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拜年 ,《走进水乡古镇——路仲》倪鑫龙
蝶恋花.拜年
《走进水乡古镇——路仲》倪鑫龙
? 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草长莺飞,正是江南春风、阳光、花香的好季节。于是,去了浙江省海宁市水乡古镇——路仲,它离市区硖石约七公里,与桐乡毗邻交界,是海宁至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千年古镇。
路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东吴孙权手下著名儒生大将陆逊任海昌都尉时,曾屯兵现圩里桥、搭桥、紫荆桥一带,故称“营里”。据民间传说,唐代后期,有朝廷的路、仲、毛三位解粮官,途经此地,看到百姓灾荒饥寒交迫,毅然开仓放粮,后因无法交差而自刎于此。这里的人们得知三位解粮官自刎的消息,十分悲痛。为了报恩三位解粮官,后来就集资建起了供奉祠堂。到南宋赵构在杭州建立王朝后,当地知县将路、仲、毛三位解粮官开仓放粮,赈灾之事禀报皇帝宋高宗,当皇上得知此事便嘉封路、仲、毛为“三王”并诏建“三王庙”。以皇帝圣旨,册封“三王”为这里的土地神,同时赐地名“路仲毛”。后来人们为叫起来顺口,简称“路仲”。从此,路仲后代尊“三王庙”为“本庙”,逢年过节请土地,供的是“三王”菩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上“三王庙”进香成为习俗不逾。
路仲地理位置,以南北走向的亭溪港为界辟成东西两区域。河东区域三面环水,且有多条小河穿插。河西区域乃四面环水,中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将其拦腰截断。全镇尚有十多座各色石桥横架在各条河流上,沟通着东西南北,河中小船悠悠,来往不绝。
当进入镇区,所到之处,狭狭窄窄的街道,长长的巷弄,横铺石板的路面,傍水而筑的民宅,古朴典雅的石桥,高高围墙的庭院,充分显示了古镇的特有风貌和身韵。镇内小桥,流水,人家,民风古朴,景色宜人。星布全镇的古桥,如德义桥、德风桥、德永桥、德明桥、盈家桥、紫荆桥、书堂桥,造型各异,风格独特。还有许多古宅,仍然保持着青砖、白墙、黛瓦的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如张家厅、钱家厅、朱家厅、冯家厅、孙家厅、管家厅、惠长厅、明厅,庭院深深,气度不凡,以前为大家族所居。镇上的直街是一条江南低檐的特色街,旧时的盐号、油坊、米行、粉坊、竹铺、豆腐坊遗迹,鳞次栉比。古往今来,一直是路仲热闹的商业街。而在临河筑的水榭、水阁,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路仲镇西,朱墙坞的地方,原为朱姓一族居住。石帮岸、暖桥、石墙门,古色古香的厅楼建筑,就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故居。在镇南,有著名艺术家钱君匋的故居。还有名中医朱菊初先生居住的宅院,又称“朱家花园”。花园绿树成阴,一排排果树开满花朵,一盆盆花卉香气扑鼻,一枝枝翠竹在风中摆动。花园内的池塘里首先映入眼帘的一片绿色,几棵绿树倒影在水中。花园风光,如诗如画,令人流连忘返。
在古镇河畔的田野,有一片金黄色的油菜花,远处望,错落有致,千姿百态的花朵犹似花的海洋。近处看,一朵朵菜花精神抖擞地绽放,茎和叶嫩得要滴出水来。走在田野的小道上,微风悠悠吹来,使人感觉心情更加舒畅。
现在保存完好的元代古桥“德风桥”桥上两对石狮子栩栩如生,桥下石柱两副桥联,朝南一面的桥联:“东联德羲璧合珠联,西接彩虹云蒸霞蔚”。朝北一面的桥联:“但遇留候便受书,何须司马方题柱。”有极其观赏价值。
路仲,从宋代到当代有词人、科学家、书画家、学者等名人雅士二十多位,在这里略举三位。
宋代女词人朱淑真(1063-1106)。她博通经史,能文善画,音律诗词俱佳。她的作品大部分失传,仅有《断肠集》、《断肠词》、《璇机图记》等少量外流作品流传后世。朱淑真与后世李清照齐名。朱淑真是旧时启蒙读物《千家诗》唯一入选的女词人。
近代植物学家钱崇澍(1883-1965),晚清秀才。他是我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后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在从事植物学研究工作期间,出版了有《中国兰科植物之研究》等8部著作。还主编《中国植物志》共出版了3卷,全书预计80卷125册,约40000万字。
当代著名书画家、收藏家钱君匋(1907-1998),祖籍海宁路仲,出生于桐乡屠甸。他出版的美术,篆刻作品和散文作品、诗集、歌曲集,以及翻译《西洋美术史略》等20多部著作。他的晚年将毕生收藏的明、清及近现代名家的书画、印章等珍贵文物和他自己的字画、篆刻、诗词、装帧等5000余件,分别捐献给家乡海宁和出生地桐乡。海宁市政府为他建造《钱君匋艺术研究馆》,对外免费开放15年来,已接待观众60多万人次,被省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路仲是江南典型的水乡古镇特色和深厚的人文历史景观,现正在保护修缮遗存的古桥、古宅、古街、古巷、水阁、民宅和名人故居等众多的古建筑,重新再现路仲当年古朴典雅的风貌。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励志美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蝶恋花.拜年 ,《走进水乡古镇——路仲》倪鑫龙 》评论列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