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清明的杏花村在哪里
1.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
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
“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
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
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
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
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
《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
“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
2.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朝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在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同时,也留给后人一个深深的疑问,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里?现有争议的关于“杏花村”归属地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山西汾阳、安徽贵池、以及江苏丰县)。
翻遍历史学家缪钺编著的《杜牧年谱》,都没有找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足迹。杜牧在池州待了两年,作为地方最高长官,还不至于冒雨跑到荒郊野外找酒喝。如果此诗作于杜牧从湖北黄州转任安徽池州的路上,即会昌四年的九月份,则在时间上与“清明时节”不符。杜牧曾三次经过江苏丰县,但丰县一带自古以来只有一个“张杏村”,且向来不产酒。
三处呼声较高的“杏花村”,都因证据不足纷纷落榜。那么,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是实是虚?在翻阅唐诗宋词过程中,似乎找到了答案。“杏花村”是唐宋诗词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字眼。如唐诗中有“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雨干杨柳渡,山热杏花村”、“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宋词中有“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罗浮梦觉,步芳影、如宿杏花村”等等。其中的“杏花村”,均泛指杏花盛开的村庄。
类似于“杏花村”的白描手法,比较常见的还有“黄叶村”、“绿杨村”、“菊花村”、“苇花村”、“夕阳村”等等。细细品味,这些村名的意境并不比“杏花村”差,但因杜牧名气太大,且诗中有“酒”字,所以关于“杏花村”商标、归属地的问题才会引起激烈争论。
古人作诗填词时,贵含蓄、忌直白,尤其是在涉及村名、地名的时候,往往以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甚至自己的某种意境来替代。所以,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应该是诗人看到或想像中的一个开满杏花的村庄。《四库全书·杏花村志》中则点明:“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句,盖泛言风景之词,必以一村以实之,则话句反为滞相矣!”
杜牧的诗,既豪放旷达,又深沉悲慨;既风华流美,又神韵疏朗。这种独特的诗文风貌,既彰显了诗人不凡的功底,也反映了诗人矛盾的一生。杜牧胸怀抱负,自诩有“济世之才”,但仕途上的不得志,却让他感到悲凉无奈。《清明》一诗,表象写景,实则抒情。“雨纷纷”、“断魂”和“酒家”,道出了诗人一直不被重用的愁绪和低靡;用“杏花”收尾,却反映了诗人对政治春天的憧憬和期待。“遥指”二字极其传神,点明那个理想的、缥缈的“杏花村”,原本只在诗人的心中。
3.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
二○○四年清明节前后,安徽青年诗人芮武邀我去安徽池州参加一个笔会。
我先在安庆下火车,然后打了一辆出租车,搭乘轮渡过长江,对岸就是池州了。 轮船把十几辆汽车载运到对岸,只花了二十分钟。
出租车司机跟我聊天,问我是否来过池州。我说没来过。
他见我戴副眼镜,像个读书人,大概为了拉近距离,就提了个文雅的问题:“你一定听说过杜牧吧?” “是唐朝的那个诗人吗?”我没想到司机也知道杜牧。 “对呀,就是写‘清明时节雨纷纷’的那个。
而且告诉你吧,那首诗就是为咱池州写的。” “照你这么说,杏花村在池州?”说实话,在此之前,我还一直以为杏花村在山西呢,因为汾酒里有一种品牌就叫杏花村。
“杏花村在池州城西。那儿有一口古井,杜牧喝的酒就是这井水酿造的。”
司机见我对此很有兴趣,又说,“我拉你去看一眼吧,反正是顺道。” 我没有表示反对,肚子里的那点文学情怀已经被调动起来了。
此时正逢清明时节,皖南大地开满一片又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恰巧又刚下过一场春雨,我仿佛成了远道而来的杜牧的化身,而出租车司机,成了当代指路的牧童,他要领我去杏花村呢。那个著名的村落,恐怕也正在杏花的掩映下等着我呢。
我来之前还纳闷这个旅游笔会干嘛要选择偏僻的池州召开,听司机这一介绍,全明白了。 我顾不上先去大九华宾馆投宿,而径直参观了一番当地人修建的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属于杏花村复建工程的一部分),了解到杜牧确实曾在晚唐会昌四年至六年(公元844-846年)出任池州刺史,那段时间还写出大量诗篇,其中的《清明》就是这位地方官春游城西杏花村所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向牧童打听哪儿有酒卖,一首千古绝唱已屏住呼吸隐藏在杏花丛中等着他来摘取。
他不仅应该感激牧童,更要感谢美酒。酒是唐朝诗人们灵感的催化剂,浩如烟海的全唐诗,有一大半都散发着酒的香气。
唐朝文学艺术的兴旺,似乎应归功于诗与酒的联姻。 与李白相比,杜牧至少还算比较清醒的诗人,但他毕竟做过“十年一觉扬州梦”。
他来池州,是在梦醒之前,还是梦醒之后呢?他冒着迷蒙细雨走向杏花村,他的名字,就注定将跟李白一样,不仅载入中国的诗史,还将载入酒史,连山西的酒厂都要借助他的诗句打广告呢。 我喝过山西的杏花村酒,味道确实不错。
我也跟许多人一样,误以为杜牧是在山西写下《清明》的。直到今天才知道,杏花村至少有两个,而安徽的这一个,才是最正宗的,它是杜牧那首诗的发源地。
我在园内找到了那口唐代古井,又称“黄公井”、“香泉井”。杜牧写《清明》时喝的酒,就是一位姓黄的老汉酿造的,他当时是这口井的主人。
清掸辅侧恍乇喝岔桶唱垃光绪时《贵池县志》记载:“杏花村香泉井,相传香泉似酒,汲之不竭。”我俯身井圈低头看了看,井水至今未枯。
可别小瞧了这口不起眼的老井,里面不仅有酒,还有诗啊。 杜牧是杏花村的一位伟大的过客,他仅仅留下一首诗,就使一个村庄出名了。
紧挨着黄公井,现建有一座酿酒坊,使整个院落都弥漫着酒香。旁边还有黄公酒垆,销售新出炉的黄公酒。
我踱进去喝了一杯,又买了两小坛,准备带回北方送给一位善饮的诗友。 唉,酒不醉人人自醉嘛!我通过一杯酒而梦回唐朝,对唐朝充满了遐想。
杏花村本地也出过名人。清代贵池杏花村人郎遂,历经十一年编辑出《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唯一一部被收入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文献《四库全书》的村志,因而杏花村是全国唯一以村建志的村,又被称为“天下第一诗村”。
《杏花村志》中不仅对杏花村的历史、风俗、景物进行详尽描绘,还收录自唐至清历代诗人描写杏花村的古诗文千余篇。 在杏花村,我不禁想到这样的问题:究竟酒是诗的媒人?抑或诗是酒的媒人? 杜牧,是使杏花村声名远播的一个大媒人。
4.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今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5. 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在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
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池州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今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
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
《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
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
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
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
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
《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6. 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便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诗来,但诗中所指的“杏花村”究竟在哪里呢?据专家们寻查考证,我国有80多个“杏花村”,其中最著名的有6个。
山西杏花村 在汾阳县东部,从南北朝以来,就以产“汾酒”著名,唐代最兴旺时,全村有72家烧酒作坊。这里有历代文人雅士盛赞佳酿的题诗碑刻。
山东杏花村 就在水浒传英雄故地的梁山脚下,杏桃柿梨间植,村民散居其中。每当阳春时节,满村杏花怒放,有“杏林飞霞”之称。
江苏杏花村 位于南京城西南隅新桥西信府河、凤凰台一带。这里岗峦叠翠,绿水环绕,前临大江,下靠秦淮,历来为南京的风景名胜之地,又称“金陵杏花村”。
江苏徐州杏花村 在徐州丰县,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朱陈村嫁娶图》诗云:“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湖北杏花村 历史上也是以产酒闻名天下,有人认为,杜牧诗中的杏花村,就是指湖北麻城县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有一首民谣道:“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中有美人。”
安徽杏花村 位于长江南岸的贵池县城之西,向以产酒名闻遐迩。据传,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常来这里饮酒。因此,有人认为,这里才是杜牧诗中的杏花村。理由有二:一是从诗的内容来看,“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写江南景色,与贵池天气可谓完全相符;二是有志书记载,贵池地方志上说杏花村“十里杏花,十里酒肆”,酒家首推“黄公酒垆”,并称牧童遥指的就是这一家酒店。
7. 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杏花村"在哪里
一 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
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
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九汉麻联络线旁,民风淳朴,好客多礼,村民住房仍保持着古代建筑的风格。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晚唐著名诗人枚特写的七绝《清明》,脍炙人口,历来受人称道。但诗中的“杏花村”却众说纷纭,或云在山西的汾阳,或云在安徽的贵池。其实,这“杏花村”却是在齐安(湖北黄州)的麻城县古镇歧亭之旁。
歧亭处于洛阳至黄州的要道上,是南朝以来的古城,据光绪三年编辑的《麻城县志》载,这里于宋文帝元熹中置赤亭县,梁置歧亭县(为十八蛮县之一),“古赤这后为歧亭,在光黄之交,为守淮重镇。”还载《唐书地理志》云:“麻城属黄州齐安州。”又《读史方舆纪要》云:“歧亭在县西七十里,齐梁间为歧亭县,变是蛮县之一,今为歧亭镇。明嘉靖中初高郡丞于此。”《黄州府志》载:“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归阳城县。元和三年(按:应是建中三年,即公元783年)归入黄冈。建中三年(按:应是元和三年,即公元809年)复置。宋因之。元属黄州路。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折姜家畈地置黄安县治。”由此可见,古镇歧亭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比较集中的地方。现在,仍扼守汉麻公路,处于麻城、新洲(原属黄冈)、黄陂、红安四县交界处。《黄州府志》还载:“杏花村在歧亭镇北五里处,因是交通要道,杜牧过此赋诗,是很自然的事情。
杜牧是否到过这里呢?有诗有证。请看《题木兰庙》:“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杜牧从黄州到木兰山,必定此过杏花会。杜牧清明而遇雨,想借酒消忧解乏,正是这里,宋代苏轼谪迁黄州,也曾路过这里,与隐居在杏花村的旧友陈季常邂逅。
杏花村是有“酒家”的,这里流传的民谚云:“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头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据《麻城县志前编》(卷之三)载,这里的酒是与众不同的“水酒”(又名“黄酒”)“纯以糯米酿者,其曲内无血肉品,故酒味最醇。漉净余滓,入瓷瓮固封贮之,经年色黄,味尤美。”这种醇酒方法流传至今,是麻城特有美酒。据《复斋漫录》记载,就在杜牧到杏花村之后的二三年左右,宋代词人谢无逸也路过里,并于杏花村驿避上题《江城子》一首:“杏花村里酒旗风,烟重重,水溶溶,野渡舟横,杨柳阴浓……”这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景色,是何其相似啊!
二 唐朝诗人杜牧在《清明》诗中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今人们对杏花村在何处颇有争议。但宋代诗人苏东坡,在任徐州知州后曾写下:“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的诗句,对丰县的杏花村作了注明。明《丰县志》载:杏花村按《古今诗话》:徐州古丰县有杏花村,东去二十里。据民国时任教于史店(今华山镇史店村)的尹子卿先生在讲杜牧诗杏花村时讲,杏花村即本村,村中老人讲,明末村中仍有酒帘高悬,酒馆罗布。盛时有99家酒罏 ,村中央一条南北大路,系当年99家酒罏云集之区。1580年任丰县令的庄诚曾写道:“断魂昔日寻沽处,异代而今尚有碑。胜地古来犹有迹,行人今去几多时。年年二月过春雨,日日斜阳照酒旗。好问东风乘一便,牧童歌里泛清卮。”村中杏花一直繁茂,直到民国末年,每值春二三月,杏花盛开,新雨过后,妖艳欲滴,仍令人心醉不已,平添几许春光。
8. 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是指哪里
通常我们认为“杏花村”泛指酒肆。
一定要问在哪里的话,有好多“杏花村”呢。
一、在山东省水泊梁山黑风、南崖下的「杏花村」。据传孔子问礼於老子的「问祖堂石窟」便在村上。还有「水浒传」中黑旋风李逵,常来此饮酒,素有「杏花飞霞」之称。
二、在山西省汾阳县城北三十里处的「杏花村」。村子小,人口少,除了耕作之外,都是酿酒(汾酒)的好手。唐代即驰名远近,也靠名将郭子仪(出生地)的受人景仰,又说因杜牧的诗,而吸引多数人的注意。
三、在湖北省麻城县古镇岐亭附近的「杏花村」。当地酒店非常有名。流传有民谣:「三里桃花店,四里杏花村,村中有美酒,店里有美人。」杜牧被贬为黄州刺史时,常到此买酒浇愁。
四、在江苏省徐州丰县东二十里的「杏花村」。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到此劝农,有诗句「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朱陈村在徐州丰县),进一步传说杜牧住在扬州很久,到过朱陈村。
五、在南京城西南阳凤凰台一带的金陵「杏花村」。地临郊外,层峦叠翠,河水匝绕,下为秦淮。由於风景旖旎,文人雅士喜欢痛饮盘桓。《金陵历代名胜志》载有「杜牧沽酒处」,并附清人陈退庵诗云:「江南春雨梦无痕,沽酒旗亭白下门,一自樊川题句后,至今人说杏花村。」
六、在安徽省贵池县城西郊的一座「杏花村」。为隋唐时产酒盛地,以「杏花大麴」(麴=麦曲)誉满江南。《江南通志》记池州「杏花村在府秀山门外里许,因唐杜牧诗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得名。」清人周疆的〈筑杏花亭碑记〉也说:「自杜牧之清明诗后,村以杏花名。」
山西汾阳县杏花村最可信吧。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精选散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杜牧诗清明的杏花村在哪里》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