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伽吒经优美句子

1. 有语句吉祥一点的佛经吗

吉祥经

李荣熙 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夜深,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旁,以偈白佛言:众天神与人,渴望得利益,思虑求幸福,请示最吉祥。世尊如是答言:

勿近愚痴人,应与智者交,尊敬有德者,是为最吉祥。

居住适宜处,往昔有德行,置身于正道,是为最吉祥。

多闻工艺精,严持诸禁戒,言谈悦人心,是为最吉祥。

奉养父母亲,爱护妻与子,从业要无害,是为最吉祥。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邪行须禁止,克己不饮酒,美德坚不移,是为最吉祥。

恭敬与谦让,知足并感恩,及时闻教法,是为最吉祥。

忍耐与顺从,得见众沙门,适时论信仰,是为最吉祥。

自制净生活,领悟八正道,实证涅盘法,是为最吉祥。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宁静无烦恼,是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无往而不胜,一切处得福,是为最吉祥。

2. 僧伽吒经 是部什么经典

《僧伽吒经》是一部殊胜的大乘经典,一直是所有大乘经典中最广为读诵、流通的经典之一。

据经文记载,若不曾见九十亿恒河沙诸佛如来者,不能闻此法门。佛亲口说此《僧伽吒经》功德无量,并且只要听闻,就可以获得过于一佛福德之聚的无量福德,绝非虚妄,并且只要听闻此经的人,临终会有超过百亿恒河沙之多的诸佛现身接引入清净佛国。

《僧伽吒经》特别详细说明:读诵这部经得以消除苦的种子,带来未来多生多世长远的果报,并保障诵经者获得直到成佛的安乐。《僧伽吒经》直接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的教授。

佛陀的这次教授,就像所有的大乘经典,是由他的弟子记住之后,再用梵文写下来的。《僧伽吒经》的独特之处在於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从往昔的古佛听受的,而且对读诵者的影响广大、深远。

《僧伽吒经》的梵文是一个术语,意思「连结」或「连系」。《僧伽吒经》属於一种特殊的经类,其功能是转化那些以特殊方式听闻或念诵这些经典的人。

还有,如经中所述,凡是《僧伽吒经》所安立之处,诸佛恒在。因此,读诵此经能够加持诵经之处。

能有机会值遇、听闻、读诵此经,并对此经有信心,均是过去累积了很大的福德方可值遇,尤其是「抄写」此经,仅仅抄写一字,就有不可思议的功德。持诵这部经典对于所有听闻和持诵它的人都能产生极大的利益,尤其为了生起在圆满弥勒计画时所必需的功德,仁波切尤其推荐此经,而弥勒计画本身就会对数不清的有情产生无量的利益。

《僧伽吒经》直接记录了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灵鹫山的教授。佛陀的这次教授,就像所有的大乘经典,是由他的弟子记住之后,再用梵文写下来的。

《僧伽吒经》的独特之处在于这部经是释迦牟尼 佛亲自从往昔的古佛听受的,而且对读诵者的影响广大、深远。一般来说,读诵大乘经典是净障的六种善行之一;而《僧伽吒经》本身特别详细地说明:读诵这部经得以消除苦的种子,带来未来多生多世长远的果报,并保障诵经者获得直到成佛的安乐。

本经还 开示念死无常,包括死亡时身心变化的过程。 1930年代,在英国统治的北巴基斯坦所做的一次考古挖掘中,挖出埋在地下的一个佛教图书馆。

这次的考古挖掘对于历史学家十分重要,因为它发掘了大量的第五世纪手抄本,远比印度本土其他任何地方更。在这许多重要的手抄本之中,《僧伽吒经》的数量最多,甚至远超过现今我们比较熟悉的妙法莲华经、金刚经或般若经。

好几世纪以来,《僧伽吒经》一直是所有大乘经典中最广为读诵、流通的经典。护持大乘法脉联合会的导师图敦梭巴仁波切二○○二年在美国麦迪森伦珠梭巴格西的寺院苜次看到《僧伽吒经》,便决定以黄金抄写它,并广为弓扬这部珍贵的经典。

之后,仁波切经常鼓励弟子读诵《僧伽吒经》,例如,仁波切曾经在九一一事件周年纪念日,指示全世界所有的弟子尽量多诵这部经,以防范进一步的侵袭。释迦牟尼佛开示这一部极具威力的转化经典,是为了让我们尽速契入菩提道。

读诵这部经典时,我们可以非常深刻地感受到佛陀对我们无比的慈爱。同时,因为这部经包句佛亲口说过的话,我们诵经时,不啻是透过我们的音声复述佛的开示,把佛的教法传布到全世界。

因此,读诵《僧伽吒经》,除了我们自己所获得的利益之外,同时以直接、有力的方式,促使佛陀的教法常住在世,令一切有情离苦得乐,促进世界和平,这是十分迫切需要的。后记:《僧伽吒经》的汉译本有二:初为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译的《僧伽吒经》,共四卷,收录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第四二三号。

僧伽吒经 仅仅听闻就可以过于一佛福德之聚的大乘殊胜经典 “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

一佛福德有几量也。佛言。

善男子谛听。一佛功德譬如大海水渧。

如阎浮提大地微尘。如恒河沙等众生。

悉作十地菩萨。如是一切十地菩萨所有福德。

不如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

若人闻此法门福多于此。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尔时一切大众。闻是说已。

踊跃欢喜多增福德。简述听闻的利益:此法难值亦复如是。

一切勇。若有得闻如是法门经于耳者。

八十劫中自识宿命。六十千劫作转轮王。

八千劫中作天帝释。二十五千劫作净居天。

三十八千劫作大梵天。九十九千劫不堕恶道。

百千劫中不堕饿鬼二十八千劫不堕畜生。十三亿百千劫不堕阿修罗中。

刀剑不伤。二十五千劫不生愚痴中。

七千劫中具足智慧。九千劫中生处端正。

具足善色如如来身。十五千劫不作女人。

十六千劫身无病恼。三十五千劫常具天眼。

十九千劫不生龙中。六千劫中无嗔恚心。

七千劫中不生贫贱家。八十千劫主二天下。

极最贫穷受如是乐。十二千劫不生盲冥。

十三千劫不生聋中。十一千劫修行忍辱。

临命终时识行将灭。不起倒想。

不生嗔恚。见东方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面见南方二十亿佛。面见西方二十五恒河沙诸佛如来。

面见北方八十恒河沙等诸佛如来。面见上方九十亿恒河沙诸佛世尊。

面见下方百亿恒河沙等诸佛世尊。善男子。

彼诸世尊安慰其人。善男子。

汝莫恐怖。汝已听受僧伽吒法门。

11、闻四句偈所有功德我今说之。善男子。

譬如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所有福德。闻此法门福德胜彼。

若有供养。

3. 僧伽吒经

简单来说,《僧伽吒经》是讲一个古佛故事。

《僧伽吒经》是正法十经之一,此经是“一切勇菩萨”起问的能清净心读诵此经……九十五劫自已知道宿命,六万劫中会成为转轮圣王。临死时,会有九十五亿诸佛来安慰你,叫你不要害怕,请你到其佛土。

此经功德殊胜……千万不可诽谤。如有人诽谤……其罪无法说,比如有人用刀砍下脑袋……然后用药敷上……想把头粘上……你说有用嘛。

听到此经的功德……就能灭去五逆重罪。听到此经的功德……胜过一个佛所有的功德集结。

建议有幸遇到僧伽吒经的,想要生活更好的,可以每天修持僧伽吒经,你可以读、书写都可以,然后可以把每天念或写僧伽吒经回向与你的有缘众生,如你的冤家债主。在人间行走,遭遇厄运,往往都是冤情债主所引起的(是你过去伤害过他们),我们的冤情债主不只一批。

你今天度化了一批,明天又有新的一批来了。来到身边听经的,都是机缘成熟的冤情债主。

无始劫以来我们伤害或者杀害了多少众生,是数也数不清。若你每天坚持读或写经不断,并在诵或写经之后,真心地说:“愿将此《僧伽吒经》功德,回向给无始劫以来所有的冤情债主。”

这样他们离苦得乐,而你也会因此厄运不再,好运连连。

4. 关于佛法的句子

关于佛家的句子有很多,以下为摘自《金刚经》、《六祖坛经》以及《心经》的部分经文。

如下: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大意: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大意: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大意: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

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4、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金刚经》大意: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大意: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

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金刚经》大意: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大意: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金刚经》大意: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金刚经》大意: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大意: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大意: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大意: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金刚经》大意: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大意: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大意: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金刚经》大意: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金刚经》大意: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金刚经》大意: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大意: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大意: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

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大意: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大意: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大意: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

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24、如来说。

5. 僧伽吒经里面

尔时,世尊复告一切勇菩提萨埵:“善男子,我念往昔九十九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曰宝上;如是次第有十二亿佛,皆号宝上。我于尔时,名曰净月,行大布施。时十二亿如来,我悉供养,以衣服、卧具、饮食、汤药、香华、灯明、一切乐具,悉以供养。彼诸如来不为我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亿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宝明。我于尔时,名曰龙正,行大布施,以香华、璎珞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亿佛出兴于世,皆号式弃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行大布施,以诸乐具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二十亿诸佛出兴于世,皆号迦叶。我于尔时,行大布施,以诸香华、幡盖、衣服、一切乐具,供养彼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六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净光。我于尔时,作大长者子,行大布施,舍一切物。彼十六亿诸佛如来,我悉供养,以香华、幡盖、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九十五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释迦牟尼、应、正遍知。我于尔时,作大国王,如法治世。彼九十五亿释迦如来,我悉供养,以香华、幡盖、饮食、衣服、卧具、汤药、一切乐具,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九亿佛出兴于世,皆号迦罗迦鸠村陀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作婆罗门子,巨富无量,行一切施。以诸香华、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供养诸佛。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八亿如来出兴于世,皆号迦那迦牟尼如来、应供、正遍知。我于尔时,行大布施。彼诸如来,我悉供养,以香华、幡盖、衣服、卧具、饮食、汤药、一切乐具供养。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三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光明德如来、应、正遍知。我悉供养,以诸华香、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供养尊重。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二十五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弗沙如来、应、正遍知。我于尔时出家,作沙门行,如法供养,以诸香华、璎珞、幡盖、衣服、卧具、饮食、一切乐具,尊重赞叹。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我念往昔,有十二亿诸佛如来出兴于世,皆号毗婆尸如来、应、正遍知。彼诸如来,我悉供养,以华香、幡盖、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乐具,悉以供养。我时出家,彼诸如来亦不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最后毗婆尸如来说此法门,阎浮提众生闻已,于虚空中即雨七宝。尔时,阎浮提众生悉无贫穷。我于尔时亦不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但闻空声而告我言:‘汝不久当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一切勇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经于几时,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佛告一切勇菩提萨埵言:“谛听!善男子,过九十二亿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然灯如来、应、正遍知。我于尔时作摩那婆子,名曰弥伽(弥伽者此言云),于然灯佛所作摩那婆,修清净行。我见彼佛,以七茎青莲华供养然灯如来,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然灯如来即授我记:‘摩那婆,未来过阿僧祇劫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如来、应、正遍知。’一切勇,我于尔时闻授记声,踊身虚空高十二多罗,住虚空中得无生法忍,无量阿僧祇劫所修净行,与六波罗蜜相应,一切善根悉皆现前,如视掌中庵摩罗果。

6. 僧伽吒经 尽一切恶得须陀洹 然后布施远离诸苦 受苦众生令得解脱 不为

尽一切恶得须陀洹,意思是除尽一切过失,得须陀洹果。

出自《僧伽吒经》:“尽一切恶得须陀洹。然后布施远离诸苦。

受苦众生令得解脱。怖畏众生令得远离”。

僧伽吒经是那烂陀寺的镇寺之宝。须陀洹(梵语:Srotāpanna,巴利语:Sotapanna),又译为预流、入流,佛教术语,是佛教中最初的修行位阶,为沙门四果中的初果。

由于修行者的性格不同,分成随信行与随法行两种。随信行是依四不坏净修行,而随法行是能正确了解四谛,依现观而得法眼净。

虽区分两种方法,但这是入门之差别,而非证悟的内容不同,因此圣典记载:“信根成就,即是慧根。”由于参与了圣者的行列,所以称为“预流”。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名家散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僧伽吒经优美句子》评论列表(0)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