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老吾 ,鹧鸪天• 盛世中华(中华新韵)
•浏览 229
奇怪,老吾
奇怪,老吾 “老吾一口锅,不上坡就下坡!”这是老一辈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它精准地概括出了老吾的地形地貌。只要你爬上底尼一带稍高一点的丘陵,登上峰顶,沿着日落的方向俯瞰过来,就会发现不远的前方有一个灰蒙蒙的“洞”,使原本阻碍你视线前行的一道道绿色丘陵在这里突然消失,眼前一片灰茫茫的空旷。视野出现突然的巨大转变,让你立马有一种想去前方看看的好奇。于是,沿着公路匆匆往外走。来到王家村外那块相对平整的红土地上,突然,“啸儿,啸儿……”一阵刺耳的轰鸣声从头顶掠过,发出鬼哭狼嚎的啸吼。心里一惊,猛然抬头才发现那是远处的山风刮在头顶的高压线上发出的阵阵呼啸。一小会儿的顿足之后,深深吸上几口气儿,一颗紧紧提起的心才算慢慢放下来。 于是,赶紧低头、走路。“我的妈呀!”才发现自己快要从山顶掉下去了。赶紧收住脚步,定睛一望,脚前竟是一个巨大的洞坑,一块原本还算平整的大地来到这里突然从你脚底迅速滑落下去,一直深深的、远远的向前、向下连续拉伸、陷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凹坑,让你不由自主的脚底发软,浑身冒汗,双腿就像被突然注了铅一样,再也提不起来。 干脆停下来,凝神定睛,细细的端详一番眼前这奇异的景象。前边就是一口巨大的灶锅,圆圆的锅边,深深塌陷下去的锅底,高低起伏的的丘陵呈圆弧状分布在锅边的四周,把这口大锅团团包围在群山的中间,所有老吾的一草一木全被围在这口锅里。锅边的四周因长满了茂密的树林,郁郁葱葱,远远看去就像一块铺在锅面上十分厚实的绿色布幔,严严实实铺满了锅面的上半部分。在接近锅底一带却是与山顶完全不同的黑褐色土地,上面隐隐约约坐落着一些星星点点的村落和一垄垄横竖不一的梯田,从半山腰一直排布到山脚,又从山脚远远的延伸到西山的那一边。从山顶看过去,煞是壮观。 细细算来,锅边四周的坡度大概要在六十到八十多度之间,在易门算是很陡的了。南面的上半部分锅边是几乎笔直的赤红色峭壁,没什么植物生长,光秃秃的竖立在那里。其余的四周都是角度较大的土坡,上面长满茂密的树木。 站在山顶往下看,最让你吃惊的要算从你脚底下到站马田这一段。红色的泥土从你脚底下迅速滑落下去,长长的、近千米深的向下塌落,一直要到到石头村这一带,坡度才算稍有平缓,然后呈缓慢的的势态慢慢的向下、向前拉伸,接近十公里远的延伸到站马田、法吾山这一边。沿着西沉的斜阳,在那还有些刺眼的光晕之间,一口绿色的巨大灶锅,被大自然的神力摇摇晃晃的拉伸到脚家店、法吾大山的那一边。在赤黄色的与四周青山的颜色似乎有些不太协调的锅底四周星星点点排布着一些零散的点点村落,在阵阵烟雾和稀稀疏疏的绿色丛中朦胧闪现,像宛如一幅极富动感的重彩浓墨山水画。在锅底的四周一垄垄赤黑色的梯田,楼梯一样的级级向下递减,长长的向下、向前延伸,渐渐地消失在灰蒙蒙的山那边……让你从心底马上产生一种下去了就上不来的恐惧感。让你心惊,让你惊讶,让你浑身直冒冒汗! 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常想:如此奇怪的地形地貌,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按常理,山与山之间的深谷只会呈带状分布。常见的地形都是一条狭长的槽沟弯弯曲曲的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山脉之间,在底部形成一条长长的河谷,几十公里、甚至成百上千公里的连绵延伸出去。在山谷的底部通常都会有一条河流,它们大小不一,谷道窄一点的,河水绕着山脚蜿蜒的向前流去,形成一条深深的河谷,稍宽一点的,在河两岸要形成平整、狭长的盆地。旁边的绿汁江就最明显的典型。但老吾的地形完全不是这样,在跨度接近十公里远的两山之间没有盆地,也不平整,而是深深的凹陷下去,在它底部的中间部位形成一条不是太大的河流,把这口锅分成近似平均的两半,两边的山水就全汇聚到这条小河里。河水常年累月的冲刷,在锅的底部又被淘出一条深深的凹槽,自上而下的朝着大村、大平田方向流淌下去,一直要到站马田村口才汇入十街大河。小河两边也不平整,只是坡度要缓和很多。在河道两边的斜坡上,沟壑纵横,山箐众多。每当雨季来临,雨水就顺山而下,夹杂着浑浊的泥沙急速涌进谷底的主河,汇聚成澎湃汹涌的泥沙激流,从上端的石头村箐一直流到站马田,再进入十街大河。 所以,在整个老吾片区几乎没有哪里是平整的。我到过云南很多地方,也查阅过很多过关于地理方面的资料,却从没见过这样奇特的地形地貌。多年以来,它却成了深深埋藏在我心底的谜结。直到最近,我去锅底的河里找石头,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三种通体布满小孔的蜂窝状岩石,一种灰绿色,一种绿黑,另一种蓝绿色。灰绿色的通体布满了致密的小孔洞,像筛子一样全体通透,孔洞贯穿全石,所以质地就比较轻;绿黑色的表面分布的孔洞较少,也不太深,大概2至5毫米左右的深度,通体布满形状不规则的角质状白色晶体物质,较重,似乎比一般的岩石还要重一些;蓝绿色的洞孔较少,或没有孔洞,通体布满米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白色晶体物质,一颗颗的像糯米一样镶嵌在蓝绿色的基质之间,手感很沉。它们成堆的分布在河滩的各个地段和河流里,大的有几吨重,小的只有几十克。它们因表面布满小孔,很像树上挂着的马蜂巢,所有当地人统称它们为“蜂窝石”。拿起一块蜂窝石,你用小块磁铁石轻轻的靠近,几乎都能感受到明显的磁性。 这就奇怪了,自然状态下的岩石不应有磁性呀?所以,我常想这些石头会不会是一些古老的陨石?老吾这口锅会不会就是一个巨大的陨石坑?因为这些石头确实像网上经常看到的月陨图片,巨大的锅也很像陨石坑。一般的地球岩石,表面不会有如此密集的小坑,即使受到自然氧化或风化洞孔也不可能这么深、这么密集,更不会贯通整块石头,唯一的解释就是它们曾经承受过高温的熔炼,密密麻麻的小孔是它们用来散热的气孔。可老吾这片土地上好像从没冶炼过钢铁,再说一块炉渣也不可能有几吨重呀?闲暇时,你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质地很纯,从里到外都是青绿色或灰黑色的质地,除了白色晶体不含其它任何杂质,这完全不是炉渣所能具备的。这就排出了炉渣的可能。 它们会不会是几十、几百万年前就落到这里的古老陨石?确实像,有些特征也具备。但这可是个尖端的科研问题,需要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技术,更需要复杂的实验室设备和仪器,不是仅凭眼睛就可以判断出来的,所以谁也不敢肯定。剩下的一种情况就是火山石了。火山石颜色呈青灰、偏黑色;孔洞从芝麻粒大小到米粒大小不等;孔洞形状不规则,有的像夏季大树上挂着的马蜂巢;表面布有肉眼可见白色晶体物,大多质地较轻。根据这条标准来判断,质地、色泽、外观和比重等特征到很符合。除了这三种情况而外,地球上自然存在的任何石头都不会表现出如此奇怪的特征,更不会有磁性。为追寻“蜂窝石”的源头,我跑遍老吾很多地方。东边的老尖山,南头的花妖山,西部的脚家店山,北边的落水洞山和脚家店大山背后的绿汁江流域都留下过我密集的踪迹,很多的山头和沟箐都是我寻觅查找的地点。但见到的只有河谷地带有较多的分布,其它的只有黑母云山下来这一片的山坡上有零星的散落,但个头很小,远没有谷底的大。根据收集来样品的比较,发现它们的外观、质地和色泽基本一样,比重也差不多,完全可以肯定它们就是同一类石头。每当这个这个时候,我又常想,这些神秘“蜂窝石”是怎么来的?它们的背后又会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精彩故事?说到这里,就会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著名的脚家店恐龙化石。它们也像禄丰恐龙化石一样的有名,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的考古价值,影响力虽没有禄丰恐龙化石大,但蕴藏量可能要超过禄丰,有些特殊的发现可能连禄丰恐龙化石都是无法比拟的。据专家研究:禄丰、脚家店、双柏是一条呈带状分布的恐龙化石群,脚家店刚好处在恐龙化石群的腹心地带,这里的恐龙化石蕴藏量应该是最多的。而在1987年和1993年两次政府组织的大规模发掘中,在几十平方米的极小范围内就同时发掘出几十架不同种类的恐龙骨骼化石,它们成堆的存在,且种类繁多,各种年龄阶段的不同恐龙密密麻麻的堆积在一起,让现场的专家们大吃一惊。这种情况也是禄丰没有的,甚至国外许多大规模的恐龙化石群发掘都没出现过。 由此可初步推断,这群恐龙的死亡应该不是六千五百万年前的那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时的灾难造成的。大西洋那边传来的巨大冲击力,造成了全球性灾难性的气候—“核冬天”,让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区造成了长时间的暂时性“黑夜”,使地球上大部分的生物都灭绝了,特别是躯体庞大的恐龙,几乎无一幸免,让它们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西半球的撞击,飞溅起的尘土不可能快速跑到东半球迅速把这群恐龙覆盖掉,它的破坏力只能通过“核冬天”效应,但“核冬天”效应不可能造成恐龙密集非常高的大规模整体死亡。从现场来看,脚家店恐龙的死亡,时间应该非常之迅速,就在在一刹那之间,这就与“核冬天”相矛盾。那么,这就奇怪了,它们的死亡如果不是六千五百万年前那场造巨大的毁灭性灾难造成的,又是什么原因呢?时间又应该是什么年代?在脚家店村子背后的山坡上有一条三、四公里长的巨大横向岩层断壁,从苏家碎石场上方一直延续到脚家店村子的背后。远远看去就像谁用巨斧在大山上突然的横砍一刀,下面部分向下滑落,刀口上就露出了赤红色的断壁残垣。据当地老人讲,这条断裂带在他们记事的时候起就已经存在了,也是现在的样子。小时候听爷爷们讲:很早的时候,大腊主、小腊主、脚家店村这块这几平方公里的土地曾在一夜之间突然整块的向下滑落,第二天早上起床,大家才发现自己的家园和整个村子早已从半山坡滑落到山脚,但所有的房屋和牲口圈都完好无损,身旁的一切也没什么改变,所以大家才安心的居住了下。这一住,就到了现在。这样看来,这次坍塌绝不是一般层面上的山体滑坡,它应该是深层次的地壳岩层断裂。脚家店村子背后的断裂带就是地表岩层断裂的裂口。 出现深层次的地下岩层断裂,导致的往往就是大规模火山喷发,而事实可能也刚好这样。你只要沿着脚家店村子中间的水泥路随便走走,就会发现路边全是凝结成团的火山岩,它们这里一团那里一块的堆积在路边,像是要刻意展示给过路的人看一样,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是大、小水井周围,有很多堆积成小山包一样的大块火山岩,颜色或黑或白或灰白相间,横七竖八的排列在房屋的墙角与草坪之间,像极了战争年代日本鬼子们砌累的碉堡。这样的火山岩脚家店村子周围到处都是。特别是从苏家碎石厂到大腊主村子背后这一片更是密集,它们成片的堆积在低矮的灌木丛中,大面积的覆盖了几乎整块的地表,远远看去,山坡上只见黑乎乎的一片。 这,完全可以证明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一定规模的火山喷发。这样一来,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推测:在遥远年代的某一天傍晚,一颗巨大的陨星突然从天而降,“咚”的一声巨响,重重的砸在了老吾这块土地上,顿时尘土飞扬,赤红色的沙尘弥漫了整个天空。以此同时,“哗”的一声,巨大的陨星又被弹回太空,以每秒几十千米的速度飞快的离开地球,当它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时候,却被另外一颗行星的引力给捕捉过去了,地球上只留下一些零碎的残片和巨大的坑洞。而在几分钟之前,刚好有一群群吃饱的食草性恐龙躺在脚家店大山这边的休息,它们静静的躺着,尽情享受着傍晚美好的时光。 突然,几只强大的肉食性暴龙从远处慢慢靠拢过来,潜伏在一簇簇茂密的草丛之中。它们分成小组,做好分工,准备打好这场让人垂涎大餐游击战。饥肠辘辘的暴龙对即将到口的美食充满渴望,粘稠口水正大滴大滴的流淌在脚下的红土地上,眼前一堆堆诱人的肥肉让它们彻底忘掉了周围的一切,双眼紧紧的盯着自己选定好的目标。它们静静的潜伏着,等待着掩护它们行动的黑夜来临。这一刻,潮湿的空气似乎完全凝固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即将展开。眼前隐藏的巨大危险可怜的草食性恐龙却完全没有意识到,它们悠闲的躺着,尽情欣赏西边五彩的霞光和傍晚归巢鸟儿的倩影,小恐龙们使劲儿挪动它们幼小的身体慢慢向妈妈靠近,妈妈缓缓的扭过头来伸出宽大的舌头深情的舔舐着小恐龙们稚嫩的脸庞,一切都显得那么温馨、美好。 夕阳西下,黑夜的暮色即将拉开,所有的恐龙都在尽情享受着这最后的美好时光。 突然,一团巨大的火球从而将,伴随着的阵阵“隆隆”的巨大鸣响声,重重的砸在了面前这块红土地上,眼前尘赤红飞扬,泥石凌空飞起,赤红色的沙浪风一样迎面涌扑过来,迅速埋葬了周围的一切。紧接着这团巨大的火球又被迅速弹射出去,以极快的速度飞向了太空,身后浓烟滚滚,沙土凛冽,整个太空一片朦胧,完全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完全一副盘古开天辟地的样子。紧接着,大地一声巨响,一道道强劲的热流从半山腰的石缝中急速喷射而出,一条条红色的火龙伴随着黑色的烟尘涌向天空,烟花一样四处散开。空中的灰、石还没来得及落地,一股股红色的岩浆又泉水般的迅速涌出地面,缓缓的向着山脚流下去,严严实实盖住了刚才埋葬恐龙的那片尘土。等一切恢复平静后,才发现原先较为平整的赤红色大地早已变成一个巨大的洞坑,洞坑里翻出的黑褐色磁粒子土掩盖了周围的一切,山腰喷射的岩浆盖住了山脚褐色的磁粒子土,在上面凝结成一层层坚硬的岩石外壳,紧紧包裹住下面的泥土。从此,就注定了这群恐龙要在地下稳稳当当的躺上千万年。
鹧鸪天• 盛世中华(中华新韵)
铁骨铮铮正气节,中华崛起不停歇。
奋发图强凌云志,科技腾飞天地决。
百姓乐,聚豪杰,东风嚯嚯强权灭。
全民共创康庄道,撰写欢歌盛世阕。
奋发图强凌云志,科技腾飞天地决。
百姓乐,聚豪杰,东风嚯嚯强权灭。
全民共创康庄道,撰写欢歌盛世阕。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奇怪,老吾 ,鹧鸪天• 盛世中华(中华新韵) 》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