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典名著警句
1. 我国古代名著的名句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
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出自《老子》
1.先秦文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投桃报李。《诗经》
他山之石,可以功玉。《诗经》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
夸父追日。《山海经》
精卫填海。《山海经》
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左传》
风马牛不相及。《左传》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任重而道远。《论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
欲速则不达。《论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
君子引而不发。《孟子》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庄子》
游刃有余。《庄子》
庄周梦蝶。《庄子》
两汉文学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友畏惧。《战国策》
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战国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
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淮南子》
1.《清代文学》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清·聊斋自传)
眼前一笑皆知己,不是区区陌路人。(清·儒林外史)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儒林外史)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红楼梦)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清·红楼梦)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清·红楼梦)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清·镜花园)
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清·长生殿)
迢迢前路愁难謦,招魂去国两关情,望不尽雨后尖山万点情。(清·长生殿)
脱裙衫,穷不妨,布荆人,名自香。(清·桃花扇)
一朵朵伤情,春风懒笑;一片片销魂,流水愁飘。(清·桃花扇)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清·桃花扇)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清·饮水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饮水词)
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清·饮水词)
著书都为稻梁谋。(清·龚自珍全集)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全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全集)
2.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的内容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手抄报资料
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
(《现代汉语词典》)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的熏陶,在于心灵的滋养,在于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让我们的孩子走近经典、阅读名著,已经成为语文界、教育界、文化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愿望。
1999年4月27日《人民日报》登载了“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纪要,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引导孩子阅读经典名著。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增加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建议主要包括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
小学生和经典名著的距离有多远?余秋雨认为,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别林斯基说过一句话:“你可以不必担心孩子领悟了多少,你还应当竭力使孩子们尽量少领悟一些,但要多感受一些。”
其实,当孩子们沉浸在阅读经典名著中,脸颊红红、目光灼灼时,我们已无需多言,经典名著对于头脑的启迪自有其时,也自有其序。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的教学,主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了解名著,引领孩子走近名著,激发孩子热爱名著。
我们应该把期待的目光放长远一些,再长远一些,一本经典名著不会也不能教会孩子学习语文,但它应当能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 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经典名著都不多,并且都是节选改编的,这当然是考虑了种种原因,还有教材选文标准长期争议不下又相互妥协的结果,本文暂且不论。
但是,这仅有的几篇经典名著的“影子”,应当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经典。比如:《赤壁之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
小学阶段经典名著教学的基本精神应该是:教与学全方位向名著开放。 教与学向名著的作者开放。
名著的作者当然是名家,是一个文学名家、文化名家,认识名家就是一种素质、一种品位。名著的作者在孩子的心中,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个理想的化身、神秘的偶像,是点燃孩子心中对名著向往之火的一个易燃点。
教与学向名著的经典情节开放。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名著都是节选改编的,孤立缺少联系,单薄失去趣味。
一次,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时,有学生问:“这个故事中原本有许多有趣、聪明的计谋,为什么这里都没有了?”原来他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认为阅读原著要比读课文更快乐、更有趣。于是,我就引导孩子们了解与“赤壁之战”相关的三国故事,把他们带入了《三国演义》的原著天地。
教与学向名著的人物开放。名著和名著中的人物是相映生辉的,没有《西游记》当然不会有孙悟空,因为孙悟空的横空出世,《西游记》更加熠熠生辉。
学生对名著的喜爱主要表现在对名著人物的喜爱,对某个人物的喜爱之情往往会成为孩子搜寻名著、阅读名著的主要动力,而对某个人物了解的多少又往往会成为小伙伴之间炫耀的资本。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孩子从多种途径获得的《西游记》知识,教学向孙悟空的“前尘”“后事”延伸,可以有效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并可转化为对《西游记》的阅读欲。
教与学向名著的时代背景开放。名著是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同时名著所讲述的故事也是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的,了解一点背景知识,有利于孩子理解故事,更能激励孩子去探究名著。
《赤壁之战》的背景是:东汉末年,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平定了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欲于一举统一中国,挥师南下……如何消灭袁绍、吕布?如何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成为孩子心中一个急欲解开的谜。 教与学向名著的评论开放。
名著评论大都成为了一门学问,浩瀚的《红楼梦》评论成就了“红学”的辉煌。名著评论是小学阶段名著教学的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开发和利用好这份资源,可以促进孩子们深入阅读名著,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
教学《孙悟空三大白骨精》后,向孩子们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孙悟空”人物评论,启发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份“我眼中的孙悟空”,既可以激发孩子阅读《西游记》的热情,又是一次个性化阅读的历练。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们做的孙悟空评论不但观点鲜明,也说的有理有据,而且图文并茂。
“孙悟空——‘忠’的化身”、“机智勇敢的孙行者”、“贵人相助孙悟空”…… 教与学向名著的经典因素开放。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有多种因素在不同的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或相得益彰,或推波助澜……这些经典因素主要包括一些或与名著的内容相关、或与名著的人物相关、或直接由名著而引发的经典诗文、民间谚语、优秀影视剧甚至经典游戏等。
教学《三顾茅庐》,引入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杜甫的《蜀相》,是中国经典文化的集中熏陶;教学《赤壁之战》,引入苏轼的《念奴娇 · 赤壁怀古》,是体验赤壁之战的另一种浪漫情怀;教学《孙悟空三大白骨精》,引导学生比较《大话西游》,是。
3. 走进古典名著
亲近名著,走进西游 刚开学,吴老师就跟我们说,这个学期有亲近名著,走进西游的活动。
所以每天中午,我一有时间便拿起《西游记》这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因为我想要被吴老师选中去参加比赛。
到了参加比赛的前几天,吴老师出了几道题考我们全班。我非常的幸运,被吴老师给选中了。
终于到了参加比赛了。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电教室。
到了我,我选了一道题出来,本来以为会答对的。但是不幸的是我忘记了最后一个答案是什么了,于是只能加7分了。
我们五(2)班全体同学都以为我们输定了,肯定没有希望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加油!老天没有辜负我的希望,我们胜利了! 在这次比赛中,我体会到了,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句诗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飘来飘去。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古人为什么以书为友?为什么把书本当作人们的阶梯、营养品和智慧的大门?这次亲近名著,走进西游的比赛虽然过去了。但是,我还是会继续去读《西游记》,继续去读我国古典四大名著的。
4. 走进古典名著
红楼梦》
一部《红楼梦》,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千古奇书!
《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小说名著中声名最著、流传最广,读者最多,刊刻出版最为繁富,这部古典名著问世以来,评家蜂起,评说纷纭,理所当然形成一门显学――红学。人们还在不断地出版《红楼梦》、阅读《红楼梦》、研究《红楼梦》,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永恒魅力,这就是这部古典文学名著的不朽价值。南北国画艺术大师,历时两年,精心创作350幅彩色国画。画家随文配图,或描摹情态、或表现场景,或浓墨泌洒,或工笔勾勒,艺术地再现了原著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西游记》
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规模宏伟,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又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想象极其丰富,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瑰宝。《名家彩绘四大名著·西游记》延请戴敦邦、赵宏本等40余名画坛名宿绘制240幅艺术含金量相当高的国画,或豪放粗犷,或质朴秀丽,画科有人、神、魔、怪、山、水、花、虫、鸟、兽等多姿多彩,画法则或工笔勾勒,或写意挥洒,风格或豪放粗犷,或朴拙秀丽,技法上钩勒、渲染、烘托、泼墨、淋漓尽致,多姿多彩地展现了小说中最精彩的场面。文以画平添风采,画借文独具魅力,图文相间,水乳交融。
《水浒传》
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有极其生动的生活场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水浒108将身份不同,性情各异,是我国古代小说中的一朵奇葩。《名家彩绘四大名著·水浒传》随文融入293幅国画,由戴郭邦、贺友直、陈白一等41位国画名家联袂绘制,众画家以妙手神笔绘就极具生动的生活场景,人物情节,惟妙惟肖,意韵深远。
《三国演义》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
作者;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水浒传》后三十回也是其所作。
四大名著之【水浒传】
施耐庵(1296年-1370年)中国小说家。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出生于江苏一代,兴化白驹场人。关于他的生平资料正确性有所争议,也有查无此人之说。主要是水浒传一书作者素有争议,有一考为该书根本非施耐庵所写,而是罗贯中所写。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中,将作者写做施耐庵和罗贯中。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
吴承恩(约1504年-约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大约活了将近80岁。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
在20世纪初,「红楼梦作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曾经引起中国学界的争论,这个争论至今仍然存在。大致上可分为二说:一、红楼梦是由曹雪芹所撰写的;二、红楼梦的作者另有其人。
至於红楼梦本身则在第一章中说:这个故事真正作者已不可考,是由曹雪芹传抄、批阅及增删数次而成。一般而言,认为曹雪芹是本书作者是比较主流的看法。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中国清代著名作家。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高鹗(约1738年 - 约1815年),满族人,清代文学家。字兰墅,一字云士。祖籍辽宁铁岭,著有《红楼梦》后40回续书
5. 出自古典名著的格言警句或歇后语
四大古典名著歇后语
一、出自《红楼梦》
踏雪寻梅----探春
爆竹除旧----迎春
正月初一----元春
花香扑鼻----袭人
芝兰其气----蕙香
大兴安岭----林如海
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凤鸣岐山----周瑞
二、出自《西游记》
孙悟空翻跟头----出不了如来佛的手心
孙悟空赴蹯桃会----不请自到
如来佛打喷嚏----非同小可
猪八戒吃人参果----不知其味
三、出自《水浒传》
粗中有细----鲁智深
斗转星移----时迁
单刀赴会----关胜
万紫千红----花荣
元前明后----宋清
四、出自《三国演义》
凿壁偷光----孔明
展翅凌空----张飞
孔雀收屏----关羽
四面囤粮----周仓
汉朝文书----刘表
赤兔殉主----马忠
不准干涉----杜预
相貌堂堂----颜良
桃李逢春----张苞
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孙权杀关羽----嫁祸于人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出生入死
王允巧用连环计----意在除奸
诸葛亮哭周瑜----做给人看
马谡失街亭----骄兵必败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6. 古典名著中的人物名句
1.吴均在《与朱元恩书》中描写水尤清澈的文句,“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作者发表议论,流露出对鄙视名利、爱慕自然、归隐避世的高洁志趣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描绘五柳先生安贫乐道的语句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洁,箪瓢屡空,晏如也。”文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评论性赞语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对我们读书学习很有启示.
3.韩愈《马说》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文中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乎,骈死于槽枥之间!”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写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人们常用“千里马”来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人。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两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4.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有关刻苦读书的故事还有:“程门立雪、囊萤夜读、凿壁借光、悬梁刺股、孙康映雪、王冕僧寺夜读”。
5、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6.杜牧的《赤壁》一诗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抒写国破家亡悲哀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表明文天祥誓死报国的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表明作者忠心不改,大义凛然、舍生取义)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祝愿和慰藉的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表达作者想逃避现实,又担心恐惧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9.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中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用“聚”和“怒”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道出了诗的主旨,表达诗人忧民思想。
10.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鱼无忧无虑的样子的句子有:“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反映作者心境感伤的句子是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有付出就有回报 望采纳
7. 经典名著名言警句摘录
(作文我不会写,找了些名句你看着用吧)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曹雪芹
山寺钟呜昼已昏,鱼梁渡头争流暄。 孟浩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近自然。 陶渊明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曹雪芹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佚 名
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潇潇雨打篷。 陆 游
久早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佚 名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韩 屋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太子月。 王阳明
小姑居处本无郎。 李商隐
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 文天祥
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李 白
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 浑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 秦 观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辛弃疾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 游(165)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 随园诗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刘 邦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庵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杜 甫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山空留马行处。 岑 参
已凉天气未寒时 韩 屋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 白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靖蜒立上头。 杨万里
大雪满弓刀 卢 纶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汀子弟满天山。 杨昌浚
三朝三暮,黄牛如帮。 民 谣
夕阳方在半,忽堕乱流中。 郭 詹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张舜民
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 殊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
夕阳劝客登楼,去色北朝鲜秋绕郭来。 黄景仁
8. 古代经典名人的名句
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
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
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
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
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
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
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
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
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
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
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
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
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
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
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
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
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9. 走进中国古典名著的手抄报的资料,非常紧急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历史地理名著,古今中外研究此书者极多,著作繁多,内容庞杂,形成了一门世界性的学问 “郦学”。
中国古典小说的十大巅峰之作,体现中华民族气质的典范著作
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 (清) 曹雪芹;
2.水浒传 (明) 施耐庵;
3.三国演义 (明) 罗贯中;
4.西游记 (明) 吴承恩;
5.镜花缘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吴敬梓;
7.封神演义 (明) 许仲琳;
8.聊斋志异 (清) 蒲松龄;
9.官场现形记 (清) 李宝嘉;
10.东周列国志 (明) 冯梦龙,
可写这些,还可以写缩写文章。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伤感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走进古典名著警句》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