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能留有遗憾的句子
表达“每天过的都是一样”的句子有哪些
他们孤独时候都望着同一颗星球他和她都在城市飘流遗憾的是心无缘邂逅他们彼此适合却无奈的错过
同学聚会有事不能参加很遗憾的句子
百度知道 提问百度知道随意刷刷,有趣神回答立即下载同学聚会有事不能参加很遗憾的句子
最新颓废句子。
形容的句子1、暗恋是一种自也是一种牺牲。
2、爱自的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你可以记住过去好。
3、爱一个人不是要拥有他,只要在远方默默地注视他,也就心满意足。
4、擦身而过,也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5、痴情的一方注定伤的最深,自古痴情终成空。
6、请不要在他面前泪留满面,他无法给予你照顾和关心,至多只是一点同情。
7、对不爱自己的人,最需要的是理解、放弃、祝福。
8、该给的我都给了,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9、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0、关于爱的记忆,要好好收藏,只是今后的幸福,要各自寻找。
11、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12、有些事情必须忘记,忘记痛苦,忘记最爱的人对你的伤害,只好如此。
13、你不曾给我一次回眸,我却始终在对你微笑。
14、你是我编造的童话故事中的王子,而我只是你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客。
15、你用心,他无心,爱着不爱自己的人,本身就是没有回报的。
16、宁愿笑着流泪,也不哭着说后悔。
17、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惘然。
18、让一个人走进自己的心里,是不知不觉的。
19、如此荒诞的未来,在遥不可及的天外,你参与了我的现在,又阻断我的将来,我看着你发呆,前进后退,都无法撤退。
20、如果没有了眼泪,心是一片干涸的湖。
21、时间会让你了解爱情,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
22、我说,曾今我以为;你说,曾今以销毁;我们面对面,相隔遥远到极限,你的手伸向多远,为何我看不到终点?23、他失去的是一个爱他的人,而你失去的却是一个不爱你的人。
描写遗憾的句子
表示遗憾的唯美句子1、面对很多选择,我们总是来不及思考选择。
结果不是选择放弃,就是选择遗憾。
2、很高兴你能来,也不遗憾你离去。
3、在生命里,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犯错。
那所有应该做而没有做的,逐日侵蚀沉淀之后,贮满泪水,就成为遗憾湖。
那所有不该做而又做了的,层层堆积重叠之后,暗影耸然,就成为悔恨山。
——席慕蓉《席慕蓉散文集》4、人生不能后悔,只能遗憾,因为遗憾只是在感叹错过,后悔却是否定了自己曾经的选择。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5、终于明白,还没开花的爱情是经不起等待的,有些人错过了就是一辈子。
6、有些人想要重来是因为遗憾,有些人想要重来是因为失败,有些人想要重来只因为太美好。
7、有些愿望我们想方设法去实现,但使我们为之努力的,可能已经不再是初衷,而往往是最初未实现所造成的不甘心。
所以,我们必须学会,接受遗憾,接受,失去那些我们苦苦追求,梦寐以求的东西。
8、谢谢你赠我崩溃这一生都不会轻易爱上谁。
《微博》9、时间没有惭愧,也没有许我全身而退,闭上眼回想这些年年岁岁,爱与被爱全是狼狈。
10、心里无数想放弃的念头但是从来没勇气松手11、已心忆。
12、我不敢回忆可怕的昨天你已没有昨天所谓的真爱这才是我一生的痛苦我只有对着镜子痛斥笨蛋笨蛋再多的回忆都是痛苦的我只有憧憬美好的明天你已没有昨天所谓的温暖这才是我一生的遗憾我只有对着现实呼喊加油加油所谓的真爱都是痛苦过后的谎言只有向着美好未来的冲刺才是对人生最好的诠释13、也许未来的路,其中有一条,是需要用遗憾来铺满的。
——夜未央《不能深爱的梦想》14、对不起,是遗憾,也是不甘。
——夜未央《不能深爱的梦想》15、遗憾的是我不是你快乐的途径你却成了我快乐的捷径。
16、我没有一点遗憾。
我奋斗过,只是我失败了。
17、一次遗憾,半生错过。
18、谅我一生放荡不羁才会遇见她和你19、薄凉之人,何来遗憾20、对我来说,有一种遗憾叫做:从未和那谁一起穿过情侣衫。
21、总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可惜真到放手的时候,他们谁也不想有遗憾,通通舍不得。
——玄默《此生不渝》22、我习惯了在陌生的城市寻找、却不能在熟悉的车站等待23、只有他自己才知道造物曾给人类文明提供过一个什么样的发展机会——他为整个人类遗憾。
——王朔《我是你爸爸》24、天都流樱卷飞扬,不存豪情气自伤。
笑谈前人功与过,却忘自身无志向。
25、年少的诺言,真的太轻、太浅,无论多么繁花似锦的字句,最后也会随时光淡去了墨痕,只留下一个浅浅的符号,印在心底,流过眼梢。
26、也许在你以后的岁月里,我只是一个匆忙的过客,但至少现在,我还能够看见你,你也还能够记得我,这就够了。
27、要想别人对你好,那么你就得先付出。
即使你的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是,起码你对得起自己的心。
因为做了,心,安了。
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28、清晨,阳台,纷纷落叶,丝丝微凉。
时光,很静,坎坎人生,坷坷路途。
一丝阳光照来,闭上眼睛,抬起头深呼吸,忘却喧哗。
往事,很狂,窗外,有风。
29、行走过许多美景之地,见闻过不少各异文化。
却总是刻意留些遗憾,不为别的,留下了惦念。
好比于人,有缺之人比起上下完美者,便可记可念。
30、哎
一生有太多的不甘,无法改变最后终究变成遗憾。
世事永远无对错却世事有纷扰。
人世繁华,却有一次又一次的遗憾。
31、缘份让我们第二次相遇,,请不要吝啬,请一定珍惜,不要让第一次的遗憾变成追悔莫及。
32、859颗星星,859伴我走,可是我们最后还是没有走在一起。
我想如果当时折满1000颗星星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
33、曾经,因为我的懦弱和不敢面对,我亲手葬送了本应该属于我的幸福,即便这样,我还天真的认为是他没有直白的表达他的感情,而且也不够坚定。
34、吻痕还没成茧,泪还没成冰。
如果还能回头,你会不会留恋,方程舍不得解,诗词舍不得填。
35、他只是淡淡的笑,没有接续没有伸出手也没有任何的移动,就只是安静而专注的凝望着我。
这样的凝望让人不得不看见他。
也不见得他双眼中倒映的自己。
如果你不再是遗憾,那么你还是你吗
——橘子《左边的你,以及右边的他》36、『人的生命是由遗憾堆累而成的,那些快乐悲伤痛苦就算鲜明也占不了十分之一,百分之九十都是遗憾。
只要能接受遗憾,你才能得到真正的记忆。
』『说着“真遗憾呢,但幸好有这些遗憾呢”这样吗
你也太自虐了吧。
』『人的记忆中,无论是最难以忘怀或是最美丽的部分,都是遗憾。
』——橘子《左边的你,以及右边的他》37、我真是个傻瓜,一直未能明白:一个这么不愿意将就的自己,如果没有心动,当初又怎会和那人在一起
38、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如果当时我们能不那么倔强现在也不那么遗憾永远不会再重来...有一个男孩,爱著那个女孩。
——刘若英《后来》39、如果时间真的能倒流,我不知道自己有无勇气在那时告诉你,我喜欢你这个秘密。
或许因为胆怯,仍重复着这个遗憾,只能默默在这端想念远方的你,看到你在空间里发布的遇上心仪女孩的消息……40、没有给你的表白,我要给别人了……41、遗憾吗
就好像是所有梦想都实现独独没有和你在一起。
42、请记住你十七岁爱过的那个人,Ta曾贯穿你的青春43、不是每段青葱岁月里感人至深的爱情哪怕经历物是人非后也终会获得圆满,遗憾才是青春的主旋律
44、总得有遗憾方衬出,完美的弥足珍贵。
45、不去看你,总是想念;常常望你,只能遗憾。
46、遗憾是一种勾情未已的韵调,结束了,却是停不下缅怀的激念。
47、绝美的容颜一如庭中那树繁花,只在极短的梦境中自开自落。
——席慕蓉《席慕蓉散文集》48、我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没有一张与你的合照。
49、那些年被自己放弃的美好,这些年也未曾再次拥有过,年少时以为失去的只是那段感情,年老时惊觉失去的原来是一辈子,有些事,有些人,因为发生过,经历过,失去过才珍贵,有些情,有些爱,因为拿不起,放不下,得不到才难忘。
50、当青春拷上枷锁,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老了。
51、少年的承诺至今既未变四年有五载悄然改变初拒后的机会却无法触碰无何有缘无分52、虽然得到它并非我初衷,但,以这种方式失去它亦非我所愿。
53、不论多么畏惧我再也不会移开目光,若所有的结局都能有爱。
——EVA《桜流し》54、树看花落徒然伤悲。
——EVA《桜流し》55、无法想象竟会再也见不到你,还有话未能说出口,还有心意没能传达。
——EVA《桜流し》56、在你所守护城市依然听得到,婴儿出生健康的啼哭,你定会为此感到欣喜吧,听我们走向未来的脚步声。
——EVA《桜流し》57、樱花初开转眼凋零,「今年花儿也开得这么短」你遗憾地望着花儿叹道。
那样的你真美,若能见到今日的我。
你会怎么想呢,见到这离了你的我。
——EVA《桜流し》58、最恨留不住,故人已故.——Finale《河图·千秋莫负》59、对自己没有太多要求,只希望这一生没有遗憾与后悔。
60、当年我也是用尽全力,却还是没能在你走出校门之前跑完5楼的阶梯61、我们还是无法释怀那些年华就算一切遗憾空留给我们但我们还是骄傲地拥有着一些当那些或人或事萧世干尘褪去只剩一点枯涩空虚的白才悲哀地发现自己早已影只一人以前那些重要的言语变成哈着白气的冷笑话回忆起这些,只会笑天真、空切、不谙世事
也许多年之后你会看见她的幸福、她爱的人而你会像一只失了魂的草偶,风烛残年的烂壳僵硬地移动即使你疯狂地咆哮可能你并不快乐但这并不重要就算见到你也是幸福地笑笑得那么可怜笑得……那么的泪流满面62、某一天,不由自主的狠狠抽自己一巴掌,那么一切都将会改变
为什么明明相爱却要互相折磨
这个女孩子一直在受折磨,和他一样的心情,女孩子其实很好说话,很简单,在准备见他的时候想着给他微笑好好的和他说话,可是太在乎的原因 ,一见面,女孩子就变得很不自然,就比较强硬,可是女孩子每次走的时候都是泪流满面,但是不能让他知道,女孩子知道他知道,肯定会担心难过,觉得对不起她
这是真的爱一个人的感受吧
词性解释
词类活用是古代突出的语言现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
由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 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
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
例如: 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
舍于子夏氏。
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
人之葬圣人也。
子何观焉
”(《礼记?檀弓上》) 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
(《资治通鉴》)——周:周代。
泉府:钱府。
官:官府。
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
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
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
〔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
你看什么呢
”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
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
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
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
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
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
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
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
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
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
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
下面把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作一简单介绍。
(一)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可以分为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方位名词四种。
普通名词如“人”、“妻”、“国”、“天下”、“兵”等。
专有名词如“江”(长江)、“河”(黄河)、《诗》(专指《诗经》)、“书”(专指《尚书》)、“刘备”、“戈”等。
时间名词如“今”、“昔”、“旦”、“暮”等。
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中”、“内”、“外”等。
名词可以同形容词、介词、动词、连词等组合,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状语、定语、补语和判断句谓语,一般不能与副词组合。
例如: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
(《史记?项羽本纪》)——现在别人有大功却去攻击他,这样做不符合道义。
“功”受形容词“大”修辞,在句中作“有”的宾语。
“义”前边是否定副词“不”,正说明“义”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或补语常常不用介词,例如: ①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游天都》)——到达天都峰旁边,沿着光滑的石板象蛇一样向上爬。
②西门豹簪笔磬折。
(《西门豹治邺》)——西门豹把笔插在头发上,象磬一样弯着腰(恭敬地站在那里)。
以上是名词作状语。
③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楚辞?涉江》)——燕雀乌鹊,在堂前庭中筑巢呵。
巢:名词活用为动词。
④邴夏御齐。
(《鞌之战》)——邴夏为齐侯驾车。
以上是名词作补语。
(二)代词。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
分为三类:①人称代词。
②指示代词。
③疑问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古汉语中有两类比较特殊的代词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一类是无定代词“或”和“莫”;一类是辅助性代词“者”和“所”。
例如: ①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比鸿毛还轻。
②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公输》)——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就可以去攻打了。
③在天者莫明于日月。
(《天论》)——在天上的东西没有什么比日月更明亮。
例①的“或”是肯定性的无定代词,意思是“有的人”。
例②③是否定性的无定代词;例②指代人,意思是“没有什么人”;例③指代事物,意思是“没有什么东西”。
代词的主要特点同名词,一般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及判断句谓语。
(三)动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以及变化的词。
根据动词后面能否带宾语,又细分为二类:①及物动词,又叫“他动词”、“外动词”。
它所表示的动作常常影响到发出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
例如“被坚执锐”的“被”和“执”。
②不及物词,也叫“自动词”、“内动词”,它所表示的动作仅限于动作者自身,不以动作者以外的人或事物为对象。
例如“生”、“死”、“行”等。
根据动词的作用又可以分成能愿动词和判断动词。
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独立作谓语,也不能带宾语,经常附在其他动词之前作状语,表示可能。
例如: ① 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张骞传》)——汉王送给王的财物,不能说尽。
② 〔张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欲。
留岁余,还。
并南山,欲从羌中,复为匈奴所得。
(《张骞传》)——张骞从月氏得大夏,终究没有得到月氏明确的表示。
主了一年多,就回国。
沿着昆仑山,想从羌人居住的地方返回,又被匈奴抓住。
句中的“可”、“能”、“欲”都是能愿动词。
判断动词数量较少,多为后起。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是”字。
“是”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判断动词,而在先秦汉语中,“是”作指示代词而不作判断动词。
例如: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老虎和犀牛跑出木笼。
龟板和宝玉毁在匣子里,这是谁的过错呢
“是”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在椟中”这种情况。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判断动词有“为”、“非”。
“为”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非”是“不为”的合音,常用在否定句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
例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现在人家是切肉的刀和板,我们是任人宰割的鱼和肉,为什么去辞别呢
②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为年老的人折个树枝,告诉人说:“〔这种事〕我做不了”。
这是不去做,不是不能做。
动词在句中经常作谓语,也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可以受副词修饰,但不能与介词结合。
例: 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膑》)——魏将庞涓听说齐军攻魏的国都大梁,就离开韩国返回,这时齐军已经越过国境向西推进了。
“闻”、“去”、“归”、“过”在句中作谓语。
“西”是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②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学习不可以停止。
“学”作主语。
③但欲求死,不服顾利害。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只愿求死,不再顾念利害。
“死”作宾语。
④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诗经?魏风?伐檀》)——不出打猎,为什么看到你家有悬挂着的貆啊。
“县”是悬的本字,在句中作定语。
⑤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之者购千金。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命令部队不要杀广武君,有能活捉他的奖赏千金。
“生”作状语。
⑥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其犹可扑灭
(《尚书?盘庚上》)——象大火在原野上燃烧,不能接近,难道还可以扑灭吗
“灭”作补语。
上述例句中,副词修饰谓语的情况如例①的“既已”,例②的“但”、“不复”等。
如果动词前是介词,那一定是省略了介词宾语,这在下面介词部分将谈到。
(四)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变化状态的词,在句中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
也能作主语、宾语。
例如: 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日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钴鉧潭西小丘记》)——铺着枕席躺在那里,清爽明净的景色与眼睛交谈,瀯瀯的流水声与耳朵交谈,悠然虚渺的境界与精神交谈,深沉宁静的状态与心灵交谈。
枕席:名词用作动词,铺着枕席。
谋:谋划,这里指景物与人的五官交谈。
“清泠”、“瀯瀯”、“悠然”、“虚”、“渊然”、“静”作定语。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庖丁解牛》)——因此用了十九年可是刀刃就象刚在磨刀石上磨过的一样锋利。
“新”作状语。
吾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我与徐公哪一个漂亮
“美”作谓语。
治乱,天邪
(《天论》)——安定与动乱是天决定的吗
“治乱”作主语。
形容词作宾语时名词意味很浓。
例如 籴贱贩贵。
(杨恽《报孙会宗书》)——买贱〔的东西〕,卖贵〔的东西〕。
形容词可以受副词修饰。
例如: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师说》)——因此聪明的人更加聪明,愚笨的人更加愚笨。
副词“益”修饰形容词“圣”、“愚”。
(五)数量词。
数量词是表示事物数目与单位的词,在句中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这同现代汉语基本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古汉语表动量的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
例如: 有奇景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
(《游天都》)——有这样奇异的景象,上次没有探访一下,这次游览又快慰又惭愧。
(六)副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副词能修饰动词、形容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数量词。
在句中经常充当状语,也作补语。
例如: ①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许弗许。
(《郑伯克段于鄢》)——〔武姜〕喜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
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②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见蛟龙。
(《论衡?别通》)——到浅的水流中去的人能见到小虾,到稍深一些水流中去就能见到鱼客,到最深的水流中去就能见到蛟龙。
③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甚”作补语。
(七)介词。
与名词、代词及某些名词性词组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对象、处所、时间等意义的词。
根据介词结构的意义和它们与中心语的关系,可以分为时地介词、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
介词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和补语。
①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鞌之战》)——怎么能因为受伤使国君战事失败呢
②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五蠹》)——现在想用先王的政治措施治理当世的百姓,都是守株待兔一类的事情。
③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报任安书》)——我所以暗自忍辱苟活下来,幽禁在污秽的监狱之中而不自杀,是因为我遗憾我的心愿没有完全实现,这样鄙贱无知地死去,我的文章著述便不能传扬到后世。
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为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若能用您的众将士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不如早与曹操断绝关系。
例①“以病”作状语,表原因。
例②的“以先王之政”作状语,表凭借。
例③“于粪土之中”作补语,表处所;“于后世”作补语,表时间。
例④的“以吴、越之众”和“与中国”都作状语,前者表凭借,后者表对象。
古汉语介词中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介词同时又作连词,有的较难区别,如“与”: ①夫仆与李陵俱居门下,素非能相善也。
(《报任安书》)——我与李陵一起在宫中供职,平素相互之间没有很深的关系。
②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
(《孙子兵法》)——道就是使百姓和君主同心协力。
例① 的“与”是连词,“与”前后人物在句中的地位是平等的,颠倒后意思不变。
例②的“与”是介词,“民”是受令的对象,又是“同意”的主动者。
如果“民”与“上”位置颠倒,意思就全变了。
介词“以”的后边如果省略了宾语,有时也易与连词相混。
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
(《鞌之战》)——从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了箭继续驾车,车左边的轮都被鲜血染红了。
②(于)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张)巡。
(《〈张中丞传〉后叙》)——于嵩又取架上的那些书,试着用它们来考问张巡。
例①的“以”是连词,连接两个动作。
如果认为是介词,就一定是后边省略了宾语“之”,但加上“之”写成“余折以之御”,“之”指代不明,语义不通。
例②的“以”后边加上“之”,“以之问”意思通顺,如不加,意思反倒不完善,所以例②的“以”是介词。
此外,还要注意介词宾语前置与省略的情况,这将在第九章“怎样分析句子”中谈到,可参见。
(八)连词。
用来连接各类实词、词组成分句的词。
根据连词所表示的关系,可以分为联合连词、偏正连词。
表联合关系又可分为并列连词、递进连词、选择连词、承接连词四类。
表偏正关系的又分为让步转折连词、因果连词、假设连词、条件连词、目的连词等。
这些都需要通过体会上下文来确定。
(九)语气词。
表示各种语气的词。
根据其在句子的位置,可以分为句首、句中、句尾语气词之类。
根据其在句中的作用,可以分为表陈述、祈使、疑问、感叹、提顿、推测等。
(十)叹词。
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有时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在上述十类词中,重点掌握名词、动词、形容词与副词、介词、连词,尤其是动词与形容词、介词与连词。
要抓住各类词的主要特点,例如看能否与介词、副词结合就可以判断是名词还是形容词或动词。
如能否带宾语,就可以把名词与及物动词区别开来(形容词带宾语都属于活用为动词);是充当叙述句谓语还是描写句谓语,就可以把形容词与不及物动词区别开来。
连词与介词有时较难分辨,常常要结合上下文的意义去判断。
下面分析几个例词。
之 ①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从而后》)——(我们的)政治主张行不通,已经了解这一点了。
②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齐桓晋文之事》)——因此贤明的君主制定老百姓应有的产业,一定让他们对上足够事奉父母,对下足够养育妻子和儿女。
丰年终身饱,荒年免于死亡,然后督促他们作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他是很容易的。
③宋何罪之有
(《公输》)——宋国有什么罪
④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论衡?实知》)——不学习自己就了解,不问人自己就明白,古今的事情中没有这样的。
例①有两个“之”。
第一个前接名词、后接动词性词组“不行”是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构成偏正词组在句中作宾语的外位语,第二个“之”上接动词,作宾语,是代词,代“道之不行”这种情况。
例②有四个“之”。
第一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名词“产”,是连词,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第二个上接连词“而”,下接名词“善”(形容词活用),是动词;第三个上接名词“民”,下接动词“从”,是连词,作用同“道之不行”的“之”;第四个上接动词“从”,下接语气词“也”,是代词,代“明君”。
例③的“之”上接名词“何罪”,下接动词“有”。
“何罪”与“有”不构成主谓关系,“之”是代词,复指前置宾语“何罪”。
例④的“之”上接否定副词,下接动词“有”,是代词,代前面的情况作“有”的前置宾语。
实 ①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
(《五蠹》)——古时候男子不耕田草木果实就足够吃了。
②故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
(《五蠹》)——所以灾年的春天,对年幼的弟弟也不给食物,丰年的秋天,对疏远的客人也一定给他食物吃。
这不是疏远亲骨肉而爱路过的客人,而是果实多少不同〔造成〕的。
③仓府两实,国强。
(《商君书?去强》)——粮仓和府库都充实,国家就强大。
④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旧唐书?魏征传》)——有好开头的确实很多,能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⑤实无反心。
(《史记?李斯列传》)——确实没有反叛之心。
例①的“实”由连词“之”与名词“草木”相接,在句中作主语,是名词。
例②由连词“之”与形容词“多少”相接,也是名词。
例③上接数词,在句中作谓语,是形容词。
例④的“实”下接形容词“繁”是副词。
例⑤的“实”是下接动词,是副词。
必 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我听说聪明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失误;愚笨的人考虑一千次,一定有一次收获。
②古明主必其诛也。
(《五蠹》)——所以贤明的君主一定实行他的惩罚。
例①的两个“必”都是上接名词结构,下接动词“有”,是副词。
例②的“必”上接名词,下接名词性词组,用作动词。
甚 ①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太厉害了,你的不聪明。
②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
”对曰:“甚于妇人”。
(《触龙说赵太后》)——太后说:“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
”(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
例①的“甚”作描写句谓语,是形容词。
例②的“甚”下接表比较的介词结构补语,也是形容词。
有时从词的语法动能上不能判断词性,就要结合词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分析。
例如: 早 ①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左传?宣公二年》)——穿好朝服准备上朝,因时间还早,(就)坐在那里打瞌睡。
②早救之,孰与晚救之便。
(《战国策?齐策》)——早点救韩国,比晚救韩国哪样更合适。
孰与:表比较选择。
便:适宜。
③云雨未谐,早被东风吹散。
(秦观词《阮郎归》之一)——早:已经。
例①受副词“尚”修饰,例②修饰动词“救”,都是形容词。
例③修饰动词“吹”,是副词。
例②例③形式类似,为什么一个是形容词,一个是副词呢
这就要结合词义考察了。
例②意义是时间早,还可以受副词修饰(如例①)所以是形容词。
例③的意义是“已经”,不能再受副词修饰,所以是副词。
适 ① 子适卫(《论语?卫灵公》)——孔子到卫国。
②时已过午奴仆适至。
(《游天都》)——时间已过了中午,奴仆刚好赶到。
③今弃击罋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谏逐客书》)——现在抛弃秦国的音乐而取异国的音乐,这样做是什么原因
〔只求〕眼前快乐,听起来舒畅罢了。
击罋叩缶、弹筝:这里指代秦国音乐。
郑卫韶虞:这里指异国音乐。
例①的“适”下接名词“卫”,是动词。
而例②例③的“适”下面接的都是动词,但例②的是副词,例③的是形容词,这就是“适”在上下文中的意义不同造成的。
例②的“适”是修饰动词,所以是副词。
例③的“适”是说明“何也”的,“观”是“适”的补语,所以“适”是形容词。
以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巫山?巫峡》)——有时候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到达江陵,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长风,也算不上快的。
②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五蠹》)——因此圣人不要求遵循古法,不效法成规。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嘱托我做文章来记载它。
④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谏逐客书》)——这四位君主〔的功业〕,都凭借着从别的诸侯国到秦过作官的人的力量。
⑤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平坦而又近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多,险要而又远的地方,游玩的人就少。
⑥齐使者为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齐。
(《孙膑》)——齐国的使臣到魏国,孙膑以受刑罪犯的身份偷偷地去拜见,劝说齐使。
齐使认为他有特别的才能,偷偷用车载着他到了齐国。
⑦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
(《孙膑》)——因此就拜田忌为大将,而拜孙子为军师。
⑧富国以农,而贵文学之士。
(《五蠹》)——凭借着农业使国家富强,可是却重视读书的人。
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齐桓晋文之事》)——五亩大的田宅,在周围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帛制的衣服了。
⑩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些,没人用我了。
○11子欲知其以乎
(《柳宗元?杂说》) ○12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
(《论积贮疏》)——如果粮食多并且财富有余,干什么不能成功
用来攻城就能占领,用来守城就能稳固,用来打仗就能取胜。
例①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形容词。
例②的上下是代名词,但“是”与“圣人”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以”是介词,“是以”即“以是”。
例③的“以”上下都是动宾结构,是连词。
例④的“以”上接副词,下接名词性词组,是动词。
例⑤的两个“以”接的都是形容词,是连词。
例⑥第一个“以”上下都接名词,不构成并列关系,并且“以刑徒”与“见”关系紧靠,是介词,表身份。
第二个“以”上接名词,下接动词,既不是连词,也不是介词,而是动词,“认为”,其后省略了宾语“着”。
例⑦的“以”后边带宾语“田忌”,“田忌”又是“为”的主语,所以“以”是动词“用”。
例⑧的“以”下接名词,上接动宾词组,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之间。
所以可作介词,也可以作动词。
而例⑨的“以”则少动词性,是介词。
例⑩的第二个“以”,下接语气词,上接代词和副词,是动词。
例○11的上接指示代词和动词,是名词。
例○12的三个“以”,下边都是接动词,按结构是连词,但从文意上看,“以”后省略了宾语“之”,所以仍是介词。
如作为连词文意就不通畅了。
与 ①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老师与弟子年纪相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相似。
②夸父与日同走。
(《夸父逐日》)——夸父跟太阳赛跑。
③屈完与诸侯盟。
(《齐桓公伐楚》)——屈完跟诸侯订立盟约。
④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谋攻》)——知道什么仗可以打和什么仗不可以打的,就能取得胜利。
⑤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斗酒”。
〔手下的人〕就给他一斗酒。
例①、例②、例③的“与”前后连接的都是名词,但例①的“与”是连词,例②、例③的是介词。
原因是前后两个名词的地位不同,或主动发出动作与被动附和动作不同。
如果“与”前后的名词颠倒过来,意义也不变,则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例④的前后接动词词组,且可以换位置,是连词。
例⑤上接副词,后边接的只有名词,是动词。
“与”前接名词,后接动词的多是介词,文意上省略了介词宾语。
例如《孙膑》:“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客从外来,与坐谈”。
因此,“与”主要注意辨别例①、②、③时的情况。
二.如何分析词类活用 要分析词类活用,首先明确词类活用的概念。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划分的类别。
虽然古代汉语各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基本一致,比如名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谓语等等,但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别的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中最需要注意掌握的是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三种情况。
(一)名词、形容词等活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蹇驴,囊图书。
(《中山狼传》) ②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③ 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论语?颜渊》) 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齐桓晋文之事》) ⑥ 遥望老子杖藜而来,须眉皓然,衣冠闲雅,盖有道者也。
(《中山狼传》) ⑦ 丈人目先生使引匕刺狼。
(《中山狼传》) ⑧ 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韩信拜将》) ⑨ 先生且喜且愕,舍狼而前。
(《中山狼传》) ⑩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孟子?藤文公下》) 例句①的“策”、“囊”本是名词,鞭子、口袋,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用鞭子赶、用口袋装。
例句②的“水”本是名词,句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游泳。
例句③的“王”本来都是名词,大王。
第二个活用为动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形容句子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形容不能留有遗憾的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