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绕口令训练
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练习绕口令可以吐字清晰、口齿伶俐,想要练好普通话绕口令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普通话绕口令训练,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大家喜欢。
普通话绕口令训练1
1、时事学习看报纸,报纸登的是时事,常看报纸要多思,心里装着天下事。
2、杂志社,出杂志,杂志出在杂志社,有政治常识、历史常识、写作指导、诗词注释、还有那植树造林、治理沼泽、栽种花草、生产手册,种种杂志数十册。
3、红砖堆、青砖堆,砖堆旁边蝴蝶追,蝴蝶绕着砖堆飞,飞来飞去蝴蝶钻砖堆。
4、石、斯、施、史四老师,天天和我在一起。石老师教我大公无私,斯老师给我精神粮食;施老师叫我遇事三思,史老师送我知识钥匙。我感谢石、斯、施、史四老师。
5、三月三,小三练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站在山上大声喊:“这里离天只有三尺三!”
6、三哥三嫂子,请借给我三斗三升酸枣子,等我明年树上摘了新枣子,再把借的这三斗三升酸枣子,如数还您三哥三嫂子。
7、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
8、三山撑四水,四水绕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总是春。
9、通信不能念成同姓,同姓不能说成通信。同姓的可以互相通信,通信的不—定同姓。
10、任命是任命,人名是人名,任命人名不能错,错了人名就错了任命。
普通话绕口令训练2
1、天津和北京,两座兄弟城。津京两字韵,不是一个音。津字前鼻韵,京字后鼻音。请你仔细听,发音要分清。
2、陈是陈,程是程,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也不能说成姓陈。禾旁是程,耳朵是陈。程陈不分,就会认错人。
3、人寻铃声去找铃,铃声紧跟人不停,到底是人寻铃,还是铃寻人。
4、风吹灰飞,灰飞花上花堆灰。风吹花灰灰飞去,灰在风里飞又飞。
5、笼子里有三凤,黄凤红凤粉红凤。忽然黄凤啄红凤,红凤反嘴啄黄凤,粉红凤帮啄黄凤。你说是红凤啄黄凤,还是黄凤啄红凤。
6、丰丰和芳芳,上街买混纺。红混纺,粉混纺,黄混纺,灰混纺。红花混纺做裙子,粉花混纺做衣裳。穿上衣裳多漂亮,丰丰和芳芳乐得喜洋洋。
7、河上是坡,坡下是河。坡上立着一只鹅,鹅低头望着一条河,宽宽的河,肥肥的鹅,鹅过河,河渡鹅。河坡飞来丹顶鹤,鹤望河与鹅,小鹤笑呵呵,不知鹅过河还是河渡鹅。
8、一平盆面,烙一平盆饼,饼碰盆,盆碰饼。
9、白庙外蹲着一只猫,白庙里有一顶白帽。白庙外的白猫看见了白帽,叼着白庙里的白帽跑出了白庙。
10、忽听门外人咬狗,拿起门来开开手,拾起狗来打砖头,又被砖头咬了手。从来不说颠倒话,口袋驮着骡子走。
11、对门儿有堵白色粉墙,白色粉墙上画凤凰。先画一只粉黄粉黄的黄凤凰,再画一只绯红绯红的红凤凰。黄凤凰看红凤凰,红凤凰看黄凤凰。黄凤凰,红凤凰,两只都像活凤凰。
12、白石塔,白石搭,白石搭白塔,白塔白石搭。搭好白石塔,白塔高又大。
13、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
14、牛拉碾子碾牛料,碾了牛料留牛料。
15、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说十四是四十,或说四十是十四,轻者造成误会,重者误了大事。
16、山前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有四十四棵野柿子,结了四百四十四个涩柿子。涩柿子涩不到山前的四十四只石狮子,石狮子也吃不到山后的四百四十四个涩柿子。
17、清早起来雨稀稀,王七上街去买席,骑着毛驴跑得急,捎带卖蛋又贩梨。一跑跑到小桥西,毛驴一下失了蹄,打了蛋,撒了梨,跑了驴,急的王七眼泪滴,又哭鸡蛋又骂驴。
18、老李去卖鱼,老吕去牵驴。老李要用老吕的驴去驮鱼,老吕说老李要用我的驴去驮鱼,就得给鱼。要不给我鱼,就别想用我老吕的驴去驮鱼。二人争来又争去,都误了去赶集。
19、打南来了个瘸子,手里托着个碟子,碟子里装着茄子,地下钉着个橛子,绊倒了瘸子,撒了碟子里的茄子,气得瘸子,撇了碟子,拔了橛子,踩了茄子。
母亲说她小时候过年,就是因为能盼着扯几尺新布,来做件新衣服穿,盼着能吃上平时装病才能吃的白面,这就是那个时代过年的一点希冀。我笑着调侃她,那岂不是现在过年早就没了盼头,新衣服只要你买了就能穿,白面早就是我们每顿饭的主食。母亲没有反驳,只 是让我说说还记不记得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样子。我信心满满,因为脑子里,那些场景好像就在昨天。 小时候特别盼望过年,从年前小一个月的腊八节就开始了各种的憧憬。腊八粥一开锅,喝了这碗粥,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就都和过年有关了。过了腊八,年味一天比一天浓,从购买过年的吃穿,到将饭菜做好了端上桌,每一天都充满了心意。家里会在这段时间把过年吃 的鸡鸭鱼肉、喝的酒水饮料、招待客人的零嘴和糖果,还有我们那个时候最关心的放压岁钱的红包、烟花爆竹、新衣服都置办地差不多了。也是这几天,年的气息就开始蔓延,孩子们有了过年的那种兴奋,毕竟可以天天吃到糖果,天天都可以放烟花,还可以期待着去穿 新衣服。在那时候的能够穿新衣服还是很神圣的,我记得那种感觉,虽然每天都巴不得穿上它出去炫耀,但又一直憋着那股劲,直到年三十儿的晚上,整整齐齐地放在自己枕头旁边,就等着第二天一早能够穿上去拜年。 二十三糖瓜粘,把能粘掉牙的麦芽糖吃在嘴里,小年就到了。小年过完,就开始大扫除,把家里前一年的灰尘,不好的事都扫出去,不带到明年。干完这些,就又开始了小孩们蹭吃蹭喝的阶段,家人每天都会为过年准备不同的食物——炸豆腐、炸肉丸子、炸酥肉、炖鱼 、炖羊肉、蒸馒头一样都不少,还有年糕、拔丝香蕉这些。这几天里,小孩子们都会去守着灶台,这边吃的刚出锅,那边他们就已经是在嘴里了。做好饭菜即等着亲人们都聚到一处,说说一年里的经历。到了大年初一,所有好吃的摆上桌,小孩们就又少不了一顿地狼吞 虎咽。 那个时候从来没想过年夜饭要出去吃,大年三十桌上的年夜饭每一道菜都是母亲亲手烧的,大部分还都是自己平日里爱吃的。那会儿除夕的晚上,一家人都是要一起熬年的,大家也会在这个时候一起包第二天要吃的饺子,当时太小既不会擀皮又不会包,妈妈就给我分配 任务要把每个小面团都按扁,这样会好擀皮。热腾腾的饺子一出锅,水汽中充溢着喜悦,除夕的饺子绝对比一年中的其他任何时候的饺子都别有一种味道。听到窗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都会撒欢似的跑出去,像我会直接爬到屋顶上,绝不错过任何一个方向的烟花 。不同家的小孩可能望着同一朵烟花欣喜若狂,那时放烟花的不多,所以在孩子的眼中就尤为珍贵。即使第二天顶着熬年的黑眼圈,孩子们也依旧能保持一整天的兴致,因为大年初一该是收压岁钱的时候。 我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母亲笑着嗔怪我儿时的调皮。不一会又叹了气,感慨了一句现如今都没有过年的味道了。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过年过节也越来越因为快节奏而失了心意,没了讲究。我呆了一下,现在过年是什么样子?所有要买的东西都是花一天去完成 ,或者直接就可以在网上买好,没有人再费尽心思花好几天的时间准备一顿年夜饭,都是买现成的,或者直接去外面饭店吃,也不再是一起看春晚了,有人看跨年演唱会,有人看跨年直播。看春晚的也不过是为了集齐五福或者抢个红包,压岁钱也不再是互相寒暄后给孩 子的礼物,而是手机里的一个个红包。看起来和以前比,人们的生活真是方便了好多,可是缺了年味儿的感觉在里面。不再殷切了,也没有那么热闹了。 记忆里的那些东西有很多早已不是当年的样子,我们也在慢慢长大,一些情怀也在成长的途中渐行渐远,即便想追寻,却不得不承认我们在前进,有些留在过去的东西即便回头也抓不住。 人们为生活所迫,忙不完的工作,应付不完的交际,甚至于还有拿在手里停不下来的手机。吃腻了的大鱼大肉无论怎么拼凑,都不能再次吊起人们的胃。平常和长辈见面打个招呼就匆匆走了,难得一年有这么一天唠唠嗑,他们都不希望你去外面闯荡,都希望你以后找工 作,或者成家都要离他们近一些,都说养儿防老,不是长辈们变自私了,而是越老越离不开他们的孩子。当年的孩子不再去欣赏绚烂的烟花,而是不知道高兴还是忧愁地独自去喝得烂醉。学生们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工作上的事情业务繁忙,熬夜成了经常,熬年也不再有 特殊的感觉。从旧的一年跨到新的一年,在那一秒之差的时候,发个朋友圈记录自己见证了那一刻。然后第二天一早,日子继续像平常一样过。 其实也不是年味儿淡了,只是现在的我们有了自己的生活,而且现在的生活节奏,使得大多数本应该用心去慢慢感受的东西变得快了。 不过,过年最重要的一点还是没变的。那就是团圆!无论现在还是以前,只要听到过年,大家都会马不停蹄地踏上回家的路,现在因为科技发达了,以前回家的人需要坐几天几夜的火车,可能现在几个小时高铁就到了;因为科技发达了,过年回不了家的人,不用再在电 话里哭,而是打一个视频通话,就可以和家里人一起过年。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大家始终还是要团圆、要回家的。年味儿变了,但是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变的。
《普通话绕口令训练,过年与时代的变迁 》评论列表(2)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