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事物像什么的句子
1. 人们经常用什么词语比喻事物了解的不全面
最常用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其余词语有:——————————————————1.【识其一不识其二】了解事物的一方面,不了解还有另一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2.【管中窥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以及其近义词】【盲人摸象、冰山一角、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3.【一叶障目】一片叶子挡在眼前会让人看不到外面的广阔世界.比喻被局部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也可以引申为因此了解食物不全面.4.【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然:这样.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5.【若明若昧】:比喻对情况的了解或对问题的认识不清楚.同“若明若暗”.6.【以蠡测海】: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2. 把事物比喻成人的句子有哪些
1. 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2.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黄金黄的,像星星点缀蓝天一样,装饰着广阔的原野。
3. 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4. 过了几天,仙人球上的花骨朵露出两瓣洁白的花瓣,像要挣开蛋壳的小鸟,十分惹人喜爱。
5. 仙人球花,像是一个长长的喇叭,正对着蓝天吹奏着欢快的乐曲。
6. 仙人掌是黄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岛屿,是荒漠上的英雄;它们给炽热如焚的沙漠,带来了生机,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神秘的希望的色彩。
7. 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8. 河边浅水处刚绽叶的芦苇飒啦啦摇响,与春风缠绵絮语,像是低吟着一首朦胧的情诗。
用植物比喻人心情的句子
1. 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在空中飞飞扬扬地飘着,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别。
2. 含羞草像一个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叶片上轻轻一碰,它就合拢起来,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好像不敢见人似的。
3. 小草也在微风的吹拂下晃动着,好像随着晨风在轻轻地唱歌起舞。
4. 小草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织成了一块块绿茵茵的地毯。
5. 小草儿悄悄地绿了整个山野,给故乡编织妆扮着春天的衣裳。
3. 表示比喻的句子有哪些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比喻句的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使语言生动形象。(一般表述为:生动形象地刻划或描写了……)
(5)引起(或激发、丰富)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6)突出(或烘托)事物的特点
(7)使说明事物(或事理)、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
温馨提示: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比喻句,其实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运用比喻句还应该注意比喻的手法只能用于不同类的事物之间的比喻,同类事物不能作比喻。
4. 形容对事物特别热爱能用什么句子
生活中常说的一些句子,熟语解释(一)熟语解释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2、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3、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4、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6、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甲:铠甲。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9、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办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领互相比赛。
10、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11、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 12、拔赵帜立赤帜——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13、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 1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
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1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18、百万买宅,千万买邻——比喻好邻居千金难买。 19、百闻不如一见——闻:听见。
听得再多,也不如亲眼见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
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21、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蚿,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
比喻势家豪族,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基础厚,还不致完全破产。 22、败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23、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搬:移动。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铸钱的模型。
每块铸版都是铸出六十四文钱。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25、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26、邦以民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
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27、饱汉不知饿汉饥——饱:吃足;饥:饥饿。
比喻处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别人的苦衷。 28、饱暖思淫欲——食饱衣暖之时,则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谈。 30、卑之无甚高论——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31、杯酒释兵权——释: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将领的兵权。
泛指轻而易举地解除将领的兵权。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33、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34、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36、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37、鞭长不及马腹——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壮不如里壮——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结实。
比喻妻子能够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帮手。 3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40、冰炭不同炉——比喻两种对立的事物不能同处。 41、冰炭不言,冷热自明——比喻内心的诚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现在行动上。
42、兵败如山倒——兵:军队。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一败涂地。
43、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44、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45、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壮而不在乎众多。
也比喻要求质量而不能只讲数量。 47、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没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气。
比喻干了某事没捞到好处,反坏了名声惹来了麻烦。 49、不打不相识——指经过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结交、相处。
50、不到黄河心不死——比喻不达目。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句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比喻事物像什么的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