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红军路优美句子

1. 描写红军的句子 三句

横断山,路难行。 敌重兵,压黔境。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

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

飞身可夺天堑

健步定攀高峰

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聂荣臻

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杨成武

旧貌换新颜

杨成武

浪淘沙 重过泸定桥

铁索飞云空,浪涛汹汹,泸定桥横高峡中。西去平叛驱车急,往事潮涌。 当年抢英雄,敌军重重,红军冒死建奇功。而今又踏长征路,山河峥嵘。

张爱萍

那管寒烟照柳条,歼仇灭敌怒火烧。

红军遗迹今犹在,莫忘英雄夺险桥。

魏传统

泸定深峡战敌顽,铁索强渡红旗传。

壮士悲歌垂千古,新桥落成万世欢。

叶介吾

泸定桥横铁索寒,战士悲歌英魂烈。

征程激荡过半百,永记当年创业艰。

王东保

一水扼津喉,桥横铁索寒。

飞师夺险隘,更上万重山。

何郝炬

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

身肩民族存亡贵,写得光辉历史篇。

冯建吴

希望能帮得上。

2. 作文走红军的路

走红军的路

在少年军校的那几天,我觉得最好玩,最有意义的一件活动就是重走红军路——飞夺泸定桥。当教官说要带我们去重走红军路时,我们高兴得跳起来,最难忘的时刻到了,因为我们都想去亲身体验一下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感受。

第四天,吃完早饭,教官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来到重走红军路的地方。第一关是“飞夺泸定桥”,到了那里,一看让你吓一跳。泸定桥的桥身是有两条绳索组成,桥面是由许多木板和两根铁丝,一个一个摆成梯子形。桥面离地很高,下面都是泥土。教官让我们自由组合,两个人一组,看着前面的几个男生摇摇晃晃的走过去,我不禁有点害怕,心惊胆颤,但是当我想起当年红军战士走泸定桥时,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人的枪林弹雨,连木板都被敌人抽掉了。面对困难,他们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对比起他们,我实在很软弱。想到这些,我就不害怕了。轮到我了,看起来,并不可怕的泸定桥,可做起来难啊!可是为了完成我自己的诺言:一定要完成任务。我只好咬紧牙关,两只手紧紧地抓住绳索,两只脚同时踩在一块板上,我不敢往下看,因为下面是泥土,我生怕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移着,因为一开始,两只脚是踩在同一块木板上,所以左脚向前踩前面的木板时,右脚踏在后面的木板上,重心就会失去平衡,桥就会摇晃,但你必须将两只脚非常快地踏在一块木板上。而且两个人必须密切配合。当走到桥中间时,桥晃地很厉害,我差点摔倒。但是因为有了红军的那种视死如归,忘我精神鼓励着我,我不知不觉地走到终点,我兴奋极了。

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到了当年红军的那种艰辛,让我们学会了怎样面对困难。

3. 表现红军精神的语句

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的感情收束.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红军又 翻岷山,进陕北,胜利大会师已为时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的已基本实现,与前面的种种喜悦相比,它自然更胜一筹.“尽开颜”写三军的欢笑,这是最后胜利即将到来的欢笑,以此作结,遂使全诗的乐观主义精神得到了进一步的兀现.

4. 阅读记叙文,完成小题

小题1:验红军战士长征时的艰难之路,感受陆定一笔下老山界的奇伟豪迈。

小题1:景色幽美、静谧怡人。与下文描写越城岭高峻险拔的山势形成强烈反差,游人也由起初轻松愉悦的心情转而变得胆战心惊,达到扣人心弦的表达效果。

小题1:将自己亲临目睹的情境与当年阅读《老山界》所产生的联想体验融合起来,更能产生对艰苦环境中的长征战士深切的钦佩之情。小题1:这句话升华了全文的主旨,表达作者老山界之行的真实感受。

重走长征路感受红军战士伟岸的身躯、高尚的情操,使作者一行明确了生命的意义、人生的追求,提升了思想境界。小题1: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踏着昔日被血洗的土地,缅怀为理想而斗争的革命先辈,仿佛又聆听到先烈们的慷慨悲歌。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从小树立起自己的远大目标,并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中,用行动与汗水去兑现自己的承诺。

略。

5. 《过雪山草地》,表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生活的句子有哪些

最悲壮的死亡行军:红军过雪山草地全记录 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90岁高龄的老红军郝毅缓缓地说. 采访中,提到雪山草地,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人,都用了一个“苦”字. 爬雪山、过草地,今天已成为人们体验长征精神的重要方式.然而,70多年前红色大军的雪山草地之行,却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壮的死亡行军. 过雪山牺牲的战友被冻成了“石头” 夹金山下的硗碛村,红军翻越夹金山纪念碑矗立山间,与远处的夹金山遥遥相望. 主峰海拔4950多米的夹金山,被当地藏族同胞视为“连鸟儿也难以飞过”的神山,也是长征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1师4团作为全军先遣队来到夹金山下,拉开了长征路上最为悲壮的行程的序幕. “那天是农历五月初四,他们从山上下来时,穿的衣服五颜六色,什么样式都有.人都很瘦,差不多皮包骨头了.”回忆起红军到达四川小金县达维镇的情景,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打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 “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再也不能起来.”当时只有19岁的郝毅说. 有一天,郝毅实在走不动了,朦胧间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把小包袱放在上面,想坐下来歇息一会儿.谁知,刚一坐下,大石头就歪倒了——原来是前面部队牺牲的战友,身子已经僵硬了. 老红军刘承万提起过雪山,仍忍不住悲痛的泪水:“好多战友一坐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许多人冻僵了,滑倒后像炮弹一样飞出去,在冰崖下没了踪影.” 党岭山是长征路上红军翻越的海拔最高的雪山.当时,老红军刘洪才刚满21岁. “党岭山,党岭山,上下总有二百三,终年积雪无人烟,十人上山九不还.”刘洪才跟着部队走到山下,好心的藏族同胞前来劝阻:上去的人不是陷在冰穴里活活冻死饿死,就是被“山妖”抓去连尸体都找不到…… 夜幕降临,刘洪才和战友们挤在雪洞里,用体温相互取暖,极度疲劳的他们睡着了…… “第二天,我们醒来了,只有副班长还躺着,一动不动.我喊了两声,他也不理.”刘洪才过去一推,才知道副班长已经冻死了. 过草地战友遗体成为悲壮“路标” 今天的若尔盖湿地看上去十分美丽,绚丽的鲜花争相盛开. 1935年8月中旬,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分别从卓克基和毛尔盖出发进入生死莫测的大草地. “那草丛间呈深褐色、透着腐臭味的沼泽,一下子就陷进去了一位战友,另一位战友去救,也被拉了进去.早上还在一起吃饭的战友,眨眼之间就不见了……”老红军袁美义回忆说. 进入草地两三天,红军的干粮就基本上吃完了. “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老红军彭永清说,有的野菜、野草有毒,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90岁的老红军程启学至今认为,那是自己人生中最苦的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人.走完雪山草地后,我身上的皮肤也换了一层,头发、眉毛、睫毛全部掉光了,2年后才慢慢长了出来.” “掉队的人太多,每天能收容掉队者上百人.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长征中,曾负责过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说,“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1935年9月,手握红四方面军指挥大权的张国焘公然分裂红军,率刚刚走过草地的红四方军和部分编入四方面军中的中央红军调头南下. “上次死的人已经被水泡涨了,我们就光着脚在白生生的肚子上走,过了那段路就要洗脚,否则要烂脚!”曾经三过草地的刘洪才用“尸水横溢”来形容再次走进草地的感受. “全师1500多人,从草地出来时剩下不到700人.”过草地时任2军团4师10团副政委的陈浩说,活下来的人,也是靠战友情、同志爱结成的巨大力量支撑下来的.雪山是哪些,又有多少勇士化山脉? 鸟兽绝踪的大雪山,荒无人烟的水草地,究竟吞噬了多少勇士?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党史研究室的研究表明,红军三大主力在两年数次过雪山草地期间,非战斗减员至少在万人以上. 1935年6月,近2万人的中央红军开始翻越雪山,到8月下旬穿越草地后,在右路的中央纵队和1、3军团只剩8000人,在左路的5、9军团剩下约5000人,减员7000余人. 中央红军翻越的雪山主要有夹金山、梦笔山、达古山、亚克夏山、昌德山等5座;红二方面军翻越的有玉龙雪山,大、小雪山,海子山,马巴亚山,麦拉山,德格雀儿山等十几座雪山;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年多的长征中,翻越的海拔44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5座,其中梦笔山、夹金山都是两次经过. 1936年7月,当红2、6军团经过一个月的雪地行军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时,1万多人的队伍减员了2000多人.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北坡的垭口上,一座红军烈士墓躺在积雪云雾之中. 1936年,12名红军战士在长征胜利前夕,长眠在这座雪山之巅,直到16年后,他们的尸骨才被发现.于是,便有了这座世界上最高的红军墓. 生命无言.无言的生命为那次悲壮的行军,标上了精神的高度。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伤感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重走红军路优美句子》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