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童谣》程志峰 ,唢呐声声

《远去的童谣》程志峰

?  童谣是什么?是童年的歌谣。坦荡无砥的江汉平原,以母性的温柔和滋润,生长着一棵棵杨槐柳榆桑椿枣,一株株黍粟稻麦秫豆薯;一道道河来一泊泊水,一条条林来一个个湾;风儿轻轻吹过,云儿悄悄飘过,姹紫嫣红的花儿开过。那浓浓郁郁的乡情在我的心里依然浓郁,浓郁的乡情里还有依依缠绵的沔阳童谣。

  我回到叫蒋家河的村里,想听听久违的童谣,想让童谣那每一个熟悉的音符敲击我荒芜而浮躁的心。但给予我的的失望如此吃惊,湾里会童谣的老人一个个先后辞世,如一棵棵佝偻虬曲的老树渐渐消失,我突然意识到消失的也许是无形的文化遗产。我童年的童谣,江汉平原的童谣,更准确一点是沔阳童谣,似一朵朵曾经缱绻的白云远去了吗!

  我在回忆的网页里搜索,那童年的一处处情景,那童年的一首首童谣……

  一轮皎洁的月亮悬挂在湾子的上空,淡淡月辉中的湾显得朦朦胧胧,在蟋蟀的琴声中,大人们抱着咿呀学语的孩子,用手指向天上的月亮,轻轻的唱《月亮歌》的童谣:

  月亮哥,跟我走,走到半路卖巴篓,巴篓巴,换提巴,提巴远,削竹片,竹片尖,触上天,天又高,好打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甜,好过年……

  这就是沔阳童谣,讲究韵致,绕有趣味,介乎绕口令和顺口溜之间,或许不够一定的文化水准,但活泼生动,朗朗上口,成为民间的“唐诗宋词”。在江汉平原生长大的人最熟悉的莫过于这首《月亮歌》的童谣了。

  在清凉如水的夏夜,我们在湾前的田野里捕捉萤火虫,将尾部闪着亮光的萤火虫放在玻璃瓶内,让萤火虫一闪一闪的伴随我们入眠。在没有白雾的清晨,我们看着一群群红蜻蜒、黄蜻蜒、黑蜻蜒飞过,那优雅的神态,不就似袅袅娜娜的“小花故娘”么。傍晚时分,大人们一边用芭蕉扇为不会走路的孩童驱赶蚊子,一边唱着《虫虫飞》的童谣:

  虫虫飞,虫虫飞,飞到屋里一大堆,虫虫走,虫虫走,虫虫不咬伢讶的手,虫虫咬了伢讶的手,爹爹抱伢满屋走。

  谁不有过放牛的经历,在青草凄凄的小河边,在绿油油的田埂上,或牵着缰绳跟在牛的后面,或悠然自得地骑在牛背上,大腿和屁股暖乎乎的。《三岁娃会放牛》由此诞生:

  三岁的娃,会放牛,一放放个花牯牛,什么花?缎子花,什么缎?辣椒缎,什么辣?胡椒辣,什么湖?洞庭湖,什么洞?老鼠洞,什么老?角老,什么角?水牛角,什么水?糖水,什么糖?麻塘,什么麻?线麻,什么线?鞋底索子线,什么鞋?缎子鞋,什么缎?鸡蛋,什么鸡?雄鸡,什么雄?狗熊,什么狗?豺狗,什么豺?劈材,什么劈?斧头劈,什么斧?豆腐,什么豆?黄豆,什么黄?蚂蟥,什么蚂?客马(青蛙),什么客?青太客,什么清?粥清,什么粥?麦米粥,什么麦?小麦,什么小?完了。

  “三岁的娃,会放牛”听起来是一个夸张,但谁也不能绝对否定这个事实。这是一个由许多小伙伴一问一答接唱的童谣,衍生出有惩罚性的游戏,不讲究字词的正确,只要求同音就行。小伙伴一个个喊得声嘶音哑,哪个回答不上来,便被施以揪耳朵或弓背弯腰让其他小伙伴跳马的惩罚。

  《张打铁》的童谣也是听得较多的一首:

  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半个月,我要回去学打铁,打到张家月子卖茶叶,茶也香,酒也香,十个鸡蛋摆过江。

  张家月子是汉江边仙桃市郑场镇的徐鸳口对岸天门市境内的一个地方,汉江在此绕了个环形弯,江堤外月亮形的地方住着的人家都姓张。有一次我跟父亲在徐鸳口过河上天门岳口亲戚家,路往张家月子时,不解地向父亲讨教张家月子地名的意思,父亲告诉了我张家月子地名的由来。

  有的童谣纯属无聊,如《好吃佬》:好吃佬,跟牛跑,跑到乡里狗咬狗,狗子狗子你不咬,买个锅盔(炕馍)你过早。有的童谣犹如素描:梯磨担,扯磨担,婆婆吃,爹爹看,看到了,不喜欢。

  江汉平原的婚嫁喜事办得热热闹的,堂屋内点燃的汽灯雪亮雪亮的,乐队用竹笛吹奏的“呜呜呜、呜呜呜…”的独有的乡村轻音乐很悦耳动听,配以锣鼓伴奏的“咚咚锵、咚咚锵”声,由几名儿童搬着红红绿绿的旗帜在前头,到远方的村子娶亲,湾子的儿童前簇后拥凑热闹,为吃一颗甜甜的喜糖,也为一睹新娘子的芳容。于是有了《新姑娘》的童谣:

  新故娘,咚咚锵,到婆家,喝米汤,米汤喝足了,养的儿子胖嘟了。

  沔阳童谣,还有……

  只是我不知道了。仙桃过去叫沔阳,用了上千年的县名,一九八六年改仙桃市改掉了。沔阳童谣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童谣中充满沔阳的方言俚语。我回忆的网页里顿现一片空白,望着一贫如洗的蓝天,怅然若失,我呼唤:白云,你回来吧!白云可以再来,但远去的沔阳童谣就那么远去了么。

程志峰,笔名晨风,网名尘尘埃埃,一九六二年生于新疆和硕,本科学历,现就职于湖北省仙挑市工商局,

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业余从事散文、诗歌、小说创作,先后在《芳草》、《诗选刊》、《新国风》、《作家报》、《新疆日报》、《中国工商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红袖添香》文学网站发表文学作品近100万字。有十多篇散文、诗歌、小说编入《华夏散文选萃》、《当代微型作品选萃》、《中国文学百年经典》、《中国作家选集》、《中国新诗六百人》、《真情》等书,《我家的屋园》获贵州省作协主办的首届“先觉杯”全国文学大奖赛优秀奖,《童话中的教诲》获《散文选刊》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届“古风杯”华夏散文大奖赛优秀奖,《远去的童谣》获中国散文学会主办的二0一一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二等奖。出版有散文集《心在襄河》一部。

唢呐声声

唢呐声声(1490)  文/王为璋    唢呐,低回婉转,穿越长空,悠然盘旋,牵着我的脚步。  传说唢呐始祖是八仙。因为神仙斩妖除魔,魑魅魍魉自然闻声逃遁,所以,但凡红白喜事都得邀请仙家驻镇,设起“云台”供二位“仙师”迎请宾客。特别是新婚大喜更是乐师前导,驱妖除邪,疏散大道,迎娶新人。  过去说年,都是穿花衣戴新帽,家家户户放鞭炮。而今的年有了新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人流变动纷繁,东西南北各显其能、各寻财路,几乎调整了所有人生。年,就赋予了新的意义:不但小家团圆,亲戚六眷乡邻朋友,也在此刻聚会。  很幸运,久盼的微友、书法大师李孟尧先生在此邂逅,老同学张庆礼、曾祥红一起碰杯。  人离不开七情六欲,离不开生老病死婚姻喜会,亲情、婚姻才是人生的一大盛幸。这些人生的幸福被别离稀散的人流迁徙阻隔了平日的往来。此刻,乘着年关时机,猛烈喷发:大满月、小周岁、乔迁之喜......  这天,是侄儿的新婚大喜,我乘着唢呐的旋律,踏进了欢快的城池。  楼房是必须的,装饰是必须的。  最显眼的是舞台。舞台从上到下都是红色调,一米来高的台面上铺着大红色地毯,舞台上架着方便装卸的铁棚,粉红色包围,搭配鲜艳的浅绿色、浅黄色彩条镶边,无论是微风还劲风,彩条都会翩翩起舞。  新郎新娘的爱媚风采掛在舞台中间。  一对麒麟用鼓风机吹了起来,寓意《麒麟送子》。  脚下台面也用粉色包装起来。台上两个柜式音响,或有电子琴、萨克斯、短笛、军号等乐器,青年男女歌手一首接一首表演流行歌曲,唱得最多的当数《今天是个好日子》《开心锣鼓》《红红火火》。歌声不断,异彩纷呈。  乐师被安排在门首,一张八仙桌就是设置的云台。贺喜的客人陆续到来,乐师吹起欢快的曲调,热情扬溢。  客多人多,也有狗狗。以前的狗怕人,见到人多的地方都不参和,现在的狗也乖了,寻着往人身上扒,围着人空里钻,讨好主人,讨吃讨喝。只有鞭炮炸响的时候,狗才躲进屋里。  除了客人,也有“丐帮”唱着乡音,唱着祝福的词汇,放一串鞭炮,索取红包。  如果欣赏过李平执导、庹宗华、蒋勤勤主演的《苍天有泪》里展云飞与萧雨凤喜结良缘的大型喜庆军鼓乐队,乡村正在盛行。虽然没有《苍天有泪》阵容强大,也组织得有模有样,指挥棒、大鼓、钹、腰鼓(军鼓),整齐热闹、排列有序,演练精彩。  摄影师是从城关请来的,对当场的热闹场景有声记录。  以前请客都是自家亲属相互帮忙,炒菜煮饭,而今有专业的一条龙服务。东家安排了菜素,客流量,从择菜到蒸炒煮,端上桌,全方面服务到位,并不逊色城市规模,只是没有高端楼盘。    正式程序在大支宾的导演中一项项展开。十点许,新郎官梳理换洗就位,乐师、乐队、舞台音乐、摄像,连同热情的亲友,一起迎接新郎官,鼓乐齐鸣,鞭炮震响。  有幸参加了登门娶亲的热闹场景。十辆迎亲的婚车,按照前黑后白的顺序挂彩登门。寓意从年轻的黑发陪伴白头到老。  亲家一栋新起的四间三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年轻人闹房去了,我们站在门外欣赏、闲聊新房的投资。旁客说:投资近百万,只是地段太次,如果起在城镇附近那就耀眼了。另人却说:其实福田柳关都有地基买,亲家一个字:不能忘祖。深深地触动我的乡思。  穿着婚纱的新娘子出来了,沿途鞭炮不断,足足要放一千多米,鞭和炮不少于一百套。还有锣鼓相送,加上迎亲的乐师、乐队、军鼓、摄像,一时间热闹非凡,目不睱接。  婚车顺顺利利迎了回来,临近家门一公里,又是鼓乐齐鸣,鞭炮轰炸,一路霄烟弥漫。  喜堂内新婚仪式文明礼貌,欢快祥瑞。    酒后礼毕,唢呐送客顺行。  清点乡村婚姻,免去亲家彩礼,只算当天的乐师、厨师、舞台、腰鼓、摄像、鞭炮,这些零散支出不下四万,我不竟要问:这些无形的支出,二位老人种作几亩薄地,需要多少年的积累啊!  唢呐还在欢快奏乐,我的步履着实沉重。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远去的童谣》程志峰 ,唢呐声声 》评论列表(3)

  • 匿名用户 2021-04-09 06:51
    秋天的美文美句
  • 匿名用户 2021-04-09 10:30
    2020美句精选
  • 匿名用户 2021-04-10 04:43
    表示爱情甜蜜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