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不掉的社交恐惧症 ,谦虚的资本

甩不掉的社交恐惧症

从小根深蒂固的社交恐惧症只能减轻无法消失。从幼年到年轻时,一和生人说话脸就红,声音就发抖,去买个东西嗫嚅一半天,看到老师和领导就躲,在家里被姐姐们戏称为“大智若愚”,在外面被不少人莫名其妙地扣上“清高"的大帽子。到后来三十出头又莫名其妙地当了学校领导,开始麻起胆子在公开场合讲话(非讲不可才讲,可讲可不讲整死都不讲),看到生人也能寒暄几句,看到上级领导能躲就躲,躲不开也打招呼,最怕和上级领导一桌吃饭(畏畏缩缩不敢挑菜,实在推不掉吃一顿也往往吃不饱),到现在貌似和周围的人也能东拉西扯几句,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孤独感和社交恐惧症已深入骨髓。除必须要沟通的正事和工作上的事外,一直不想和不熟的人闲聊,尤其是没话找话说,尤其是聊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在小区,不想关注广场舞,不想关注麻将,不想和大妈们聊家长里短。就想宅在家里,读书,看网上八卦,看电视,听音乐,了解局势,审视内心,深究灵魂,写写文字,发发感慨。也想结交一二灵魂知己,但茫茫人海,知音难求。即使有互相理解的三五好友,但各有各的人生轨迹,各人忙各人事,只有互相默默关注,时而道个好罢了。也想外出旅行,读了万卷书,也想行万里路,但世界那么大,钱包这么小,无钱寸步难行。只有在书里,在网上,在电视上,把世界环游一遍罢了。所以,只有做一个资深宅大娘。不是清高,不是傲慢,不是装逼,是性格使然,是无奈之举。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尤其是没有熟人的陌生地方,内心的孤独感尤为强烈,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惴惴不安,总是觉得人们隔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是对谁有意见,不是现在这样,自小至今都这样。而别人以为我,清高,傲慢,甚至霸气,这些都是在凹凸镜里看到的我。其实,我就是一个具有典型的悲观主义性格,精神孤独,多愁善感,不停地和命运抗争的人。一个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者,一个从小在贫病交加政治歧视三重压力的死亡线上抗争,做出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的灵魂孤独者,一个以出世者的超脱认真地在凡尘中努力工作努力生活的人,一个以善良正直真诚作为立身之本的人。这就是我,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我,背后怎样议论我,我对自己有极为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充满自信。决不因别人的议论而改变一一这就是我,一个虽然平凡但却独一无二的我。2019年9月19日

谦虚的资本

谦虚也是需要一定资本的。其实,真正谦虚的人一定是一个有丰富内涵大度睿智敬守坚定的人,他应该是有相当程度的修养,能够清清楚楚认识自我,何时何地都能理性地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懂得积蓄力量,涵容待人,安详处事;他还能够对世界、对社会、对人性有一个客观的理解和把握,不至于昏头昏脑,茫茫然,不知天高地厚,从而失了必然的认知比较!常常听到有人嘱托、评断或劝诫:“最起码要做到谦虚谨慎”,不免哑然于这一种似是无奈却又略显基本底线要求的表述,还隐隐感到有贬斥的暗示。谦虚,有时候却是“无能者不能为”最惯用的“蒙面纱”。因为学识修养不够,因为实践能力不足,往往在一些具体事项上,难免理不清头绪,不知所云,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他就得很巧妙地退后一步,抽出身来,施施然摆个高姿态,言谈举止平白地多了许多“口实”,犹如蒙了一层若有若无的纱,让人辩不清,看不透,还不好也不便“计较”,大或都能够捞个“谦虚”的美誉。当然,这比之那些无知却又无畏者还是要自觉并好得多。同时,谦虚还会是“胆怯者不敢为”最顺手的“挡箭牌”。而这一份胆怯并不能单纯从珍惜他人或自身生命的层面去理解,从尊重与维护他人或自身应有利益的角度去辩析,他顾虑和畏惧的终极目标,却仅仅是自身利益的一切,有应有的,但更在意不应有的。如此,便特别惧怕担当失败或失误的风险,惟恐遭到抵毁与指责,阻碍了前程和发展;便格外担心损害到你我他的既得利益,惟恐遭到反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了,多年的心血还很可能化为乌有。凡事能躲的必不现身,能推的必不揽过,能卸的必不羁绊丝毫。这时候,他是全然不会计较别人怀疑与否能力的强弱,顺手扯过“谦虚”这一“挡箭牌”,事事说道,处处强调,其不外乎多一个堂皇冠冕的说辞,聊似自慰罢了。谦虚,还有可能成为“懒惰者不愿为”最舒适的“遮阳伞”。他仿佛真的有着超脱的心态,真能随遇而安;或是摆出一幅看透一切,厌恶世俗的高明模样。而每每临事,却又往往摇头摆手,这说办不好,那讲干不成,日日龟缩于既有的那方小天地里,循规蹈矩,死守俗套,不用思维,悠哉乐哉;全然没有谋事创业的那份勤、敬意识和智、敏能力。但,设若是关乎自身利益的此许事项,那恰是换了个人,还没有不能及时“摆平”的。如此,就常常让人疑惑,这到底是高明呢?还是无能?怎么定论都似乎太直白伤人,抑或嘲讽,且不十分确切,便只有用“谦虚”来遮挡了,说者也不尽显别扭,当事人也还能舒适受用,而旁人也心中明白,不用急着嗤鼻。而如今,谦虚,却是常常沦为“心机者乱作为”最擅长的“保护色”。“这类精英”大抵学识丰富,志意深远,老子、孔子、达·芬奇等等中外圣贤之言,随口都能吟出二、三,有的还奉为“经典”,甚或尊成“座右铭”,时时不忘念虑提撕。故而,也渐渐成就了一种境界,有了一身的处世智慧,言行举止,多了一份雅意与收敛,也似乎成熟、理性、低调、平和,一时之间,其人格魅力还是有那么完美,让人易于接受。但,可怕的却是这颇多的“实德”,并没有完全在“这类精英”中内化于心,其对“谦虚”的真正看重也只是外在表像;故而,或人前明 “谦”人后暗“虚”,或援上则“谦”陵下则“虚”,或顺时为“谦”逆时便“虚”……其实,最在乎的只不过是惟心利己的赞美与尊崇,还隐隐盼望能给自己“心知肚明”的事以安抚和肯定,以便保护遮掩其后的种种。历史上,最鲜明的当属西汉王莽了,白居易的《放言》诗中一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即使其千古留名,贴上一个永远也撕不掉的标签。于当前,能令人感慨的有如山东省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湖南省株洲市委原政法委书记谢清纯、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原副市长毛绍烈、北京市委原副书记吕锡文等等多矣;但最恐怖且可悯的还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司原副司长魏鹏远,难以想象,一个经常骑着折叠自行车衣着简朴的“凡人”,竟然贪污了数亿元,单家中搜出的现金就达2亿之巨,这让我们不得不惊悚之余左右张望,心中惶惶,难不成周边也还有着一两个如此“谦虚”的千万、亿万富翁!当然,也有一些人认为,谦虚是自信的“稀释剂”,将二者若有若无、若明若暗地对立起来,视之为相互博弈的存在,使人纠结、困顿;故而,多见下意识地将这两种称呼,分别冠名在日常生活中不同格调的人身上,毕竟多少能有一个形象的注释说明。其实,简单地理解,谦虚和自信是自卑与骄傲的平衡产物,欠缺“度”的谦虚就显得自卑,没有内涵的自信就会膨胀成骄傲,谦虚更多彰现是人外在的一种特殊的态度,自信更多侧重是人丰富内涵自然流露的一种人格定力,两者是从不同维度强调待人处事所应持有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认知。有谦虚的外在却无自信的内质,那只是虚假的表像,终将落入怯懦、自卑、无能的窠臼;有自信的心力却无谦虚的表现,就易予人以自信过了头,难免有自傲、自负的嫌疑;看来,我们需要自信,也同样需要谦虚,两者之间显然是没有本质上的对立,也不能人为假定矛盾,徒费心神。故而,有时候说“谦虚”就只能是一种应景客气话,是当不得真的,要想真正地担当得起,名符其实,还得需要足够的资本;最好是能静下心来,恰如《修心古训》所曰:“虚其心,受天下之善,”下足功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且惟敬守此心,敛抑其气,静默从容,谨严俭约,才能不说张扬之语,不干张扬之事,不逞张扬之能。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甩不掉的社交恐惧症 ,谦虚的资本 》评论列表(2)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