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 石 ,《我家的传家宝》秦志森

304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孤 石

作者:三月雷一谈到孤石可能众多人的脑际里闪现的是阳光中的风动石,山顶上的石猴望月,以及漓江水影里的象鼻山,武夷群峰中的官帽石。还有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孤石》:迥若千仞峰,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来,犹带烟雨迹。贞坚自有分,不乱和氏璧。这些诗句读来美不胜数,醉人心底。而我要赞美的孤石是一种地质勘探上的专有名词。指的是成片的石料因年代久远而风化,一些质地软弱的石料逐渐经雨水的侵蚀,年代的洗礼而成了土壤或砂砾,而一些质地坚硬的石料则孤立深藏于土壤、砂石之中,它们经受了岁月的洗礼,仍然独立于原处,保持着远古的质韵,无怨无悔,深藏于地表之下,静守着内心的一种信仰,这就是孤石。当地老百姓习惯称作窝石,也就是七零八落分散在土壤与碎石之中而质地坚硬的块石。我2007年8月从中原坐着绿皮车箱咣铛咣铛煎熬了近二十四个小时到达一个面向海湾的泉州,后又转车五十多公里到达一个叫净峰镇的施工现场,报到时所接触到的第一个令人难忘的专业术语就是孤石。项目组的同事向我介绍,中化集团投资建设的百万吨级原油储罐需要在惠安青兰山开山填海形成近1200亩的用地,而摆在建设者面前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围堰造地遇到了前所没有难题,工期严重滞后,监理与承包商相继提出索赔,合同、图纸、方案、索赔的签证,反索赔的预案都一一摆在与会者的面前。填海造地的难点工程是围堰工程,即要用预制的纽王石、工字石等护坡专用的异型钢构混凝土重块及较大的石块实施挤淤固位,然后用碎石筑起一道近五米宽的挡水防浪坝,然后再将砂土从山坡向海里推填,逐步将围成的塘堰填平,将围入的海水、淤泥通过开山形成的砂土填入而被挤出到红线之外。如果工程全部采用异型钢构混凝土重块,则会大幅提高工程造价,唯一降低施工成本的可行方法就是适当利用开山石料,配合现场提前预制的异型钢构混凝土重块一同使用。当时摆在项目现场工作小组面前的第一个专业难题就是石料的紧缺。理论上开山的工程石料约有70余万立方米,按照设计的标高开山取石,正好能够满足填海的围堰用石。可谁曾想到现场的情况并不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精心设计的预案。因为开山表面的风化碎石、腐植壤土不能直接采取从山坡向海里通过推土机填平似的渐进推进。到了现场实地考察你才会明白,初期的开山填海中,如果缺少科学施工的方案,残酷的现实是一次潮汐、一波海浪、一场台风过后,几万立方、几十万立方的填海砂土,就会随着上涨的海水滑向深海,跑出红线之外。因潮水、海浪的落差而形成的无穷拉力会在瞬间将砂土吞没,大海就如一个填不饱的胃。砂土滑坡移向大海,你都不知道大海的力量是那么的巨大无比,几个工作日的劳动成果瞬间就会化作泡影,那些砂土会随着海浪、潮汐的迎面扑来而无影无踪。站立岸边,建设者们看到自己辛苦的劳动成果不知去踪,只能目瞪口呆,欲哭无泪,开始虽想尽办法,出尽主意,用推土机压实,用碾压机碾磙都无济于事。曾传同行业同等规模的油罐地基施工就因一次异常的海床地质变化而无缘无故沉没几十万方砂土,后来勘探发现因护坡不到位形成局部塌陷,砂土不知去向而归于不可抗力形成索赔。通过工程项目组成员与施工人员、监理及设计人员的挑灯夜商,大家一直认同要本着“追求卓越,科学至上,精益求精”的施工方案,开展项目施工,不能蛮干,傻干。为避免类似大量砂土流失的风险在当前项目重演,当务之急是围堰成塘,不要急于开山推土。而围堰就需要大量的石料,而工程技术人员蓝图中的石料都在土方之下,它们一块块地分散在山坡数米的地层。青兰山所处的施工段是典型的孤石,而你不可能将数千万方的土壤、砂砾扒开堆在一边取石,那样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组织方案,无异于杀鸡取卵,费时费力不说,还会因盲目采石,存在大量砂土的临时堆放,可能因雨水、台风诱发的塌方,滑坡等不可预料的地质灾害或安全事故隐患,那就得不赏失,也违背HSE科学施工组织的宗旨。经项目小组李志军、刘立钢、王长利、牛静波、母晓虹等现场人员与葛州坝集团施工团队的紧急沟通协商,为加快工程进展,决定外购20万立方米毛石料,用于围堰工程。青兰山虽以山为名,周边也有供开采的石料,但山尾有兄弟单位已建成的原油罐区投产使用,方圆五公里划属禁采区,经与政府部门紧急汇报、协商,政府部门专门审批同意有爆破资质的施工单位在烟墩山进行爆破取石,以解工程之石料的急需。随着烟墩山石料的源源进场,工程进展顺利,及大地加快了围堰填海的工程进展,那些后期自然开山采出的孤石在填海围堰合龙的当儿发挥了致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沉寂于海,默默无闻,静守着围堰的一方平安、一份希冀。后因物料平衡余出的少量孤石又被一车车拉出项目现场运至主厂区低洼处,作为国家十二五石化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年加工1200万吨原油的炼油项目建设施工现场作为基石,永固炼化千秋伟业,算是物尽其用。可以说,青兰山的孤石让我刻骨铭心,也让我发自内心的敬佩。每每想起那些质地坚硬的孤石,不尽让我想起他们多像企业那些不投名、不投利,默默无言的建设者,虽经岁月的侵蚀与洗礼,依然毅志磐固,沉于基层,几十年如一日固守自己的一种本份,一份责任。前段时间陪同上级检查工作的同事到青兰山码头、储运油罐现场,看到成排的10万吨级油罐拔地而起,看到30万吨的油轮停靠泊位安全装卸、远航,作为一位建设者,我发自内心的自豪,为见证这一伟大的世纪工程而倍感喜悦,看到刺桐花开,即情赋诗《孤石赞》一首,在此对那些默默无闻的建设者以崇高的敬礼。不与日月争光辉,排挤淤泥奠伟基。进出巨轮刺桐红,迥我似玉以自励。

《我家的传家宝》秦志森

?  我家的传家宝是一只老坛子,是农家普遍使用没有任何纹饰的那种粗陶坛子,是我家祖上传下来的。它虽然普通,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情愫,折射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光辉。这事怎么说,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母亲是个精明能干的农村妇女,是个很会精打细算持家过日子的人。她人生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动乱的年代度过的。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母亲拿这个家传的老坛子攒存大米,每次做饭下米时,她都要从已量好的米中抓出一把放到老坛子里去藏好。日积月累,几个月就积存了满满的一坛子50多斤的大米。青黄不接之时母亲便拿出来计钱算两地拌着野菜度时日。老坛子就是这样伴随我家度过无数兵连祸结的荒时暴月。

  有一年,邻居大塘婶娘的孩子出了天花,时值青黄不接,她家里已没粒米下锅,孩子的生命奄奄一息,处在绝望之中。此情此景触动了母亲的恻隐之心,她毅然决然地从老坛子中取出十多斤米救济她。母亲的慷慨援助有如雪中送碳,旱苗得雨,令她十分感动,当场久跪不起,使得母亲不知所措,只好多加慰籍她照顾好自己的孩子。她的孩子度过了难关,得救了。她出于感激逢人便宣扬我母亲——市前嫂的恩德、勤俭持家的精神和方法。母亲的事迹便无胫而走,传遍乡里,成了乡里家喻户晓的人物。

  顺便说一说。解放前,妇女没有社会地位,没有自己的名字,特别是农村妇女。在农村日常生活中,已婚妇女一般习惯将外家的村名加上辈份婆、嫂等对其称呼。母亲的外家是在翰林市前村,所以村里称作市前嫂。解放后,男女平等了,母亲上夜校学文化时便起名周世凤。“世”字是周家的族谱派序,她的两个哥哥就分别叫周世富、周世安。能和男人一样按族谱派序起名,显示了男女平等,是社会的很大进步。

  母亲因老坛子而出名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共和国刚刚建立,百业待兴,人民的生活还极端贫困。中央人民政府向全国发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号召,勤俭持家,勤俭建国。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母亲勤俭持家的精神和做法引起了乡政府的注意,派人组织编写母亲勤俭持家的典型事迹材料,由母亲到各村介绍。用现在的话叫做到各村去作巡回报告,并派人抬着我家的老坛子一起去,说是那样就能使母亲的事迹更真实生动,可信可学。老坛子也成了乡里人人知晓的器物了。

  当时,我们村隶属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翰林乡,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交通闭塞,母亲每次到别村作报告回来都很疲惫,但她心里很高兴、很甜美。

  母亲是个聪明伶俐的人,悟性高,记忆力强,就凭她上夜校的文化底子,竟能依照乡政府组织的材料讲得很生动流畅、亲切动听,现场效果很好。直至今天,上年纪的人还时有回忆,传为美谈。

  我父亲是个宽厚朴实的农民,他也沾了母亲的光。母亲每到一村去介绍的时候,人们都知道周世凤是田菊墩村秦日良哥的妻子,很羡慕我父亲有这样端庄贤慧的内助。

  那时刚解放不久,人们感觉到一切都是新鲜的都有“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和自豪。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很信赖,看到政府推荐的先进典型就积极去学,所以母亲的事迹经介绍宣传后,在社会上反响很大,许多人家都仿效学习,社会效果很显著。母亲的事迹还刊在当时县政府的工作简报上向全县宣传推广。那是母亲一生中最惬意的时段,那时她刚三十出头,美好的年华。

  母亲也因老坛子而遭厄运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成立了。一夜之间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人们开始狂躁了起来,说人民公社是“一大二公”,一切的一切都要归公,也就是后来批判的“刮共产风”。认为共产主义快到了,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天梯”。村改为生产队,乡改为生产大队,区改为公社。各生产队办起了大食堂,吃饭不要钱,吃自由饭,不定时餐,饿了就吃,放开肚皮自由吃。吃完了又煮,食堂整天忙着做饭。生产跟不上,农副产品匮乏,下饭的菜餐餐都是“菜头脯”(萝卜干),奢侈一点就是咸鱼仔。菜虽然不好,但饿起来就顾不得那么多了。没有油水,那时人们的饭量特大呢。那场面现在回忆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可笑而不可思议。当时农村的形势就如彭德怀元帅所描绘的那样:青壮炼铁去,收稻叟与妪,……。因为我妹妹年纪小母亲才不外出。

  母亲以她长期养成的特有的勤俭嗅觉审视着形势的发展,认为这样无度的吃法,江山都会被吃光的,但又不敢公开说。她多了个心眼,悄悄地将老坛子装满大米藏到神堂(神龛)的角落里去,以备不时之需。

  果然不出母亲所料,不到三个月生产队的粮仓就见底了。各生产队的食堂都难于为继,快要断了炊烟。为了挽救危局,公社发出通知,要求各家各户将所存粮食上交生产队,若有偷藏者一经查出就戴高帽游村。不久生产大队便组织民兵到各家各户去查找粮食。民兵好像是有准备一样来到我家,一进门就翻箱倒柜,把襁褓中的小妹妹吓得哭个不不停。家里一片混乱。一番折腾之后,没有发现粮食,几个民兵聚头嘀咕了一下,好象想起了什么,便气势汹汹地要找老坛子。这些人都是相熟相识的,平时见面都很热情地打招呼,其中几个人还曾经给母亲抬着老坛子去作报告呢。此时一个个凶神恶煞般转脸不认人了。任凭母亲怎么解释也是枉然,强令母亲交出老坛子,说一定要看到老坛子真身,破了要看碎片,毫无让理之意。相持了很久便将母亲扭送到大队办公室去问话。到大队办公室一看,早已有许多人站在那里被民兵看守着,神情沮丧地等待各种各样的审问。轮到审问母亲时,她的倔强劲就来了,不但拒不承认错,还说了一大堆勤俭节约的道理,弄得审问者老羞成怒招呼民兵拉去游村。

  母亲脖子上被挂上一块大厚纸牌,曾经荣耀过的老坛子被在纸牌上面画成个不伦不类怪模怪样的画图,并给母亲戴上高帽,与几个“顽固分子”在民兵的押送下开始敲着锣游村。几个人敲着锣边走边齐声说:“我错了,不要学我的样!”,这句统一指令的话,惹得许多小孩子嘻闹着追逐观看。那时的天空是黑沉沉的,凄风苦雨吹洒着大地,让人感到忧闷抑郁,凄怆不解。

  母亲回到家里,身上雨水淋漓,嘴唇冻得发黑直打哆嗦,已感风寒了。母亲是个很爱面子的人,经这么一折腾,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对世事的变化感到不可理解、迷惘绝望,情绪低落,咳嗽不止便病倒躺床不起。那个年代缺医少药她得不到治疗,于当年12月去世了,时年40岁。

  父亲传承了母亲的做法持家。“公鸡饲仔”度过无数艰难岁月将我们兄妹三人(秦志蓉、秦萍)带大。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人们都衣食无忧时父亲才将老坛子当做宝贝一样珍藏起来,嘱咐儿孙们,老坛子是我家的精神财富,它已是母亲勤俭节约精神美德的载体,是勤俭节约精神的象征,是传家宝,要一代一代保存下去。直到他99岁去世时还念念不忘。

  今天,我们睹物思人,无限怀念我们的父母亲。

  母亲离开我们已半个多世纪了,她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永远牢记。她的许多事迹是值得我无限回忆的。就说当年凭票买布的事吧,大人是每年一丈三尺,小孩是根据年龄发放6尺到9尺不等。母亲每年添衣服时都是先量身,问裁缝师傅需要多少尺布,而她剪的布料总要比师傅说的少一两寸,然后拿回家自己亲自用手工缝制。母亲这种缩衣节食的精神我们耳濡目染体会得深,我上学读书的时候对“缩衣节食”一词的词义比班上任何一位同学都要明白得快,理解得深刻。

  老坛子的精神永不过时

  母亲勤俭节约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延续,就是在今天还有其现实意义,全世界各国都在实行节能减排,提倡过低碳生活。2010年10月26日南国都市报报道:“重庆‘最节约的老人’令人们很感动,网友纷纷向这位老人表达敬意”。

  联合国还定每年10月31日为“世界勤俭节约日”。

  勤俭节约是人类生活中的永恒主题。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情感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孤 石 ,《我家的传家宝》秦志森 》评论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