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命“死亡之海”》陈予明 ,珍珠女孩
《夺命“死亡之海”》陈予明
? 那已是30多年前的事了,却令我终生难忘……
1976年盛夏的一天,我所在的地空导弹部队K团,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一次对空模拟作战中,导弹突然飞出制导雷达波束(注:事后查明电子计算机产生错误指令),失去控制,一直飞向内蒙古巴丹吉林大沙漠。
战后,我奉命带领小分队,去寻找导弹自爆后,弹上那个无线电变码组合。不找回不行,去找,茫茫戈壁、沙海捞针,谈何容易!塔克拉玛干沙漠、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大沙漠,号称中国三大“死亡之海”。
我们一行八人,全副武装乘坐履带式战车,穿过三三两两的蒙古包,浩浩荡荡向大漠进发。路途空落落的单调乏味,满眼是一望无际的黄沙褐石,起伏不平连绵不断,偶尔也看到寥若晨星的骆驼草、芨芨草。旋风一股接一股地把黄沙卷到半空中,像遨游太空的巨龙。天宇灰蒙蒙的,太阳也没有光彩,我们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
战车前进100多公里,上甘岭用的那种小功率步话机与团部大本营失去联系,我们成了聋哑的孤儿。途中休息吃干粮,车内温度骤升至65℃以上,燥热得没法呆。车下毒日当空,无处藏身,脚下黄沙烫得起泡,我们尝到了“热锅上蚂蚁的滋味”。
对巴丹吉林大沙漠的残酷,我早有耳闻:一次阿拉善左旗一辆资源普查车,因故障突遇沙暴,转眼间就没了。旗里派上百人找了近半月未果。半年后又一次沙暴,那辆车奇迹般地出现在另一沙梁上,车上的三男两女变成了风干的木乃伊。
在浩瀚的戈壁滩,战车像只甲壳虫,孤零零地爬行着,眼前只有两种色彩,湛蓝的天空和苍黄的沙丘。当我们干渴燥热得难耐之际,蓦然在极远处的浑黄间出现了一泓湖水,中有绿洲座座,还有几片风帆高举其间,轻轻摇曳的树林,隐约可见的城镇村落,仿佛驰骋在太湖之滨……然而,当你怀着欣喜的心情向它奔去,接近更接近时,那湖水依然离我们那么遥远,可望而不可即。原来,那是江南水乡罕见的“沙漠蜃景”,突然消失得无踪影,竹篮吊水一场空。我们兴奋激动的情绪,一下化作惆怅和迷惘,人们的心情跌宕起伏变化竟在顷刻之间。
战车向大漠纵深前进,碧空如洗,朗朗乾坤。一刹那狂风怒吼,那遮天盖地的黄沙无情地袭来,呼啦圈似的一层层覆盖着,一忽儿把战车埋了一大截,车内憋得喘不过气来,令人窒息,大伙脸上沁出黄豆般的汗珠。此时,一个可怕的念头猝然在心底升起,难道我们也要步资源普查车后尘,葬身在“死亡之海”不成?!司机王虎,急中生智,把战车发动起来,使劲地向左右两侧猛烈摆动,推开黄沙,把战车开往干涸的河滩上,才脱离了险境。
沙暴刚过,紧张心情尚未恢复平静,瞬间天空又变得低沉黯淡,紧接着暴雨倾泻如注,那惊心动魄的咆哮声响彻大漠上空,四面八方的洪水集中汇入河滩,干涸的河滩一片汪洋,恶浪像钱江怒潮,似脱缰的野马横冲直撞而来,我们又危在旦夕。我旋即指挥司机操纵战车在原地转了90度,加大油门,终于冲出追逐而来那恶浪的包围,死里逃出。
虎口余生的我们,前进中方向莫辨,愈深入大漠,车速越开越慢,经过几多拼搏的战车,水温超过100度,也累得趴下不动了。
二十一时许,内地早已入夜了。可在巴丹吉林大漠,那西垂的太阳还有十几丈高,一直不愿下山。我和李参谋商定,他和司机留下,我带五名战士呈扇形搜索前进,企盼在恐怖的“死亡之海”找到一线生机。
在大漠中,每走一步都得拼搏。你若越使劲,反而陷得越深,且又更拔不出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我们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走投无路绝望之际。警卫员小林惊叫道:“参谋长!我们有救了,那远处不是有一棵杨树吗?”我用望远镜朝天地间极远处仔细一看,不止一棵而是好几棵,隐隐约约还有几间干打雷的土房子,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沙漠中有杨树就有水,有水就有人居住。我下令鸣枪与李参谋联系。片刻,恢复了疲劳的战车,爽朗朗地开过来了。大伙吃了压缩饼干,喝完军用水壶中仅下的最后几滴救命水,疲惫不堪的战士,个个绽露笑容,别提那个高兴劲了。
战车开了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小小的蒙古族牧民点,此时我们已经跳出“死亡之海”的重围。老乡告诉我们,当日上午一声巨响,空中散落下来许多银灰色的碎片,我想肯定是导弹自爆后掉下来的东西。
干渴了一天的我们,喝罢青稞糊糊,喝了几碗茶水,如鱼得水。大伙挤在一间小草房内休息,筋疲力尽的战士,躺下不到几分钟,就呼呼睡过去了,有的咬牙,有的说梦话。在睡梦中,也许重演着白天遭遇的种种险情。
翌日晨,战士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整装待发。蒙古族老大爷阿拉巴仁,把从200公里外的阿拉善右旗买来的西红柿,送给我们在关键时候解渴。李参谋要付钱,他执意不收,说是他对人民子弟兵的一点心意,最后我们留下二十多斤压缩饼干。
我们告别了蒙古族父老乡亲,朝着他们指点的方向前进。车行不到一小时,只见前方大山脚下,几十个蒙古包排列得井井有条,俨然像西夏王国的军营,沿着山坡,散满了骆驼、马匹和羊群。
踏破沙海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到了蒙古包群一询问,我们要找的那个宝贝疙瘩,已被老乡拣到了。历时40多个小时,几经磨难,终于完成了一次极不寻常的任务,令我终生难忘。(cnprose.com)
珍珠女孩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美文摘抄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夺命“死亡之海”》陈予明 ,珍珠女孩》评论列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