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优美句子
1. 论语中讲述 为国家利益牺牲家庭利益的名言语句
【原文】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译文】孔子说:“善人教练百姓七年后,百姓甚至可以直接上战场(打仗)。” 【原文】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译文】孔子说:“不告诉老百姓、让他们知道他们有抗争的权力,这就是抛弃圣道。”我的理解(29-30):先谈两个概念:军和民。
我们出生在一国,天然就是那一国的民;如果我们在一国参军,那就成为那国的军。对于一个参军的民来说,他的身份既是军、又是民;他既要卫国、又要保家。
问题来了:当军民身份互相矛盾时,该怎么办?当所卫的国侵犯所保的家时,该怎么办?李将军就是如此:他是联邦的军人、联邦却要进攻他的家乡;他是联邦的军、他是家乡的民。军民之间发生冲突,他该如何是好?李将军的选择看起来奇怪,其实非常符合逻辑:军可以退役、民却不能,所以他放弃军的身份,而以民的身份拿起武器、保卫家乡!通常、军以服从为天职、是某些人手中的枪;民以守卫为宿命、是他生存那块土地上的盾。
——这就是军和民的区别。再往前推一步:军民身份冲突的实质,就是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军人身份的放弃,则意味着——个人利益高于国家利益!圣道民为重、民以民为重,这就意味着:在民的心中,民的利益超过君、超过江山社稷……再想一下,什么是“国家利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国家利益就是人民利益;我是人民、所以人民利益中就有我的利益;那……我能不能损害我拥有的那部分“国家利益”?感觉中,除非法律禁止(或要求),否则我应该有权损害属于我自己那部分的“国家利益”,而国家利益如果不包含我的部分,那还叫国家利益吗?知道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就该明白:在圣道中,民的使命是保卫家乡。他所反抗的,既包括外敌入侵,也包括来自国家的暴政!法律禁止(或要求)也有个新的名称——叫公民义务。
公民义务又分自觉义务和强制义务,在此,我用个例子泛泛说一下吧:某人彩票中奖10万,这10万是他的个人利益,如果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那此人该把10万送给国家……他没送,把奖金装入自己的口袋,装入口袋多少钱——8万,另外2万哪去了——纳税了。纳税是他的义务,在纳税面前,他的个人利益是低一个层次的。
纳税是强制性义务,他只能交2万,想少交不行、想多交也不行。——因为这是法律强制的。
汶川地震,他捐2万。这是他在主动损害个人利益,是因为道德要求?是因为良心驱使?是因为不捐别人会骂?还是因为什么别的原因?不管怎样,他捐2万,是他的主动性捐款:没人去强制、他可以不捐——我把他称为自觉义务,就是因为无论怎样强迫、都必须经过他的同意、才能捐款。
这就象《子罕》19段“譬如为山”那段话。话越扯越远,还是回到论语吧!“即戎”是能够立即走向战场的民,“民战”是指让民有战斗欲望(斗争的思想),他们都不是军。
所以,这两句话谈的不是加强国防(军队)建设,而是——藏兵于民。现代社会通常都实行征兵制,这就是藏兵于民的一种方式。
再想想,如果民可“即戎”,他就应该先行拥有武器,用现代话说,就是让公民持枪!武器是否应该管制?这又是个永恒的话题。我欲持枪、你想禁武——这、又变成两党了。
两党不是问题、不会妥协才是问题:我欲持枪、不至于想要公民家中常备原子弹;你想禁武,估计也不想象元朝那样,让5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所以,关键是度的问题。
美国允许公民持枪,却又对持枪发放持枪证、并对枪的种类进行限制……他们所努力解决的、都是那个度的问题!“民战”战谁?它既包括外敌入侵,也包括来自国家的暴政!“教民战”就是告诉民:你有权力反抗一切强加于你的不公,不管它来自哪里;你反抗手段不仅包括“四种表达”、还包括动用武力!“以不教民战”即“不教民以战”:就是不告诉民、不让他们知道上述的权力。弃之是弃民?不是——民不自弃,你看似弃民,实际是民弃你、是你抛弃了圣道!上面两段(29-30),强调了民有极端抗争的权力,包括抗争装备和抗争思想。
《八佾》讲规则的原理;《述而》讲论语的规则;本章讲什么?讲走上圣道的规则!想走上圣道,就要 “小国寡民”(见《八佾》最后);想“小国寡民”,就要管住君(弱化执法)。怎样管君呢?过去、君直接使臣(民),要想管住君,就要在君臣中间插入一个杠子,这个杠子就是立委、治国者。
为政者执法,首先要有法可依,我们不能简单的相信,领导者的每句话,都是“英明决策”。君要使臣,要先经立委同意,同意后才能使臣。
同时,立委还要有“成立、推举、赦免(或批判)”的权力。为走上圣道,我们只能如此。
这是(1-3)段。4-6段告诉我们,立委需要专业人才。
同时,我们也要对立委进行限制:立委不同意的命(未经批准、形不成令)不见得不行、同意的令也不见能行。执行与否、还要经过执行者的再次考量。
7-9段,阐述了“齐鲁之政”,告诉我们该怎样走上完美的王道。10-12段,告诉我们从王道走上圣道的艰难。
13-21段,谈走上圣道的三大步:管住君、放开民、让民有向上的精神。22-28段,谈立委的。
2. 国家的利益大于自己的利益的名言叫什么
我感觉到我们搞这一行的人,都是把国家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不为个人的名利,而是以航天工作为第一位。如果都是这样的思想不容易。 ——屠守锷
【人物百科】
屠守锷,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航天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41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留学,获硕士学位。1945年回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合大学和清华大学任副教授、教授,从50年代后期起,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仿制与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爱国励志的句子
1、爱国是一个人对自己祖国的一种诚挚的热爱和深厚的情感,是一个人最原始的感情之一。但作为一个涉世不深的我,一直认为爱国是高不可攀也是比较渺茫的事。最近,我读了《民族英雄郑成功》一书,对爱国之情有了深刻的感悟。
2、爱国不是用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那些热爱祖国的人,会团结互助不会不讲爱国,如果不讲爱国,那国家就像一盘散沙。损人利己的人,人人都讨厌他。要爱国,就要诚实守信,不能不讲信用,要无时无刻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要关心国家大事。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古至今,无论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的范仲淹,还是“一枪碧血勤珍重”的秋瑾,“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都懂得爱国是“作为一个臣民必备的素养”的道理。
4、爱国无大小,处处是爱国。在现代社会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默默无私的奉献,是新时代的爱国表现。2007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方永刚,几十年如一日,即使重病在身,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巴黎街头,残弱的金晶坐在轮椅上紧拥火炬的身影,感动了无数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一颗螺丝钉,尽管微不足道,但我们要把弱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为建设一个强大的祖国而无私奉献!
5、不要认为我们中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只享受祖国的阳光雨露;我们同时还是祖国的成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时刻把“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牢记心上,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面对关乎祖国利益的事情,要发挥主人翁精神,坚决捍卫祖国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勇于和破坏国家统一,损害民族团结,危害社会主义事业的行为作斗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小公民;每周一升国旗时大声唱国歌,对国旗行注目礼;对国家文化遗产,自觉承担保护责任。
6、都说国家、国家没有国何来家,没有爱国又何来爱家,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不是要我们去做什么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爱国烈士。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成为世界大国做出一点点的贡献吧!我们有权利,更有这个义务去做这件事,相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好,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加油吧!
4. 那个人利益什么的,国家利益至上完整的一句话是怎样的
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能够依法尊重个人的利益和权利就是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法制社会。
打个狭隘比方,一个多口之家,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想法和小算盘,如果 一个人所做的一切是对的,能够让这个家庭所有成员吃上饭,有工作结婚生子,有房子,每年向大多数家庭一样可以度假休闲,就应该支持这个人而不是吃了芝麻就跑放弃自己的未来, 如果都不同意那就各干各的就如同我们西北的那个大国。找个更好懂的,什么欧洲国家的一个王妃在记者的追逐下造成车毁人亡的起因是什么这是大家都知道,所以国家利益至上不是空话,既然你以处在皇权以及代表着国家你所做的一切就不能像大多数民众一样了,你的行为不能让这个国家下不来台,因为你享受着别人都无法享受的荣耀和待遇就应该尊重这个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否则一开始就应远离权力。
再者在实现寻求自己权益时也应遵守国家法律而不能逞一时冲动以致酿成悲剧。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国家利益优美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