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论智慧人生句子
1. 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到底想说的哲理是啥子
《人生的智慧》于1851年发表。叔本华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人生哲学,逐一探讨关于人性、人格、地位、荣耀、名声等长久困惑人类心灵的问题,认为有智慧的人应该以超然而明智的态度对待世务。
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自此他的理论开始越来越受重视,1860年9月他病逝,像是一个超前的智者,叔本华的孤独到人生的最后才被瞩目,叔本华对自己说:“记住,你是一个天才,天才必然超越时代,不被人理解,你不属于这个时代。你的书是为后人写的。所以天才必将独守寂寞。你千万不能为了某些东西,而放弃这些你要坚持的东西!”叔本华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柏拉图的观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及厌世观四者的融合。其中讨论的话题众多,内容朴素深刻,十九世纪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尤其是尼采,对叔本华的理论一直情有独钟。更有好事者认为,尼采某种程度上是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虽然二者哲学的最终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唯意志论的大哲人,都认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同时,叔本华的生存空虚学说也奠定了其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收集于本书的这些代表性的论文只占叔本华全部哲学著作的一小部分,在这里对这些精选出来的文字再喋喋不休的谈论未免显得有些妄自菲薄,我们所能做的惟有用心来读它。
这本让叔本华在晚年时终于名声鹊起的名著,先不说它的思想魅力,单单是叙述之灵动,比喻之形象,就已经让人读起来手不释卷。曾经读过尼采的一些作品,觉得他的语言是诗人化的,而叔本华呢,我想说是“钱锺书式”的。很赞同卡夫卡的评价,“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了。”
该书一共分为六章,分别论述了人的基本划分、人所拥有的财产、人所展现的表象、建议和格言,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问题。而这六章,其实都是谈怎样快乐生活的智慧。
人生这个问题,从来都是那些哲学家们倾其一生所思考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没有答案,或者说,没有真理。毋庸置疑,人生是哲学家们永恒的课题。常常一个人陷入沉思的叔本华,在这本《人生的智慧》中,他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的见解,这些见解,又是何等的“智慧”!
“要过最轻松愉快的生活莫过于头脑简单。”这是他所引用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话,可是“头脑简单”的人生,不过是空有一具行尸走肉的形骸罢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他不是简单的牛奶加面包,或者“食有鱼,出有车”,就可以解决的。每个人都会有或高或低这样那样的追求,这些追求是人们产生产生痛苦的源泉,叔本华所坚持的,人生即是意志(意欲)的体现,意志是无法满足的渊薮,因此也就产生了痛苦。
既然人生肯定有所追求,追求又必然会有痛苦,那么就有了在痛苦中一如既往地追求意欲的人生。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人们认为的叔本华哲学是“悲观主义”哲学,也即在于它先承认人生的痛苦,然后用睿智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那些痛苦。
在他看来,人生的快乐(或者说没有痛苦)都是属于精神上的东西,是否快乐不在于物质如何充足,而在于思想是否丰富。这跟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一样的道理。所以在书中,叔本华也就指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的思想会赤裸裸地表露出来。思想丰富的人可以非常自由,异常欢愉,而思想匮乏的人则会百无聊赖,不知所措。他认为人是孤独的,一个人,要么是孤独,要么就是庸俗。也许有些人不赞同这个观点,但我还是觉得,一个人,至少其思想是孤独的。
作为社会中的人,当然离不开一定社会,离不开社会上的许多人、许多事。诸如名誉问题,财富问题,交往问题,处世问题等等,这些他都作了淋漓尽致的论述。关于这些问题,一直不喜欢那种说得如何如何,否则就会怎么样怎么样的教导,哪怕他苦口婆心,哪怕他谆谆告诫,我都会觉得烦躁。这本书却完全不一样,他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你可以接受,也可以否定。思想是自由的,他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不会把想法强加与你,可你慢慢读下去,又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了。
2. 如何评价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
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
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想想你可以避开的哪些俗不可耐的人,你一定会好好享受独处的好处。
哲学家,是探索人类灵魂的先行者,是人类思想文明的开拓者,他们的思想往往远远领先于他们的时代,不被当时所理解,但最终真理就是真理,即使过了几百年,也会被重新认定;所以也有一种说法,在当代就被大家赞扬的杰出人物,往往死后会被遗忘。因为天才就是引领人类的火把和旗帜,他们永远前行在大多数人的前面!
3. 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说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到时现在的社会是
叔本华的形而上学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
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所以他认为无论一个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根本上的痛苦,乐天派只是对现实的躲避,是自我欺骗所造成的假象。所以对悲观主义的怀疑者们只能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上进行争论而不是争论悲观主义本身。
4. 叔本华名言
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 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 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 庸人费心将是消磨时光,能人费尽心机利用时光。
· 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 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 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 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 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 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加别人飨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挪下的衣衫。
· 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 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 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录的经验来生活。
· 愚昧无知如果伴随着富豪巨贾,那就更加降低了其人的身价。
·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事物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世上的每一朵玫瑰花都是有刺,如果因为怕扎手,就此舍之,那么你永远也不能得到玫瑰芬芳。
·我们的不幸往往由于我们对于幸福的追求!我们做事之初喜欢抱着一种信念:我们一定能在世间找到某种幸福
·智者,总是享受着自己的生命,享受着自己的闲暇时间;而那些愚不可耐得人总是害怕空闲,害怕空闲带给自己的无聊,所以总是给自己找些低级趣味的游戏,给自己一点暂时的快感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哲理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叔本华论智慧人生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