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仁义的优美句子
1. 与“仁义”有关的句子
1. 守正直而佩仁义。 ——朱熹
2.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
3. 仁义为友,道德为师。 ——史襄哉
4. 忠孝仁义,德之顺也;悖傲无礼,德之逆也。顺者福之门,逆者祸之府。 ——刘昼
5.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庄子》
6. 仁义者,治之本也。 ——刘安
7. 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于仁义之中。 ——孙中山
8.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
9.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 ——庄子
10. 心之动也,有爱恶是非之用,有忠信仁义之道。有用之信必不愚,有用之仁必不懦,有用之义必不固,别若黑白,人未之知,已自知之。 ——唐甄
11. 厚黑的施用,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李宗吾
12. 阴阳升降有道,刚柔屈伸有理,仁义进退有法。知道者可与论政,知理者可与谋事,知法者可与取人。知道者理得,知理者法得,是以君子贵知道也。 ——胡宏
13. 放得功名富贵之心下,便可脱凡;放得道德仁义之心下,才可入圣。 ——洪应明
14. 倚富者贫,倚贵者贱,倚强者弱,倚巧者拙。倚仁义不贫不贱不弱不拙。 ——曾国藩
15. 那些满口仁义道德,满脸肃杀严厉的人,不管他贩卖来世的货色,还是现世的货色,都一定是挂羊头卖狗肉。 ——狄更斯
2. 论语中所有关于仁的语句
1、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译文: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说是难能可贵的了,然而还没达到仁。”
2、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译文: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的学生,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离开自己的家里便敬爱兄长;为人谨慎、诚实可信;博爱大众,亲近有贤德的人。这样亲身实践后,有剩余的时间精力,再去学习文献。”
3. 论语十则中关于仁的句子
是要填两句还是一句有两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孔 丘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
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论语·宪问》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论语·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填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4. 论语中有关于“义”的句子有哪些
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 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6. 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5. 论语关于仁、礼、信、孝、义的句子
【原文】
1•2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6. 关于仁,忠,孝的名言
孝的名言 一、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 二、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三、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四、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五、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轲 六、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七、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格言联璧》 八、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关于孝的名言) 九、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十、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出入(门)要留意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好厌烦。
十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 十二、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十三、惟孝顺父母,能够解忧。
——孟子 十四、贤不肖不能够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十五、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罗素 十六、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十七、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孟子》 十八、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十九、孟子曰:“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联相处得不好,不能够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二十、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能够太平了。”(关于孝的名言) 二十一、不得乎亲,不能够为人;不顺乎亲,不能够为子。
——孟子 二十二、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注释: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
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 二十三、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
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二十四、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
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二十五、你期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二十六、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出自《家语·弟子行》。
注释: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
二十七、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务必有明确的去处。” 二十八、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宋〗李纲 二十九、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
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三十、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三十一、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三十二、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
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三十三、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礼记》 三十四、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三十五、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 三十六、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三十七、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情绪舒畅。
三十八、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三十九、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四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能够不知道。
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 四十一、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 四十二、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四十三、。
7. 关于仁义词语的经典语录,如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等
关于仁义的经典句子: 仁义值千金 仁义长,财义段 仁义廉士,穷不改节 仁义之师,秋毫无犯 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荀子·荣辱》 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
——《文字·自然》 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平日若无真义气,临事休说生死交。
——(明)施耐庵 仁义尽从贫处断,世情偏看有钱家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陈毅) 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名家散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有关于仁义的优美句子》评论列表(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