速在阜康市乃至全疆传为佳话,新疆自治区广播电台、新疆晨报、昌吉日报、阜康党建、阜康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采访报道,李国成没想到自己竟成了一名脱贫攻坚明星。也因此,很多人知道了艾麦提的“一家亲营养油馕店”,都想去一尝为快,生意便更加红火起来。眼下,艾麦提开始筹划开设分店,并着手招聘人员。这时的李国成又在为艾麦提思考着另一件事。他说,艾麦提的分店开张后,就有两家店了,他得教艾麦提如何进行经营管理。店铺虽小,也是企业。麻雀虽小,肝胆俱全。若经营管理不善,小店难以健康发展。他说,这是扶智。扶上马,还得再送一程。艾麦提一家只是李国成众多帮扶对象之一,他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用他的话说,从清晨醒来,到晚上十二点之前,就停不下脚来。听了他的脱贫攻坚故事,颇为之感动。这是一位有志向、对事业有着执着追求的年轻人,无论做什么都能出彩,他的教学工作亦如此,在他七年的教学生涯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同他的交谈中,我感到李国成还是一位有情怀的人。除教书育人外,他还是一位诗人,他的诗曾获得“第五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他说,参加工作队之前,他的业余时间大多用来读书和写诗,他的灵感均源自生活。我读过他的诗,很喜欢那首《风儿带着雨花雪恋上春》。他说那是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早晨,他刚进办公室时,突发灵感写下的: 嗖嗖嗖…… 你叩响我虚掩的门 那曼妙身姿走进 于是,你成为我早到的客人 我用屋内的醇温 融入你的世界 温暖你那丝丝清凉 ……李国成才短短几个月的“访惠聚”工作队帮扶经历,却已做出了不凡的成绩。当我进一步了解他的过去后,却原来,他的成长是遵循一定轨迹的。他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早在大学期间,见一落水妇女在水中挣扎,他不顾生死地跳入水中将人救起,而自己因水性很差,加之过度疲劳,在前来救援人员的帮助下自己才幸免于难。消息很快传到学校,学校隆重的给予了表彰。他刚参加工作那阵,自己收入不高,却坚持每月从一千余元的工资中拿出两百元来资助他的贫困学生。有一次,他们单位接待一批实习生,其中四位实习生的家庭特别困难,李国成慷慨解囊,给予了援助。实习结束后,带队老师要求每位实习生写一篇“你最难忘的人”的文章,好几位同学竟不约而同写的是李国成。在帮扶期间,他爱他的帮扶对象,无私的帮助他们一户户、一步步远离贫困。李国成十分珍视生命,大到动物,小到益虫,他从不会伤害它们。一天,他看见一只小鸟来不及躲避而遭汽车碾压,他心疼的赶紧跑上前去捧起那只小鸟,可惜晚了一步。他叫妹妹拿来铁锨,一同将小鸟尸体掩埋在树丛里。他说,鸟属于森林,让它回到山林的怀抱吧。一次,在乌鲁木齐一露天公厕如厕,见一只宠物狗落入粪池当中动弹不得,嗷嗷直叫。他想救出那只小狗,却怎么也够不着。眼看小狗不断往下沉,他果断地下到粪池中,将小狗救了出来,自己却半截身子都浸泡在粪池里。有趣的是,小狗被救出后,许是为了感恩,居然依依不舍的跟着李国成不肯离去。他用手示意叫小狗回家,可小狗吓退了几步后,转回身一动不动地看着他远去。看到这感人的一幕,他转回来,掏出手机,给小狗照了一张相,至今还保存着。李国成的善良是有渊源的。他说,小时候,他爷爷总是给他讲要珍惜生命,善待他人。我想,他的“三观”是源自于良好家庭教育的影响。与国成的相处是短暂的。分别后,我常会想起那位年轻人。我们时常打电话,发短信,像多年的老朋友一般。我怎么也没想到,在花甲之年,竟与一位异地回族青年结下忘年之交。每当想到他在“访惠聚”工作队的工作时,他曾说过的一句话便会回响在我耳畔:“要真正帮好你的帮扶对象,有一密钥,那就是走进他的世界。”这句话,意蕴深邃。可不,只有走进他的世界,才能帮助改变他的世界。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村长二题》张耘梅 ,走进他的世界 》评论列表(3)

  • 匿名用户 2021-02-26 16:17
    描写爱情唯美句子
  • 匿名用户 2021-02-26 23:34
    心情日志
  • 匿名用户 2021-02-27 14:09
    新秀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