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南河,大爱之河 ,雄哉五福楼
•浏览 232
璧南河,大爱之河
璧南河,大爱之河 ——献给重庆璧南河 璧南河,大爱之河。 人们说,在地图上,重庆璧山的形状像一片柳叶。璧南河,你就是柳叶中央的脉。 璧南河,你蜿蜒流长,从璧山大路镇出发,时而温文舒缓,时而浩浩荡荡。你穿过璧山城,漫步来凤镇,曲折南流油溪镇北,汇入滚滚长江,化作大海的一朵浪花。你与时光一起传颂着关于大爱的精髓,你引导着璧山儿女走向大爱之海洋。 璧南河,倚靠你岸边那棵粗壮茂盛的黄桷树,静静地聆听着你那如歌如诉的涛声。那些宋代风格的建筑群、苍凉厚重的古道,或密集,或星落,在我眼前时隐时现。 我仿佛看见那个寒冷的冬天,杂货店的冯老板将一个生命垂危的叫花子蒲青搀扶进屋里,治好了他那多年不愈的年疮,并将他收留在身旁。我仿佛听见一个流泪的黎明在微弱地呼吸,冯老板临终前将遗腹子冯时行托付给了蒲青。蒲青在烛光中摇曳的身影就在我眼前,他陪伴着苦读诗书的冯时行,还送饭熬汤…… 倏然,我听见从天边传来的唢呐声在璧南河渺渺的烟波中回荡。我仿佛看见冯时行头戴金冠,身着状元红袍款款下轿。我还得知,若干年后,蒲青的儿子蒲国宝也金榜题名。 璧南河,你像一根晶亮的琴弦绷在璧山的大地,让岁月弹拨着这个古老的“双状元”民间传说。你通过民间传说告诉人们——大爱是无私地付出,是给予他人温暖与幸福的胸怀。大爱,能够给予人们温暖与光明,带给人们美与理想! 璧南河,沿着你流淌的方向,我举目远方。在汹涌澎湃的涛声中,我仿佛看见你用乳汁哺育的璧山儿子冯时行的身影,他在朝廷上大义凌然地呈上《请分兵以镇荆襄疏》,他那力主抗金的声音在我耳畔铿锵作响!然而,这位状元的济天下为苍生之宏愿还未施展却遭贬,甚至被除名《大宋状元录》。“猿啼冷日谁家梦,故国愁牵几曲肠”。冯时行在遭贬的岁月里,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词。无论他被贬到何地,他都以一颗大爱之心或惠民办学,或治理一方,他被百姓尊为“冯青天”,他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泛着亘古不灭的光芒。 璧南河,你将一个伟岸的身躯在历史上永远屹立。你将一个柔美的传说,一段历史的沉思,流进了我的心灵。 璧南河,当春雨轻轻地掠过大地,你舒展着臂膀,孕育出璧山的万紫千红。在你的两岸,开满了绚丽的花朵。我情不自禁地举起照相机,耳畔却响起了朗朗之声:“我爱花/我爱在苦难中成长的花/即使花苞被摧残了/但是更多的/更多的花在新生/一朵花凋谢了/但是更多的花将要开放……”在蒙胧的光雾之中,一位戴着眼镜,身着长袍的青年一边吟诵着诗,一边从花丛中向我走来。“白深富老师!”我高喊一声。白深富老师微笑着向我招手,当我伸出手时,光雾消逝,他消失在万花丛中。 童年时,在一个清晨,我将随少先队去歌乐山烈士陵园扫墓,母亲让我代她献上一朵白花。她告诉我,以前,在她所读的学校,有位来自璧山的老师叫白深富。他常常向学生宣传革命真理,后来不幸被捕,在重庆渣滓洞英勇牺牲。在烈士纪念馆,我发现了白深富写的诗《花》,我恭恭敬敬地将这首诗抄录下来,得知他牺牲时年仅三十二岁。多么美好的年华,却毅然将生命化作一朵绚丽之花,默默地装点祖国大地。这是对大自然,对祖国,对革命理想的无比热爱呵!谁能够掂量出这份爱的重量?谁能够丈量出这份爱的宽度与厚度? “我爱花/我愿为祖国开一朵绚丽的血红的花。”白深富用生命与热血谱写的诗《花》,犹如璧南河,你那奔腾不息的涛声,永远在我胸中荡气回肠。 璧南河, 我走到哪里,你也带着涛声与波光,漉漉的在那里么? 在中国——伦敦的班机。在机舱里,在那些欢乐的旅客之中,我看见一位身着黑衣的中年妇女不时在偷偷抹泪。我悄声问她怎么啦?她摇头,不回答。坐在她身旁的姑娘拉了拉我的衣角,对着我悄悄摆手。 在远离黑衣中年妇女的过道上,那位陪同中年妇女的姑娘告诉了我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儿在英国工作期间,不幸车祸身亡,这次去伦敦是接回女儿的骨灰。我正在叹息这位母亲的不幸,却被另一个消息所震撼!这位母亲做出了一个壮举,她将女儿在英国的全部财产,也将她自己一个中国普通工薪阶层的大部分家产,捐献给了中国的一个留学基金。虽然,她失去了女儿,但她要为更多的中国青年出国深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你们来自哪里?”我问道。 “重庆,璧山。”姑娘回答。 我愕然。 璧南河,在中国——伦敦的客机过道上,我虽然看不到你,你却如此湿漉漉地横卧在我面前,我听见你汩汩有声地流淌,我看见了你那晶莹明澈的胸怀! 璧南河,大爱之河。 你绵延流长,从古到今,你与时光一起传颂着关于大爱的精髓,传承着大爱之光芒。你一路走,一边告诉人们:大爱是无私地付出,是给予他人温暖与幸福的胸怀,谁也无法掂量出它的重量,谁也无法丈量出它的宽度与厚度。无论岁月流逝,它都能够给予人们温暖与光明,带给人们美与理想! 璧南河,你波涛滚滚,奔流不息。聆听着你的涛声,怎不令人荡气回肠?怎不令人热血沸腾?怎不令人热泪盈眶?怎不令人沿着你流淌的方向,寻找心灵之故乡,走向大爱的海洋。 璧南河,聆听着你的涛声,我想飞快地记下你谱写的那些撼人心弦的音符,但怎能跟上你的步伐?我冥思苦想,我想描述出你那质朴的大爱之情,但苦于才疏学浅,更苦于对你的了解太少!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一个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条河,被狭窄的河岸束缚着,在岩石间奔腾跳跃,顺瀑布滚滚而下。逐渐地河流变宽了,两岸后退了,水流也变得平静了,最后缓缓地汇入大海,安然地失去了自己本身的存在。” 我想:倘若有一天,我从一条躁动不安的小溪,安然地融入璧南河,最后汇入大海。那时,我心中也将充满大爱么? 我愿融入你,璧南河。
雄哉五福楼
雄哉五福楼五福楼,位于龙岩市永定区大溪乡太联村,是闽西土楼中独具风格的三环大圆楼。五福楼由大溪游姓第十四世公游廷峰所始建,因其建筑工程浩大,至其子游友龙才修建完工,故五福楼也称为“友龙圆寨”,又称“圆寨”,同时圆寨也为所在整个村庄之名,可见五福楼在当地影响之深厚。楼名为“五福楼”,是因楼主游廷峰生有五个儿子,整座土楼的建筑结构也是按照“五”来设定划分,五个单元,五个楼梯、五个通道,五个大厅。五福楼前大门两旁对联“五房有庆,福泽无疆”,也寓意楼主对其五房子孙均福齐贵之美好愿望。五福楼背靠巍巍大山马荠岽,莒溪就在楼前蜿蜒流淌而过,依山傍水,小桥流水,环境优雅,肃穆凝重,驻足远望犹如一座远古年代遗留下来的城堡。五福楼由内、中、外三环组成。外环含门厅、四层半主楼及五部楼梯,门厅与走廊相通处均设拱门,左右拱门的上方分别嵌有“义路”“礼门”横额。中环也分为五个单元,每单元有一个中门和小门相通,中门内的小天井地面由鹅卵石铺砌成图案,色彩斑斓,犹如迷宫。内环为壮观精致的圆形大厅,可容纳数百人,厅中大梁上悬挂“文魁”、“武魁”和“一等勋章”三块金字牌匾。中央设祖宗牌位:十四世覃恩貤赠正四品昭武都尉高祖考冀厚廷峰游公妣詹大恭人禄位。大厅中两大柱上的楹联为“五典焕鸿猷积德维新绵世泽,福田贻燕冀宏谟依旧振家声”。大厅后壁两边的对联为“五数符天,五数符地,地天同庥家室庆;福我多男,福我多寿,寿男共祝子孙昌”。内环中门门楣上方正中阳书“百忍图”三个大字,中门两旁对联为“百行思张公家训,忍耐遵朱子格言”。五福楼其中所有的一切,无不彰显五福楼客家文化内涵之博大精深。很多人都知道“百忍图”是张姓人家所拥,中华张氏堂号为“百忍堂”。当人们看到游姓五福楼内嵌挂“百忍图”字样,一定疑惑不解,原来这其中是有来历的。五福楼修建者游友龙生性温和,为人谦逊。曾经有一次游友龙与一个孙子到相邻的万石村收租,不料万石村佃户蛮横无理,拒不交租,还动手打人,撕烂游友龙的长衫,摔破他带去收租的米斗。游友龙的孙子连忙跑回圆寨求救,族人们手执锄头扁担直奔万石村。大伙在半路上遇到往回走的游友龙,游友龙看到大家杀气腾腾的样子,连忙拦住大家,说他并没有被打,而是自己不小心摔倒的。过了几年,那万石村佃户因病去世,游友龙得知后,让家人杀猪宰鸭,全楼人聚餐。用餐时游友龙告诉大家:“那年我在万石村确实被他打了,我的袄裳被撕破,还摔坏我的米斗。当时大家要为我出气,如果我当时不制止,可能就会闹出人命,轻则破财消灾,重则倾家荡产。如今他已病逝,他的死已与我们无关。我今天杀猪摆宴并不是因为他的死而幸灾乐祸,而是庆祝我们族人没有因为他而出事。”第二天,游友龙请来了赋闲在家的大溪翰林巫宜福在楼内大厅入口处的门楣上手书“百忍图”三字,以告诫子孙应忍耐处事。且说这“百忍堂”是张姓堂号,五福楼竟将“百忍图”挂于楼内,附近湖背村张氏族人得知后大为不满,有一年轻人伺机找碴,他在经过五福楼前时,故意向游友龙询问去街市之路,游友龙客气地为他指路。没过几天,那年轻人又来询问,游友龙仍以礼待之。如此三番五次,游友龙开始不耐烦了,说:“年轻人,都已经告诉你好多次了,你有完没完啊?”年轻人听了笑着对游友龙说:“都说你以‘百忍图’自居,我这才问你几次,你就不耐烦了?!”游友龙这才发觉自己还不够忍耐,与其据以醒心的“百忍”相距甚远,满心羞愧,当即向张姓年轻人赔礼道歉。事后,游友龙特别为“百忍图”撰联:百般千般般般要让,忍事怕事事事不生。后来又在中门添加一联:百行思张公家训,忍耐遵朱子格言。张姓人家见游友龙有此气度,从此也不再计较“百忍图”一事。游友龙还借祖上名人游酢“程门立雪”之典故训导后人,勤俭治家,以至五福楼中兰桂腾芳,人才辈出。五福楼边“都阃府”石牌坊便是最好的佐证,其为五福楼主游廷峰之孙游联芳进武庠入都阃府,由守御所恩授正四品昭武都尉,诰封二代牌楼。牌坊正面铭文为:嘉庆七年,诰赠昭武都尉游旺选,字兴廷,号廷峰,岁进士;诰封昭武都尉游讳上华,字友龙,号仰轩,邑庠生。由守御所恩授都司游讳联登,字联芳,号白溪。坊冬月吉旦。都阃(音kǔn)府,是清代正四品武官都司之称。悠悠岁月,五福楼在风霜雨露中挺立了近三百年,经历过多少次的水与火的洗礼,留下了诸多沧桑岁月的历史印记。五福楼曾发生过多次火灾。灾后修复,复又再发,有的被毁之处干脆不再修复,反而没了火灾,于是顶层留下了三个缺口,远处望去形似风炉,故五福楼也有“风炉楼”之雅称。20个世纪60年代,山洪暴发,洪水包围五福楼,固若金汤的五福楼犹如水中旋转的泡沫,所以五福楼又有“水里转泡”之美誉。1996年的“八八洪灾”发生在深夜,无情的洪水将五福楼冲开一个缺口,再现当年“水里转泡”现象……如今,五福楼已被修葺一新,作为大溪最重要的旅游景点对游人开放,又重新焕发出璀璨的光彩!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璧南河,大爱之河 ,雄哉五福楼 》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