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路越走越宽…… ,两只小猫绕口令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路越走越宽……

记得小时候全是泥泞小道,出门在外全靠“两脚车”,走不动了,大哥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是让我骑在他的脖子上,这可苦了瘦弱的大哥。  1972年,我上学了,没几天,凹凸不平的小路就给我上了痛苦的一课,至今记忆犹新。有天放学回家,下着秋雨,我落汤鸡似地奔跑,脚上的旧跑鞋是哥哥穿不下的,底是光溜溜的滑,在郭奶奶家前面的小坡上,我不断地摔跟头。残破的衣裤上沾满了污泥浊水,用包皮布做的书包全是泥巴点子,连里面两本心爱的新书也未能幸免,还夹杂着鸡尿鸭粪的腥臭味。后来,我硬是用小手抓着长满青苔的坡面,跪在地上艰难地爬上了泥岸。那时能看到汽车可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每年寒暑假到南丰十六大队舅舅家是最开心的事。我们从长江边沿四干河一路往南步行到乐余镇,然后沿着乐红公路向东走,老远看到汽车来了,我们立马全都兴奋不已。靠到路边欢呼雀跃,汽车经过时扬起满天灰尘,呛得人睁不开眼睛。即使这样我们仍然争先恐后地跟在汽车后面屁颠屁颠地一路狂奔追逐,为了让汽车的身影在我们的视野中慢一点消失,让鼻子多闻一点汽油的味道,以便在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向同伴炫耀。1979年读初中时,路上的自行车多了起来,由于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自然没有我的份。为了赶时间,我就跑步前进。家境优越的李新是我同桌,他每次遇上我都会带我一段。初三时,我小伯的岳父李家公公病故后,他原来磨剪子用的旧自行车,成了我上学的好伴侣,由于它“年老体弱”,一路上不断发出“吱嘎、吱嘎”的声音,即便如此,我依然爱它,因为它省了我不少时间。  1982年到沙洲中学读高中时,公共汽车班次十分紧张,乘车相当费时,我经常从乐余乘车到蒋桥再转车到洪桥,在蒋桥我会碰到很多等车的同学,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边沿路走,一边等汽车,好容易看到汽车从后面过来了,还没等我们高兴起来,前车灯一亮,车子就过去了,里面挤满了人……不知不觉中我们步行到了合兴。  1984年寒假,我回家时发现门前的泥路铺上了石子,随着一阵马达声由远及近,一辆黑色的“小嘉陵”从我家门口一闪而过,扬起一片沙尘,留下一团烟雾,原来是邻队的蔡国兵,他在上海做木工活,发了点小财,自豪地成了我村第一个摩托车主。1985年我到上海读大学时,已经开通了东沙到上海的直通班车,可惜每天只有一班,经常要提前数天才能买到票。早晨天还没亮弟弟就用自行车把我送到乐余车站,由于公路改造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因此堵车现象司空见惯,进入上海市区后,情况更糟,有时乘69路公交车感觉比自行车还慢。1987年“五一”节,我特意从家中骑了一辆姐姐用的半新旧的26寸金狮牌自行车到华东师大,当时我是学校长跑队主力,年轻气盛,路上只花了七个半小时,你可以想象当时的情景。  1995年我买了辆重庆雅马哈摩托车,大大提高了出行速度。1997年我老家前面昔日里尘土飞扬的沙石路变成了宽敞的柏油路。2007年,我家也加入了有车一族,进一步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进入新世纪,张杨公路扩建改造升级,市区与各乡镇间的多条公路旧貌换新颜,锡通高速、沪宜高速等加快了出行速度,沪通铁路,沿江高铁也陆续开工建设。沪通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正在夜以继日地建设……望着宽广平整的路面,来来往往的各式车辆,我真切地感受着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进步。这一条条连接城市和乡村的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四十年日新月异的道路变化也让我更加坚信人生之路必将越走越宽……  字数1384 2018-11-27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沈汉彬电话13952448534

两只小猫绕口令

两只小猫绕口令

  两只小猫

  黑猫白猫去偷桃,

  看见小狗守着桃。

  黑猫与狗打招呼,

  掩护白猫去偷桃。

  小狗眼尖汪汪叫,

  捉住黑猫和白猫。

  咬痛肉,咬去毛,

  黑猫白猫哭喵喵。

  其它绕口令

  1、拔萝卜

  白须白伯伯,

  白发白婆婆。

  伯伯扶婆婆,

  婆婆扶伯伯,

  上了山坡拔萝卜。

  白萝卜,红萝卜,

  白、红萝卜营养多。

  2、妈妈炸麻花

  妈妈炸麻花,

  麻花沾芝麻。

  芝麻沾麻花是芝麻麻花,

  妈妈炸麻花是妈炸麻花。

  3、面铺面向南

  出南门往正南,

  有一个面铺面向南,

  面铺门口挂个蓝市棉门帘,

  摘了蓝布棉门帘,

  面铺还是面向南,

  挂上蓝布棉门帘,

  瞧了瞧,

  面铺还是面向南。

  4、尖尖山上放紫藤

  尖尖山上放紫藤,

  紫藤四面挂铜铃。

  风吹藤动铜铃响,

  风住藤定定铜铃。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原创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 路越走越宽…… ,两只小猫绕口令》评论列表(2)

  •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