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醉的中年
人到中年,唯心独醉,扬手是春,落手是秋,在这一扬一落之间,心中有种淡淡的酸楚:是被青春抛弃的无奈,是被岁月洗尽铅华的不舍!
不经意间,年轮已悄悄地为我们的脸上涂上了淡淡的岁月印迹,增添了流年的风霜。
童年是梦,少年是歌,青年是诗,那么中年就是一部小说……看着镜中的容颜,留恋着内心的太多不舍,蓦然回首,人已中年,心中盈满了太多的温柔思恋……
我们总是认为时间会等我们,容许我们从头再来,弥补人生缺憾,岂不知时光一去不再复返。数年的生活变迁,是平淡的生活,却堆积成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激活感动着真真实实我们的生命与心灵,日子在不经意间悄悄远行,人生就在希望与失望之中完成了成熟的蜕变。
人到中年,一个“悟”字,浓缩了人生的千言万语,明白了高处不胜寒,无力挽狂澜的世事沧桑与无奈,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笑看世事繁华,淡定人生心态,不求不可取,不求不可得,随遇而安,诸事顺其自然,学会感恩,无憾我心的做人,做事,不再奢望浮华之梦,不再……
当用心触摸真实生活的平淡之时,就会真实的感觉到:只有脚踏实地平平淡淡才是真啊!学会轻轻细细地触摸生之意义,闲闲地写下几段文字给自己或朋友,生活的阅历与历练已打磨出成熟的姿态,在下午茶的氤氲里,风定落花香,享受人生成熟的一种美——雨下的再漂亮,可我们还是喜欢雨后阳光。朋友虽不常在身旁,但却从未将朋友遗忘。
人到中年才真正品味到淡淡的生活很纯,淡淡的花很鲜,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恋情很醉,淡淡的忧愁很清,淡淡的孤独很美……于是,用淡淡的画笔,随着那淡淡的颜色,绘出人生的佳境,绘出人生的无憾无悔!
人到中年,唯心独醉,人生沉浮,如一盏茶水,苦如茶,香亦如茶。淡名,泊利,无争,毋夺。一切自然,一切脱俗,一切入幽美邈远的意境,都是人生的淡雅之美。水甘味真,茶清梦好! 人到中年, 一杯好茶,一颗清静心。静静地守望着生活与岁月的点滴幸福……
印象凤凰古城
【散文】印象凤凰古城阙腾桢2015年8月21日一22日我们随旅行团游览湘西凤凰古城。时间虽短,却在我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观赏沱江夜景8月21日中午,我们从张家界市吃完中饭己经是下午1点多了,坐上旅游大巴,历经5个多小时的长途颠簸,晚上快7点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凤凰县境内。在导游去买门票的时候,我看见一大型电子屏幕上正在播放大型民族歌舞剧《边城》的广告,广告上说,大型民族歌舞剧《边城》,是根据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改编的,并透露该歌舞剧投资1·8亿精心打造。我和太太商量,晚上我们就不去看沱江夜景了,干脆去欣赏歌舞剧《边城》。太太满口答应,还说机会难得。我们之所以放弃观赏沱江夜景,而选择欣赏歌舞剧《边城》,那是因为我们夫妇都读过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和一些精彩情节至今记忆犹新。待导游买好门票返回车上,我把晚上欲去欣赏歌舞剧《边城》的想法告诉导游。导游立即打电话联系购买观演门票。放下电话,导游告诉我们,演出8点准时开始,观看演出的票很难买到,不过我的朋友说可以想办法弄到两张。但是,我们的时间很紧张,现在已经7点多了,办理完入住酒店的手续,再去吃晚饭,8点钟之前肯定完成不了,而我们所住的酒店,距离看演出的地方有点远,恐怕赶不上。你们自己决定吧,要不要看演出?太太看看手表,又看看我,然后对导游说,那就算了吧。于是,我们又放弃看演出,选择观赏沱江夜景。吃罢晚饭,已经8点半了,我们在导游引领下,进入凤凰古城,穿过虹桥,来到沱江岸边的入口,导游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项和返回酒店的路线之后,便让我们自由活动。我和太太随着人流甫一踏入夜幕下的沱江岸边,就被沱江两岸的景色震慑住了。夜幕下的沱江两岸华灯璀璨,霓虹闪烁。吊脚楼门前一串串红灯笼,红的耀眼,红的热烈,红的诱人;而吊脚楼檐下的一盏盏黄灯笼则黄的灿烂,黄的富丽,黄的悦目;向下游望去,飞架沱江之上的古老虹桥,金碧辉煌,金光闪闪,富丽堂皇,美轮美奂,俨如皇家宫殿;向上游远眺,两座景观桥上彩灯通明,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澜,将桥上的亭台楼阁沟勒得轮廊清晰,引诱得游人恨不得立即踏上桥去;沱江河上波光粼粼,水下倒影与岸边景色相互辉映,将沱江两岸辉映的亦真亦幻,也将游人们辉映的醉眼迷离,不知自己是身处人间,还是来到仙境。在观景桥上,碰到一位招揽拍照的师傅,经不住师傅的软磨硬缠,太太又见照相师傅面相厚道,便答应照几张像作纪念。于是,套上照相师傅提供的苗族服饰,站在河岸上拍了几个镜头,来到照相师傅的店铺,在电脑上将照片打出一看,很美。人美,景也美!还真有点苗家女的风味。夜渐渐深了,沱江两岸,依然游人如织……游览凤凰古城22日早上,吃过早餐,已是8点了。我们跟着导游游览凤凰古城。导游说,因为现在是旅游旺季,来凤凰古城的游客很多,为避免长时间排队,我们今天第一个项目是泛舟沱江,就是坐木船游览,观看沱江两岸的风景。于是,导游指挥我们朝沱江岸边的登船码头走去。登船码头入口前,己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概有二、三十米长,队伍分为两列。火热的阳光照射在沱江上,有些耀眼。气温有点奇高,阳光有点酷热,女士们纷纷打开遮阳伞。沱江河面上,一批一批木船载着游客顺流而下,又一批一批空着的木船划向码头。我们的身后队伍在渐渐变长。大约排了半个小时队,我们终于走入码头,游客们纷纷跳上空木船,10个人坐一条船,坐满后艄公便立即撑起长长的竹槁,将木桨划离码头,然后向下游划去。坐在木船上,沱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这一段沱江,其实昨天晚上已经来过。闪烁的霓虹和璀璨的灯光早已不见了踪影,呈现在游人眼前的是另一番风景:古朴的石板路,古老的城墙,吊脚楼依山势而建,鳞次栉比,层层叠叠,灰暗的木门,乌黑的屋瓦。虹桥依然靓丽,高傲地横卧于沱江之上,桥上面的阁楼雕龙画栋,以它的壮观和俊美拔然而起,形成一道重叠的风景。据说,这道风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在木船上,游客们纷纷拿着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泛舟沱江时间不长,约半小时左右,不一会就在万名塔前面调头返回,才划了十来米,便来到了万寿宫前面的码头,游人们便在这里下船上岸。上岸之后,首先来到万寿宫参观。万寿宫又叫江西会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凤凰东门外沙湾,始建于明末清初,形成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现更名为凤凰民俗博物馆。从万寿宫出来,导游领着徒步在狭窄的石板路口,沿沱江河朔流而上,转过两个弯,我们来到了虹桥上,虹桥分上下两层,下层可通行车辆,桥两边设有台阶进入上层,上层是木质结构的亭台,画栋雕梁,内有木凳和椅子,可供游人休息和观景拍照。从两边的窗口放眼远眺,可全景式欣赏到沱江两岸美丽的风光。下了桥,右拐,继续行走在石板路上,依次参观东城门、杨家祠堂、前国务院总理朱容基题写的“凤凰古城” 牌坊,一路走去还参观了几处名人故居,到中午11点半,游览结束,导游带我们原路返回酒店。拜谒名人故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人知道凤凰,是从沈从文先生开始的。因此,来到凤凰古城,我最渴望的是拜访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的故居。沈从文先生是我崇拜的中国现代作家之一,我对沈从文先生其人其作品最先是通过我的恩师汪曾祺先生认识的。因为我曾两次听汪曾祺先生的文学讲座,一次是在福建的漳州大学,一次是在北京的鲁迅文学院。汪曾祺先生是沈从文的学生,汪曾祺先生每次讲小说创作必定会讲到沈从文先生。后来,陆陆续续读了沈从文先生的作品及相关介绍性文字,心中升腾起对沈从文先生人品学识的由衷敬仰。沈从文先生一生坎坷,但乐于奉献。他的文学作品《湘西》、《边城》《从文自传》等,享誉海内外,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著名的作家,还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作等身。沈从文先生故居是凤凰古城中营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据介绍,该四合院是沈从文先生曾任清朝贵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于同治五年购买旧民宅拆除后兴建的,是一座火砖封砌的平房建筑。四合院分前后两进,中有方块红石铺成的天井,两边是厢房,大小共11间。房屋系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采用一斗一眼合子墙封砌。马头墙装饰的鳌头,镂花的门窗,小巧别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筑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古城特色。置身故居,仿佛身心浸润在书香之中游览过凤凰古城的人,谁也不会错过陈宝箴。对于陈宝箴,我和大多数游客一样,陌生得很。但对其孙陈寅恪,却读过不少介绍他学术成就的文章,听说陈宝箴祖藉江西,我亦来自江西,顿时便对其故居有了参观的冲动。据介绍陈宝箴家族祖籍江西省义宁(今修水县),后迁居凤凰,其家族一门三代均与湖南有着极深的文化渊源。陈宝箴曾任湖南巡抚,创办时务学堂;其子陈三立,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协助父亲陈宝箴襄理湘务,在办时务学堂、算学馆、《湘报》过程中出力甚多;其孙陈衡恪(师曾)出生于湖南凤凰,为一代国画大师,亦是齐白石的引路人;其孙陈寅恪出生于长沙,为清华国学四大师之一。陈宝箴家族一门三代四杰均被收录到《辞海》一书,这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例。陈宝箴故居是一座百年老宅,占地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清光绪年间曾是道台衙门的组成部分,陈宝箴三代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现为凤凰古城博物馆,是一个集古城博物馆、陈宝箴世家为一体的文化载体,也是古城凤凰一道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距秀丽的沱江200米左右,位于古城北文星街内的一个小巷里的一幢古宅是熊希龄故居。该故居为四合院,系南方古式的木瓦结构,比较矮小但很精致,故居现存房屋4间,基本是保持原貌,富于苗族情调。我了解熊希龄一些的事迹,是因曾经读过一本介绍民国教育家的小册子。在参观先生故居的时候,讲解员讲解道:熊希龄先生1869年6月25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的童年。他天生聪慧,被喻为“湖南神童”,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五岁中进士,后点翰林。1913年当选民国第一任民选总理。由于他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辞职。熊希龄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1920年创办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在香港辞世。在凤凰古城虽然只呆了一夜加上大半天时间,游览也只是“走马观花”,却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其独特的古建筑群落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中外游客蜂拥而至。湘西凤凰,神秘而又神奇,古朴而又古香。写于2015年8月27日,修改于2017年12月24日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浅醉的中年,印象凤凰古城 》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