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野三峡唯美句子

198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1. 描写三峡的优美语句

过了三峡的最险处瞿塘峡口,眼宇豁然开朗,却见一注阳光直直的打在左边的峭壁上。右面峰顶被反射得鱼鳞般发青,水天一色,激光发亮。船冲过八公里长的瞿塘峡,时间已是八点三十分了,我们也早已被摄入了一片金黄的光晕之中。

抬头再望,已进入巫峡。刘白羽老先生说得好,"如果瞿塘峡像一道闸门,那么巫峡简直象长江上迂回曲折的画廊。船随山势左一弯,右一弯,每一曲,每一折,都向你展开一幅绝好的风景画。"这就超脱出瞿塘峡的雄而显得巫峡秀。随着船在漩涡中打颤,我开始惊诧于大自然的神奇功力,居然将巫峡点化得如此多姿多彩,使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回顾山峦,但见霞烟氤氲,浮云飘动,怪石嶙峋,隐露其间;有的似窈窕淑女,飘飘欲飞,使人想起"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诗句。有的如出征号吹响整装待发的骑士,威武俊逸。也有的象奔腾的野马,昂首扬蹄,觉着它就会发出一阵阵声震苍穹的长啸来……这一切在缥缥缈缈的云雾中,添了几多含蓄,很能给人以一种"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感觉。真是三峡风景最好的意境所在!我被这云遮雾罩、迷离缥缈似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迷住了。惊喜之余,令人想起湖北境内巴东多猿啼,这就追朔到了郦道元在《水经注?江水》中曾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就是说,在巴东三峡中,巫峡最长,猿声凄凄到处啼,使人流的眼泪都打湿了衣裳。古代三峡的猿到底是哪一种呢?我们不妨看看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诗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从诗中我们可推测出是长臂猿。因为长江三峡的江流湍急,惊涛骇浪,只有善啸的长臂猿的蹄声才能透过波涛,让诗人听见。猿声为何"啼不住"呢?据有关资料记载,猿啼与猿的生活大有关系。早在前几年,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通过实地考察,并用仪器测量,揭开了猿啼的秘密: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树梢上的时候,长臂猿啼鸣声便划破即刻的静谧。雄猿首先领唱,几分钟后雌猿也加入了伴唱,一霎时形成黎明前的大合唱。这时,一里之内的猿都闻声参加了大合唱的行列。这种大合唱知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才告结束。如果有朝一日您去游览三峡,肯定暮愿自己也能象李白一样,享受一番"两岸猿声啼不住"的乐趣。

三峡风光各具特色。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流急。三峡两岸峰奇峦秀,千姿百态,船行其间,时而绝壁前阻,"山塞疑无路",忽而峰回水转,"湾回别有天"。三峡之美,全在山、水、泉、林、洞的相互映衬之间,一日之内,朝晖夕阳,变幻无穷。也就是说,长江三峡由瞿塘峡雄、巫峡秀、西陵险,共同构成了一幅壮观瑰丽的画卷。

瞿塘峡又称夔门峡,西起奉节古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峡中两岸悬崖断壁,最为雄伟险峻,古为四川大门,今为重庆东连荆楚门户,位置十分重要。短短山峡,古迹众多。峡口上游有奉节古城、神秘的八阵图石堆、鱼复塔。峡内北岸的白帝城文物荟萃千古名扬,历史价值极高。还有惊险万状的古栈道,莫测高深的风箱峡。南岸则有题刻满壁的白粉墙壁,在大坝截留前,著名的夔门石刻即已整体切割上移。风箱峡下游则有"犀牛望月"奇异的山峰景观,境内在大坝蓄水后,增建的长江大桥如一弯彩虹,横跨峭壁,既引为壮观,又实实在在地"天堑变通途",造福三峡人民。

2. 描写三峡的优美句子,要现代文,不要古文

1.空中没有一丝云,头顶上一轮烈日,没有一点风,一切树木都无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2.太阳刚一出头,地上像已着了火。

3.天气是那样炎热,仿佛一点星火就会引起爆炸似的。

4.烈日似火,大地像蒸笼一样,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

5.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

6.大清早,蝉就高声大叫,告诉人们又一个火热的日子开始了。

7.夏日炎炎,小鸟不知躲藏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低垂着头;小狗热得吐出舌头不停地喘气。

8.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着令人烦躁地叫声,像是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9.夏天,草木特别茂盛,冬青树的叶子油亮油亮的,老榆树枝繁叶茂,给人们撑起了一片浓浓的绿阴。

10.夏日里,清清的小河成了孩子们避暑的好去处,你看,他们在水中嬉闹着,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扎猛子摸鱼,玩得十分开心。

11.夏天的太阳像个大火炉,把大地烤得发烫,就连空气也是热烘烘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

12.水牛早就躲到了池塘里,整个身子埋在了池水中,只露出一个头在水面上透气。

初夏

初夏是美的,那是有别于艳阳春的另一种美。如果说春天的美美在百卉争妍,初夏的美就美在万类竞绿。该用什么词来简括初夏的景色呢?“绿肥红瘦”?不,那写的是暮春花事;“绿暗红稀”——这才差不离!“绿”而“暗”,形容绿的浓重;“红”而“稀”,可见芳华渐渐褪了,但还不是绝无。在哪儿呢?我放眼向四周搜索,哎,找到了,田沟边那丛野蔷薇,不正星星点点地开着几朵小红花么?但那红色似乎很淡,淡得近乎寂寞,尤其是映衬在周围的浓绿之中,更显得,“晚花酣晕浅”。再看那绿,却是层层叠叠,无边无涯,绿得沉,绿得酣,绿得触目生凉,绿得照人如濯,一时凝望出神,仿佛整个天空都被染绿了呢。

3. 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寇准《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秋日静,琴鹤一长闲。

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还。

作者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扩展资料:

恩施七大必看景点:

1、恩施土司城

距离恩施市区约2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也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筑群。

2、龙船水乡恬静幽雅

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一炷香:风吹雨打屹然不动

3、斯特沉积岩风貌

属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怡人。

4、清江大峡谷

这里气候宜人、生态原始、野趣浓郁,奇山秀水,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集彩峡、奇峰、泉流、飞瀑、花树、莽藤、古关、老街和浓郁的土家文化于一体。

5、龙船水乡

龙船水乡恬静幽雅,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

6、一炷香

一柱香是喀斯特石柱,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也是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稀有的景观。一炷香高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其岩性为三叠系灰岩。

7、仙佛寺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西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建凿于公元335年。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

参考资料:中国诗歌网-巴东县斋秋书

4. 描写三峡的优美片段

《三峡》作者:余秋雨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

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

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

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

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

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

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

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

5. 描写三峡山水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1、《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清晨告别白云之间的白帝城,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能到达。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2、《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

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3、《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4、《巫山曲》

唐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译文:巴东三峡中山峦一重又一重,阳台山旁是碧绿峭拔的十二峰。荆王射猎时正逢巫山雨意云浓,夜卧高山之上梦见了巫山神女。

云霞、彩虹和微雨湿了神女艳姿,月明星稀神女化作行云在峡中飞逝。极目远望、再也不见神女芳影,听到峡中猿猴声声悲鸣,不觉令人泪落打湿了衣裳。

5、《望海楼》

宋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译文:高耸入云的铁瓮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缥缈高楼似与天相连。三峡的江声似乎流入我笔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几番呜咽的画角催落着红日,远处幽静的沧洲袅起了白烟。忽忆起赏心美景究竟在何处?往事如烟那春风秋月已茫然。

6. 描写三峡的优美片段

《三峡》作者:余秋雨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 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

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

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一大清早与他告别。

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

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

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

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

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 《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

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

我想,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

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

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 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

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

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 在李白的时代,中华民族还不太沉闷,这么些诗人在这块土地上来来去去,并不像今天那样觉得是件怪事。

他们的身上并不带有政务和商情,只带着一双锐眼、一腔诗情,在山水间周旋,与大地结亲。写出了一排排毫无实用价值的诗句,在朋友间传观吟唱,已是心满意足。

他们很把这种行端当作一件正事,为之而不怕风餐露宿,长途苦旅。结果,站在盛唐的中心地位的,不是帝王,不是贵妃,不是将军,而是这些诗人。

余光中《寻李白》诗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这几句,我一直看成是当代中国诗坛的罕见绝唱。 李白时代的诗人,既挚恋着四川的风土文物,又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文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生命的便道,不必下太大的决心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他们知道,长江行途的最险处无疑是三峡,但更知道,那里又是最湍急的诗的河床。

他们的船太小,不能不时行时歇,一到白帝城,便振一振精神,准备着一次生命对自然的强力冲撞。只能请那些在黄卷青灯间搔首苦吟的人们不要写诗了,那模样本不属于诗人。

诗人在三峡的小木船上,刚刚告别白帝城。 告别白帝城,便进入了长约200公里的三峡。

在水路上,200公里可不算一个短距离。但是,你绝不会觉得造物主在作过于冗长的文章。

这里所汇聚的力度和美色,铺排开去2000公里,也不会让人厌倦。 翟塘峡、巫峡、西陵峡,每一个峡谷都浓缩得密密层层,再缓慢的行速也无法将它们化解开来。

连临照万里的太阳和月亮,在这里也挤捱不上。对此,1500年前的郦道元说得最好: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水经注》) 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划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过三峡本是寻找不得词汇的。只能老老实实,让嗖嗖阴风吹着,让滔滔江流溅着,让迷乱的眼睛呆着,让一再要狂呼的嗓子哑着。

什么也甭想,什么也甭说,让生命重重实实地受一次惊吓。千万别从惊吓中醒过神来,清醒的人都消受不住这三峡。

僵寂的身边突然响起了一些“依哦”声,那是巫山的神女峰到了。神女在连峰间侧身而立,给惊吓住了的人类带来了一点宽慰。

好像上天在铺排这个仪式时突然想到要补上一个代表,让蠕动于山川间的渺小生灵占据一角观。

恩施野三峡唯美句子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唯美诗句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恩施野三峡唯美句子》评论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