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质的乡村》张林 ,《志存高远》唐异常

462人看过美文美句精选

《土质的乡村》张林

  

  土质房屋,是乡村古朴的明证。一个乡村,土质房屋的多与少,是判断一个乡村古朴程度的标尺,也决定一个乡村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

  老家以前的乡村,都是土质房屋。土坯垒墙,土坯搭炕,土坯是构建房屋的材料。为抵御风雨剥蚀和一冬的恶寒,还要赶在初春拉碱土抹盖,深秋用黄泥抹墙。泥土的包容、稠密温润、自然的硬度和人工质感,是土质房屋的全部。

  我喜欢这样的土质乡村,除了能见到满地疯长的绿草和恣意开放的野花,还能听到知了慵懒的鸣唱和鸟儿宛转的清音。低头走进妥帖的土屋,一头倒在温暖的土炕上,透过琥珀色的阳光,还会闻到泥土的纯朴气息……

  土房子虽满目疮痍,饱含岁月沧桑,但有烟火气,散发着体温,让人感到亲切。墙体泛出的斑驳之色,难以用染料描述。它饱经风霜,像一位老农,可以承受一切,也见证乡村的一切。乡村里的这些土房子,可以稳妥地、舒展地安放远方游子的身心。

  乡村里的土房子,就是一部部词典,诠释着乡村的空间格局,承载着乡村的沧桑历史。房前屋后,儿时的我们,扒过土堆、摔过泥泡、团过泥球……我们一茬一茬长大,直到老去,成为一抔抔黄土。只要土房子还在,乡村就有了魂魄。

  有了这些土房子,再偏僻稀疏的乡村,也有了安慰,让人觉得妥帖。8月初的一天,妻子的同学请客,作为同学家属,我之所以欣然前往,就是因为妻子的同学家住在安达东湖旅游区的芦苇深处。

  该旅游区集湖泊、湿地、草原、鸟类以及植物等多种自然生态资源于一体,是大自然赋予一方子民的宝贵财富,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之所。游人来到这里,既可感受到风光的秀丽,更有回归自然、超脱凡俗的美好体验,又可走进农家土屋细细品尝鲜美可口的地产鱼类。

  妻子的同学家是一溜土房子,虽低矮破旧,但古朴亲切。热情朴实的两口子,为这次相聚,多日的精心筹备。那真是一次盛宴,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上尖的盘子摞满两张合并的桌面。他们两口子一一向前来的客人介绍,客人们都啧啧称奇。

  大饱口福后,沿堤坝观赏一望无际的湿地风光,或在宽广的湖面驾船游览。微风中,带着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淡淡的青草味,还有各种野花的浓郁芳香,让美不胜收的天然画卷成了另一种妙不可言的美丽。

  坐落于芦苇深处的十几户土坯房人家,让游人感到最亲切最温暖,它们使整个旅游区平添了古朴、自然和神秘。这些土坯房子,绿波环抱,掩映在湖泊之上,保持了自然本真生态,也在笑迎八方游客。

  见我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土房子前驻足,同行的树权笑着说,用不了几年,东湖旅游区全面开发,这些土房子将会全部拆迁最后完全消失。他的话,触动了我的神经,让我忽然有种心痛。土房子牵系着祖先的脉息,在岁月的流转中储存了太多的生活细节、光阴的重量,即便时常维修和百般呵护,也会随着岁月的更迭和时代的发展变化终会被扒掉而退出历史舞台。

  真实的生活,有着凸凹粗糙的质感美,但我们又也不能拒绝发展,发展总有遗憾。

  曾经的土房子,与我有过相同的呼吸节奏,我成长的记忆渗透着土房子的质感。平时,每走近一处土房子,我都会驻足无语。因为维修、翻盖、拆迁……这些词太敏感了。

  在东湖,我见到一座土坯房子,无人居住,只剩支离骨架,四面墙体,两面有大窟窿,农用拖拉机都可自由出入,可是依然飘摇在风雨中。询问附近村民,告知这房子也是有主人的,不能动,也没人动。

  与颓而不败迎风挺立的这座土坯房子相遇,我在想,改善生活空间、生活质地的渴望,谁都无法阻挡,也都不能阻挡。然而这座土坯房不可复制,不能再得,我们真需要懂得、体恤和珍惜。这样,我们才会走向生命的内在的丰富和高贵。

  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漫步,在蒿草和野花中穿行,在飞鸟嬉戏的湖泊旁驻足,清风、白云、蓝天、绿水,映衬着那一座座掩映在芦苇花里的土房子,一缕凉风拂面而来,轻轻摇动房顶上那几簇青草,这一切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彩画。

  天地间,绿波起伏处,褐黄色的土房子无疑是古朴乡村最灵动、最厚重的一笔。

  

  

  简介:张林,男,安达市老虎岗镇中学语文教师,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198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散见于《海外文摘》、《岁月》、《天池小小说》、《人民代表报》、《黑龙江日报》等近百家报刊。

  2004年出版个人专辑《流水生活》,2008年出版个人自传体小说《我的前半生》,2009年出版散文集《悄悄走过的岁月》,2010年出版教育教学专著《教坛》,2011年出版散文随笔《北国风》。

  2003年以来,个人创作成果,多次被报刊推介。

  黑龙江安达市老虎岗镇中学校报编辑部 张林 系省作协会员 已出版《流水生活》等五部文学作品集。

《志存高远》唐异常

?  前年的暑假,我和大二的学生周子豪去新疆采访当年的“八千湘女”, 目的是探求她们的命运和她们的精神面貌。8月12日,我们来到伊犁的最西边——昭苏的格登山,观看了乾隆时期建立的《平定准噶尔勒铭格登山之碑》,这是由乾隆皇帝衔笔亲书的记功碑,标志着祖国的统一与强大。我们登上山顶,举目眺望,东边是祖国的辽阔国土,西边是一条绿色飘带一般的苏木拜河,小河那边便是我们的友好邻邦哈萨克斯坦的小村庄——松柏山庄,我们还清晰可见他们山庄的居民活动的场景。子豪十分兴奋地对我说:“爷爷,今天对我来说,是有特殊意义的-----”。 我说:“我也一样,来到祖国最西边的边界,看到了和睦相处的邻邦,更加感到祖国的富强、伟大。”

  “还有一件事,是您不知道的。”

  “什么事?”

  “今天是我二十岁的生日。”

  “真的呀!那太巧合了,二十整岁在格登山登高远望,好兆头啊!”

  “那就请您送给我一句话或一个座右铭吧。”

  “好的。”我思索片刻,触景生情,便脱口而出:“就赠你一幅[志存高远 ]吧!这里沒有文房四宝,回到长沙一定给你补上。”

  我接着说:“这个座右铭出自诸葛亮的《勉侄书》,原话是[志当存高远]。志者,《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意也。从心,之声。也就是说,志是意念,是意想;之声,声中有义,之即到达,则志是意念(意想)所到达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想。存是心中怀有。高远,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要以人为本,要时刻想到人民、社会和人类。”

  他说:“是的,通过这次采访八千湘女,加深了我对理想的理解与认识。”

  这次我们在新疆采风,历时近两个月,行程万余公里,到了乌鲁木齐、石河子、伊犁、库尓勒、吐鲁蕃等五个地市及十余个县(市)、县级兵团农场,访问了湘女及其亲友100余人。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安排得十分紧凑,几乎沒有什么空余时间,毎天白天采访,晚上筹划,子豪还要整理录音与照片。而且每到一处总是感到时间不够,总是觉得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因预订了下一站的车票,才不得不忍痛压缩采访內容。原计划八月二十四五日结束采访,因学校要在9月1日开学。但到八月底,子豪的兴致还十分高涨,因此,我们一直到8月31日才结朿采访。当晚,我们住在乌鲁木齐一家小宾馆。子豪十分兴奋,他说:“我真沒有想到,这次活动会有这么大的收获,我真是一路采访,一路受到教育,也一路在情不自禁在宣传她们的人生价值观。今晚我一定要写个小结,回去向父毌汇报,向学校老师、同学汇报。”

  于是,我和子豪商量了一下小结的写法后,子豪要我先去休息,写好后再让我修改加工。我看了一下手表,这时己是晚上11点了。我釆取强制抑制自己的神经的办法,闭上眼睛,想象着是躺在一个十分优雅的环境里,听着轻轻低吟的摧眠曲。要是在平常,这个方法十分见效,可现在却怎么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快到子夜两点时,才迷迷糊糊的打了个盹又醒了。

  子豪问:“爷爷,您醒了,沒有休息好吧。我也把初稿写好了。您看看吧。”

  我虽然沒有休息好,但感觉头脑十分清醒。一口气就读完了子豪的小结文章。

  我说:“好,题目就很好。《向理想致敬》,既是题目,也是主题,也是年靑一代向社会、向人民发出的誓言。是对[志存高远] 的诠释和与实际相合的体会。”

  这篇小文,2700余字,一气呵成 ,字里行间,洋溢着一个靑年对“八千湘女” 的崇敬,对理想的崇敬。文章说,当年她们来到这沒有开发的荒滩与沼泽,沒日沒夜的工作、开荒,由于工作时间长、强度大,有的人吃饭时,吃着吃着就睡觉了;有的劳动休息时,倚着坎土曼就睡着了。奇怪的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她们很少有人抱怨。是什么让她们能够一直坚持下来?“通过采访我发现:是理想,是精神的力量。”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有希望的地方就有梦想,有梦想的地方就有目标。有了目标,內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满腔的热血、能量才有着落,才有责任、使命、荣誉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坚毅不拔的精神。因此,“八千湘女” 中 不少人还为保卫新疆、建设新疆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戴庆媛,一个普通话都讲不好的长沙妹子,两年之內便学会了维语,成了维翻汉的翻译,在维护社会安定中发挥了作用。出生于衡阳的拖拉机手华淑媛,在开拖拉机时,经历过四次劫难,差点丢了性命。我们问她,不后悔吗?她说,不,如果不来新疆,我哪有机会做出这些成绩呢?益阳的蔡佩菲,坚决不愿留在生活条比较优越的乌鲁木齐,来到一个新开垦的处女地——原农四师十二团,培育了高产玉米品种“新源黄”, 使得所在的团场连年获得粮食丰收,在三年困难时期,有大批粮食支援了内地灾区,挽救了无数生命。来自湘阴的陶勇,刻苦钻研医术,在条件极差的莫索湾成功地为一干部进行了断手再植手术,创造了外科手术的奇迹。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实,深深地撼动着青年学子周子豪的心灵,他在文中写道:“如果不是有幸来到新疆,见到这些历史的当事人,我是体会不到湘女们当时那种奉献的精神,那份忘我的激情。”因此,他的《向理想致敬》是用心写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呼唤。是[志存高远] 的具体表述。

  我回到长沙两个月以后,即2012年的11月17日《湖南日报》发表了周子豪的《向理想致敬》。当时,我比自己获得一个大奖还高兴,觉得两个月的辛苦沒有白费,我随即把这个消息和子豪的文章转发给我的学生和朋友。有好几位学生和朋友很快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在赞扬我和子豪的同时,也十分称赞子豪的父母教字有方,有胆有识,如今一个独生儿子,怎么放心让一个年近八旬的老翁带着去万里之遥的西域采风呢?有的还预言:周子豪如果能坚持[志存高远] 的信念, 将来必成大器。 还有不少学生和朋友向我索取[志存高远]的题字,要让这个座右铭及这个座右铭背后发生的故事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2014。1。12)

>> 不是您想要的 ? 去 哲理美文 浏览更多精彩作文。<<

《《土质的乡村》张林 ,《志存高远》唐异常 》评论2

最新评论