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逸恶劳的优美句子
1. 好逸恶劳作文
很久前写的旗前讲话,整理邮箱时看到的,怀念一下!
以辛勤劳动为荣 以好逸恶劳为耻
泱泱五千年中华,传承着无数博大精深璀璨的文化。穿越时空,发现无数段经典都在讲同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辛勤劳动光荣,好逸恶劳可耻。”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说的是勤的重要。“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讲的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喷鼻香。”的成功之道。“少年不节嗜欲,每致中道而殂”敲响的是青少年时期如果好逸恶劳,沉溺于不良嗜好,终致性命不保的振耳发聩的警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阐述的是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富贵如刀兵戈矛,稍放纵便销膏靡骨而不知;贫贱如针砭药石,一忧勤即砥节砺行而不绝。”给人展示的是“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与人生画卷的深邃意境。。。。。。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辛勤劳动而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好逸恶劳则家破人亡山河变色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数不胜数。
说起辛勤劳动,我想到了神农“苦尝百草”;想到了孔子“韦编三绝”;想到了匡衡“凿壁偷光”;想到了黄宗羲“鸡鸣就枕”。记得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句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被无数的伟人应证着:清代学者章学诚,愚而好学,成为著名的史学家和思想家;爱因斯坦第一次考大学曾名落孙山,但发奋图强成为了伟大的自然科学革新家。使我不禁想问:“天下事又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古今中外也有无数因贪享安逸而招致亡国的,不尽的事例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勤劳兴邦,逸乐毁国。贪安逸,图享受,小则毁掉一个人,大则毁掉一个政权,乃至,整个国家。
唐玄宗李隆基初登基时,整顿弊政,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得以发展,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可后来耽于安逸,一反当初执政之勤谨,沉溺酒色不问国事,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将圣唐气象扫得七零八落。南宋的赵构当上皇帝之后,不是奋发图强,改变山河破碎的屈辱局面。而是偏安在临安一隅,过着他的舒适安逸的享乐生活。最终,大宋朝像温水中的青蛙,在安逸中被灭国亡家。
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运动横扫18个省,攻克600座城,立国建号,定都南京。然而因起义的领袖们丧失了劳动人民的本色。轰轰烈烈中夺得的政权仅仅维持了11年。
杜牧面对沦为焦土的阿房宫,感慨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任何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中得到警示,哀而不鉴,那么很可能有一天会成为后人引以为戒的对象。
只有辛勤工作,才能获得安身立命的基础;只有勤奋学习,才能获得优异的成绩。勤奋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是生命之舟上的白帆,是雄鹰借以翱翔天际的双翅。
我们的老祖宗早就说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想俯瞰大地,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那么,请不要害怕登楼时的艰辛。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让我们用辛勤劳动一同去创造美好的明天。当然,这一切,从“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开始!
2. 好逸恶劳 脍炙人口 良师益友的造句 字数100字以内
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这则成语的脍是细切的肉;炙是烤肉。脍炙人口,原指人人爱吃的美食,常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尽心下》,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烩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烩炙,但却是曾哲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
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后来人们从孟子所说的“脍炙,所同也”里引伸出“脍炙人口”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脍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出自:五代·王定宝《唐摭言·海叙不遇》:“如‘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又‘扫地树留影,拂床琴有声’……皆脍炙人口。”一部~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 ]
解释: 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和称赞和传讼。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经典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好逸恶劳的优美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