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康,永远不会离开 ,从人家的垃圾看日子

均康,永远不会离开

几天前,与几位同学相聚,在谈笑风生间,有位同学问我:均康现在哪单位工作?我的回答让欢乐的气氛一下子变得似乎哀乐奏起,勾起大家对往事的回忆。时间过得真快,老同学陈均康离开我们,离开他毕生奋斗的公安队伍已经四年多了,值此清明节来临之际,我写此文,以示悼念。均康是因突发疾病于2013年11月21日凌晨在办公室不幸去世的,享年50岁。他生前担任宁波市公安局水陆交通治安分局局长。我是在均康去世后的一周得知消息的。当时与一位我的原领导闲聊身体锻炼等话题时,他说,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身体,宁波市公安局水陆交通治安分局局长前几天在值班时“走”了。我问他:“这局长是不是陈均康?”得到肯定回答后,我震惊了,立即给任市府办主任的同学打电话,了解详情。因为过去均康来慈溪时,如找同学,一般都找他和我。他告诉我,他是从别人处得知后匆匆去宁波的,他以为我与均康同系统,应该知道了此事。但他哪里知道,这几天,我正在外地采风。均康“走”后,我时常想起他,思绪常常带回曾经交往的岁月。1978年9月,当时的浙江省慈溪县长河中学为了提高高考升学率,从全县招了一个重点班,我们就相聚了。当时,他头大个子高,内向,外形威武,喜欢独往独来,成绩中等。同学们背后叫他“大头均康”。有一次,他听到了这称呼很不高兴,我劝他想开点,还与他开玩笑说,像你这长相当公安人员最合适了。不知是什么原因,他后来真的报考了公安专业学校。他上学去了,我当兵去了,双方就失去了联系。1985年11月,我退伍后,因写了一篇新闻稿,被特招进入慈溪县长河镇人民政府,从事企业安全保卫工作。由于书记、镇长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对近200家企业的内保工作敢抓敢管,数月后,我的工作也得到了慈溪县公安局内保科陈科长的支持。他可能把长河镇的企业安全保卫工作情况反映到宁波市公安机关。于是,镇领导要我总结一下工作经验,过几天向宁波市公安机关有关领导汇报。那天,宁波市公安机关来人听取汇报了。来的领导正是均康,我们一见面,他迎了上来,握住我的手说:“你怎么在这里了,我还以为你还在部队呢。”经镇领导介绍,我才知他是治安科的领导了。按程序先由我汇报,但他说,不要按老规矩汇报了,我了解老同学的性格,只要镇领导支持他工作,一定会有更大成绩的。半年后,由于我的父亲曾是建国初期的老干部,根据政策,我被转为商品粮户口,并被招入位于城区的慈溪二轻系统工作。因均康是慈溪高王人,他有时回家时到我处叙旧。我因工作关系也去宁波找过他一次。那是九十年代的事了,我当时在厂里分管业务,去宁波市政府外经处,找担任副处长的周同学了解外贸政策,但被市府门卫挡在了大门外,不管我如何请求,都不让我入内。由于当时的通讯没现在发达,我又联系不上周同学,只能离开。我突然想到了均康,就坐出租车直奔他单位。我很顺利地见到了他。一见面,他就说:“中饭我请客。”我一听,还只有9点,怎么就说吃饭了,这不是他平时的风格。我问他是不是现有急事去办。他说,过半小时要召开市区的派出所所长会议。我正想告辞,但他问我有什么事。我说,想请他联系一下周同学。他马上说:“走。”我说,你开会还来得及吗?他说,动作快点好了。 他把我领到外经处后,就离开了。后来,我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获悉,我去宁波市区的第二天,恰逢中共中央总书记到宁波视察。事后我向均康问起此事,他说,那天开会就是布置安保任务。1995年9月,我参加公安机关招考后,一直不知结果,有一天,他正好打电话给我,我说起了这事,他没说什么。通话结束后没几分钟,他来电告诉我,明天公布成绩了,你考了第六名。我进入慈溪市公安局后,我们曾有联系,他去奉化市挂职时,也邀我去看看,但我主动疏远了他,这就是我的性格,我不想给他添麻烦。2012年7月,我女儿留学回来后,我想让她先到宁波市区去磨炼,我了解到女儿想去的那系统,均康比较熟悉,我就给他打了电话,他说,女儿最好留在身边,如果她确要来宁波,只要选好单位,我会帮助推荐的。后来,有个朋友的战友正好是那单位的领导,就没去麻烦均康。我与均康的最后一次见面是前年,当时,我去参加宁波市公安文联成立大会,会议中途休息时,我在观看文联会员书画作品展,一句低沉的声音传来:“跃清,你也来了。”我回头一看,是均康,他立即递给我一支烟。我谢绝了。我说:“这是政工部门的事,你怎么也来了。”他说:“局里人少事多,不能分工就分家了。”我看他脸色发黄,牙齿烟迹斑斑,就劝他少抽烟,注意身体。他说:“习惯了,一时戒不掉了,局里人少压力不轻啊。”想不到,这简单的几句话,这匆匆一别,竟成了永别。均康,我的老同学,我一直感觉他未曾离开这个世界!(作者系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全国公安作家协会会员,同时兼任或曾任全国多家媒体的特约记者、通讯员,入选《新中国66周年文艺名家名典》。他写的数千篇次微型小说、纪实故事等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作家网及多家杂志录用,有的作品入选全国、省等有关书籍或获奖。他写的多位警察故事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如故事中的一人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接见,一人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并记个人二等功等。)

从人家的垃圾看日子

  小时候,大概多小?就是可以满山跑的时候吧,估计8岁以前都算得。我就从人家丢在竹林窝或者房屋旁的垃圾堆的糖果纸,可以推测这家是不是吃得还不错。日子过得不错的人家的糖果纸,和着花生瓜子壳,又多又鲜艳,有的还不是农村市场可以常见的。在这样的垃圾  堆中偶尔就会有惊喜,我记得有几次我在里面找到完好的几粒糖果,我还舍不得吃,拿回家分给哥哥,哥哥一就把它吃掉了。  在农村长大的我,八岁那年去了攀枝花,一个远在中国西部大山的城市,因为矿产丰富,所以著名的攀钢就在那里孕育了一代代儿女。攀枝花不算甚么大城市,但是给我小小的心灵冲击也不小。我记忆里面总有很多情节都和垃圾堆有关,城市的垃圾都集中在路边的一个个大铁罐,应该装人也是可以的,有的很高,小小的我需要搬东西垫脚。我在里面找到过还很新的书籍,一迭一迭的;还有一堆铁蛋珠,大的有拳头大,小的和我们现在玩的玻璃珠差不多;糖果纸就更是丰富漂亮了,我把它们洗干净晾干,小心的放在盒子里面保存。相同的糖果纸,会和哥哥或小伙伴交换。我把找到的喜欢的东西,都搬到当时我们金沙江畔的家。只是很可惜,最后只有糖果纸跟我一起坐火车回到了农村。  小时候从垃圾堆可以看出社会的阶层:一穷二白的人家,垃圾堆是不会出现糖果纸的;有的人家过年过节有几张,还是本土的;有的人家就很多,各式各样,还不是乡下常见的种类;而农村相对于城市又更不同,城市还是富裕很多,只是城市没办法分辨是哪一家的垃圾,但是从我家和城市阿姨家是可以对比的。我家妈妈会每周去打煤油,然后换一颗糖果,再买一颗,我和哥哥一人一颗,妈妈从来没有吃。虽然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廉价的糖果啊,估计现在最廉价的都比它好花样。但是我却记得那甜和美好,舍不得吃掉,一点点舔,一点点回味。在城市阿姨家,一去坐在他们家沙发上,我总是小心的坐,虽然无论如何小心,还是会把沙发巾给坐下来,然后会被念叨。尽管如此,我还是好喜欢去他们家,因为阿姨每次都会从电视机柜下拿出一个大大的漂亮铁盒,从里面抓糖果给我吃。这些糖果也一定很好吃,只是记忆中没有特别的回味。记忆中糖果的味道,就只剩下妈妈打煤油换来的那种,颜色黑黑的,甜甜的。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均康,永远不会离开 ,从人家的垃圾看日子 》评论列表(3)

  • 匿名用户 2020-11-15 22:51
    心痛的句子
  • 匿名用户 2020-11-17 00:22
    花的美句
  • 匿名用户 2020-11-18 01:53
    新秀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