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21回佳句积累

1.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好句

青梅煮酒论英雄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2.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好句

青梅煮酒论英雄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3.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好句

青梅煮酒论英雄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生,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4. 三国演义21

三国演义21-40回摘抄+赏析第二十一回:董承暗结刘备等人谋诛曹操。

刘备恐曹操猜忌,每日种菜消遣。一日,曹操青梅煮酒,请刘备在小亭对饮,论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人。

刘备听闻一惊,将筷子掉落在地上。幸好当时雷声乍起,刘备急中生智,沉着地俯身拾筷,说道:“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掩饰了过去。

刘备担心久在曹操身边生变,便借口截击袁术领兵离开了许都。刘备刚走,曹操马上意识到自己放虎归山了,急忙派人去迫。

刘备摆阵迎接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决不肯回去。

袁术兵败身死,刘备乘机占领了徐州。为了除掉刘备,曹操命车胄为内应。

陈珪、陈登父子向刘备告密,关羽杀了车胄。第二十二回:刘备惧怕曹操势重,便向袁绍求救。

袁绍出兵时,先令书记陈琳起草了一篇檄文。陈琳的檄文历数曹家几代人的罪名,痛快淋漓,把曹操都惊出了一身冷汗。

曹操让刘岱、王忠二人打着他的旗号去攻刘备,自己率主力去抗拒袁绍。不料,刘王二人均被关张所擒。

第二十三回:张绣再次投降曹操,曹操派孔融去招降刘表,孔融临行时向曹操推荐祢衡。弥衡为人狂傲,曹操为侮辱他就给了他一个击鼓的差使,祢衡借机击鼓骂曹,成了一段佳话。

曹操大怒,怀恨在心,遣祢衡前去劝降刘表,实际上是想借刘表之于杀掉祢衡。刘表看破曹操的心思,故意不杀祢衡,而让祢衡去见黄祖。

黄祖醉酒,不堪忍受祢衡的讥讽,终于杀死了祢衡。曹操总算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高兴不已。

董承继续谋划利用曹操患偏头痛的机会,用毒药毒死曹操,不料被家奴告发,曹操大怒,将董承等人杀了。第二十四回:曹操杀了董承等人犹不解恨,想废帝另立新君,被手下谋士劝止。

曹操又下令勒死了董承的妹妹、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并派三千心腹充当御林军。消除了内忧,曹操打算接着剪除外患,于是发兵二十万进攻曾参与董承密谋的刘备。

此时刘备、张飞驻兵小沛,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家小住在下邳。徐州城由刘备的两员大将镇守。

见曹操大军即将打来,刘备向冀州袁绍求助。袁绍正为最偏爱的小儿子生病担忧,不肯出兵。

刘备只得准备迎敌。张飞设计劫寨,反而中了曹军埋伏,张飞败逃芒砀山。

刘备势单力孤,全面溃败,兄弟妻小失散,只身突围,投奔青州城。青州刺史是袁绍的儿子袁谭。

袁谭一向敬重刘备,开门相迎,并将刘备护送至父亲袁绍处。袁绍大喜,厚待刘备。

第二十五回:曹操攻下徐州后,欲取下邳。关羽兵败后被围在一座土山上。

曹操派人劝降。关羽提出三个条件:一,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必须供奉刘备的两位夫人;三,一旦有了刘备的消息,不管千里万里,马上辞去。

曹操应允了。曹操班师回许都,让关羽同甘、糜二夫人同住一处,关羽则秉烛于门外,通宵伫立,待二位夫人甚为恭敬。

曹操厚待关羽,送美女,赐金银,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但关羽拒绝了美女和金银,只接受赤兔马。

因为此马日行千里,待有了刘备下落,可以骑它迅速地去见刘备。刘备投奔青州,劝袁绍出兵攻打许都。

袁绍以猛将颜良为先锋,连折曹操两员大将。曹操请关羽出阵,关羽手起一刀,即将颜良砍于马下,害得刘备险些被袁绍杀掉。

第二十六回:曹操为关羽请功,加封他为汉寿亭侯,并铸印送他,袁绍又派上将文丑出战,初次交战又被关羽斩杀。刘备得知关羽人在曹营,便给他写了一封密信。

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立即准备告辞曹操去寻找兄长。曹操为留住关羽,托病避而不见。

无奈,关羽收拾行李,挂印封金,将曹操馈赠之物全部留下,带着刘备的两位夫人不辞而别。第二十七回:曹操见关羽去意已决,就索性送个人情给他,亲自追上为他送行。

因为没有曹操的关文,各关守将均不敢放行,于是,关羽就保护着刘备的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斩了孔秀、韩福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第二十八回:关羽一行经过卧牛山时,救了周仓。

关羽前往占城会见张飞,张飞以为关羽负义投降了曹操,一见面就要决一死战,关羽斩了蔡阳兄弟俩才消除了误会。关羽来到汝南,刘备却又回到了冀州。

关羽到了冀州,刘备设计从袁绍军中脱身。一行人取道卧牛山回古城,途中正好遇见了赵云。

此时公孙瓒已兵败身亡,赵云不愿跟袁绍,一直四海飘零,从此便跟了刘备。刘备回到古城,兄弟三人才得以重逢,重新招兵买马,养精蓄锐。

袁绍见刘备不回,大怒,想派兵讨伐。谋士告诉他,刘备还不足为患,曹操才是劲敌,不得不除,劝他与江东孙策合力,攻打曹操。

第二十九回:建安四年,孙策取庐江,败刘勋,招降豫州太守华歆,声威大震。曹操见孙策羽翼渐丰,势力强盛,便将曹仁之女嫁给孙策的幼弟孙匡,两家结亲。

曹操想方设法控制孙策,不让他的权势增大。孙策想当大司马,曹操不许,孙策心里非常气愤,多次想袭击京城许都。

吴郡太守许贡暗中派人给曹操送信,不料信使被孙策守江的士兵抓获并杀死。不久,孙策在西山狩猎,被许贡的三位门客用毒箭射中,受伤而归,急忙派手下人找神医华佗医治。

不想华佗去了中原。孙策受伤后本应静养,但他性急暴躁,还怒斩了于吉道人,以致病情日重,毒发而死。

孙。

5. 三国演义21~25回好词佳句

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首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操大惊,回顾左右曰:“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令写于衣袍襟底以记之。 却说颜良败军奔回,半路迎见袁绍,报说被赤面长须使大刀一勇将,匹马入阵,斩颜良而去,因此大败。绍惊问曰:“此人是谁?”沮授曰:“此必是刘玄德之弟关云长也。”绍大怒,指玄德曰:“汝弟斩吾爱将,汝必通谋,留尔何用!”唤刀斧手推出玄德斩之。正是:初见方为座上客,此日几同阶下囚。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6. 三国演义21至24集的好句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这就好比一台戏,大幕一拉开,主要角色纷纷登台亮相

(二)第十五至第三十三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扫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煮酒论英雄、祢衡击鼓骂曹、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丁关羽的形象、

(三)第三十四至五十回

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与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四)第五十一至第七十四回

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周瑜设下美人计,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三气周瑜,结果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都取得了胜利。在人才方面,刘备得到了黄忠、马超等名将。最后,刘备进位“汉中王”。

(五)第七十五至第八十五回

这一部分主要是吴蜀之间的斗争。吕蒙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吴蜀绝交;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张飞遇害;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病死。这部分的情节线索是刘备称王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挑起吴蜀战争。关羽被害后,刘备放弃了联吴抗魏的方针。

(六)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七)第一百零五至第一百二十回

这一部分是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7. 三国演义21至24集的好句

一)第一至第十四回 这是整个故事的序幕和大背景。

首先交代汉末朝纲松弛,人心思乱,黄巾起义爆发,由此引起群雄登场。董卓进入洛阳,专政乱国,各路诸侯起兵讨伐。

王允巧使连环计除掉董卓。随后,各路军阀展开了混战。

在这一部分里,《三国演义》里的许多主要人物纷纷出场,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吕布、袁绍等,这就好比一台戏,大幕一拉开,主要角色纷纷登台亮相(二)第十五至第三十三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曹操与袁绍的斗争,故事的高潮是官渡之战,这也是全扫极为重要的部分,很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一段落中.如煮酒论英雄、祢衡击鼓骂曹、许田打围等,曹操的奸雄形象进一步得到了表现;关云长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等更是全书最精彩的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丁关羽的形象、(三)第三十四至五十回 这—部分的中心赤壁之战,也是全书的关键。刘备三顾茅庐,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

曹操挥师南下到了长江,孙权与刘备结盟,与曹操展开了赤壁大战。在这一部分中,最精彩的是写出了孙吴政权内部主战和主和的矛盾,以及孙权、周瑜与刘备、诸葛亮之间又联合又斗争的关系。

在这场斗争中,诸葛亮一直是最重要的人物,是他舌战东吴群儒,批判了主和派的观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是他以高超的智慧,破除了周瑜嫉贤妒能而制造的障碍;是他帮助周瑜制定了用火攻曹军的决策;是他妥善安排了对曹军的追击,并乘机扩大了刘备的势力。在这一战争中,许多人物都充分表现出了其特有的忠勇和才智,构成了一幅人才济济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画面,成为全书的情节高潮。

(四)第五十一至第七十四回 这一部分以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扩展地盘为主要故事。首先是与孙权争荆州。

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占领了荆州,为了夺回荆州,孙权、周瑜设下美人计,刘备到江东娶亲,诸葛亮三气周瑜,结果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接着刘备又与刘璋争夺益州,与曹操争夺汉中,都取得了胜利。

在人才方面,刘备得到了黄忠、马超等名将。最后,刘备进位“汉中王”。

(五)第七十五至第八十五回 这一部分主要是吴蜀之间的斗争。吕蒙白衣渡江,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吴蜀绝交;曹操病死,曹丕称帝;刘备称帝,张飞遇害;刘备为关羽,张飞二人报仇,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惨败病死。

这部分的情节线索是刘备称王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挑起吴蜀战争。关羽被害后,刘备放弃了联吴抗魏的方针。

(六)第八十六至第一百零四回 这一部分主要写诸葛亮南征北战。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取得了“攻心”的胜利,解除了后顾之忧。

然后六出祁山北伐曹魏,鞠躬尽瘁,病死于五丈原。这一段主要有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一些以诸葛亮为主要角色的脍炙人口的故事,使诸葛亮的形象得到了更加完美、更加充分的表现。

(七)第一百零五至第一百二十回 这一部分是三国故事的大结局。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九伐中原,与邓艾斗智斗勇,但由于蜀帝刘禅昏庸,徒劳无功。

最后,司马炎夺了曹魏政权,建立了晋朝。随后,蜀吴均告灭亡,三国归晋。

8. 三国演义好句务必标明出自第几回,谢谢,还有最好按顺序排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这是杨慎的《临江仙》词,罗贯中用它来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再合适不过了。全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出自《三国演义》第1回:这句话本身就是对历史的精准描述。如果硬要深究其中的道理,不外乎一个“利”字,所谓分有分利,合有合利,分利大则人心思分,合利大则人心思合。

古今中外,无不如此。治国安民,计皆出于驭利之术也。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出自《三国演义》第3回:李肃曰:“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布曰:“恨不逢其主耳。”

肃笑曰:“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三国演义》第4回:陈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默然。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

出自《三国演义》第6回:司徒杨彪曰:“关中残破零落。今无故捐宗庙,弃皇陵,恐百姓惊动。

天下动之至易,安之至难。望丞相监察。”

有时候天下动乱只在一念之间,而安邦兴国却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出自《三国演义》第6回:曹洪曰:“公急上马!洪愿步行。”操曰:“贼兵赶上,汝将奈何?”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公。”

这段曹洪之与曹操的对话,是不是很感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出自《三国志·吕布传》注引《曹瞒传》:“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古代骏马配英雄,吕布本身勇猛无敌,再加上跨下神驹赤兔马,更显神威。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出自《三国演义》第9回吕布之口。

在王允连环计的作用下,吕布对董卓怀恨在心,于是就冒出了上面这句话。为社稷之臣,不能匡君救主,空生天地间耳!出自《三国演义》第13回:这是杨彪对朱儁说的话,可见一个忠义臣子的赤胆忠心。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出自《三国演义》第15回: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之玄孙。出自《三国演义》第20回:没错!刘备就是靠着这句话起家的,看来身份出处只是一方面,充分自信该是多么的重要啊!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21回:这是曹操对英雄这个词下的一个准确定义。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出自《三国演义》第21回: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出自《三国演义》第25回:曹操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

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出自《三国演义》第25回:曹操曰:“将军真神人也!”关公曰:“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出自《三国演义》第29回:孙策曰:“弟才胜儿十倍,足当大任。

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恨周瑜不在此,不得面嘱之也!”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

出自《三国演义》第31回:云长曰:“兄言差矣。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数败于羽;后九里山一战成功,而开四百年基业。

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出自《三国演义》第35回:水镜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奇怪的是伏龙、凤雏二人刘备都得了反到只能三分天下了。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出自《三国演义》第37回:全诗为: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出自《三国演义》第38回:孔明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岂不知往往先觉的是别人,而做梦的确是自己。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出自《三国演义》第45回:此话是周瑜对蒋干说的,可见周瑜的微言之大义,凝练之老成。

这段话还有后半段:“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出自《三国演义》第47回:阚泽欣然应诺曰:“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主,泽又何惜微生!”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第49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出自《三国演。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短篇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三国演义第21回佳句积累》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